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的提取及应用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2
.
精品 丹参酮的提取及应用进展
摘要: 丹参是一种中国传统草药, 丹参酮IIA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发挥药理活性的基础。该文章就近5年来有关丹参酮的提取、含量测定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和药理研究现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丹参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丹参酮IIA;提取及测定;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Abstract:Salvia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an IIA is one of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in Salvia, is to play a fundamental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 about the extract
of Tan、content determin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harmacological status
quo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related to the nearest five year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alvia.
Keywords: Tan; extract measurem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pharmacologic action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 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安 徽、江 苏、四川等地。其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以丹参酮型的二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有丹参酮 I、丹参酮 IIA ( tan IIA )、丹参酮 II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羟甲酯、二氢丹参酮 I,以及异丹参酮 I、异丹参酮II、异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 I;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 包括丹参素 (丹参酸甲 ), 原儿茶醛, 丹参酸乙、丹参酸丙、丹酚酸 A、丹酚酸 C和迷迭香酸等[ 1 ]。 其中 丹参酮 IIA 是脂溶性成分的代表, 集中分布在丹参根的皮部, 木质部的分布甚微或没有, 通过韧皮部纵向运输, 不能横向运输到木质部中去[ 2,]。本文就近年来国内 外对丹参酮 IIA 的研究现状及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为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丹参酮 IIA 的提取
参酮 IIA 的充分浸出提取是含量准确测定的前提,因此提取方法的研究对于丹参酮 IIA的含量测定非常重要, 但是有关提取方法的系统研究报道尚不多见。现将主要的提取方法概括如下。
1.1 醇提法:.
精品 由于丹参酮IIA不溶于水,多用乙醇提取,包括乙醇渗滤法和回流法。①渗滤法: 黄琳等[3]采用正交实验考察4因素 (乙醇浓度、浸泡时间、 提取时间和温度)对丹参酮IIA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温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醇浓度( 70% ~ 90% )和乙醇用量对提取率均有影响。使用高浓度( 90% )的醇溶剂、加温 ( 80 ~ 87 ) 、浸泡时间延长(6h)可相应缩短提取时间(2h),可获得丹参酮 IIA。但因丹参脂溶性成分对热不稳定,醇提后处理工序(贮放、回收乙醇、 浓缩、干燥 )是丹参酮IIA热降解损失的主要工序, 因此加热时间范围内应控制 在2~ 4h[4]。②回流法: 于纯淼等[5]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获得提取丹参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丹参粉碎后过 4号筛, 乙醇浓度为75% ,提取温度为65 ,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为124。杨广德等[6]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溶剂倍量、回流时间和回流次数。考察试验中,由于溶剂用量超过 7倍后,丹参酮 IIA提取量无显著差异,考虑到大规模生产时的成本 与资源利用等因素, 选择用7倍量溶剂进行提取较为合适。
1.2 超声提取法:
超声能产生空化效应,具有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使丹参根植物组织在溶剂中瞬时产生的空化泡崩溃,而使组织中的细胞破裂,有利于溶剂渗透进植物细胞内部,使细胞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中,加速相互渗透、 溶解, 提高溶解度。超声提取丹参酮,称取6份5g丹参粉,加入75%乙醇溶液120 ml称重,分别用40KHz超声波提取10,20,30,40,50和60 min。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法 ( 1次,30min)从丹参中提取丹参酮 IIA的提取率比加热回流法(1次,150min) 的提取率高约l1% ,且无需加热。用甲醇为提取液,超声提取40min,平均回收率为99.3%,RSD = 1.2%。王猛等[7]用正交实验法分别考察3种提取方法 (冷浸法、 热回流法、超声法 )对丹参药材提取液中丹参酮 IIA 含量的影响, 优选出丹参酮IIA的最佳提取工艺: 4倍量95%乙醇超声2次,30 min /次,丹参酮 IIA 在 25. 2~ 126μg /ml范围内良好线性关系。本法具有实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提取无需加热、时间短,提取率高、污染少等特点, 优于传统的醇提法,可增加药材的利用率。
1.3 索氏提取法:
将丹参粉末用滤纸包好放进索式提取器里,再将一定量的苯放入圆底烧杯中,在水浴加热下将苯蒸出 ,通过索式提取器冷凝后, 热的苯溶液流入索式提取器中,浸泡装有药品的滤纸包,重复操作,直至索式提取器里的热苯溶液为无色。用旋转蒸发器将溶液中的苯蒸出,残留物为丹参酮 IIA。
1.4 微波提取法:.
