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锌底漆不会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株州时代绝缘邓工(dvq1)译 联众涂料网( )共享名称:D 6580-00(2009年修订)锌粉颜料及富锌漆干膜中金属锌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1本标准是按预先定好的D6580指示颁布发行的,代号后面所紧跟着的数字表示最初的采用年份,如果是修订本,则表示过去最近一次修订的年份。
圆括号里的数字表示过去最近一次重新批准的年份。
写在上面的希腊字母则表示自过去最近一次修订或重新批准后经历的编辑上的修改。
1、范围1.1 本标准阐明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测定锌粉颜料及富锌漆干膜中金属锌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测试方法对于有机富锌涂层或无机富锌涂层均是合适的。
1.2 本标准中所有数值单位均采用国际标准(SI)单位,括号内的数值是仅是为了提供更多信息。
1.3 本标准未标明所有安全问题,如有安全问题,本标准使用者在操作前需要经过必要的安全、健康和检测训练。
2、引用文件2.1 ASTM 标准D521 锌粉(金属锌粉末)化学分析测试方法E691 测定试验方法精密性进行实验室间研究的标准规范3、测试方法概要3.1 将锌粉或固化的富锌漆干膜在研钵中粉碎,然后将粉末仔细称量入差示扫描量热器的样品盘中。
将样品盘密封,启动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单独动态升温步骤进行分析,温度范围为370℃至435℃,升温速率10℃/min ,通入氮气保护。
样品中金属锌的百分含量是通过检测样品在419℃(该温度为锌粉熔融温度)时的吸收峰值并与熔融的纯锌粉的吸收峰值进行对比得出的。
4、意义和应用4.1 本标准测试方法可有效测量锌粉及富锌漆(有机富锌漆或无机富锌漆)干膜中金属器 标格达仪器标格达仪器 标格达仪器 .c o m w w w .b i u g e d .c o m w w w .b i u g e d .c o m w w w .b i u g e d .c o m 标格达仪器 标格达仪器 标格达仪器 标格达仪器 w w w .b i u g e d .c o m w w w .b i u g e d .c o m w w w .b i u g e d .c o m w w w .b i u g e d .c o m 达仪器 标格达仪器 标格达仪器.c o m w w w .b i u g e d .c o m w w w .b i u g e d .c o m株州时代绝缘邓工(dvq1)译 联众涂料网( )共享锌含量。
性能检测标准1 附着力"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20-1979 〔1989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2006 〕〔ISO 4624:2002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1998 〕"用胶带试验测定附着力"〔ASTM D3359-2008 〕2 外观和透明度"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GB/T 1721-2008 〕3 颜色"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GB/T 1722-1992 〕"透明液体加氏颜色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1.1-2008 〕/ (ISO 4630-1:2004)"透明液体以铂- 钴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2.1-2008 〕/ (ISO 6271-1:2004)"透明液体的颜色〔铂钴法〕"〔ASTM D1209-2005 〕4 粘度"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1723-1993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GB/T 2794-1995 〕" 涂料黏度的测定斯托默黏度计法"〔GB/T 9269-2009 〕5 流出时间"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GB/T 6753.4-1998 〕6 细度"涂料细度测定法"〔GB/T 1724-1979 〔1989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 6753.1-2007 〕〔ISO 1524:2000 〕7 不挥发物含量"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25-2007 〕/ 〔ISO 3251:2008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2793-1995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5 〕8 遮盖力"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T 1726-1979 〔1989 〕〕9 枯燥时间"漆膜、腻子膜枯燥时间测定法"〔GB/T 1728-1979 〔1989 〕〕"涂料外表枯燥试验小玻璃球法"〔GB/T 6753.2-1986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6 〕10 摆杆硬度"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0-2007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ISO 1522:2006 〕11 柔韧性"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1993 〕12 耐冲击性"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32-1993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1 局部:落锤试验( 大面积冲头) "〔GB/T 20624.1-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1 局部:落锤试验〔大面积冲头〕"〔ISO 6272-1:2002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2 局部:落锤试验( 小面积冲头) "〔GB/T 20624.2-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2 局部:落锤试验〔小面积冲头〕"〔ISO 6272-2:2002 〕"有机涂层抗快速变形〔冲击〕的试验"〔ASTMD2794-1993(2004) 〕13 耐水性"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33-1993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GB/T 5209-1985 〕14 耐热性"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GB/T 1735-2009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6 〕15耐湿热性"漆膜耐湿热性测定法"〔GB/T 1740-2007 〕16 灰分"色漆和清漆颜料含量的测定第2 局部:灰化法"〔GB/T 1747.2-2008 〕(ISO 14680-2:2000)17 腻子膜柔韧性"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48-1979 〔1989 〕〕18 稠度"厚漆、腻子稠度测定法"〔GB/T 1749-1979 〔1989 〕〕19 回粘性"漆膜回粘性测定法"〔GB/T 1762-1980 〔1989 〕〕20 耐磨性"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768-2006 〕〔ISO 7784-2:1997 〕"涂料耐磨性测定落砂法"〔GB/T 23988-2009 〕"落砂法测定有机涂层耐磨性"〔ASTM D 968-2005 〕21 打磨性"涂膜、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GB/T 1770-2008 〕22 耐盐雾性"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771-2007 