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格式:docx
- 大小:22.21 KB
- 文档页数:4
收稿日期:2007-01-14作者简介:陈静(1972-),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技术。
槐糖脂的生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陈 静1,张云瑞1,宋 欣2(1.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大学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摘 要:槐糖脂是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应用在食品工业、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和医药等许多领域。
本文综述了槐糖脂的产生菌、槐糖脂的生产、槐糖脂的应用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槐糖脂;生产;应用;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ophorolipidsCHEN Jing 1,ZHANG Yun-rui 1,SONG Xin 2(1.College of Food and Biologic Engineering,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Jinan 250100,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ol Techn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 :Sophorolipids are a kind of biosurfactants produced by some microorganisms. They have many excell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promising for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y aspects. The progress of their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especially in food industries, oil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ophorolipids ;production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research中图分类号:O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7)08-0525-051槐糖脂的发现及其分子结构Spencer在1954年首次发现槐糖脂是由Torulopsis sp产生的。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170112009051 09食工2班许晓瑜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工业品,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对食品的品质、感观及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食品中,以其用量少,收效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在食品工业中,表面活性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表面活性剂,它又是怎么起到这些作用的呢?下面就先简单介绍一下。
表面活性剂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粒子形成的分子,一种粒子具有极强的亲油性,另一种则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是在溶剂中加入很少量即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具有如下结构特点:(1)双亲性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的极性的特点,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亲水基和亲油基,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双亲性。
(2)溶解性表面活性剂至少应溶于液相中的某一相。
(3)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的溶解,使溶液表面自由能降低,产生表面吸附,在达到平衡时,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浓度大于溶液整体中的浓度。
(4)界面定向吸附在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定向排列成分子膜,覆盖于界面上。
(5)形成胶束当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其分子会产生聚集生成胶束,这一浓度的极限值称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6)多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在其溶液中显示多种复合功能。
如清洗、发泡、润湿、乳化、增溶、分散等。
表面活性剂分多种类型,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殊表面活性剂等几种类型,作用过程中活性基团不同,作用机理相似,这里不再分类赘述。
表面活性剂范围十分广泛,为具体应用提供多种功能,下面就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方面做详细介绍。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主要是用作食品乳化剂、食品清洗剂、水果剥皮剂、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杀菌剂等方面,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食品乳化剂。
槐糖脂结构式槐糖脂(Sophorolipid)是一种由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在特定条件下发酵产生的天然表面活性剂。
其结构独特,由一个糖分子(槐糖)和一个脂肪酸链组成,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乳化、润湿和泡沫能力。
由于其生物可降解性和低毒性的特点,槐糖脂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食品工业、化妆品、制药和石油工业等。
一、槐糖脂的结构槐糖脂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Glu-β-槐糖脂-R,其中Glu代表葡萄糖酸,β-槐糖代表β-1,2结合的槐糖,R代表脂肪酸链。
脂肪酸链的长度和碳链类型因产生菌的种类而异,但通常为C12到C16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
二、槐糖脂的性质1. 表面活性:槐糖脂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低,可以在很低的浓度下形成胶束,从而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 乳化作用:槐糖脂可以作为高效的乳化剂使用,能将油和水混合液稳定地分散为微小乳滴,防止油水分离。
3. 润湿性:槐糖脂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从而提高物质的润湿性,使其易于在固体表面展开。
