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73.41 KB
- 文档页数:1
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
猪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猪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嗜睡、食欲下降、腹泻等症状。
疫病的流行对养猪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猪巴氏杆菌病的
检查和防控十分必要。
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
首先,病死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猪巴氏杆菌病的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
通过对死亡猪的
解剖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猪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其次,在临床表现过程中,通过对猪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早期诊断猪巴氏杆菌病并进
行有效的防控措施。
病死猪体积前部到肺部及胸膜、腹膜、脾、心脏、肝、肾、肌肉等器
官组织可作为检测样品,通过细菌学检查和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荧光抗体法、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可以可靠地诊断猪巴氏杆菌病。
防控措施
为了有效防控猪巴氏杆菌病,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 做好环境卫生。
保持猪舍、猪圈干燥,随时清理粪便和其他排泄物,定期喷洒灭
菌剂,保证猪的生活环境卫生。
2. 控制传染源。
对于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对猪圈、设备、人员
进行全面消毒。
3. 加强管理。
饲养者要定期对猪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隔离和治疗
病猪,加强猪的饲养管理,控制饲养规模和密度,保证饲食营养均衡。
4. 定期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防控猪巴氏杆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饲养者应该按照
兽医建议定期接种疫苗,从源头上预防病害的发生。
总之,对于猪巴氏杆菌病的防控,应加强对猪的健康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及时采取
隔离和消毒措施,定期接种疫苗,全面提高养猪业的管理水平。
猪巴氏杆菌病症状和治疗概述:猪巴氏杆菌病又叫猪肺疫、猪出血性败血症、肿脖瘟、锁喉风,是由猪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此病一年四季都会有发生,其中,中小猪发病离更高,如果防治不当病死率还很高,可达95%以上。
所以对于患病猪,做好科学防治,及时控制病情很重要。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下猪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一、猪巴氏杆菌病症状患猪表现干性痛咳,咳出脓粘液,往往带有血丝,体温升高到41℃~42℃,可视粘膜充血,咽喉部红肿,继而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后期废食、下痢,耳后、颈部、腹部、四肢的内侧等处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指压不褪色。
多数发病2~7日后,因心跳加快、不能站立而窒息死亡。
二、猪巴氏杆菌病流行特点猪巴氏杆菌病的病源主要是健康带菌猪或者病猪,仔猪或种猪的患病的几率比较大,而成年猪患该病的几率比较小。
此外,该病在初春、秋末以及气候突变的时候发生的概率比较大。
猪巴氏杆菌病的诱因包括很多,比如,长途运输、寄生虫病、长期营养不良、通风不良、猪圈潮湿、卫生条件差等等。
该病的发生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比如降雨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以及温度等,因此,在对该病进行防治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考虑气候因素。
该病的主要传染方式为消化道传染,其次为呼吸道传染。
三、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该病诊断的关键为流行特征和临床症状,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特有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可以对其进行初步诊断。
此病类型的诊断的关键是区分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气喘病、猪瘟等病之间的区别。
四、猪巴氏杆菌病的预防1、加强猪群的管理首先,将一切有可能降低抗病能力的因素消除,如采光、通风、过热、过冷等,为猪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其次,坚持全进全出,禁止混养不同批次的猪;再次,尽量避免自外引猪,坚持自繁自养,当引进新猪之后,应该对其进行隔离饲养,还要加强检疫,观察1个月未见异常情况之后,才能够混群饲喂。
2、注意猪场环境的改善加强消毒,同时,为确保消毒效果,要交替使用消毒剂,防止因单一用药而产生耐药性,如果有类似感染病例,应该每天进行1~2次消毒,从而使巴氏杆菌无法生存下去。
山东畜牧兽医2017年第38卷38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张春刚(云南省弥勒市弥阳镇畜牧兽医站 652399)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7)02-0038-02 猪巴氏杆菌病又叫“猪肺疫”,是由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散发性传染病,亦称“锁喉风”、“响脖子”病。
按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或慢性。
急性型呈出血性败血症、咽喉炎,发病快,死亡快,咽喉及其周围出现肿胀,呼吸极度困难。
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主要呈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症,持续咳嗽、呼吸困难。
时发腹泻,呈进行型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最后衰竭致死,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
1 流行病学(1)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中、小猪多发。
病猪为本病主要传染源,细菌随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尸体的内脏和血液等污染周围环境,通过被污染的的饲料、饮水和其他器物经消化道感染,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的病原,通过飞沫经消化道传染,亦可经吸血昆虫等媒介和受损的皮肤、黏膜传染。