〕〔ASTM B117-2007 〕23人工老化"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1865-2009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曝露曝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GB/T 23987-2009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GB/T 14522-2008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三局部:荧光紫外灯"〔GB/T 16422.3-1997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GB/T 16585-1996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GB/T 18244-2000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三部:荧光UV 灯"〔ISO 4892-3:2006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老化——暴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ISO 11507:2007 〕"非金属材料暴露用紫外荧光设备的操作"〔ASTM G154-2006 〕"汽车外饰材料加速暴露用紫外荧光凝露设备"〔SAE J2020-2003 〕24 邵氏硬度"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 邵氏硬度) "〔GB/T 2411-2008 〕25 耐干热性"家具外表漆膜耐干热性测定法"〔GB/T 4893.3-2005 〕26 闪点"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 〔GB/T 5208-2008 〕(ISO 3679:2004)27 耐砂浆性"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 局部氟碳漆喷涂型材"〔GB 5237.5-2008 中5.4.10 〕28 铅笔硬度"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6739-2006 〕〔ISO 15184:1998 〕"用铅笔试验测定漆膜硬度"〔ASTM D3363-2005 〕29 弯曲试验"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6742-2007 〕〔ISO 1519:2002 〕"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 锥形轴) "〔GB/T 11185-2009 〕30酸值"塑料用聚酯树脂、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局部酸值和总酸值的测定"〔GB/T 6743-2008 〕〔ISO 2114:2000 〕31 漆基皂化值"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皂化值的测定滴定法" 〔GB/T 6744-2008 〕〔ISO 3681:1996 〕32 密度"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 6750-2007 〕〔ISO 2811-1:1997 〕密度"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GB/T 13354-1992 〕密度"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2 局部:密度的测定"〔GB/T 13477.2-2002 〕33 贮存稳定性"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6753.3-1986 〕34 涂刷性"涂料产品的大面积刷涂试验"〔GB/T 6753.6-1986 〕35 全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A 〕36 金属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B 〕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HG/T 3668-2000 "富锌底漆"中5.13 、"锌粉颜料和富锌涂料干漆膜中金属锌的含量的测定"〔ASTM D6580-2000 〕37 流挂性"色漆流挂性的测定"〔GB/T 9264-1988 〕38 耐洗刷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GB/T 9266-2009 〕39 最低成膜温度"涂料用乳液和涂料、塑料用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GB/T 9267-2008 〕/ "塑料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 (ISO 2115 ∶1996)40 乳胶漆耐冻融性"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 9268-2008 〕41 体积固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来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百分率"〔GB/T 9272-2007 〕〔ISO 3233:1998 〕42 漆膜无印痕试验"漆膜无印痕试验"〔GB/T 9273-1988 〕43 耐冷液性"家具外表耐冷液测定法"〔GB/T 4893.1-2005 〕44 耐液体介质性"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 9274-1988 〕45 耐碱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GB/T 9265-2009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1 〕46 耐油性"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343-1985 〕47 绝缘漆耐油性"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857-2006 〕48 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色漆和清漆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GB/T 9275-2008 〕/ 〔ISO 2815:2003 〕49 耐划痕性"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 〔GB/T 9279-2007 〕/ 〔ISO 1518:1992 〕50 耐码垛性"色漆和清漆耐码垛性试验" 〔GB/T 9280-2008 〕/ 〔ISO 4622:1992 〕51 漆基软化点"色漆和清漆用漆基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GB/T 9284-1988 〕52 杯突试验"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GB/T 9753-2007 〕/ 〔ISO 1520:2006 〕53 光泽"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 °、60 °85 °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9754-2007 〕/ 〔ISO 2813:1994 〕54 铅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1 局部: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9758.1-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C 〕55 镉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4 局部: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极谱法"〔GB/T 9758.4-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E 〕56 