4. 泡沫性:槐糖脂具有较好的泡沫性,可在发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槐糖脂的应用1. 食品工业:由于槐糖脂具有高表面活性、低毒性和良好的乳化、润湿和泡沫性能,因此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如用于生产乳化香精、果汁、奶制品等。
2. 化妆品:槐糖脂具有优良的皮肤相容性和保湿性,可用于制备温和且高效的化妆品,如润肤霜、防晒霜等。
3. 制药:槐糖脂可用于制备药物载体和药物增溶体系,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 石油工业:在石油工业中,槐糖脂可以作为高效清洁剂用于油井的清洗和维护,以及油品的运输和储存。
其优秀的乳化性能可以帮助将原油和水有效地分离,提高采油效率。
同时,由于其生物可降解性,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5. 其他领域:除了以上领域,槐糖脂还可应用于农业(如作为农药的增效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环保(如废水处理)等领域。
四、展望随着人们对天然产物的重视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天然表面活性剂槐糖脂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采收率技术成为了许多行业关注的焦点。
其中,微生物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原理、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原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和代谢活动,通过改变油藏或矿藏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提高资源的采收率。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生物分解作用:微生物可以分解复杂的有机物,释放出能源和养分。
在采收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可将难采的原油分解为易采的轻质油,从而提高采收率。
2. 微生物增稠作用:某些微生物具有增稠作用,可以增加油藏的粘度,使原油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3. 微生物表面活性作用: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油滴更容易从岩石表面脱离并随水流进入开采井中。
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领域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资源开采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1. 石油开采:利用微生物技术对老油田进行二次开采,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油田钻井中,利用微生物改善钻井液性能,提高钻井效率。
2. 天然气开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气作为天然气的补充来源;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降低天然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3. 煤层气开采:利用微生物将煤层中的甲烷释放出来,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
四、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目前,国内外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型高效菌种的选育与培养:通过基因工程、代谢工程等手段选育和培养高效、适应性强、代谢活动旺盛的菌种。
2. 菌液与地下环境的适应性研究:研究菌液在地下环境中的生存、繁殖及代谢过程,以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
3. 现场应用技术优化:根据实际开采情况,优化现场应用技术,如调整菌液配比、选择合适的注液时机等。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其原理1. 概述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可以降低液体表面的张力,提高液体的湿润性。
它们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洗涤剂、化妆品、农药、纺织、石油等。
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根据其离子性质可被分为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具体分类如下:2.1 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缔合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硫酸十二烷基醚钠(SDS)、烷基苯磺酸钠(LAS)等。
常用于洗涤剂和清洁剂中。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
常用于柔软剂和润滑剂中。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辛醇聚醚(Triton X-1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Tween)等。
常用于乳化剂和润湿剂中。
•缔合表面活性剂:如磺酸嵌段聚醚盐(SPSA)等。
常用于油田碳酸盐岩酸化工艺中。
2.2 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主要由氧化物、聚合物等组成。
常用于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中,如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riton X-405)等。
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3.1 洗涤剂和清洁剂•表面活性剂作为洗涤剂和清洁剂的核心成分,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渍和油脂。
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于洗衣液和洗洁精中,可以改善洗涤的效果。
•在清洁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于玻璃清洁剂、家具清洁剂等中,可以提高清洁效果。
3.2 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作乳化剂、稳定剂和润湿剂等。
例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于乳液、面霜等产品中,可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延展性。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染发剂和护发素中,可以使染发剂更好地渗透和染色,并使护发素更好地附着在头发上。
3.3 农药•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主要是作为增效剂和消泡剂。
例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农药对作物的附着性和渗透性,提高农药的效果。
•缔合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制备微乳液农药,提高农药的溶解度和吸附性,减少环境污染。
