成都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现状调研
- 格式:doc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11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各省市引领发展的典范之一。
在全国各地发展经济的成都也在向全球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文将对成都经济发展进行浅析,探讨成都在经济领域的成就和挑战。
成都经济发展的现状成都在过去几年持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GDP迅速增长,2019年GDP已经达到了1.64万亿元,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城市。
据统计,2019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
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加快发展,成都已经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综合性保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都未来科技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基地。
从产业结构上看,成都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截至2019年,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占到GDP比重的20%以上。
而传统产业升级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制造业因在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引领下,越来越有动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制造业表现尤为出色。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享有很好的区位优势。
成都地处西南地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让成都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成都还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等一批与金融相关的重要机构。
成都在人才吸引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成都不仅有世界500强企业的大量投资和落户,也是全球知名企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
引进高端人才、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成果显著。
近年来,成都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引进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企业、以高薪吸引高端人才、开展大项目大企业上亿人才奖励等,提升了成都的人才吸引力和影响力。
成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优势明显。
成都从挤占了城市历史和文化名城的关键地段开发,继成都城中村改造项目、成都城市副中心项目、成都七环路设计等,成都现代化建设迎来了一片新气象。
此外成都还引入摩拜单车、无人驾驶等,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无人机等新型交通方式,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成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历史背景成都历史悠久,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早在汉代,成都就是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起伏和变化。
19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成都经济开始逐渐崛起,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性的商业和零售市场如家乐福、麦德龙、卡尔文内尔等陆续进入成都,都市化进程加速,成都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现状截至2021年,成都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商贸、交通和科技创新中心。
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GDP达到1.67万亿元,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中唯一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成都作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在汽车、电子、石油化工、医疗设备和食品等领域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同时,成都也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平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落户。
在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成都也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成都熊猫基地、宽窄巷子、青羊宫等著名景点,以及象棋围棋、篮球、足球等三大联赛承办城市。
三、未来发展未来,成都的经济发展将从“高质量”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更多高科技企业的入驻,加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培育。
为此,成都将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城市品质和全球竞争力。
同时,成都也将致力于保护好生态环境,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开发,打造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绿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之,成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之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成都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和对策1. 引言1.1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新经济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城市的代表,新经济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经济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科技含量,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经济的发展无疑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和人才流入成都,推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新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上,更体现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上。
只有不断推动新经济发展,才能使成都市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2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背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市副中心,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创业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成都市新经济发展正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成都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作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成都市连接了西南和西北地区,具有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
成都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便利了城市的对外联系和国际合作。
成都市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优质的创新环境。
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中心,拥有众多优质高校和科研机构。
成都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生态。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正朝着更加繁荣和创新的方向迈进。