六价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GB/T 9758.5-1988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ISO 3856.5:1984 〕57 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6 局部:色漆的液体局部中铬总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6-1988 〕58 汞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7 局部:色漆的颜料局部和水可稀释漆的液体局部的汞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7-1988 〕59 铁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D 〕60 耐沾污性"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9780-2005 〕61 酸性盐雾试验"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 〕"人造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 9227:2006 〕62 船舶漆耐盐水性"船舶漆耐盐水性的测定盐水和热盐水浸泡法"〔GB/T 10834-2008 〕63 漆膜颜色"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局部:原理"〔GB/T 11186.1-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局部:颜色测量"〔GB/T 11186.2-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局部:色差计算"〔GB/T 11186.3-1989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GB/T 9761-2008 〕/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ISO 3668:1998)64 总铅含量"色漆和清漆总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3452.1-1992 〕65 漆膜厚度"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452.2-2008 〕/ (ISO 2808:2007)66 丝状腐蚀试验"色漆和清漆钢铁外表上涂膜的耐丝状腐蚀试验"〔GB/T 13452.4-2008 〕"色漆和清漆耐丝状腐蚀的测定第1 局部: 钢构造" (ISO 4623-1:2000)67 粉末涂料烘烤时质量损失"粉末涂料第7 局部: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法"〔GB/T 21782.7-2008 〕/ 〔ISO 8130-7:1992 〕68 拉伸性能"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199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9 〕69 粘结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7 、8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3 〕70 撕裂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0 〕71 定伸时老化"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1 〕72 加热伸缩率"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2 〕73 低温柔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3 〕74 低温弯折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4 〕75 不透水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5 〕76 电阻率"石油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GB/T 16906-1997 〕77 胶化时间"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GB/T 16995-1997 〕78 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测定"〔GB/T 18446-2009 〕79 玻璃化温度"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19466.2-2004 〕/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 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1357-2:1999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6805:2003 〕80 异氰酸酯基含量"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HG/T 2409-1992 〕81 脱漆剂脱漆效率"脱漆剂脱漆效率测定法"〔HG/T 2881-1997 〕82 催干剂催干性能"催干剂催干性能测定法" 〔HG/T 2882-1997 〕83 击穿强度"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HG/T 3330-1980 〔1985 〕〕84 体积电阻、外表电阻"绝缘漆漆膜体积电阻系数和外表电阻系数测定法"〔HG/T 3331-1978 〕85 电泳漆电导率"电泳漆电导率测定法"〔HG/T 3335-1977 〔1985 〕〕86 电泳漆泳透力"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HG/T 3336-1977 〔1985 〕〕"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钢管法〕"〔HG/T 3339-1979 〔1985 〕〕87 吸水率"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344-1985 〕88 绝缘漆吸水率"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856-2006 〕89 水分"稀释剂、防潮剂水分测定法"〔HG/T 3858-2006 〕90 白化性"稀释剂、防潮剂白化性测定法"〔HG/T 3859-2006 〕91 挥发性"稀释剂、防潮剂挥发性测定法"〔HG/T 3860-2006 〕92 胶凝数"稀释剂、防潮剂胶凝数测定法"〔HG/T 3861-2006 〕93 涂层耐冻融循环性"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JG/T 25-1999 〕94 抗氯离子渗透性"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2 〕95 粒度分布"粉末涂料第13 局部:激光衍射法分析粒径分布"〔ISO 8130-13:2001 〕〔GB/T 21782.13-2009 〕96 流动性"粉末涂料第5 局部: 粉末/ 空气混合物流动特性的测定" (ISO 8130-5:1992)97 异氰酸酯单体含量"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单体二异氰酸酯的测定"〔ISO 10283:2007 〕98 VOC 含量"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那么"〔GB/T 9722-2006 〕"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差值法"〔GB/T 23985-2009 〕(ISO 11890-1:2007)"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86-2009 〕(ISO 11890-2:2006)"色漆和清漆低VOC 乳胶漆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罐VOC) 含量的测定"〔GB/T 23984-2009 〕〔ISO 17895:2005 