胶体与界面化学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石油工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石油产业的发展,液滴石油的微尺度结构修饰变得日益重要。
表面活性剂用于生物技术,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改善液体的分散性,并表示更多的活性表面,从而提高反应的效率。
由于胶体的用途宽泛,越来越受到重视。
胶体是由小的粒子组成的悬浮体,粒子可以是固体颗粒,也可以是液体液滴。
它们通常由聚合物,蛋白质,表面活性剂,多糖或其他活性材料所组成。
胶体必须经过改性才能实现其全部性能,尤其是表面活性剂,会产生一种表面附着性,从而改变胶体的性质(例如,粘度,沉降速度,表面张力)。
当与石油有关的工艺中,表面活性剂得到应用,也叫为界面活性剂,它们可以结合石油表面,改变它的特性,从而提高石油释放能力,它们还可以调节石油的流动性,保护它们免受污染,减少石油在储存过程中的流失。
此外,石油工业中使用的胶体有助于降低碳足迹。
例如,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泥的渗透性,从而降低油田的污染程度,避免大量排放。
最后,胶体和界面活性剂是石油工业中常用的技术,它们不仅可以改善石油的分散性,提高反应的效率,还可以调整石油流动性,有助于减少石油释放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因此,它们在石油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9-22T02:37:18.92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5月第10期作者:田秀杰[导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环境保护上来,人们逐渐树立起环保意识,田秀杰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环境保护上来,人们逐渐树立起环保意识,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范畴也开始对绿色环保的材料进行了研究探讨,在这个时候生物表面活性剂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慢慢的被大量的使用在各个科学实验领域当中来,而且非常有可能的代替污染环境的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改良,食物加工,石油工业,医疗卫生,环境工程,农业等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引用,推动产业结构变型升级,提升世界的能源的利用率,在世界的环境保护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环保引言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指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两亲性物质,其能有效地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成为很好的去污剂、乳化剂及扩散剂等。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表面活性剂都是化学合成的,然而使用化学表面活性剂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增强,由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同化学类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多的优点:低毒/无毒、生物兼容性高和可生物降解等,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及环境修复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高生产成本仍然阻碍其工业规模的生产。
本文旨在从生产工艺和代谢途径两个角度分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弊端。
此外,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应用进行简短的讨论。
1生物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产生菌依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可以把其划分为多聚物、脂肽类、中性脂类、磷脂类等,当前,经过科研机构报出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有屎肠球菌、假单胞图、链霉菌、地衣芽孢杆菌、不动杆菌等,对于地衣芽孢杆菌以及假单胞菌用于生产表面活剂的相关研究比较多。
文献检索报告油田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姓名:刘洪宝班级:应化0701学号:200708020102指导老师:于澄洁E-mail:813441610@目录一背景 (3)二中国期刊网CNKI (3)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四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14)五工程索引Ei (18)六Springer全文电子期刊 (26)七欧洲专利 (33)八国家科技文献中心中文 (38)九国家科技文献中心西文 (43)十美国专利 (51)十一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55)十二EisevierSDOS (58)十三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会议论文 (66)十四主要使用网站 (74)一背景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石油化学工业发展与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一并兴起的一种新型化学工业品。
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增溶、起泡、消泡、防腐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够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质量,因而在食品、纺织、制药、化妆品、造船、土建、采矿及洗涤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化学助剂,在钻井、采油、原油破乳脱水、集输、炼油等各个生产环节中应用广泛,对于保证钻井安全、提高原油采收率、提高油品质量、节省运输、设备防腐和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油田开发中不可替代的化学助剂。
先就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做了检索,检索结果如下:二中国期刊网CNKI检索方式:高级检索;关键词:油田表面活性剂应用;检索字段:主题;共有记录1002条摘取其中10个列于下。
1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会议录名称】2005(第五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 2005 年Proceedings of 2005(5th) China Seminar on Daily Chemical Industry【作者】王志瑶; 孟静; 邵振波; 陈福明;【英文论文作者】Wang Zhi-yao Men Jing Shao Zhen-Bo Chen Fu-Ming;【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会议名称】2005(第五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英文会议名称】2005(5th) China Seminar on Daily Chemical Indus try【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主办单位】中国工程院【学会名称】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石油开采; 应用; 油田;【英文论文关键词】surfactant; oil recovery; application; oil field;【论文摘要】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应用,介绍了采油过程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及采油方法。
