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犊牛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79.62 KB
- 文档页数:1
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1.犊牛的分娩和初生护理:在犊牛分娩前,应确保分娩箱干净、舒适,并配备足够的干净干草用于铺垫。
及时为母牛切断乳头上的脐带,避免脐带感染。
清理破膜后的犊牛口鼻部,帮助犊牛快速呼吸。
2.营养饲料供应: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需要提供高质量、易消化的饲料。
初生7-10天内提供高质量的初乳,这是犊牛生长发育的最佳饮食。
如果无法提供母乳,可采用配方奶粉代替。
逐渐引入容易消化的少量干草和浸泡的谷物,帮助犊牛适应固体饲料。
3.犊牛舒适的环境和住房:犊牛需要一个干净、干燥、适当通风的住房环境。
保持住房内的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寒冷或过热。
提供干净的干垫和床料,经常清理住房以预防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传播。
4.疾病预防和健康监测:定期给犊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如腹泻、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
注射预防性疫苗和提供寄生虫预防措施,如蛔虫驱虫剂等。
确保犊牛的免疫系统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5.适当的运动和社交:提供合适的运动空间给犊牛,有助于促进其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
同时,确保犊牛有适当的社交机会,可以与同龄犊牛进行互动,减少压力和焦虑感。
6.饮水设备和饮水保障:为犊牛提供清洁的水源,确保水质的安全和饮水的可及性。
检查饮水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并定期更换、清洁水槽。
7.合理的断奶过程:在犊牛3-4个月大时进行断奶过程,逐渐减少乳头间的哺乳次数。
同时,逐渐引导犊牛过渡到固体饲料,确保其能够适应新的饲料。
8.重视犊牛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定期测量犊牛的体重,监测其生长情况。
及时调整饲养方案,以确保犊牛正常生长发育。
总结起来,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分娩和初生护理、提供高质量的饲料、提供舒适的住房环境、预防疾病和监测健康、适当的运动和社交、饮水设备和饮水保障、合理的断奶过程以及重视犊牛的体重和生长情况。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要点,可以提高犊牛的幸存率和生长速度,确保其健康成长。
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万得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畜牧工作站 747300摘 要:犊牛是牛生长的关键阶段,指出生到6月龄的牛,该时期犊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长和性能。
犊牛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并且免疫机制还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抵抗力很低,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所以应该加强该时期的管理,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犊牛的成活率。
关键词:犊牛;常见疾病;防控措施1 犊牛腹泻的防治措施1.1 加强卫生管理工作 母牛在生产之前,产房的卫生条件比较差,也没有进行彻底的产房消毒,或者接产的程序不规范,脐带消毒不严格,都会出现犊牛腹泻的问题。
为此,应该加强对产房的卫生管理工作。
其次,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消毒,对接产过程中使用的器具也要进行消毒处理。
另外,还需要对母牛的外阴部进行消毒处理。
最后,加强对犊牛的饲养管理,保证犊牛能够喝到充足的初乳。
1.2 补充营养元素 临床研究显示,VC和VD等微量元素如果缺乏的话,很容易导致犊牛出现腹泻的症状。
为此,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措施,可以在犊牛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VC,或者在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多种维生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新生犊牛出现牙龈出血症状的话,应该为其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VC,能够有效的预防犊牛的腹泻。
