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8
探讨儿科配制药液的工作流程保障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摘要】在医院临床实践中,科学加药配液,是护士非独立性及较多的重要操作之一。
虽然操作简单易行,但是也受之与各种负性因素的牵制与影响,影响儿童用药的治疗效果。
如:加药环境差、卫生条件差,输液量大,护理人员少、药物品种繁多,危重患多,护士安全工作意识差,实习生监管不力,确实在工作中,也藏匿安全隐患,需要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如何保证加药配液这一重要环节质量,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配药时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加药配液;安全隐患;慎独修养配制药物是儿科临床常规的工作,是保障儿童用药治疗不容忽视的环节。
配制药液的科学性和完善的结果,将于儿科疾病治疗的转归有直接关联。
因此说,临床实践中,护士具有多重的工作角色。
既是用药的实施者,也是用药的管理者,更是医嘱的执行者。
患者的一切治疗工作,药物的配制,都是护士亲为所做。
由于配制药液,无空气净化装置,因此,药液容易受到空气中的粉尘、微粒、细菌甚至耐药菌的污染.稍有疏忽或不慎,就导致细菌或各种不溶性微粒,进入配制的液体瓶内,可随药液经静脉血管进入体内,引发用药安全的高危性。
轻者无大碍,重者危及生命。
同时,还存在着诸多用药不安全的因素。
包括:护士操作不规范、不执行无菌操作,责任心差,配药中,粉剂药物没有完全溶解,留有残余颗粒;抽吸药液吸入空气,瓶内剩余药液太多,有泡沫产生,造成药物浪费及微粒污染。
临床产生这些问题,主要由于护士技术水平差,岗位责任心不强。
为控制和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提高配药护士素质修养,增强规范操作意识,保证儿童用药治愈率的安全性。
1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强化慎独修养,重视配药的安全性工作精力要集中,严格执行工作操作流程,不断加强自身慎独的修养,尽职尽责,做一名无愧于良心的护士。
2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快,直接影响配药质量和药性安全治疗室内,物流密切,物体表面、地面或人体表面带有的含菌尘土可随通风、走动散布到空气中,此环境状态下配制液体,必然会影响液体的质量,甚至导致液体污染而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要定期空间紫外线消毒,地面清洁,避免造成药液污染,降低危险系数。
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心内科用药安全的分析,探讨有效的用药安全护理管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心内科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用药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用药安全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好转31例,治愈12例,差错事故0例,医疗纠纷0例,对照组好转18例,治愈7例,差错事故3例,医疗纠纷2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用药安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用药安全管理,不但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还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
【关键词】心内科;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体会药物是否安全使用直接关系患者的预后,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药物也是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主要措施,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一些不良反应[1],所以加强护理工作中安全用药的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就我院心内科96例患者采用安全用药管理所获得的成效作出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心内科住院患者96例,均符合心内科患者的诊断标准,患者的病程为3个月-9年。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4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45.1岁,两组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①分餐、按时发放口服药,特殊药物要按照要求发放于患者手中,保证床头无剩药。
②静脉输液药物按照三查七对原则核对输液粘贴等标记,化药和静脉穿刺时加强无菌观念,抗生素要现化现用。
③输液巡视卡挂于输液架上,调整好输液速度并记录于输液卡上。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用药安全管理①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用药安全的意识: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是医嘱的执行者,为减少各种差错和医疗纠纷的产生,要求护士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原则,工作中也要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定期的检查考核[2];一般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非护士业务水平的问题或操作技术上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护士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所以对于医护人员的操作规程要严加管理,并对护士的职业道德加强教育,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做到工作时检查与不检查时一样,领导在与不在时一样,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年终考核评分;平时工作的闲余时间要组织所有护士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心内科作为一种特殊的慢性疾病科室,最好建立常见药物的说明书,并制作成电子版或纸质版以方便查阅,对于各种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护士要熟练掌握,科室如果出现新药,要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在晨会上加以阅读和识记,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心内科患者的危急病人多、突发事件多、抢救机率高,有的抢救需要二、三个护士所以为防止忽视疲劳造成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护士长尽量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并设置一个备班,这样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可以体现护士长的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克林霉素论文安全用药论文:12例克林霉素的临床不良反应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病例中12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结果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多,其次为泌尿系统损害及过敏性休克。