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分类及其应用【摘要】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到极低水平的活性剂。
它们根据化学结构和电荷特性可以分为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
非离子型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油田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阳离子型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则在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用于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等。
阴离子型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则在日化、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表面活性剂的广泛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许多好处,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对这些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深入了解和应用,有望推动化工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应用领域、工业、医药领域、研究背景、目的、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其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和较高的表面活性。
在实际应用中,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液体分离、油水分离、润湿、抗菌、防锈和耐腐蚀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在低界面张力下,通常需要添加较大剂量以达到预期效果,且很难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
相比之下,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较低浓度下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且具有更多的应用优势。
研究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其特性和优势,还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进行分类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目的目的是对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进行分类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工业和医药领域的作用机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微生物在采矿及石油开采中的应用运用本文对微生物在采矿和石油开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采矿及石油工业中应用微生物勘测技术以及采油技术,实现了石油开采中细菌浸出等方法的应用,并结合金属负极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发挥出巨大的效果,拥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
标签:微生物技术;石油开采;生物工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微生物在采矿工业和石油开采中作用发挥越来越大。
生物技术在采矿领域中应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结果的验证。
运用细菌浸出法和金属负极生物方法,提高微生物性能,能够在多种类矿产中发挥功效。
1、微生物在采矿工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结合石油开采,运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实现了石油开采的进一步拓展,这种功效经过国际理论界验证是当前较为先进的勘探技术。
1.1细菌浸出技术细菌浸出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发,随着工业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金属的需求数量和质量均有所增长,但是在多年的开发中,高品位和一选矿产资源的减少,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将低品位资源加以利用,细菌浸出技术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铜矿和铀矿开采中使用了细菌浸出技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56年在国际和平利用原子能大会上,曾经发表了关于铀的生物自然浸出法的言论,对这一方法的使用在那时候开始得到国际认可。
细菌浸出技术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细菌浸出法生产出的铜占了铜总产量的20%以上,工业生产中铀的主要方法均采纳了细菌浸出法,这一方法具有低品位、复杂开采环境依然能够实现高产量的特征。
近20年来,细菌浸出已经形成了湿法冶金等高科技技术应用。
例如高硫高高精金矿,采用细菌浮选脱除的办法,正在成为更为活跃的发展方向[1]。
目前采用的细菌浸出法,包括间接法、直接法,直接法是指细菌附着在硫化矿物表面,细菌内的铁氧化酶和硫氧化镁发生了没解,从而将氧化硫化矿物加以分解,将不溶性的硫化物转化为可溶性的留言酸。