〕99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凝胶渗透色谱(GPC) —第1 局部:四氢呋喃(THF) 作为洗脱剂"〔ISO 13885-1:2008 〕100 MEQ 值"色漆、清漆和清基水性涂料和漆基MEQ( 毫克当量) 值的测定"〔ISO 15880:2000 〕101 含水量"气相色谱法测水稀释性涂料含水量"〔ASTM D3792-2005 〕102 耐溶剂擦拭性"用溶剂擦拭法测定硅酸乙酯〔无机〕富锌底漆的耐MEK 擦拭性"〔ASTM D4752-2003 〕"采用溶剂擦拭法测定有机涂料耐溶剂擦拭性"〔ASTM D5402-2006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GB/T 23989-2009 〕103 残留单体含量"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丙〕乳液中残留单体的含量"〔ASTM D4827-2003 〕104 T 弯"预涂漆试板涂层弯曲试验方法"〔ASTM D4145-83 〔2002 〕〕"卷材涂料试验方法第7 局部:弯曲时涂层抗开裂试验〔T 弯试验〕"〔DIN EN 13523-7-2001 〕105 抗石击性"试验方法标准涂层抗石击性"〔ASTM D 3170-03 〕" Erichsen 抗石击性测试仪规"〔VDA 621427 〕"外表涂层耐石击性试验"〔SAE J400-2002 〕106 涂料鉴定"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那么"〔GB/T 6040-2002 〕107 金属元素含量"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那么"〔GB/T 9723-2007 〕108 化学元素含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那么"〔GB/T 15337-2008 〕109 比照率"白色和浅色漆比照率的测定"〔GB/T 23981-2009 〕110 抗粘连性"木器涂料抗粘连性测定法"〔GB/T 23982-2009 〕111 耐黄变性"木器涂料耐黄变性测定法"〔GB/T 23983-2009 〕112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涂料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0-2009 〕113 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GB/T 23991-2009 〕114 氯代烃含量"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2-2009 〕115 甲醛含量"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23993-2009 〕116 施工性( 重涂适应性) GB/T 6748-2008 中5.14 ;GB/T 9755-2001 中5.4 ;HG/T 2592-94 中6.3 ;JG/T 3049-1998 中5.5 HG/T 3346-1999 中4.9117 初期枯燥抗裂性GB/T 9779-2005 中5.6 ;JG/T 24-2000 中6.8118 容器中状态GB 9755-2001 中5.3 ;HG/T 2594-94 中6.1 ;JG/T 3049-1998 中5.4 119 鲜映性GB/T 13492-92 中5.15 120 渗色性( 耐硝基漆性)GB/T 13493-92 中4.18 ;HG/T 2009-91 中4.9 ;HG/T 2576-94 中附录C ;HG/T 2594-94 中6.8 ;HG 2239-91 中4.11 ;HG/T 3354-1987 中3.9121 筛余物HG/T 2006-2006 中5.5122 溶剂可溶物中硝基HG/T 2277-92 中4.14 ;HG/T 2592-94 中6.12123 溶剂可溶物组成HG/T 2594-94 中附录C124 适用期HG/T 2661-95 中4.16 ;HG/T 2884-1997 中4.9 ;HG/T 3668-2000 中5.9 125 白度JC/T 423-91 中5.8126 耐干擦性JC/T 423-91 中5.12127 溶解性HG/T 3380-1987 中3.3128 混合性HG/T 2884-1997 中4.5129 透水性GB/T 9779-2005 中5.9130 苯酐含量HG/T 2453-93 中6.14 ;HG/T 2576-94 中附录D131 不粘胎枯燥时间GA/T 298-2001 中6.1.5132 玻璃珠撒布试验GA/T 298-2001 中6.1.13133 玻璃珠结实附着率GA/T 298-2001 中6.1.14134 环氧树脂检验HG/T 2884-1997 中4.13 ;HG/T 3668-2000 中5.14135 耐砂浆性HG/T 3792-2005 中5.19136 溶剂可溶物氟含量HG/T 3792-2005 中附录B137 树脂中PVDF 树脂含量HG/T 3793-2005 中附录A138 动态抗开裂性JG/T 157-2004 中附录B139 泳透力HG/T 3952-2007 中5.4.2.7140 L- 效果HG/T 3952-2007 中5.4.2.8141 Gel 分率HG/T 3952-2007 中5.4.3.12142 热稳定性"颜料在烘干型漆料中热稳定性的比较"〔GB/T 1711-1989 〕143 密度"颜料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 1713-2008 〕/ "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0 局部: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ISO 787-10:1993)144 水悬浮液pH 值"颜料水悬浮液pH 值的测定"〔GB/T 1717-1986 〕145 颜色"颜料颜色的比较"〔GB/T 1864-1989 〕146 水溶物"颜料水溶物测定冷萃取法"〔GB/T 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热萃取法"〔GB/T 5211.2-2003 〕147 105 ℃挥发物"颜料在105 ℃挥发物的测定"〔GB/T 5211.3-1985 〕148 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颜料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5211.4-1985 〕149 颜料耐性"颜料耐性测定法"〔GB/T 5211.5-2008 〕150 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颜料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的测定"〔GB/T 5211.11-2008 〕(ISO 787-13:2002) 151 水萃取液电阻率"颜料水萃取液电阻率的测定"〔GB/T 5211.12-2007 〕152 水萃取液酸碱度"颜料水萃取液酸碱度的测定"〔GB/T 5211.13-1986 〕153 筛余物"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机械冲洗法"〔GB/T 5211.14-1988 〕"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水法手工操作"〔GB/T 5211.18-1988 〕"颜料筛余物测定法"〔HG/T 3852-2006 〕154 吸油量"颜料吸油量的测定"〔GB/T 5211.15-1988 〕155 消色力"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GB/T 5211.16-2007 〕〔ISO 787-17:2002 〕156 白色颜料比照率"白色颜料比照率〔遮盖力〕的比较"〔GB/T 5211.17-1988 〕157 遮盖力"颜料遮盖力测定法"〔HG/T 3851-2006 〕158 相对着色力和冲淡后颜色"着色颜料的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目视比较法"〔GB/T 5211.19-1988 〕159 易分散程度"颜料易分散程度的比较振荡法"〔GB/T 9287-1988 〕160 相对着色力、相对散射力"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GB/T 13451.2-1992 〕161 干粉耐热性"颜料干粉耐热性测定法"〔HG/T 3853-2006 〕162 流动度"颜料流动度测定法"〔HG/T 3854-2006 〕163 二氧化钛含量GB/T 1706-2006 中7.1164 硫酸钡和总锌量GB/T 1707-1995 中5.1165 氧化锌含量GB/T 1707-1995 中5.2 、GB/T 3185-92 中5.1166 总铁含量GB/T 1863-2008 中8.1167 铬酸铅GB/T 1863-2008 中8.7168 总钙量GB/T 1863-2008 中8.8169 有机着色物存在GB/T 1863-2008 中8.9170 总铅含量GB/T 3184-2008 中6171 金属物含量GB/T 3185-92 中5.2172 氧化铅含量GB/T 3185-92 中5.3.1173 锰的氧化物含量GB/T 3185-92 中5.4.1174 氧化铜含量GB/T 3185-92 中5.5.1175 二氧化硅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3 ;HG/T 3006-86(2007) 中2.2176 氧化钡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1177 三氧化二硼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2178 水可溶分HG/T 3007-1999(2007) 中5.4179 盐酸不溶物含量GB/T 3185-92 中5.6180 灼烧减量GB/T 3185-92 中5.7 ;HG/T 2248-91 中5.5 181 干粉白度182 油膜白度。