其次,奶牛在预产期期间,可以在奶牛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VD。
另外,如果缺硒严重的话,可以给预产期的奶牛和新生的犊牛注射一定量的亚硒酸钠VE注射液。
最后,如果犊牛已经发生腹泻症状的话,选择抗生素治疗是比较好的方式,然后配合补充电解质和水分,能够有效的预防犊牛的腹泻和脱水。
1.3 预防传染性腹泻 犊牛传染性腹泻也是影响犊牛健康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导致。
如果是病毒性腹泻的话,因为犊牛感染了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如果是细菌性腹泻的话,犊牛感染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如果是寄生虫性腹泻的话,犊牛感染牛球虫和小球隐孢虫。
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5篇第1篇示例:肉犊牛是指出生后不久即开始饲养的小牛,主要是用于肉类生产。
在肉犊牛的饲养过程中,合理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肉犊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
下面将介绍肉犊牛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出生后至断奶阶段1. 出生后的头几小时,肉犊牛需要吸食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肉犊牛的抵抗力。
因此要确保母牛有足够的初乳供应。
2. 在母牛断奶前,逐渐开始为肉犊牛提供精细颗粒料和优质青贮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可以在一岁以下就断奶,喂牛群食的时候要及时换水,确保饮水卫生。
3. 定期给肉犊牛进行防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保持牛棚的清洁卫生,确保肉犊牛生长环境的良好。
1. 在断奶后,逐渐将肉犊牛转移到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混合饲养模式,逐渐增加精饲料的比例,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促进生长发育。
2. 根据肉犊牛的生长情况和体重进行分类饲养,确保每头肉犊牛都能得到适量的饲料,避免出现过度肥胖或生长不良的情况。
3. 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和生长性能评估,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措施,以保证肉犊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
三、肥育阶段至出栏阶段1. 在肉犊牛进入肥育阶段后,应逐渐增加饲料的能量含量,促进体重的快速增长,提高产肉量。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添加剂,如抗生素和激素,加快生长速度。
3. 在肉犊牛接近出栏的阶段,逐渐减少饲料的含量,以减少脂肪沉积,保证肉质的品质。
同时要注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压力,避免对肉犊牛造成伤害。
肉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需要合理的饲料配方、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定期的疫苗接种等措施。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肉犊牛的快速生长和良好的养殖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第2篇示例:肉犊牛是一种优质的肉源动物,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肉犊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其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犊牛在出生时应该注意什么?
犊牛出生时应该如何接生,需要注意什么,以及犊牛出生后如何饲养管理,这都是养牛户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犊牛在出生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供参考。
1、犊牛在出生时应该注意什么
犊牛出生后,应用干净的布或干草清除口腔内及鼻孔内的黏液,以免造成犊牛的窒息或死亡。
若发现新生犊牛不呼吸,可用一根干净的稻草或手指插入犊牛的鼻孔5厘米,搔痒使其呼吸。
如果这个办法不能见效,也可倒提犊牛,轻轻拍打胸部和喉部,使喉部黏液从鼻孔中排除,并立即将口鼻擦干,以免黏液吸进气管。
犊牛身上的黏液最好让母牛舔干净,这样有利于小牛的血液循环,使犊牛尽快站起来。
而且,犊牛身上的黏液就是羊水,含有多种激素,让母牛喝了还有利于胎衣的排出和子宫的尽快恢复。