(2)长途运输,气候骤变,圈舍通风不良,过泠、过热、拥挤、潮湿等应急反应也是诱发该病的因素。
2 临床症状(1)最急性型:患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5~41℃。
咽喉部有坚硬的热痛性肿胀,严重时可波及耳根及颈部。
病猪呼吸高度困难,张口呼吸。
粘膜呈蓝紫色,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呈犬坐姿势。
后期体躯下部皮肤变红,最后因窒息而死。
有的病猪呈败血症症状,突然死亡。
(2)亚急性型:败血症症状轻微,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肺炎症状。
体温高,有干而短的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部有压痛,有浓性鼻分泌物。
皮肤上有红斑,一般经4~6日因窒息而死。
(3)慢性型:表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症状。
病猪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体温时高时低,渐进性消瘦。
有的出现关节肿胀、皮肤湿疹。
大多数因衰竭死亡。
3 病理剖检特点(1)最急性病例,常见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有出血性胶样浸润,皮下组织可见大量胶冻样液体。
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猪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的对象为猪。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和猪群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于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猪巴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点。
猪巴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粪口途径和伤口感染。
在猪群中,这种疾病往往呈现出急性和慢性两种不同类型的症状,患病的猪会出现严重的肺部炎症、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充血,以及多器官出血等症状。
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巴氏杆菌也可通过分泌的毒素和免疫抑制因子抑制猪的免疫功能,导致猪体对其他疾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了猪群的疾病风险。
针对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传播途径,我们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来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菌鉴定、病原学鉴定、病原体检测和疫情调查等方面,下面我们就逐一介绍这些实验室检查内容。
首先是病原菌鉴定,通过对猪群中患病样本的采集和检测,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
常用的病原菌鉴定方法包括培养法、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血清学鉴定、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确定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是病原学鉴定,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病原菌的毒力试验、致病性试验等方法,确定猪巴氏杆菌病的致病力和毒性,进一步了解病原体的特性和危害程度。
对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学鉴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特性,有助于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病原体检测也是猪巴氏杆菌病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对猪群样本的采集和检测,检测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否存在,及其数量和分布情况,实现了对猪群疫情的及时监测和预警,为疫情的控制和防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疫情调查也是猪巴氏杆菌病实验室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疫情发生地点的状况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疫情的传播途径和范围,加强对疫情的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的传播和危害。
文章编号:1004-2342(2016)06-0027-01中图分类号:S855.1+2文献标识码:C一起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刘志鹰(新罗区大池镇畜牧兽医水产站,福建龙岩364019)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急性炎性出血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炎[1]。
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临床上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型三种,其中最急性型俗称“锁喉风”。
该病在诸多中小规模猪场均有发生过。
现将一起猪巴氏杆菌病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6年8月16日早晨,大池镇养猪专业户黄某饲养的300头30~60kg架子猪有16头发病,病猪高热,体温41℃~42℃,呼吸困难,食欲废绝,17日晚死亡5头,死亡时鼻孔有血色泡沫和粘液流出,全身皮肤发紫,颈下咽喉部明显红肿。
其他发病猪只体温41.5℃~42℃,呈犬坐式呼吸,呼吸困难,有的张口伸舌,鼻腔有血色泡沫性分泌物。
2临床症状病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口鼻流出血色泡沫,颈下咽喉部红肿,可视黏膜发绀,食欲废绝,精神沉郁。
个别猪鼻、耳尖、四肢、腹部皮肤发绀发紫,濒死猪从口、鼻腔中流出血色泡沫。
3剖检病变剖检4头病死猪,皮下组织、浆膜和黏膜有大量出血点,尤其是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出血最为明显,呈出血性浆液浸润。
切开颈部皮肤时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液体渗出,个别猪只水肿蔓延至颈胸部及前肢皮肤;肺水肿,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膜和心外膜有针尖状出血点,心肌疲软,心包液增多;胸腔积液增多。
4实验室检查无菌采集病料肺、肝、心血、淋巴结等,送龙岩学院动物诊疗中心做微生物学检测。