富锌底漆HG/T 3668-2009Zinc rich primer代替HG/T 3668-2000前言HG/T 3668-2009本标准代替HG/T 3668-2000《富锌底漆》。
本标准与HG/T 3668-2000的主要技术差异为:——增加了按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高低对产品进行分类;——增加了对“附着力”、“密度”的要求;——取消了对“耐候性”、无机富锌底漆“耐冲击性”和有机富锌底漆“环氧树脂的定性”的要求;——提高了对“耐盐雾性”和无机富锌底漆“干燥时间”的要求;——增加了仪器法测定“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方法;——改变了漆膜厚度和养护时间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国娟、张一南、李荣俊、李君、沈雁飞、杜伟娜、严杰、李运德、易跃华、丁示波、李纯、宋志荣、卞大荣、兰光友、邢菊红、熊桂荣、姜方群、周福根、李依璇、康芦笙、史优良、陈寿生。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富锌底漆HG/T 3668-200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富锌底漆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由锌粉(除鳞片状锌粉)、无机或有机漆基及固化剂、溶剂等组成的多组分涂料,该涂料主要用于钢铁底材的防锈。
本标准不适用于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低于60%的非富锌类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idt IS0 3251:2003)GB/T 1728-1979 (198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71-2007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idt IS0 7253:1996) 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 3186-2006,idt IS0 15528:2000) GB/T 5210-2006 色漆和浦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idt IS0 4624:2002)GB/T 6750-2007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idt IS0 2811-1:1997,Paint and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density-Part l:Pyknometer method)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9271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 9271-2008,mod IS0 1514:2004)GB/T 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8923-1988,eqv IS0 8501-1:1988) GB/T 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278-2008,idt IS0 3270:1984,Paints and varnishes and their raw materials-Temperatures and humidities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GB/T 9750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T 13288.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1部分:用于评定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木要求和定义(GB/T 13288-2008,idt IS0 8503-1:1998)GB/T 13452.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 2-2008,idt IS0 2808:2007)GB/T 13491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ASTMD 6580-2000(2005) 锌粉颜料和富锌涂料干漆膜中金属锌含量的测定3产品分类本标准按富锌底漆的漆基类型分为I型和Ⅱ型:-I型:无机富锌底漆,包括溶剂型无机富锌底漆和水性无机富锌底漆;——Ⅱ型:有机富锌底漆。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钻机用水性涂料涂装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钻机及其配套设备钢制底材外表面在腐蚀环境下,水性涂料腐蚀防护设计要求、涂料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涂装工艺评定、防腐涂装施工技术要求、防腐涂装检验要求及常用颜色。
本文件适用于在大气腐蚀类型(C3~C4)条件下,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钻机及其配套设备钢制底材外表面水性涂料涂装。
本文件不适用于C5(很高)和CX(极端)大气腐蚀环境下设备钢制底材外表面水性涂料涂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24—2019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GB/T 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1728—19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66—2008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68—2006 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771—2007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1865—2009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 2893 安全色GB/T 3181 漆膜颜色标准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 4893.3—2005 家具表面耐干热测定法GB/T 5206 色漆和清漆术语和定义GB/T 5210—2006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 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 6742—2007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GB 7691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769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 8264 涂装技术术语GB/T 8923.