而間接法是利用细菌的新陈代谢,将硫酸、高铁等代谢产物加以产生,将矿石中的金属转化为盐类,单体亚铁在生成硫酸之后被融浸。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优势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多优点:①结构更多样、可以用于特殊领域;②表面活性乳化更强;③可生物降解、无毒或低毒,对环境不造成污染;④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单,可以从工业废物中生产,有利于环境治理;⑤通过微小孔隙能力强、不堵地层,在极端温度、pH值、盐浓度下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⑥耐盐性好,不结垢,保护地层。因此,可以适用于超微孔隙、超低渗、连通性差、常规注水见效差、含蜡量高、温度过低/过高、矿化度高的地层进行作用. 在石油开采驱油工艺中的应用 现阶段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二次驱油的中后期,地下剩余原油仍有大约50%以上,所以提高采收率是当今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领域。微生物采油可以提高采油率,在油田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利用。大庆油田在萨北开发区小井距试验区开展生物表面活性剂先导性矿场试中,全区提高采油率16.64%,中心井提高采收率23.24%;在头台油田选取了头台油田用一个五点法小型井网作为微生物驱油先导矿场试验区。采收率提高为51%一8l%。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选育出对稠油具有显著降黏作用的微生物菌种,对稠油的降黏率可达70%.能够降 解稠油中的非烃和长链饱和烃,并首次在克拉玛依油田进行了6口井的微生物吞吐开采稠油矿场试验,累计增油865t。在甘肃工区油井,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水驱。注人生物表面活性剂8t,其中留62-72井组平均日增油20t。留62-75井组平均日增油12t。青海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培养出4株微生物菌种均能适应青海油田温度及高矿化度地质环 境。在2口井的现场试验证明,微生物采油具有良好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效果和清蜡减阻效果。另外,在文留油田、河南油田、百口泉采油厂、新北油田、徐家围子低渗透油田等也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在油井清防蜡技术中的应用 三次驱油开采出原油含有较多石蜡和沥青质,这些高分子物质在油井和输油管道中沉积,给原油开采和集输造成很大问题,大多数油田采用加热或添加化学除蜡荆的方法来解决。但加热除蜡的成本较高,添加化学除蜡剂的后续处理比较困难,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使用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井筒结蜡非常严重,应用生物清防螬技术处理后,9口可对比油井全部停止了加清防蜡剂,停止热洗,载荷下降.还可达到一定的增油效果。I Lazar等利用从油井中分离筛选出3株菌组成的混合菌落,可以很好的清除油井模型中沥青质和石蜡的沉积物,并能分解固态石油沉积物的生物,用于防止结蜡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原油破乳中的应用 传统的化学破乳剂一般为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对环境污染大,而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破乳符合环保生产的要求。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得界面膜电容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更明显,界面膜破裂的时间缩短。不仅能乳化碳氢化合物。而且无毒且能被生物完全降解,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还能稳定其乳化体系。分离、回收石油馏分,提高对资源的再利用。早在2003年,胜利油田纯粱采油厂与四川大学生物研究所、东营生物工程公司联合开发了适合目前多数原油性质的HRB系列生物破乳剂。其中HRB-4型生物破乳剂在纯粱采油现场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采油站来液混合后,原油含水低于15%,较原来降低10%。净化油含水≤0.5%。 在石油污染环境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石油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之一。主要有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染.石油中大分子量烃类如多环芳烃(PAHs)等难溶于水相。会牢牢地吸附在固相土粒上而较难降解。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可以增强土壤中疏水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生物降解的作用。能有效地将石油烃分散成水液滴,并进一步降解,促进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等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引人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提高石油降解率。 在石油工业中其它方面的应用 其它方面主要有篇堵及降压增注方面上的应用,在生物表面活性剂解堵方面,延长油田青化砭采油厂对贾138-3、138-8两口井实施生物表面活性荆解堵,20 d后日常量由0.35 t增至1.8 t,有效期为90 d左右,效果明显。在降压增注方面,华北油田采油厂对注水井组使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实施降压增注,井组注水压力由20MPa降至16Mn,日注水量由30m2增至35m2。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的应用 应用于石油开采业(MEOR技术) 石油的采收率是较低的,早期的石油开发主要依靠自然能量,称为一次采油,一次采油的采收率只有15%左右。本世纪30⋯40年代开始推广以补充油藏能量的注水、注气为主的二次采油工艺技术,使石油的采收率提高至40—50%,但仍有大量的石油遗留在油藏中。为了更多地采出这部分石油,又发展了以改变石油与驱油工作剂之间的界面张力为主的三次采油(EOR)技术,向油井中注入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以降低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使地层毛细管孔隙中所夹持的原油大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但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通常难以生物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被微生物降解,所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石油工业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纯度和专一性要求不高,所以可直接使用含完整微生物细胞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生物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原油与水两相界面的张力,从而可提高油田的开采量。以前人们直接向地下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并配以适当的营养物质,以地下石油为唯一碳源,将油层当作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驱采油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力争攻克的难题。微生物驱与化学驱的重要区别是微生物不但可沿注水压差方向运移,还可在油层中纵深迁移,并与水驱难以扫及的原油作用,大大提高了水驱或化学驱的波及效率。现在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微生物产生的表活剂被认为是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借助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在地面采用工厂化的方法生产并适度提纯的技术的进度,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向井下注入生物表面活性剂,这样便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入量和浓度。