2、犊牛的饲养管理的重要性
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个月龄的小牛。
这个阶段的犊牛极易生病。
由于出生牛犊体质弱,需经过哺乳和断奶等过程,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犊牛发育不良或死亡。
而且,犊牛饲养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成年牛的采食能力和产奶性能。
因此,搞好犊牛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3、如何搞好犊牛的饲养管理
在犊牛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三早”即早吃初乳、早补饲、早断乳;把好三关:出生关、补饲关、断乳关。
浅谈初生牛犊常见疾病的防治摘要:犊牛出生后,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往往会出现假死、低温症以及脐炎等各种病状,直接威胁犊牛的存活和健壮。
因此,在犊牛出生后,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细心观察,发现病状及时、正确地处理。
本文就肚脐炎、低温症和假死的预防和治疗他了个人的观点。
网关键词:牛犊;肚脐炎;低温症;假死;治疗1肚脐炎防治脐炎是犊牛出生后脐带断端感染细菌而发生的一种炎症。
触诊其脐部时犊牛表现疼痛,在脐带中央及其根部皮下,可以摸到如铅笔杆粗的索状物。
症状初期,脐带断端流出带有臭味的浓稠脓汁。
重症时,肿胀常波及周围腹部,犊牛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与脉搏加快、脐带局部增温等全身症状。
产生脐带炎的原因有两种:①助产时脐带不消毒或消毒不严,或因犊牛互相吸吮,致使脐带感染细菌而发炎。
②饲养管理不当,外界环境不良,如运动场潮湿、泥泞,褥草更换不及时,卫生条件较差,从而导致脐带受感染。
病例1:牛犊1,该牛犊,经常弓背、喜卧,脐带残端潮湿、红肿,体温40.5摄氏度,保定检查,脐部红肿,压迫有疼痛感,并且可挤出脓汁,诊断为脐带炎。
治疗:肌注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一日二次,连用五天,并且用碘酊涂抹,5天后脐带消肿,脐带断处干枯。
病例2:犊牛2,该犊牛精神沉郁、少食、体温正常、偏瘦,脐部有拳头大束状物,保定检查,该物有波动感,针刺有脓汁流出,诊断为脐带炎继发脓肿。
治疗:在脓肿底部用手术刀切开15cm,放出脓汁,然后用3%双氧水冲洗,再用盐水冲洗,最后用绷带浸泡在碘酒中,填充创伤,切口外应有绷带做引流,隔2日重复一次,并且肌注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一日二次,连用5天,该牛痊愈。
病例3:犊牛3,该牛精神沉郁、背毛粗乱、极度消瘦、体温41.2摄氏度、卧地不起、脐部红肿、潮湿,诊断为脐带炎继发感染。
剖检脐孔周围坏死,腹壁与肠壁粘连,脐孔周围大面积坏死,诊断为脐带炎引发脐动脉炎和腹膜炎,造成犊牛衰竭死亡。
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发布时间:2021-06-29T11:06:11.88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吴洪平[导读]四川省蚕丝学校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以内的小牛,犊牛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乳牛场的未来发展,犊牛品质对奶牛成年体型的形成、采食粗饲料的能力、成年期后的产乳和繁殖性能都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要提高乳牛场效益就要从培育优质犊牛开始。
犊牛要按照不同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和瘤胃机能的形成。
同时,管理上要为犊牛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建立完善的疾病防治机制,保证犊牛体质健康。
一、初生犊牛的护理1、接产:接产的目的在于对母牛和胎儿进行观察,母牛生产过程一般检查是在胎儿产出期,阵缩和努责共同发生,如果胎膜露出而不能及时产出,应注意胎儿的方向、位置和姿势是否正常,正生胎儿只要方向、位置和姿势正确,可让其自然分娩。
若反常应及时矫正胎儿,并实施人工助产。
人工助产要注意保护母牛产道及胎儿健康,根据母牛产道生理曲线和努责同步进行,用力适当。
2、确保犊牛正常呼吸: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其口腔及鼻孔内的粘液,以免影响犊牛的正常呼吸甚至将粘液吸入气管及肺内;如果因难产造成犊牛已将粘液吸入并造成呼吸困难,可握住两后肢,倒提犊牛,拍打其背部,促使粘液排出。
如犊牛产出时已无呼吸,但尚有心跳,可在清除其口腔及鼻孔粘液后尝试进行人工呼吸,将犊牛在地面摆成仰卧姿势,头侧转,按每6~8秒按压一次犊牛胸部。
3、脐带消毒:清除粘液后观察脐带是否自行断裂,若未断,即在距犊牛腹部5cm处,用消毒过的剪刀剪断脐带,并挤出脐带中的黏液,然后使用5%~10%碘酊浸泡消毒断端,可连续进行5~7天的脐带浸泡消毒,每天一次,这样可显著降低脐带炎发病。