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 8923.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 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GB/T 8923.3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3部分: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GB/T 9268—2008 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 9274—19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 927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754—2007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13288.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1部分: 用于评定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和定义GBT 13288.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5部分: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复制带法GB/T 13452.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893—2008 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GB 1444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T 18570.3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GB/T 18570.4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涂覆涂料前凝露可能性的评定导则GB/T 18570.6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6部分:可溶性杂质的取样Bresle法GB/T 18570.9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9部分:水溶性盐的现场电导率测定法GB/T 18838.3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3部分: 高碳铸钢丸和砂GB/T 23986—2009 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G/T 3668—2009 富锌底漆ISO 12944-4 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4部分:表面类型和表面处理(Paints and varnishes -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steel structures by protective paint systems - Part 4: Types of surface and surface preparation)ISO 12944-6:2018 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6部分:实验室性能试验方法(Paints and varnishes -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steel structures by protective paint systems - Part 6: Laboratory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ASTM D4285 压缩空气中指示油或水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Indicating Oil or Water in Compressed Air)SSPC PA 2 使用磁性测厚仪测量涂层干膜厚度(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conformance to dry coating thickness requirements)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GB/T 5206和GB/T 82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环氧富锌底漆标准HG/T3668-2009备案号:27258-2010HG中华人民国化工行业标准富锌底漆Zinc rich primerHG/T 3668-2009代替 HG/T 3668-2000前言HG/T 3668-2009本标准代替HG/T 3668-2000《富锌底漆》。
本标准与HG/T 3668-2000的主要技术差异为:——增加了按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高低对产品进行分类;——增加了对“附着力”、“密度”的要求;——取消了对“耐候性”、无机富锌底漆“耐冲击性”和有机富锌底漆“环氧树脂的定性”的要求;——提高了对“耐盐雾性”和无机富锌底漆“干燥时间”的要求;——增加了仪器法测定“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方法;——改变了漆膜厚度和养护时间的规定。
富锌底漆HG/T 3668-20091 围本标准规定了富锌底漆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等容。
本标准适用于由锌粉(除鳞片状锌粉)、无机或有机漆基及固化剂、溶剂等组成的多组分涂料,该涂料主要用于钢铁底材的防锈。
本标准不适用于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低于60%的非富锌类产品。
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idt IS0 3251:2003)GB/T 1728-1979 (198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71-2007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idt IS0 7253:1996)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 3186-2006,idt IS0 15528:2000)GB/T 5210-2006 色漆和浦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idt IS0 4624:2002)GB/T 6750-2007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idt IS0 2811-1:1997,Paint and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density-Part l:Pyknometer method)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9271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 9271-2008,mod IS0 1514:2004)GB/T 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8923-1988,eqv IS0 8501-1:1988)GB/T 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278-2008,idt IS0 3270:1984,Paintsand varnishes and their raw materials-Temperatures and humidities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GB/T 9750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T 13288.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1部分:用于评定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木要求和定义(GB/T 13288-2008,idt IS0 8503-1:1998)GB/T 13452.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 2-2008,idt IS0 2808:2007)GB/T 13491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ASTMD 6580-2000(2005) 锌粉颜料和富锌涂料干漆膜中金属锌含量的测定3产品分类本标准按富锌底漆的漆基类型分为I型和Ⅱ型:-I型:无机富锌底漆,包括溶剂型无机富锌底漆和水性无机富锌底漆; ——Ⅱ型:有机富锌底漆。
