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DR-Security蓝牙安全机制
- 格式:pptx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1
蓝牙服务安全级别-回复蓝牙服务安全级别是指针对蓝牙技术的安全保护等级。
在当今智能设备普及的背景下,蓝牙服务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因为蓝牙连接不仅仅被用于耳机、音箱等普通设备上,还被用于车辆、医疗设备等更加关键的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蓝牙服务安全级别,并解释各个级别的含义以及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首先,让我们了解蓝牙服务安全级别的种类。
蓝牙服务安全级别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无安全服务”、“服务鉴权”、“服务加密”和“双向身份验证”。
这些级别代表了蓝牙服务的不同安全保护程度。
1. 无安全服务:这是最低的安全级别,在这种级别下,蓝牙连接不需要进行任何安全验证,因此容易受到攻击。
这种级别适用于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场景,比如无线耳机等。
2. 服务鉴权:在这种级别下,蓝牙连接需要进行服务鉴权,也就是验证连接的设备是否具有访问特定服务的权限。
这种级别可以防止一些未经授权的设备连接,但并不能提供数据加密保护。
3. 服务加密:在这种级别下,蓝牙连接不仅需要进行服务鉴权,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这种级别可以有效防止中间人攻击,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 双向身份验证:这是最高级别的安全级别,在这种级别下,蓝牙连接不仅需要进行服务加密,还需要进行双向的身份验证。
也就是说,连接的设备不仅需要验证是否具有访问特定服务的权限,还需要验证对方设备的身份。
这种级别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安全保护,适用于一些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景,比如银行、医疗设备等。
在了解了蓝牙服务安全级别的种类后,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级别的含义和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1. 无安全服务:在这种级别下,蓝牙连接是没有任何安全验证的,因此容易受到攻击。
为了增加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限制设备可见性:可以设置蓝牙设备的可见性为“仅对已配对设备可见”,避免陌生设备对蓝牙设备进行连接。
b. 定期更改配对码:蓝牙设备配对码是设备进行配对时交换的一种安全标识,定期更改配对码可以增加蓝牙连接的安全性。
蓝牙BR/EDR和Bluetooth Smart的十大重要区别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所有的无线电通信都是发生在预先定义的信道之上,蓝牙也不例外。
但Bluetooth Smart 采用的信道却与蓝牙BR/EDR有些许不同,尤其是在Bluetooth Smart引入了广播信道。
BR/EDR:79个信道,信道索引为0~78,覆盖范围为2400~2483.5MHz Bluetooth Smart:40个信道,信道索引为0~39,覆盖范围为2400~2483.5MHz,其中信道37、38和39为广播信道。
射频频谱,蓝牙BR/EDR vs.Bluetooth Smart品牌(Brand)蓝牙商标有三种,可用来区分产品所采用的蓝牙类型。
制造商会在产品本身或其包装上使用这些商标。
也许你已经对BR/EDR和Bluetooth Smart并不陌生,但对Bluetooth Smart Ready还不了解。
Bluetooth Smart Ready设备可以接收来自其他蓝牙设备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被Bluetooth Smart Ready设备上的应用转化成有用的信息,比如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都是Bluetooth Smart Ready设备。
功耗(Power Consumption)低功耗是Bluetooth Smart的亮点之一。
Bluetooth Smart设备仅靠一颗纽扣电池就能运行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Bluetooth Smart灵活的配置也让应用能够更好地管理连接间隔(connection interval),以优化接收机的工作周期。
对于蓝牙BR/EDR,由于其数据吞吐量更高,功耗也会相应增加。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功耗的内容,请参考蓝牙4.2核心规格版本第6卷第二部分中的4.5章节。
拓扑结构(Topology)BR/EDR支持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微微网(Piconet),同样也支持分布式网络(Scatternet)。
关于蓝牙的安全机制蓝牙技术提供短距离的对等通信,它在应用层和链路层上都采取了保密措施以保证通信的安全性,所有蓝牙设备都采用相同的认证和加密方式。
在链路层,使用4个参数来加强通信的安全性,即蓝牙设备地址BD_ADD R、认证私钥、加密私钥和随机码RAND。
蓝牙设备地址是一个48位的IEEE地址,它唯一地识别蓝牙设备,对所有蓝牙设备都是公开的;认证私钥在设备初始化期间生成,其长度为128比特;加密私钥通常在认证期间由认证私钥生成,其长度根据算法要求选择8~128比特之间的数(8的整数倍),对于目前的绝大多数应用,采用64比特的加密私钥就可保证其安全性;随机码由蓝牙设备的伪随机过程产生,其长度为128比特。
一、随机码生成每个蓝牙设备都有一个伪随机码发生器,它产生的随机数可作为认证私钥和加密私钥。
在蓝牙技术中,仅要求随机码是不重复的和随机产生的。
“不重复”是指在认证私钥生存期间,该随机码重复的可能性极小,如日期/时间戳;“随机产生”是指在随机码产生前不可能预测码字的实际值。
二、密钥管理加密私钥的长度是由厂商预先设定的,用户不能更改。
为防止用户使用不允许的密钥长度,蓝牙基带处理器不接受高层软件提供的加密私钥。
若想改变连接密钥,必须按基带规范的步骤进行,其具体步骤取决于连接密钥类型。
1.密钥类型连接密钥是一个128比特的随机数,它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共享,是成员间进行安全事务的基础,它本身用于认证过程,同时也作为生成加密私钥的参数。
连接密钥可以是半永久的或临时的。
半永久连接密钥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即使当前通话结束后也可使用,因此,它可作为数个并发连接的蓝牙设备间的认证码。
临时连接密钥仅用于当前通话。
在点对多点的通信中,当主设备发送广播信息时,将采用一个公共密钥临时替换各从设备当前的连接密钥。
蓝牙安全选项
在使用蓝牙技术时,有几个安全选项可以帮助保护您的设备和数据:
1. 配对密码:在将设备与其他蓝牙设备配对时,设置一个密码。
这样,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连接到您的设备。
2. 隐藏蓝牙设备:通过将蓝牙设备设置为“不可见”或“隐藏”模式,
可以防止其他人在蓝牙设备列表中看到您的设备。
这样能防止潜在
攻击者主动连接到您的设备。
3. 受信任设备:只连接到您信任的设备,不要随便连接到其他人的
蓝牙设备。
这可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4. 定期更新固件:确保您的蓝牙设备固件及驱动程序都是最新版本。
更新可以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