结论克林霉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用药监测;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及预防性用药,重视药物相互作用诱发或加重adr发生的可能性,以减少或避免adr对患者的危害。
【关键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安全用药clindamycin 12 cases of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 reportsyangliping(baoshan city, yunnan province,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pharmacy, yunnan baoshan 678000)【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clindamycin general law,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methodsthe hospital in january 2009 -2011 on jan. 12cases of hospitalized cases of clindamycin adverse reaction reports classifie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d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amage to the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followed by urinary system damage and allergic shock. conclusion the use of clindamycin treatment indications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to enhance drug monitoring; to avoid unnecessary and preventive drug combination, attention to drug interactions induced or exacerbated by the likelihood of adr, adr to reduce or prevent the patient hazards.【key words】clindamycin adverse reactions safe medication克林霉素作为国家基本用药,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也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的首选药。
浅析循证药学在安全用药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循证药学的蓬勃发展,国家提倡传统与现代医药都要走循证药学之路,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用药逐渐替代经验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品使用的盲目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达到改善或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循证药学;循证临床药学实践;循症药物评价;安全用药【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91-011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指出“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与公共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
药物治疗是临床干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循证医学理念自然而然地引入了临床药学实践领域,循证药学应运而生。
循证药学是指临床药师在药学实践领域中需要依据其专业知识与经验,并综合考虑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和病人的需求与偏好制定决策。
国际药学联合会提倡传统与现代医药都要走循证药学之路,从合理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用药逐渐替代经验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品使用的盲目性。
2 笔者拟通过循证临床药学实践与循症药物评价两方面的实施,谈一谈循证药学在安全用药中的应用。
循证药学实践模式就是临床药师将循证医学的思想、原则与方法应用于临床药学实践的过程,即基于临床药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检索、评价与应用高质良药物证据,并充分考虑到患者意愿与价值观,制定临床用药决策,检测与评价患者用药效果,促进合理安全用药。
同时实施循症药物评价制度,对临床用药进行超越临床范围的循症评价,将进一步减少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2.1 循证临床药学实践步骤循证临床药学实践包括五个步骤。
理想情况下,所有接受药物治疗或者有药物治疗需求的病人都是临床药学服务的对象,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与可及性等影响,药师在药学实践过程中需要评估,优选用药需求与问题。
2.1.1 评价用药需求,确定用药问题临床用药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首先需要团队合作,并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包括与医生、护士、病人等。
浅析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摘要】目的:浅析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分析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结果与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用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437-01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报道和讨论明显增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地少出现不良反应。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浅析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
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
不良反应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比较多。
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
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它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品质圈管理在加强输液室用药安全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39-01【摘要】:目的进一步明确静脉输液中各环节的操作、监控管理,以品质圈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技能和服务质量. 方法运用品质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品质圈活动,规范了静脉输液各环节的操作、监控并改善流程,提高了护士的自学意识,增强了相互间的协作、学习,达到了持续改进具体工作的目的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关键词】:品质圈输液室用药安全品质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缩写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