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持续创新,相信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 正文2.1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经验现状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新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关于建设中国西部金融中心的研究作者:孙婕王学鸿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6期摘要: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下,西部几大主要城市都致力于成为该地区的金融中心,以期带来当地以及整个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发展。
本文以该竞争队伍中最具竞争力的成都、重庆和西安三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一个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反映这种城市竞争力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得出重庆是目前最适合成为西部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因子分析法一、引言关于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文章有很多,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定性的方法来分析,余丽霞、张志英等(2010)运用SWOT分析法,详尽地对成都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状况、成渝经济区的历史机遇等方面予以分析,总结出成都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成都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路;或者通过简单地比较城市之间相关的指标数据来判断某个城市是否具有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曾德高、韩翠翠等(2011)通过对重庆、西安和成都的区位、经济能力、金融发展等基础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重庆是最适合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城市,马德功、齐眈怡(2011)分别从金融规模、金融人才和金融集聚度等方面比较了成都和重庆,最终得出成都具有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这一结论。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现阶段西部各省市受各自的局限性都无法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龙头,可以先进行差异化发展并相互合作,张华泉(2012)将西安、重庆和成都三市争夺西部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在金融机构、金融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三市应该在竞争和合作的博弈过程中取长补短,实行金融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陈瑛、朱远征(2011)认为先以成渝为中心建立西南区域性金融中心,以西安为中心构建西北区域性金融中心,随着关天和成渝两大经济区的逐步融合,自然会形成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三角的西部区域金融中心。
中文摘要2010年成都市出台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大力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人才是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资源,金融人才的水平、规模是影响西部金融中心发展状况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为满足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人才需求,本文对未来6年(至2015年)成都金融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和实证研究。
本论文首先分析金融人才需求预测的理论基础,总结常用的定性和定量预测方法,如时间序列的移动平移模型、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
接着,本论文以2002年一2009年成都市金融业从业人数、金融业增加值、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统计数据为基础,使用时间序列法和影响因素法等预测方法,采用MINITAB, SPSS和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需求预测,最后是本论文的研究总结、对策和建议。
本论文在预测过程中,综合采用了指数平滑预测模型、趋势预测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其中指数平滑模型和趋势预测模型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它们是基于连贯性原则进行预测;而回归分析模型属于影响因素预钡(方法,它是基于相关性和目标导向原则,在预测过程既考虑了金融人才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又结合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目标进行预测研究。
而组合预测法则融合了上述两种方法优点,进一步对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进行优化。
受限于研究资源和时间等因素,本论文主要侧重于金融人才需求的数量预测。
此外,还从人均金融业增加值指标的角度,简要地探讨金融人才的质量和结构需求。
本论文探索了预测学在成都金融人才研究的应用,通过数学建模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和实证分析。
本论文研究将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西部金融中心、人才需求预测、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组合预测目录第一章绪论..............,...........................”. .................... .. (1)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第二节人才需求预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2)一、国外人才需求预侧的研究现状...........。
成都市产业状况和金融环境研究棺遗址、文殊院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瓜果蔬菜四季不断,还有银耳、虫草、竹笋、鹿、獐等各种山珍海味、特产丰富。
素有“吃在中国,味在四川”的流行语。
茶文化在成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品茶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成都的地方戏曲、听评书、看围鼓。
川剧、木偶戏、四川评书、成都茶馆、蜀锦、蜀绣是成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影响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
三、金融环境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环境的支持,但支持力度的强弱又与金融环境密切相关。
金融环境好,金融的支持力度就大;金融环境不好,将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的支持力度就小1。
金融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金融体制和制度下,影响经济主体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包括金融外部环境和金融内部环境。
城市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统称为金融生态环境,分为人才和商业两个方面。
内部环境包括金融业内部的法制环境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城市,1993年被国务院确认为“西南金融中心”。
随着金融业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2007年四川省委政府明确提出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
2008年《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指出,把成都建设成区域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区域金融市场中心和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一)成都市的金融人才环境1、人才培养金融业作为高创造、高科技、高智力和高风险型的附加值产业,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金融业最宝贵的财富2。
截止2011年底,成都市拥有各类人才296.04万人,两院院士36人。
成都市拥有普通高校29所,其中“211工程”院校5所,“985工程”院校2所。
职业技术学校29所。
表一 2012年西部地区人才优势比较数据来源: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中可以看出,成都、重庆的在校研究生数量较大,研究与开发经费较高,人力资源优势明显。
金融交易中心现状调研报告金融交易中心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金融交易中心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力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金融交易中心的现状,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目标1. 了解当前金融交易中心的规模和功能。
2. 探索金融交易中心的创新举措和发展趋势。