第 5 期41富锌涂料的分类及其检测标准毛蕾蕾 李德良 (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 266071)摘 要:介绍了富锌涂料的防腐原理,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不同种类富锌涂料的性能特点。
针对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比较了不同标准的技术指标。
重点介绍了原化工部标准HG/T 3668—2000,并与新修订的标准进行比较。
关键词:富锌涂料;分类;标准中图分类号:TQ 6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696(2010)05-0041-04上海涂料SHANGHAI COATINGS第 48 卷第 5 期2010 年 5 月Vol. 48 No. 5May. 2010[收稿日期] 2010-03-26[作者简介] 毛蕾蕾,女,硕士,海洋化工研究院工程师,从事海洋涂料研发、检测工作。
0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钢产量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并已超越俄罗斯、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1位,并且仍以每年300万t 的速度增长。
钢结构具有诸多的优良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好、抗震性能强、承载性能强、制造简易、施工安装周期短、易于工业化生产等,因而在基础建设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近年来,各种高层、大跨度的钢结构建筑不断涌现,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然而,这些造型优美、形式各异的钢建筑结构,造价昂贵,如何能更好、更长时间让其安全服役,是人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由此引发的防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诸多的防腐途径中,利用涂料来保护钢建筑底材免受外来侵蚀,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这当中,富锌涂料以其耐久性好、自修复作用强等优良的性能而获得广泛应用。
1 富锌涂料的防腐原理富锌涂料主要通过屏蔽作用、电化学防护、涂膜自修复和钝化作用来完成对底材的保护,起到防腐的作用。
1.1 屏蔽作用富锌涂料中的锌粉和腐蚀后生成的氧化锌、氢氧化锌、碱式碳酸锌、碱式氧化锌、硫酸锌等含锌化合物在涂层中形成了无数的微小区域,减少了涂层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之差,降低了涂层硬化时的收缩率和涂层内部的应力,抑制了涂层的龟裂、脱落,提高了涂层的黏结力和抗介质渗透能力,从而提高了涂层的防腐蚀性能[1]。
金属涂层镀层和涂层中锌层的测定和检验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金属涂层中锌层的测定和检验金属涂层中锌层的测定和检验是确保涂层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步骤。
HGT4845-2015冷涂锌涂料The cold sprayed zinc coatings冷涂锌涂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涂锌涂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常温施涂的,高锌含量的有机涂料。
该产品是由锌粉、有机树脂、溶剂等组成的单组分涂料。
主要用于钢铁底材暴露表面的阴极防护及镀(或喷)锌涂层破坏的修补。
本标准不适用于多组分富锌底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1728—19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1—1993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66—2008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71—2007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 5210—2006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6890—2012 锌粉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923.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 927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750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T 13288.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1部分:用于评定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和定义GB/T 13452.2—2008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91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HG/T 3668—2009 富锌底漆3 要求产品应符合表1的要求。
富锌底漆不会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测定
资讯摘要:介绍了测定富锌底漆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方法。
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初期处理、混合物中不挥发分的测定以及烘干后溶剂不溶物的处理等都会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
关键词:富锌底漆;金属锌含量;不挥发分
0引言富锌底漆是由树脂、锌粉、溶剂及固化剂等组成的双组分底漆,漆膜中锌
介绍了测定富锌底漆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方法。
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初期处理、混合物中不挥发分的测定以及烘干后溶剂不溶物的处理等都会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
关键词:富锌底漆;金属锌含量;不挥发分
0引言
富锌底漆是由树脂、锌粉、溶剂及固化剂等组成的双组分底漆,漆膜中锌粉含量高,防腐性和耐盐雾性优异,附着力强。
它作为重防腐涂层的配套底漆,广泛用于船舶、港口设施、桥梁、钢结构、石油钻井平台及化工设备等。
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是评定富锌底漆防腐性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防腐性的优劣。
由于目前锌粉的价格较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生产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利益,阻碍了这类产品的健康发展。