然后分工合作,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绩效改善之目标[1]。
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
我科以品质圈形式提高护士对药品的特性、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以达到正确及时的执行医嘱,加强用药安全。
现将我科室正在试行的这一活动做简单介绍,并对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做一评价。
首先我们自发组成以护士长为首,科室骨干与年资高的护士为成员的输液室用药安全管理品质圈。
然后分析目前输液室的具体情况,大家工作中碰到的用药安全隐患,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输液室具体情况: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输液室日输液人次为250-600不等,而其中联合用药多,抗生素使用率基本上在80%以上,而其中皮试类抗生素又占到抗生素使用率的30%~40%,使得输液室护士每日都要接触大量的药品,时刻处于高风险用药环境中,造成患者用药安全难以保障。
造成用药安全隐患的原因:1、大环境方面:随着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
同类药物中,新药通常较老药具有作用更强、疗效更好、毒性更低、使用方便的优点。
而新类别药物的开发,明显拓展了药物治疗的深度和广度[2]。
【摘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的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还不健全。
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用药稍有不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据报道,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约是成人的两倍。
我国每年新增加聋哑儿3万左右,50%与不合理用药有关。
因此,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应当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特殊人群,用药原则1.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期指自出生后到14岁的年龄阶段。
儿童时期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的侵袭防御能力较差,因此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同时由于儿童的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品的清除能力差,且对药品的敏感性较高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2。
儿童用药体内过程分析(1)药物吸收儿童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儿童的吸收量较成人多,如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因不易在新生儿胃内分解可吸收60%以上,而成人仅吸收30%。
皮肤外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比表面积大,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曾有治疗尿布皮炎用硼酸溶液湿敷,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
因此,儿童皮肤用药切勿过量。
(2)药物分布药物的分布特点与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因为只有当药物进入某一组织器官并达到某种必要的浓度时,才会出现药效,因此只有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有所了解,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用药。
影响在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
而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且婴幼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细胞外液较多,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婴儿血中白蛋白、球蛋白水平较低,蛋白与药物结合的能力较低,两者均可导致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继而引发不良反应。
有关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分析【摘要】临床用药是否正确且安全规范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作为直接接触临床用药的护士人员而言,能够保障用药的安全,熟知药物知识和用药安全技巧是每一个护士开始护理病人的首要条件。
目前,由于对考取护士人员的要求相对比宽松,因此很多护士人员在没有熟练掌握用药技巧的情况下就直接开始护理病人,造成很多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出现,因此对护士临床用药进行安全管理分析将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安全1 引言护士人员主要工作是用药和观察药效,所以如果护士人员对药物知识认识不足,对一些要去的配伍禁忌方面没有概念,就会容易出现错误用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加强护士人员临场用药的安全管理是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取得病人信任,促进医院事业蒸蒸日上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对心内科护士人员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真正的起到帮助和知道护士人员安全用药的目的。
2 当前心内科护士人员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原因临床用药上出现错用、漏用以及配伍禁忌药物使用在一起造成医疗事故的事情近年来比较常见,心内科呼市人员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2.1 口服用药不规范、不严谨一般护士人员要按时给病人发放药物,并叮嘱病人按时吃药,但是目前存在很多病人用药不及时,很多药物发下去后没有及时服用,形成大量剩药的问题[1]。
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护士人员紧缺,无法顾及到所有病人。
②医生处方字迹潦草,导致药剂师发药失误。
2.2 输液过程不规范心内科护士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存在输液不记录或记录时间不正确、输液速度较快等问题。
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没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来约束护士人员或现有制度无法起到约束护士人员的作用,且有些护士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责任心不够。