4.1涂片、镜检取心血和肺病变组织直接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且着色深、中央微凸的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判定为巴氏杆菌。
4.2猪瘟病毒核酸和伪狂犬病毒核酸均未检出。
5诊断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巴氏杆菌病。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1 流行病学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即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猪出现发病,只有在环境较差,如闷热、寒冷、气候突然发生改变、潮湿、缺乏营养、通风较差、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过度疲劳等,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就会促使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发病。
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
病猪经由排泄物、分泌物将病菌排到体外,导致外界环境、饲料、饮水以及各种用具被污染,然后通过消化道导致其他健康猪发生感染,这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另外,通过打喷嚏、咳嗽排出的病菌,主要以飞沫的形式经由呼吸道进行传播;此外,黏膜伤口、吸血昆虫叮咬皮肤等也能够传播该病。
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其中气候多变、冷热交替的时候容易发生。
2 临床症状最急性型。
通常在流行初期出现,猪往往突然发病,快速死亡,体温明显升高,停止采食,体质衰弱,不停寒战,可视黏膜发绀,耳根、颈部、腹部等处的皮肤存在紫色斑。
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心跳过快,呼吸急促,伸颈呼吸,呈犬坐姿势,有时会发出喘鸣音,有泡沫状的白色液体从口鼻流出,有时会混杂血液。
只要出现呼吸症状,就会导致病情急剧加重,快速发生死亡。
病程通常可持续1~2天,病死率能够达到100%。
急性型。
这是该病比较常见的类型,主要症状是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大约41℃,初期出现干性短咳,后期出现湿性痛咳,并有脓黏液咳出,且往往混杂血丝,并伴有浆性或者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对胸部触诊会表现出严重疼痛,听诊可听到哕音,皮肤上存在红斑。
初期发生便秘,后期发生腹泻,机体消瘦无力。
通常发病经过2~7天死亡,如果没有死亡就会变成慢性型。
慢性型。
病猪在发病初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表现出精神较差,食欲不振,体温忽低忽高,咳嗽,渐进性消瘦,走动无力。
有时关节发生肿胀,出现跛行,皮肤出现湿疹。
最终。
猪巴氏杆菌病与猪链球菌病临诊鉴别任邦军(四川省梓潼县宝石乡畜牧兽医站,四川梓潼622159)猪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无明显 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可发,以夏秋气 候骤变潮湿闷热、卫生环境条件恶 劣或多雨季节易发。
词养管理不¥、饲料和环境的突然变换及长途运输 等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少见有流行 性猪肺疫发生,大多呈零星散发,且 大多为慢性经过,更多见于继发于 其他传染病,如慢性猪瘟、仔猪副伤 寒和气喘病的继发病。
猪链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 性细菌性传染病。
病菌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特定的人群,感 染该病会出现脑膜炎,心内膜炎,败 血症和永久性的耳聋,化脓性的关 节炎,眼内炎等,严重的可导致死 亡。
1病因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 杆菌引起的急性流行性或散发性,继发性传染病。
又名猪肺疫,俗称 “锁喉风”或“肿脖子瘟”。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 猪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临床以淋 巴结脓肿最为常见。
2猪巴氏杆菌病临诊鉴别2.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常看不到症状就已死 亡,病程稍长体温升高至41丈~ 421,食欲废绝,咽喉部肿胀,热痛,高度困口鼻流泡临诊以出血性败血症和炎性出血,咽喉炎和肺炎等病症为主。
常见高热,呼吸困难,张口呼吸,M犬坐式,黏膜发绀,心脏衰弱,腹泻,皮下、咽和关节严重炎症。
病猪全身皮下组织、浆膜、黏膜下有出血点,胸、腹腔有纤维素样淡黄色液体等慢性肺炎或胃肠炎症状。
2.2急性病例急性病例临诊为纤维性胸膜炎症状。
患畜体温升高,咳喊,流鼻液和脓性结膜炎,耳根、四肢内侧有红斑,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局灶性化脓,慢性肺炎症状,急性或慢性散发。
该病发生诱因与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夏秋环境气候剧变易发。
3猪链球菌病临诊鉴别猪败血型链球菌病,该病从感染到发病最短2小时,最长7天,一般2~3天,多数体温在38丈以上,最高达40丈,早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可治愈。
3.1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看不到任何异常症状表现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
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
流行病学多杀性巴氏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猪是其中一种,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
一般认为本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当猪处在不良的外界环境中,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疲劳、长途运输等,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这时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
另外病猪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菌,污染饮水、饲料、用具及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猪,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
也可由咳嗽、喷嚏排出病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此外,吸血昆虫叮咬皮肤及粘膜伤口都可传染。