3. 分析金融交易中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金融交易中心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
然后,联系相关金融交易中心的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交易中心的运营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调研结果1. 规模和功能:在全球范围内,金融交易中心的规模和功能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有些交易中心以股票交易为主,有些则更专注于债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交易。
绝大多数金融交易中心都提供交易、结算、信息发布等核心服务,并逐渐向金融创新和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发展。
2. 创新举措和发展趋势:近年来,一些金融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以提升交易效率和减少交易成本。
例如,引入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推动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的改革。
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国际金融交易中心之间的合作和互联互通也愈发频繁。
3. 地位和作用:金融交易中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
交易中心的规范运营和有效监管,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此外,金融交易中心还扮演着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的角色,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4. 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尽管金融交易中心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交易中心的国际化程度不高,面临着全球竞争的压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关注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调研报告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与目的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吸引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在如何打造一个区域金融中心,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引进更多金融机构。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通过访谈金融专家、当地政府官员以及金融从业者,了解他们对于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看法和建议。
此外,还针对当地金融从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该地区的金融环境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地理位置优势调研发现,一个地区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地理位置优势是必不可少的。
靠近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经济区域,可以更便利地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吸引外资和人才资源。
本地区也具备了这样的地理优势,位于重要的跨国交通节点,为发展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了便利。
2.政府支持调研发现,政府在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该地区。
通过调研得知,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金融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人才储备调研发现,人才储备是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
拥有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提高金融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调研结果显示,该地区已经建立了一批专业金融人才培养机构,并举办了一系列培训和交流活动,有望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人才支持。
4.金融创新和服务调研发现,金融创新和服务水平是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
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该地区已经在金融科技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并且正在加强与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合作,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打下基础。
四、建议1.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该地区。
2.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金融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 Word 文档 本科社会调查、专业调研报告专用封面 报告题目: 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现状调研 课程名称: 专业调研 调研时间: 2015 年 6 月至 2015 年 7 月 完成报告日期: 2015 年 7 月 小组成员:2012 级 5 班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 学号 2012120539 姓名 邱晓莉 指导教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
Word 文档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Word 文档 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现状调研
前言:在新常态下,全国各地都在奋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本来远远就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在金融方面,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西部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好好发展金融业,那么西部迅速崛起也就指日可待。为此,本文主要对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浅薄的建议。此次调研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从查阅相关文献数据和实地观察中总结出一些结论和观点。 一、金融中心的相关概念 所谓金融中心是指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服务全面高效,金融信息传递通畅、灵敏,资金往来自由的资金集散地,具有一定的资金辐射和资金吸引的功能(黄解宇,2006)。 金融中心通常具有如下 3 个特征:(1)拥有健全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网络;(2)能提供各种有效信息和服务;(3)资金集散中心。 (一)金融中心的基本功能 金融中心的功能,即是金融中心应承担的责任。 我们认为,作为一般的金融中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1.示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 动是由价格机制引导的。 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着生产 要素的分配。 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根据市场机制的调节,生产要素往往会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导致了经济落后地区生产要 素的流失,不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在落后地区建立金融 中心,能够人为地引导市场,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改善投资预期, 防止生产要素的外流,形成强烈的示作用,实现地区经济的 良性循环,从而推动 . Word 文档 经济的发展。 2.聚合功能。 金融中心的聚合作用表现在对生产要素的吸引 力,而外部生产要素的聚集又增强了城市的经济、金融实力,形成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同时,大量资金及金融机构的聚集,又能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创新动力,提高居民金融意识,推动市场观念及市场规则的完善。 3.辐射功能。金融中心一旦形成和完善,将会对地方经济和文化产生良性的影响。同时,它在资金、技术和意识等方面的改进也会通过经济和文化渗透辐射到区域经济的各个方面。 从某种方面讲,辐射作用才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在现实选择中应该重视和考虑的。 (二)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及指标 无论是自然形成模式金融中心还是政府主导模式金融中心 的构建,都必备具备一定的条件。 