二、心内科疾病病人一般症状均比较严重,需要频繁进行输液换药,但是由于护士人员不足等问题,有些护士为了顾及到每一个病人因此只能加快滴液速度。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322-02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n,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
医药管理论文:肿瘤病区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病区高危药品使用流程,严格规范化管理,保证肿瘤病区护理给药安全和病人用药安全。
方法制定肿瘤病区高危药品目录,建立督察小组,加强护士高危药品知识学习,制定高危药品使用流程。
结论肿瘤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可增强护士给药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护理给药安全隐患,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程度。
关键词:高危药品用药安全护理人员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少数特定的、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药物。
全球每年因用药差错引起的损害达150万人,其中高危药品占不小比例[1],肿瘤科由于其特殊的专科性,高危药品的种类多、数量大、使用频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操作流程和管理体系,以减少护理用药的安全隐患,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1筛选肿瘤高危药品品种,制定肿瘤病区高危药品目录根据2008年ISMP公布的19类高危险药物品种,我们筛选出肿瘤病区常用的高危药品品种,并制定了目录,主要分7大类:①细胞毒性药物。
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而化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细胞毒性药物。
如:阿霉素、紫杉醇、氟尿嘧啶、铂类、氮芥类等。
②高浓度制剂。
如高浓度氯化钾,浓氯化钠,胰岛素等。
③阿片类麻醉剂,静脉、经皮给药或口服。
如:吗啡、杜冷丁、美施康定等。
④抗凝血类药物,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
⑤骨骼肌松弛剂。
如珀酰胆碱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等。
⑥脂质体剂型。
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
⑦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2抓好高危药品管理环节控制,保证用药安全2.1提高医嘱录入准确性医生下医嘱后由护士录入计算机,护士应准确录入药品名称、规格、剂量。
尤其需要注意同种药品不同厂家或不同剂量规格,以及药品名称相似的药物。
例如亚叶酸钙有20mg/支,有100mg/支,长春地辛和长春新碱。
医嘱录入的错误往往会导致药品使用的错误,所以录入医嘱时应该加强核对,这对防止用药差错,保证用药安全起决定性作用。
乙肝病人论文安全用药论文: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用肝水解肽的护理指导【摘要】肝水解肽是新一代抗病毒药,配合口服药有较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也不高,病人的耐受性较好。
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由于用药的依从性差,对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访,出现严重后果。
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科有2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静脉输肝水解肽,口服联苯双酯滴丸。
其中有9例病人出现停药后“反跳”现象。
【关键词】乙肝病人安全用药护理指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0年5月,经筛选有2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9例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5岁。
1.2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5月-2010年5月住院或在门诊用肝水解肽及辅助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病人用药的依从性、相关知识认识及是否重视临床随访等予以调查分析。
1.3 结果在调查的病例中,绝大部分病人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有70例在治疗过程中失去联系。
有9例病人在停药后3-9个月出现“反跳”现象,病人出现急性发作症状,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升高、乙肝三系再转为“大三阳”hbv-dna升高,其中发展为重型肝炎3例,死亡2例。
上述病例停药后均不监测及随访。
2 护理2.1 开展健康宣教,让病人对治疗乙型肝炎有正确认识。
护士有责任让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让病人知道药物的使用包括正确选药、剂量适当、正确给药方法、疗程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使药物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保证药物安全、及时、有效的使用,并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我们要让病人了解其中的利害得失,方能引起病人的重视,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本组病人由于文化程度偏低,他们不了解肝水解肽有一定的临床适应症,用药有一定的风险,对有关的知识缺乏了解。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临床观察摘要:老年人尤其特殊的年龄阶段,是各种慢性的疾病的高发人群,也是接受临床治疗的主要人群之一,其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至关重要,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老年人;安全用药【中图分类号】r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99-02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均处于衰老与退化中当负荷加重时易产生各种疾病,而且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得高发人群,常需服用多种药物且长期治疗。
因此用药种类较多,因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增加。
据调查,在1150例住院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者为16.2%,其中60岁以上占15.4%,占不良反应发生者的85%以上,是中青年患者的25倍,可见对老年人安全、合理的用药至关重要,应高度重视。
1 合理选择和配伍药物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慎重选择药物,一般以合用3-4种药物为宜,因使用药物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据报道,同时接受5种以上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如服用6中以上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达81.4%,可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种类成正比。