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多变、高温季节多发,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以猪最易感,无明显季节性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潮湿,多雨发生较多,营养不良、长途运输、饲养条件改变、不良等因素促进本病发生,经常集中发病。
临床症状根据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未出现任何症状,突然发病,迅速死亡。
病程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心跳急速,可视粘膜发绀,皮肤出现紫红斑。
咽喉部和颈部发热、红肿、坚硬,严重者延至耳根、胸前。
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常呈犬坐姿势,伸长头颈,有时可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有时带有血色。
一旦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很快死亡。
死亡率常高达100%,自然康复者少见。
急性型:本型最常见。
体温升高至40~41℃,初期为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有时混有血液,后变为湿咳。
随病程发展,呼吸更加困难,常作犬坐姿势,胸部触诊有痛感。
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或废绝,皮肤出现红斑,后期衰弱无力,卧地不起,多因窒息死亡。
病程5~8天,不死者转为慢性。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肺炎和慢性胃肠炎。
时有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有少许动液性或脓性鼻液。
猪肺疫症状及防治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
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
一、流行病学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以猪最易感,无明显季节性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潮湿,多雨发生较多,营养不良、长途运输、饲养条件改变、不良等因素促进本病发生,一般为散发。
二、症状潜伏期15天。
最急性型,晚间还正常吃食,次日清晨即已死亡,常看不到表现症状,病程稍长,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病程12日,死亡率100%。
急性型(胸膜肺炎型),体温40—41℃,痉挛性干咳,排出痰液呈粘液性或脓性,呼吸困难,后成湿、痛咳,胸部疼痛,呈犬坐、犬卧,初便秘,后腹泻,在皮肤上可见淤血性出血斑。
慢性型,持续有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少量粘液,有时出现关节肿胀,消瘦,腹泻,经2周以上衰竭死亡,病死率60三、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粘膜、浆膜及实质器官出血和皮肤小点出血,肺水肿,淋巴结水肿,肾炎,咽喉部及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最为特征。
脾出血,胃肠出血性炎症,皮肤有红斑。
急性型:除了全身粘膜、实质器官、淋巴结的出血性病变外,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有不同程度肝变区。
胸膜与肺粘连,肺切面呈大理石纹,胸腔、心包积液,气管、支气管粘膜发炎有泡沫状粘液。
慢性型:肺肝变区扩大,有灰黄色或灰色坏死,内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高度消瘦,贫血,皮下组织见有坏死灶。
四、诊断本病的最急性型病例常突然死亡,而慢性病例的症状、病变都不典型,并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单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难以确诊。
1、与类症鉴别:在临床检查应注意与急性猪瘟、咽型猪炭疽、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猪弓形虫等病进行鉴别诊断。
2、实验室检查,取静脉血(生前),心血各种渗出液和各实质脏器涂片染色镜检。
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猪巴氏杆菌引起的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感染病猪的病原菌排泄物或其他污染物传播给健康猪只,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下面将介绍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1. 病原学检查:通过病死猪或疑似病猪的骨髓、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分离培养,采用巴氏杆菌培养基,经24-48小时培养后,利用形态学、生化特性和血清凝集试验来鉴定猪巴氏杆菌。
2. 血清学检查:采集感染猪的血清,通过巴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阳性表明该猪已感染巴氏杆菌。
3. 分子生物学检查:利用PCR技术检测猪巴氏杆菌的DNA,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巴氏杆菌的存在。
4. 病理学检查:对病死猪或宰杀的疑似病猪进行解剖,观察腹腔、胸腔脏器以及淋巴结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如发现典型的病变,可初步判断是否为猪巴氏杆菌病。
二、防控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定期检测猪群的血清样本,及时发现感染猪巴氏杆菌的情况,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和传播。
2. 确保场内卫生:保持猪舍、仓库和排泄物处理设施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避免病原菌滋生繁殖。
3. 引进无菌种猪:购进种猪前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确保种猪无猪巴氏杆菌感染,防止引入病原菌到养殖场。
4.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设计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秽物,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条件。
5. 控制传播途径:定期清洗和消毒水槽、喂食器、水杯等饲养工具,避免病原菌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
6. 严格管制运输和交易:对活猪运输车进行定期消毒,避免病原菌通过运输工具传播。
在猪只交易前进行健康检查,防止疫情通过交易传播。
7. 采取保护性措施:养猪场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病猪和病原菌。
总结: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