因此通过锌含量的测定,控制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以便充分发挥富锌底漆的优异性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本文通过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分析影响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以期对相关实验人员有所帮助。
1实验部分
1.1混合物中溶剂不溶物的制备
1.1.1装置及器皿
离心分离机:转速2000~15000r/min;试管:圆底,不锈钢或玻璃制,容量为50mL;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1.1.2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按比例混合的样品约10g,置于试管内,加入分析纯的2-甲基-4-戊酮与丙酮1∶1(体积比)的混合溶剂20mL,用玻璃棒充分搅匀,棒上的固体用约10mL混合溶剂冲回试管内,加混合溶剂到试管的4/5处。
为防止溶剂挥发,用软木塞将试管塞住后放入离心机内,在转速3000~15000r/min下分离20~30min,倒掉上层清液,将沉淀物用于试验。
上述操作需重复3次。
将沉淀物置于(105±2)℃的烘箱内干燥2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准确称取沉淀物的质量。
1.1.3计算
混合物中的溶剂不溶物含量(B)按下式计算:
B(%)=M1×100/M2
式中:M1——沉淀物的质量,g;
M2——样品的质量,g。
1.2溶剂不溶物中金属锌含量的测定
在二氧化碳作保护气的条件下,试样中的金属锌与硫酸铁反应(铜盐作催化剂),生成相当量的硫酸亚铁,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间接计算试样中的金属锌含量。
1.2.1试剂和溶液
试剂:二氧化碳;磷酸(1.69g/mL);硫酸(1+19);
甲基红指示剂(1g/L):称取0.10g甲基红溶于100mL的乙醇(1+1)溶液中。
硫酸铜溶液(200g/L):称取200gCuSO4·5H2O溶于1L的水中;
硫酸铁溶液(330g/L):称取330gFe2(SO4)3于1L的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称取20g高锰酸钾置于3L的烧杯中,加入2L蒸馏水,煮沸1h,冷却,静置至次日,移入2L容量瓶中。
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放置至沉淀沉降,经玻璃丝或瓷过滤器过滤于棕色瓶中,盖上玻璃塞。
标定:称取(0.72±0.0002)g无水草酸钠,在烘箱中于(105±2)℃干燥1h,置于500mL 锥形瓶中,将其溶解于200mL的硫酸溶液中,加热至70~80℃,立即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出现淡红色为终点。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对Zn元素的滴定系数F计算如下式:
F=m×0.4879/(V-V0)
式中:F——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对Zn元素的滴定系数,g/mL;
m——称取草酸钠的质量,g;
V——标定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mL;
0.4879——草酸钠转化为对Zn元素系数。
当3次测定的极差值≤0.00001g/mL时,取其平均值,否则重新标定。
1.2.2测量步骤
在一个干燥的750mL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塞好瓶塞。
将干燥好的溶剂不溶物用研钵充分研磨后,称取(0.40±0.0002)g(差减法称量)试样,迅速打开瓶塞将试样倒入锥形瓶中,立即塞好瓶塞,摇动,使试样分散(避免生成聚合物)。
向锥形瓶中加入10mL硫酸铜溶液,剧烈摇动1min,然后用50mL硫酸铁溶液冲洗锥形瓶颈部,把附在上面的金属粒子冲下去,塞紧锥形瓶瓶口,放置在搅拌器上搅拌或用手摇动直到试样完全溶解,约需15~30min。
试样完全溶解后,加入20mL磷酸及200mL硫酸,立即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淡红色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1.2.3金属锌含量计算
溶剂不溶物中金属锌含量(C)按下式计算:
C(Zn%)=F(V1-V2)/m×100
式中:F——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对Zn元素的滴定系数,g/mL;
V1——滴定试样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空白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称取的试样质量,g。
实验结果取2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应≤0.80%。
1.3混合物中不挥发分的计算
富锌底漆两组分按规定比例混合均匀后,称取约1.00g,于125℃干燥1h后,测定不挥发分(D)。
D=(M1-M2)/M
式中:M1——烘干后试样和容器质量,g;
M2——容器质量,g;
M——试样质量,g。
实验结果取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两次平行试验的相对误差≤3%。
1.4最终计算
不挥发分中金属锌的含量(A)按下式计算:
A(%)=B×C/D
式中:B——混合物中的溶剂不溶物含量,%;
C——溶剂不溶物中的金属锌含量,%;
D——混合物的不挥发分,%。
2结果与讨论
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测定步骤较多,如果操作不慎或未注意细节等都会导致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以下对影响测试结果的几个因素进行讨论。
2.1试样的初期处理
由于本方法测定溶剂不溶物中的金属锌含量,因此在离心分离阶段离心速度不能太小,一般选用6500r/min较为适宜,而且一定要用分析纯的稀释剂来稀释试样,这样稀释3次后才能将试样中的树脂等物质充分溶解。
如果离心不彻底,将会使烘干物中杂质太多,导致试验结果偏低。
2.2混合物中不挥发分
富锌底漆是双组分漆,一定要把主剂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0.5h左右,以便锌粉分散均匀,并严格按厂家提供的两组分配比配好后,测定混合物中的不挥发分。
2.3烘干后溶剂不溶物的处理
烘干后的溶剂不溶物一定要用研钵充分研磨至粉末状,称好的试样放置于锥形瓶中后一定要塞好瓶塞摇动,避免生成聚合物,加入10mL硫酸铜溶液后要剧烈摇动1min,再加入30mL硫酸铁溶液冲洗锥形瓶颈部,塞紧锥形瓶瓶口,最好放置在搅拌器上搅拌30min,这样才能使金属锌与硫酸铁充分反应,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2.4数据分析
2009年4~6月的试样基本是环氧富锌底漆,用此法测定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所测定的11个环氧富锌底漆试样,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合格率为63.64%,不合格率为36.36%。
由此可见:该产品的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不合格率很高。
如果此类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实际应用中将达不到预期的防腐效果,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利益。
为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权益,充分发挥富锌底漆的防腐性,控制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非常重要。
3结语
试样的初期处理、混合物中不挥发分的测定以及烘干后溶剂不溶物的处理等因素对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是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测定的关键。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实际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涂料化工网,原文链接:/news/detail/3953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