下面给出几个衡量一个地区能 否建成金融中心的几个指标: 1.强大的总体经济实力是构建金融中心的先决条件。 经济实力强大的中心城市能够牵动区域金融的整体发展变化, 同时,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吸引外资外企,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环境,吸引大量的优秀的人才,为金融中心的建立做准备。 我们可以用该地区的GDP 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GDP 增长率、外资利用水平等指标来衡量总体经济实力。 2.健全的金融市场是建立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 健全的金融 市场包括金融体系完善,结构合理;金融机构数量多、集中度高; 金融法律法规健全;高级金融人才丰富等。 我们可以用外资金 融机构的数量、银行机构的年度存贷款总额、证券市场的筹资额、 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及文化程度等指标来衡量一个地 . Word 文档 区的金融实力。 3.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金融机构的运转都是以基础设施为载体进行的。 基础设施的规模、类型、质量 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都有直接影响。 基础设施包括通信 设施、场所设施、交通设施等。 4.要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同时必须拥有区位优势。 这即包括拥有便利的交通,客货运业都发达,也包括行政地位特殊,各级政府对该地区的经济、金融业相当关注并给予大力支持,政治、文化水平相当发达。 二、建立西部金融中心地可行性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的经济实力相对雄厚。 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雄厚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市经济增长非常迅猛,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5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8.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370.8 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4561.1 亿元,增长 9.8%;第三产业 实现增加值 5124.7 亿元,增长 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 产总值 70019 元,增长 8.0%。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7:45.3:51.0。
表1 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对比(单位:元)
人均 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
Word 文档 地区
2012年 2013年 2012年 2013年 2012年 2013年 57624 63977 27194 29968 11501 12985 39083 42975 22968 25216 7383 8332 50839 56871 29982 33100 11442 12930 (资料来源:2013年统计局) 从上表 1 中可以看出, 与同是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相比,2012年、2013 年的人均 GDP 都远远高于、,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都在相当或在其之上。 可见,的总体经济实力在西部地区还算雄厚。 2.的金融业日益发达。 的金融业组织体系已逐步完 善,整体融资能力大大增强,金融机构数量大大增多。 历来是 金融机构“必争之地”。 到2015年,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0%;市金融机构数量将达到300家、金融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金融业成为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届时将成为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西部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西部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 . Word 文档 3.拥有区位优势。 首先,在中国西部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虽不沿江、 不靠海, 但从大西南这个区域出发, 它构成了、、 3 个城市的中轴, 同时是沟通、、等西 南重要城市的交通枢纽,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其次,地区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交通运输历来在西南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从古至今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 再次,是省省会,从政治方面看在整个西南地区也是处于中心地位。 历届市政府领导人都不懈努力,为把建设成西部金融中心而奋斗。 葛红林市长曾表示,市将 推动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 鼓励驻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吸引中外资银行、 保险机构在蓉设立区域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加快形成西部金融中心。 4.目前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大量的金融、经济人才涌入西部。 目前有大量的通晓国金 融政策和法律, 具有客户资源的国高级客户经理等人才从沿海 地区来到,为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同时,本地的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也注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金融人才,不断地为的金融业增添新的活力。 (二)机遇 1.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最近十几 年,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人均收入、政府预算收入与 支出、对外贸易额、外资数额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上升,各种政劵、保险、基金事业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为建设成金融中心做了铺垫。 2.西部大开发的融资需要,迫切要求建立一个金融中心。 西部金融中心的构建能使大量金融资本和由此驱动的各类生产要 素集中于该区域,极大地带动并辐射西部许多地区经济和金融的 发展, 更高效地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和资金 . Word 文档 渠道等方面的功能, 从而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推进。 市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开发大西部,促进西部各省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成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发展改革试验区。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加快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发展改革试验区。 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确立西部地区金融中心地位的良机。 如果能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区域金融,加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实行金融创新,那么的金融业将会发展得很好。 三、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现状 自古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服务经济发达,在中国历史上曾享有“扬一益二”盛誉,而金融业发展更是源远流长,拥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西部金融中心格局加速形成 1993年,国务院规划确定为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 1995年,确立了加快西南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措施和步骤,提出要加快建设成为国际国信誉卓著、运作高效、信息灵敏、实力雄厚的中国西南部的证券交易中心、资金融通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 2003年,成立了专门的金融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驻蓉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及支持。 2006年,成立了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负责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等相关工作。 2008年,确立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目标,提出要建设全国一流、具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