2 用药剂量不宜过大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血药浓度峰值、达峰时间、消除速度、吸收程度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异,易造成蓄积,产生毒性反应。
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范围应由小逐渐增加至合理用药剂量,严格实行剂量个体化给药的原则。
3 不能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广泛,在老年人中的使用相当普遍,滥用者也很多见。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主要由肾脏以原行排泄的抗生素在老年人体内消除缓慢,易发生中毒。
老年人的肌酐清除率降低,可使氨基甙类抗生素的1/2清除率明显延迟。
如丁胺卡那霉素的t1/2,在20-50岁年龄组为107min,在70-90岁年龄组为282min,能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4 不宜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老年人对药物的认识能力较差,往往连续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不愿更换,这样不仅易产生耐药性,还可能产生蓄积中毒,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护理用药差错的安全管理对策【摘要】针对护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有效对策,进行环节控制,严格规范药品管理,从而减少了用药差错,提升了护理质量,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护理差错;安全管理对策安全是病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据统计,我国2002年的医疗诉讼案件中涉及临床用药纠纷占37%。
在美国,用药错误(me)发生率为每住院病人每天1%,导致药物不良事件(ade),事实上50%的ade是可以预防的。
自从2007,我们在全面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同时,重点加强护理药品的管理,根据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有效对策,通过过程控制,严格规范的管理,减少医疗错误,提高护理质量。
1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作为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和观察者,护士在整个过程中首当其冲,其中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士。
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首要任务是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实现更高的团队执行力,提高护理质量。
1.1 加强护理培训重点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培训,通过教育,实践,认识,招生制度,以及对低年资护士的岗前培训座谈会,结合实例进行个别辅导,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自我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性,自觉养成遵守系统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工作习惯。
实施积极的报告无惩罚制度,鼓励护士用药错误报告,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并利用护士警示教育,建立一种“病人安全文化”的氛围。
1.2 加强护士药物治疗知识培训,在药物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护士的药学知识。
增加对药物的临床应用的认知,特别是快速发展新的药物,护士原有药物知识是难以满足工作要求的,必须不断更新知识。
各科室配置了最新版《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以增加药物的信息量,扩大护士的知识,使药物发挥最大效应。
建立“护士返岗在第一天的学习系统”,要求每一个远离医院超过15天的情况下护士首先需要了解护理核心制度,临床用药知识,以尽快适应工作。
2 建立和完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护士行为的基础上的临床用药过程认识用药过程中的共同的危险,使得从一开始的关键过程中,开发一个病房药品管理系统——药品集中应用观测系统,其侧重于药物的规章和程序,观察静脉输液的药物安全管理和不相容性管理,防止系统中的静脉输液反应,判断与处理输血的并发症。
探讨硫酸镁在产科护理中的静滴用药安全摘要:硫酸镁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钙拮抗剂。
产科常用于治疗妊高症、前置胎盘、先兆早产、子宫强直等。
硫酸镁过量会使呼吸及心肌收缩受到抑制、危及生命。
孕妇治疗时有效血清镁离子浓度为1.7~3mmol/l,若高于3mmol/l即可发生中毒症状[1]。
由于硫酸镁点滴特殊性,很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硫酸镁输液滴速。
为了能保证在医生规定浓度和时间内完成点滴,做到有效观察,达到治疗效果,产科护理中采用自硫酸镁点滴观察记录卡[2]。
关键词:硫酸镁;输液卡;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49-0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1日至7日,在产科随机抽查硫酸镁药物静脉输液21例,用药过程缺陷率达11%,主要存在以下缺陷:无输液巡视卡缺陷率为1.5%,输液卡记录不完整缺陷率为6%,输液滴速不符缺陷率为3%。
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护理质量。
2原因分析动员科室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查找原因,根据鱼骨图排列所有原因,对硫酸镁用药过程缺陷进行原因分析。
在护士方面:输液卡的作用及认真填写的重要性在护士的意识中被逐渐淡化,输液卡缺项司空见惯;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够,未进行巡视;按规范巡视了患者而未记录;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而未按规范进行巡视;输液滴数仅凭经验估计“差不多”就算调整了,致使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
在患者方面:患者不了解输液速度是医生根据病情需要所定,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不愿意受治疗性体位的约束;希望尽快结束输液;擅自调快滴速,导致输液提前结束。
并进一步确定其主要原因:2.1护士药理知识缺乏;2.2调节滴数麻烦,耗时间。
3方法3.1针对护士药理知识缺乏的改进措施3.1.1每周晨会对护士进行药理知识培训;首次硫酸镁负荷量常用25%。
硫酸镁20ml加入5%葡萄糖 100ml,在30min内滴完,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若病人恶心,面部潮红,有发热感等反应,应减慢滴速并通知医生。
危重症患者用药安全【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用药、适合患者个体化用药。
方法:护士转抄医嘱、专职配药护士查对、接、配药、计划整个病区患者药物排序、管床护士对患者用药前评估。
结果:用药顺序合理,能发挥药物最佳效能,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浪费。
