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几点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问题亟需解,规范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显得迫切而重要。本文通过阐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报告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与思考其问题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会计信息失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曾指出,任何资源的配置都是特定决策的结果,而人们所作出的任何决定都取决于其给定的信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报告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运作。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重点;其主要是反应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用于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预测未来的经营前景。

一、财务信息披露中的主要问题

1、信息披露不及时

信息的及时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及时做出决策,减少信息延误带来的风险。据wind咨询数据,2011年度沪深共发生了16例上市公司因未及时披露信息而受到公开处罚或公开批评。信息披露不及时主要是未及时发布预亏预警公告、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及未及时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及担保。我国上市公司对关联方资金占用及担保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比较突出。关联方资金占用有将上市公司变为大股东的”提款机”的嫌疑,给资本市场带来较大的不稳

定性因素。上市公司为大股东过度对外担保,企图利用滞后披露掩盖其真实风险。

2、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不足

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10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2010年度共有109家上市公式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使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大为降低,将不确定性留给了投资者及监管机构。其次,一些公司对以前年度财务数据做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可能利用”重大会计差错追溯调整”调节各年利润,以达到融资标准或避免因连续两年亏损而使股票被特别处理的目的,从而反映出这些公司以前年度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问题。再次,定期报告经营情况分析流于形式,披露不够详尽,对于亏损原因则披露含糊,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导致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严重不足。

3、准确性、完整性不足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中报中有24家业绩预测偏差超1倍。有的上市公司对业绩预测信息的准确度较低,普遍存在着过度乐观估计的现象,预测指标与实际相差过大,存在误导投资者之嫌,给证券市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存在大量的补充公告和更正公告。这些补充公告主要是针对重大事项或收益确认、关联交易等敏感问题而发布的,并且在所有补充、更正公告中,由于财务数据错误导致的”补丁”占了绝大多数。据wind 数据统计,在所有补充、更正公告中,由于财务数据错误导致的”

补丁”超过50%。另外,在上市公司重大交易事项中,缺乏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影响的实质性分析,而分析则往往流于形式而已。

4、财务信息操纵

其一,编造虚假的经济业务。通过虚构的客户、扩大交易量、提高产品价格来虚构或者夸大收入;通过转移费用、减少费用、增加存货成本等手段减少成本。其二,运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对于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资产未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不计或少提折旧;对于多余生产能力相应的折旧未及时进入损益,通过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收益调节利润。其三,利用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出售资产和转让股权、各类补贴收入和转回预计负债与资产减值准备是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主要手段,相当一部分股权转让和资产出售发生在年底。一些公司在年底发生的股权转让未经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并不满足股权投资收益确认的条件。

二、对财务信息披露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无法按期披露定期报告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质量要求。而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来看,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着较严重的滞后现象。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未能及时发布会计信息报告的原因主要是:对于有利的会计信息提前披露,部分上市公司将预期可能获得的补偿收入在未确认的情况下,已作为资产予以确认,从而虚增资产及利润。对于不利的会计信息因素延期披露,部分上市公司对应

当予以确认的赔款或预计负债延期披露,从而虚增利润、虚减负债;对于涉及的未决诉讼、仲裁信息推迟披露或者不予披露,以避免影响当期的财务状况。

2、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者,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其次,主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是第一负责人。但一些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作假,或虚增利润骗取配股资格上市,或隐瞒利润以逃税。另外,监督机制、会计准则、会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用,并且准则和制度中留有较多的灵活性。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准则、制度中可供企业进行会计选择的备选方法、会计政策来粉饰会计报表,虚增或隐瞒利润,以达到其目的。

3、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一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够全面,存在个别与准则要求相违背的事项,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长期待摊费用等虚资产占有较大的金额,存货中有许多滞销、报废的物资,固定资产有很多不能使用或与现实公允价值背离较大等,而这些资产在财务报告中未能全面予以揭示。其二,有的公司对持续亏损的经营状况,借保护商业秘密的理由不予披露。其三,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大股东挤占或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也未全面展示。其四,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如商业票据转让或贴现、债务担保、产品质量担保等在会计报告中披露不明确,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故意回避披露。

4、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同一项业务通常有几种会计方法可供公司遴选,每个公司自然选其中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来处理,其结果仅造成各个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致使同类报表数据在各个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而且为上市公司中的操纵利润行为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比如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选用进行计价,这样的计价结果,造成各个公司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现状的阐述与分析可以得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有效性和完整性的不足,存在财务信息操纵的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轻则影响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判断,重则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我国股票市场的剧烈震荡。远的有安然事件爆出的会计丑闻,近的有2011年因财务丑闻掀起的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这些事件都说明了公司治理的成败可归因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