精品 微波提取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加热升温快、能耗低、选择性好,应用于中药提取具有穿透力强、选择性高等显著特点。称取已粉碎的丹参 药材10g,加入6倍量95%乙醇微波提取30min,微波功率320W进行微波回流提取然后按照药典法醇提。
1.5 超临界CO2 萃取( SFECO2萃取):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是近 20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分离 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它与常规溶剂萃取的区别是选用一 种称为超临界流体(SF)的物质代替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它是利用在临界点四周,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物质溶解度发生几个数量级的突变的特性实现物质的分离。该法具有无毒、快速、廉价、低温操作等优点。宋启煌等[ 8 ]采用超临界 CO2萃取法提取了丹参酮 IIA,讨论了压力、温度、时间、乙醇流量对丹参酮 IIA 提取收率的影响。优化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 萃取温度40℃ , 萃取时间2 h,乙醇流量1.0 ml/min, 并得出超临界CO2萃取法优于乙醇提取法的结论。
2、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1 抗肿瘤作用
2.1.1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肿瘤细胞具有持续的增殖能力, 抗增殖能力是抗肿瘤药物的一个重要作用靶点。王修杰等[9]用0.5μg/ml的TsnIIA 作用于SMMC- 7721细胞4 d后, 结果显示,丹参酮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进入S期和DNA合成期,从而抑制细胞生长增殖。
Mosaddik MA研究了在 0.25 g L- 1质量浓度下4种不同的丹参酮成分对小鼠类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P388)的作用。结果显示,丹参酮IA和丹参酮IIA对P388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86.76%和56.05%,具有很强的细胞杀伤作用,而结构在C15上不饱和的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I,对P388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仅分别为13.7% 和39.21%。王冬等[10]采用体外宫颈癌细胞培养方法以0 ~ 8.0μg/mL浓度的丹参酮IIA作用Hela细胞,72 h后观察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发现0.5、1.0、2.0、4.0和8.0μg/mL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17.23% 、24.27%、31.75%、39.37%和55.45%,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 01 )。表明丹参酮IIA对宫颈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1.2 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诱导分化(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治疗恶性肿瘤是肿瘤治疗的新途径,主要是通过诱导剂的作用使肿瘤的恶性表型受到控.
精品 制.
精品 ,甚至逆转为正常的细胞表型,恢复细胞的某些正常功能,同时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且少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以0.5mg /L丹参酮 IIA处理APL细胞株NB4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将耐维甲酸的APL细胞株MR2细胞与1.0mg/L丹参酮IIA在体外 共同培养4d,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形态变化,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及细胞增殖周期、cmyc、bcl-2、 p53、c-fos、CD33及CD11b表达水平。丹参酮IIA处理后,MR2、NB4细胞形态趋于成熟粒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浆比例缩小,染色质变粗糙,核仁消失,细胞质内嗜苯胺蓝颗粒消失,核形态不规则,可见晚幼粒细胞,且丹参酮IIA处理NB4 细胞后可见杆状核粒细胞。NBT还原实验显示,丹参酮 IIA处理 MR2、NB4组阳性率分别为(95.30±0.76)% 、( 93.20±1.04)% ,而相应空白对照组分别为( 3. 50±1.32)% 、( 2. 80±0.29 )% ,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 < 0.01)。流式细胞术( FCM )分析发现,丹参酮IIA处理MR-2、NB4细胞后CD33表达下降, CD11b表达升高;处理后的细胞 G0 /G1期比例增高,S期细胞降低,细胞增殖指数下降(P < 0
01 ); p53、c-fos基因蛋白表达升高, bc-l2、cm -yc基因蛋白表达降低 (P < 0.01 )。结果表明, MR-2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 < 0.01), 抑制率为73.5% ; 0.5 mg /L丹参酮IIA 能抑制NB4细胞生长(P < 0.01),抑制率为67.7% ,丹参酮IIA对两者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其机制可能是调控 MR-2细胞与增殖、分化相关的癌基因表达,抑制D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分化。
2.1.3 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基因调控下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即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保持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平衡, 而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分化受阻、凋亡被抑制。刘伟等[ 11 ]研究丹参酮 A对人卵巢癌细胞株 (CAOV3)增殖和凋亡的作用,MTT实验显示丹参酮IIA对CAOV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显示丹参酮IIA可抑制ERK活性,流式细胞术显示丹参酮IIA可诱导CAOV3细胞凋亡,免疫印记法显示丹参酮IIA上调Bax,同时降低 bcl-2表达,使 Bax /bcl-2比值增加。结果表明,丹参酮IIA可通过抑制ERK通路而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途径与上调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有关。
2.2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2.2.1心血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