结论:专职的配药有利于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药疗;安全【中图分类号】r 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617- 01危重症患者在icu救治中药物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患者除了一般患者用药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其特殊性。
因为危重症患者将某些影响药物作用因素体现的更为突出、更为集中,因此,药物应用监护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
[1] 现将临床安全用药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2011年7月-2012年2月在icu监护10小时以上危重症患者,男124例,女57例。
年龄最小1天,最大87岁。
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22例、重型颅脑外伤22例、脑出血32例、脑梗死9例、上消化道出血16例、室间隔缺损3例、农药中毒3例、产后大出血3例、各类癌症术后等13例、严重外伤多发骨折6例、感染性休克6例、重症肌无力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1例、坏死性肠梗阻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全身多发伤5例、心梗2例、肺挫裂伤并气胸3例、重度烧伤3例、马蜂蛰伤3例、前置胎盘2例、羊水栓塞1例、持续血液透析12例、恶性高热4例。
2 药物种类抗感染药使用率为100%。
常用代表药有泼尼松龙、芬太尼、胞磷胆碱、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脂、尼可刹米、氯丙秦、去乙酰毛花苷、胺碘酮、奥美拉唑、呋塞米、甘露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节有氯化钾、葡萄糖酸钙以及脂肪乳类肠外营养药,甘油果糖、缩宫素、垂体后叶素多巴胺,血浆成分及血浆代替品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血制品等。
3 用药特点入住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一个个体在一个24小时内可能用到的药物品种可多达8-10种,如此之多的药物同时应用,必须严密地观察药物相互间的协同或是拮抗以及相互间的配伍禁忌。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郭文杰(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12级制药2班120207211)1药品使用现状 (3)1.1 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 (3)1.2过多使用新药、贵药,对药理作用了解不够 (4)1.3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力度不够 (4)2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 (5)2.3 其他因素 (6)3不良反应如何判断 (6)3.1从时间判断 (6)3.2从症状判断 (7)4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 (7)【参考文献】 (8)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关键字: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欢迎共阅 *****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安全用药浅谈 入学年月___20**年*月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药学____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安全合理用药浅谈 【摘要】…………………………………………………………………错误!未指定书签。 【关键词】…………………………………………………………………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患者用药误区…………………………………………………………错误!未指定书签。 1、迷恋“高、进、新”药品…………………………………………错误!未指定书签。 欢迎共阅 2、未按疗程用药………………………………………………………错误!未指定书签。 3、长期使用某种药物…………………………………………………错误!未指定书签。 4、无效用药……………………………………………………………错误!未指定书签。 4.1、头痛使用止痛药……………………………………………错误!未指定书签。 4.2、感冒使用抗生素……………………………………………错误!未指定书签。 4.3、皮炎、瘙痒症用激素………………………………………错误!未指定书签。 4.4、腹泻使用抗生素……………………………………………错误!未指定书签。 4.5、盲目联合用药………………………………………………错误!未指定书签。 4.6、习惯用药……………………………………………………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滥用抗生素……………………………………………………………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特殊人群用药安全……………………………………………………错误!未指定书签。 欢迎共阅 四、零售药店存在的问题…………………………………………………错误!未指定书签。 ?1、职业药师不在岗……………………………………………………错误!未指定书签。 2、药店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多种原因导致医师用药水平较差……………………………………错误!未指定书签。 结束语………………………………………………………………………错误!未指定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指定书签。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药物治疗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保持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是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保证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及其剂型和给药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与人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宣传安全、合理用药知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隐患显得相当重要。 【关键词】:安全,合理,用药,
我国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500~1000万住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可达5-50万件。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占药物不良反应的7%。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原因有多方面。 一、 患者用药误区 欢迎共阅 “大病去医院,小病到药店”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像有个头疼脑热、肚痛腹泻的很多人都选择不去医院,吃一些常备药来缓解病痛,不仅成年人如此,很多家长对孩子也选择这种方式,这给儿童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埋下隐患。有一案例,一市民陈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奔走在家和医院之间,原因就是因为孩子拉肚子,给他吃了两粒诺氟沙星。吃过药后,孩子开始不吃不喝,很没精神,手脚有些发抖。到医院经过一系列化验后,医生告诉陈女士,孩子是药物中毒。因过量服用诺氟沙星而出现四肢震颤,伤及了中枢神经。由于缺乏药品相关知识陈女士给孩子服用过多计量的药物,伤及了中枢神经,还对肝脏造成影响。