4、擦干犊牛被毛(正常时,母牛会立即舔干犊牛身上黏液,无需进行擦拭),称重,剥去软蹄、母牛产犊记录、母犊编号、淘汰异性孪生等问题母犊。
移入新生犊牛室,注意犊牛保温,使犊牛皮毛尽快干燥。
农业科学NONGYEKEXUE 浅谈初生犊牛疾病治疗吕慧芳初生犊牛会有腹泻、神经症、尿结、便秘等多种疾病,情况严重会导致犊牛死亡,对养殖户构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从初生犊牛常见疾病入手,分析每种疾病的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由此来辅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初生犊牛疾病防治问题。
初生犊牛由于整体的免疫力较弱,组织发育不完全,由此会导致抗病能力差,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牛整体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一般情况下,多集中在窒息、腹泻、便秘与尿结等多方面,会对养殖户构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要做好养殖环境与管理上的优化提升,同时要做好疾病的快速确认与干预。
1 腹泻防治初生牛犊因为胃肠粘膜与深层组织感染细菌或者病毒,由此容易在产后3至5天出现腹泻等情况,如果无法及时控制干预,容易引发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死亡等情况。
一般常见的细菌种类集中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与沙门氏菌等方面;病毒多集中于轮状病毒与细小病毒等方面。
在饲养中,如果因为气候的变化以及饲养环境卫生不达标问题,以及其他条件的设置不当,都会导致腹泻的发病率持续提升,甚至加重病情。
腹泻在疾病防控上,需要完善保温与潮湿调控,同时需要营养供给充分,防控异物食用,在产犊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消毒与各项细节检查,由此来把控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在养殖条件方面,需要保证环境干燥与温度合理控制,同时要落实各项消毒工作,也可以配合抑菌、消炎、补液与脾胃强健等药物的干预。
在使用的药物上主要集中在败毒止痢(0.2ml/kg)、东六迪克(6mg/kg)与滑动胆汁(0.2ml/kg)等药物,使用剂量如药物名称后剂量所示,每天使用2次,同时要持续2天用药,如果情况严重,则需要做好补液干预。
2 尿结防治犊牛由于膀胱肌会产生暂时性的收缩功能异常,由此导致排尿困难。
产生原因集中在应激反应、脊柱损伤与气候变化等。
犊牛会表现出反复的排尿动作而没有尿液排出的状况。
膀胱充盈明显,情绪躁动,精神萎靡,甚至会有腹痛、呻吟以及前肢跪地后肢站立的体位状态,如果更为严重则会有卧地打滚的状况。
生产指导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1,2024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及常见病防治龚正国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贵州镇宁561200摘 要 初生犊牛正处于生长发育最脆弱、最关键的时期,必须借助科学、全面的饲养管理技术保障初生犊牛的健康。
此外,因为初生犊牛不具备主动免疫能力,受病菌感染等因素影响也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病,需要及时进行常见病防治,为犊牛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首先阐述了初生犊牛生理机能特点,进而对初生犊牛饲养管理要点进行探讨,分析了初生犊牛常见病的防治举措,旨在为初生犊牛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生犊牛;饲养管理;常见病防治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1.0090 引言初生犊牛指的是7日龄及以下的犊牛,与7日龄以上犊牛相比,初生犊牛的免疫力较低、消化能力较弱、新陈代谢旺盛、营养要求高。
尤其是初生犊牛各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还经历了由恒温的母体到变温外界环境极速变化阶段,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饲养管理则必然会导致犊牛性能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为了保障初生犊牛的健康成长,确保牧场经济效益,就必须借助成熟的饲养管理技术,加强常见病的防治,为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1 初生犊牛生理机能特点1.1 消化器官发育不全,消化机能弱初生犊牛与7日龄以上犊牛相比,瘤胃和网胃体积所占比例较少,仅为4个胃总容积的25%左右。
瘤胃壁上皮层尚未发育全面,瘤胃消化能力极为不足;皱胃发达,体积约占4个胃总容积的60%。
初生犊牛经过神经反射可将母乳直接送入皱胃进行化学性消化。