据报道,紫红诺卡氏菌(Nocardia rhodochrous)产生的海藻糖脂,用于地下砂石中石油的回收,出油率提高了30%。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油田生产中许多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由于难降解、有毒及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等性质而破坏生态环境,相比之下,生物表面活性剂则由于易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无毒等特性而更适合于环境工程中污染治 理。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设备清洗工程中的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开始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乳化清洗技术,如美国、前苏联、德国、日本、以色列、中国等。装油容器、管道表面会慢慢形成一层油膜,特别是装原油的油罐,时间长了,会沉积许多油泥,其中大部分为原油重质组分,并含其它机杂、土、添加剂及重质组分粘度大,不便抽吸排放。这些油泥的存在不但会占用许多空间,影响油罐有效装油量,同时会诱发其它一些不利因素如腐蚀等,从而影响油罐使用寿命。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亲结构,可牢固吸附在油水界面,低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对降低界面张力和表面张力极为有效,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可牢固粘合在界面,利于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是一种优良的生物乳化剂。它们具有三种显著的特点:(1)增加亲油的水不溶培养基质的表面积:(2)通过增加亲油培养基的溶解性或从表面吸附它们而增加其生物利用率;(3)调整微生物与表面的附着和分离。 低粘度乳状液易于用泵抽出,破乳后可轻易分离回收大部分油。这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由石油烃降解菌产生并可增加细菌与石油烃培养介质的接触(见Prince&Morton,Robert等报道),也可由可溶性的碳源如碳水化合物产生(见Cooper等,Person&Molin等道)I.M.Banat等培育了一种高产BS优势菌株Petl006,并通过清洗1500L的油罐中间试验证实了这种清洗工艺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科威特850m3油泥进行了清洗处理(油罐直径44m,油污高度l一1.5m),回收了774m原油,占91%,经济效益显著。与传统的人工清洗工艺相比,大大减轻了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矿场试验 由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的应用很广泛,这里介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现场应用情况。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矿场实验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地面发酵,即向地下注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于发酵是在地面进行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不受地层条件的影响,只要选择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强的菌种和摸索合适的生产件,就可以获得大量驱油剂,不用考虑地层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另外一种是将微生物一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好氧或厌氧,厌氧微生物代谢表面活性剂不需要氧)的产物注入油田中,靠微生物生长在油层中产生微生物表面活性剂,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在油层中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高度活化的方法;这就需要选择适应油层条件,具有改变原油组分和性能、耐压、耐盐的微生物体系。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应用于石油开采业(MEOR技术) 由于石油工业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纯度和专一性要求不高,所以可直接使用含完整微生物细胞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醉液。微生物强化采油(micorbialen hancedo iler covery,>M EOR)技术就是指往油层中注人某些微生物,同时注人一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这些微生物在生长的同时,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这些生物表面活性剂可降 低原油与水两相界面的张力,从而可提高油田的开采量lito M EOR技术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油田开采中,应用一次及二次采油技术开采后,仍有大约70%的原油滞留在储油层中。为进一步采集这些极为可观的残留原油,通常向油井中注人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以降低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使地层毛细管孔隙中所夹持的原油大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191。但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通常难以生物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被微生物降解,所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直接向地下注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并配以适当的营养物质,以地下石油为唯一碳源,将油层当作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驱采油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力争攻克的难题I9l。微生物驱与化学驱的重要区别是微生物不但可沿注水压差方向运移,还可在油层中纵深迁移,并与水驱难以扫及的原油作用,大大提高了水驱或化学驱的波及效率。另外微生物在与原油作用的同时,会产生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代谢产物,除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外,还产生某些小分子的有机酸、有机溶剂等,既能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又使油层的通透性增强。在此 基础上,再与化学驱结合将会在最大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大大降低化学驱的成本[Im。据报道,紫红诺卡氏菌(Nocardia rhodochrow)产生的海藻糖脂,用于地下砂石中石油的回收,出油率提高了30%.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1 在石油工业和环境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