由于缺乏相关药品知识滥用、错用药品造成的不良反应在生活中屡屡发生。 1、迷恋“高、进、新”药品 一些患者迷恋“高、进、新”药品。价格越贵越是好药。药品的价格与疗效并不成正比,不能以价格论药品的好坏;新出的药就一定好。新药的出现肯定有它的特点,但新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等都需要时间来验证,而老药的药性就相对清楚得多了;迷信进口药。由于种族的差异,中外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 2、未按疗程用药 不按疗程服药,稍有好转立即停药或者频繁换药,与一般老百姓的认识不同,疾病是否痊愈,并不是以患者自觉症状的好坏来决定的。当您感觉已经正常时,身体机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是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也可能只是暂时潜伏起来,并未被清除。 3、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中药制剂因其独特的疗效,及近年来对传统医药的推崇,应用日益广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安全、有效、无毒,加上有些药品广告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常以“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误导人们,使得一小部分人长期使用某一种或某一味中药。其实,“凡药三分毒’,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甚至毒性。合理使用药物能使患者迅速康复;反之,产生的毒副作用则造成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中药、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4、无效用药 4.1、头痛使用止痛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和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4.2、感冒使用抗生素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流行。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是没用的。? 4.3、皮炎、瘙痒症用激素 欢迎共阅 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长期涂抹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或不愈。 4.4、腹泻使用抗生素 腹泻并非全由感染引起,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腹泻,这类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4.5、盲目联合用药 部分人有这种心态,认为将数种药物联合使用,总有一种是合适的,还可以增强疗效。事实上,盲目的联合用药危害不小。首先,有些药物商品名不同,其有效成分是一 样的,同时服用就会导致重复用药,使剂量累加。例如感冒药中的新康泰克、快克、白加黑等是同类的药物,感冒时服用一种即可,同时服用其中两到三种,完全没有必要。又如杀菌性与抑菌性抗生素联合使用时,一般多表现为无关作用或拮抗作用,比如青霉素联用红霉素、四环素或氯霉素等。这是因为青霉素是快速杀菌性抗生素,对处于繁殖期的细菌作用最强,而红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则是快速抑菌性抗生素,可快速抑制敏感细菌的繁殖,如果把它们与青霉素联用,则可导致青霉素“无菌可杀”,无形中削弱了青霉素的杀菌能力,反之亦然。其次,有些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联合使用会导致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应;第三,不恰当的联合用药还会加大毒副作用。合用的药物越多,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 大。所以,联合用药时务必咨询医师和药师。 4.6、习惯用药 ?2006年的“全民用药安全社区教育霞光计划”,关于非处方药的使用现状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目前使用非处方药时会“按药品说明书服用”超过30%的人表示会“按医生处方的剂量”和“咨询药店店员”,但也有少部分人“有症状时凭经验服用”或“按家人或朋友介绍的剂量服用”。调查者中绝大部分都表示“服用非处方药前会仔细看药 品成分”(87%)和“在使用非处方药效果不好后,,会咨询医师”(87%);在选择处方药的影响因素方面超过40%的人选择“医生处方”和“药店店员推荐”。所以医生和药店店员应加强在专业领域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培训,以病人为本推荐真正适合病患的药物。 二、滥用抗生素
现如今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盲目使用抗生素,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由于我国药品法制起步晚体制不健全抗生素凭处方销售执行不到位,使抗生素“日常化”,使得老百姓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一感冒咳嗽就吃阿莫西林;一拉肚子就吃氟派酸。更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抗生欢迎共阅 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滥用抗生素还会引发许多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以及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形式多样,轻者为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抗生素会杀灭或抑制敏感细菌,未被抑制的菌种会大量繁殖,发生菌群紊乱,因而在用药过程中还可能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轻的会导致口腔、胃肠道感染,重者会发展成为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滥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病菌产生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回到“后抗生素时代”,即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抗生素滥用的现象,现在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了,因此,国家规定从2004年7月1日开始,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销售。 三、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很多药品说明书没有儿童用药剂量规定,或以“酌量减半”或“减量”标注,更多的只有一句话: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某品牌感冒药仅标注了“儿童须在成人监护 下服用”,并没有注明儿童的用法用量。形成了成人药品孩子减半服用观念。长期以来,很多家长按成人用药量减半的方法给孩子服药,而某些药品上标注的“儿童用药酌减”甚至是“儿童用药减半”的说法极不科学。所谓“指导”应是依据孩子体重和体表面积减量,而如何减量,则靠医生临床经验和儿童个体差异不同进行换算。由于儿童的体重没有达到成人水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肾、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也不健全;且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孩子用药具有特殊性。 四、零售药店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