初生犊牛瘤胃的微生物含量极少,1日龄后犊牛瘤胃开始产生以好氧菌为主的微生物,但仍不具备肌肉活动,也几乎不会产生明显的瘤胃伸缩运动。
同样,因为瘤胃发育不完全,初生犊牛至7日龄犊牛几乎也不会进行反刍。
一般情况下,犊牛瘤胃发育的快慢程度受瘤胃蠕动能力、上皮吸收能力、微生物含量、液体留存以及采食量等因素影响,往往在28~60日龄时发育[1]。
牛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犊牛大肠杆菌病1症状该病又称犊白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初生犊牛。
临床上表现有两种类型:败血型及肠型。
主要症状是腹泻,粪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恶臭。
2预防加强对怀孕母牛的管理,补喂胡萝卜、骨粉、食盐、青草,做好新生犊牛断脐消毒工作,让犊牛吃足吃好初乳,保持栏舍干燥清洁,并及时给出生犊牛注射母牛血液100毫升~150毫升。
3治疗氯霉素0.01克~0.03克每公斤体重肌注,每日两次,或硫酸黄连霉2毫升~4毫升肌注,6小时一次,连用两天。
牛结核病1症状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牛多见,该病的特征是在器官和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
2预防每年春、秋两季用结核菌素对牛群进行接种(点眼及皮下注射),发现阳性病牛,隔离治疗或捕杀。
严格消毒牛栏,可用20%石灰乳或20%漂白粉或5%来苏儿消毒,粪便堆积发酵。
对其产品(牛奶)应经70℃~80℃消毒30分钟后方可饮用。
3治疗病初每日用异烟肼3克~4克分3次~4次混在精料中饲喂,3个月为一个疗程,症状严重的每日口服异烟肼1克~2克,同时肌肉注射链霉素,每次3克~5克,隔日一次。
牛布氏杆菌病1症状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主要特征是流产、不孕,公畜表现为睾丸炎。
2预防定期对牛群进行血清检疫,及时捕杀阳性病牛,定期饮服、喂服或注射“猪型二号菌苗”。
接生人员要有工作服、胶靴、口罩、胶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免感染。
被污染栏舍、用具彻底消毒,可用2%~3%来苏儿、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消毒。
粪便堆积发酵,对流产胎儿、胎衣、阴道排出物进行深埋处理。
3治疗本病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可试用土霉素、链霉素或“抗病1号”进行防治。
牛放线菌病和牛放线杆菌病1症状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变多在颊部、下颔骨、舌头、颈部、皮肤。
患部初期硬肿、疼痛,后化脓溃烂,并形成瘘管。
骨发病时膨大、松脆。
舌发病时肿大、硬实、伸缩不灵。
2预防注意清除饲料中的尖锐硬物和谷物芒刺,或将饲料浸软后喂牛。
3治疗切除界限明显的肿块,然后用5%碘酊纱布或2%碘甘油纱布填塞创口,24小时~48小时更换一次,并在创口周围注射卢戈氏液。
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新生犊牛饲养管理新生犊牛是指牛犊出生后不久就被剥夺了母牛乳汁的牛犊,新生犊牛饲养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经营,它在繁育牛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包括饲养、喂养、免疫等几个方面,其重点在于保证犊牛健康成长,确保犊牛的育肥效率、生产效益和繁殖质量。
一、饲养新生犊牛饲养是新生犊牛健康发育的重要保障,应重视空气清洁和温度湿度的控制,确保犊牛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应按照犊牛的年龄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饲料,保证犊牛能够得到适当的营养。
二、喂养喂养新生犊牛是新生犊牛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犊牛的年龄和体质来确定喂养量和喂养频率,使犊牛能够按时、按量得到充足的营养。
犊牛应在每次喂养后进行及时清洁,以免发生细菌感染。
三、免疫免疫是新生犊牛健康成长的基础,根据犊牛的年龄和体况,采用合理的免疫方案,使犊牛能够抵抗疾病的侵袭,增强免疫能力,保护犊牛健康成长。
四、体检新生犊牛的体检是新生犊牛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应定期对犊牛的体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出现和发展。
总之,新生犊牛饲养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经营,其重点在于保证犊牛健康成长,确保犊牛的育肥效率、生产效益和繁殖质量。
新生犊牛饲养管理应从饲养、喂养、免疫和体检等方面入手,根据犊牛的年龄和体质特点,科学选择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犊牛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