1
5. 关闭蓝牙:当您不需要使用蓝牙时,最好将其关闭。
这样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主动连接到您的设备。
6. 使用安全蓝牙耳机或音箱:如果您经常使用蓝牙耳机或音箱,确保您的设备与这些设备之间的连接是经过加密的。
这将保护您的通信免受监听。
7. 使用加密通信:对于敏感数据的传输,使用蓝牙设备之间的加密连接。
这将确保只有授权的设备才能够接收和解密您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安全选项可以提高蓝牙连接的安全性,但仍然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
因此,确保您仔细保护您的设备和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2。
蓝牙服务安全级别蓝牙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如手机、音箱、耳机等。
然而,随着蓝牙应用的普及,蓝牙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蓝牙服务安全级别是保障蓝牙设备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蓝牙服务安全级别的定义、不同级别的特点以及提升蓝牙服务安全级别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蓝牙服务安全级别的定义。
蓝牙服务安全级别是指用于确定蓝牙设备对外提供的服务的安全级别,包括安全模式、安全等级和认证要求等。
不同的安全级别决定了设备之间建立连接时所需的安全措施,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护程度。
在蓝牙服务安全级别中,存在三种不同的安全模式:非安全模式、身份认证模式和加密模式。
非安全模式是指设备之间建立连接时不需要进行任何安全措施,这意味着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听和篡改。
身份认证模式要求设备之间进行身份验证,确保连接的双方都是合法的设备。
加密模式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还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从而防止数据被窃听和篡改。
在蓝牙服务安全级别中,不同的安全等级决定了设备连接时所需的安全措施的严格程度。
安全等级分为四个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安全等级1、安全等级2、安全等级3和安全等级4。
安全等级1要求设备之间建立连接时不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和加密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听和篡改。
安全等级2要求进行身份认证,但不需要进行加密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仍然较低。
安全等级3要求进行身份认证,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较高。
安全等级4是最高安全级别,要求进行身份认证和加密保护,并且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升蓝牙服务的安全级别,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使用更高的安全等级,如安全等级3或安全等级4,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其次,采用更复杂的身份认证和加密算法,增加破解的难度。
同时,定期更新蓝牙设备的固件和驱动程序,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蓝牙加密协议引言蓝牙技术自诞生以来,已成为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蓝牙通信的无线特性,数据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保障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蓝牙加密协议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蓝牙加密协议的基本原理、加密算法和安全性。
蓝牙加密协议的基本原理蓝牙加密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密算法对蓝牙通信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窃取或篡改。
蓝牙加密协议主要包括身份验证、加密密钥生成和数据加密等步骤。
身份验证在蓝牙通信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参与通信的设备需要进行身份验证以确保彼此的合法性。
蓝牙加密协议采用了一种称为PIN码(个人识别码)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
具体的过程如下: - 发起连接的设备A会生成一个PIN码,并将其通过显示屏或声音的方式发送给设备B。
- 设备B在接收到PIN码后,将其与存储在本地的PIN码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则认为设备A是合法的,连接将继续建立;否则连接会被拒绝。
加密密钥生成在身份验证通过后,设备A和设备B会协商生成一个共享的加密密钥。
这个密钥将用于后续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在生成密钥时,蓝牙加密协议采用了Diffie-Hellman算法,具体过程如下: 1. 设备A和设备B分别选择一个私密的随机数,并通过特定的算法生成一个公开的数。
2. 设备A将自己的公开数发送给设备B,设备B将自己的公开数发送给设备A。
3. 设备A和设备B使用收到的公开数和自己的私密数,分别计算出一个共享的密钥。
数据加密在加密密钥生成后,蓝牙通信中的数据将通过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处理。
蓝牙加密协议采用了AES(高级加密标准)作为加密算法,具体过程如下: 1. 数据发送者使用加密密钥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2. 加密后的数据通过蓝牙通信传输给接收者。
3. 数据接收者使用相同的加密密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以获得原始数据。
蓝牙加密协议的安全性蓝牙加密协议通过身份验证、加密密钥生成和数据加密等多重技术手段保障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蓝牙的信息安全机制及密钥算法改进
蓝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
为了确保蓝牙通信的安全性,蓝牙标准制定了一些信息安全机制和密钥算法。
1. 信息安全机制:
- 配对和认证:蓝牙设备在连接之前需要进行配对和认证。
这样可以确保通信双方是合法的设备,并且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访问通信。
- 加密:蓝牙使用一种称为E0的对称加密算法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
这种算法使用一个密钥和一个伪随机数生成器对数据进行加密,从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 频率跳变:蓝牙使用频率跳变技术来防止外部干扰和窃听攻击。
频率跳变使得蓝牙通信频率在不同的时间片段上跳变,这样即使敌对方能够截获蓝牙信号,也很难对其进行完全解码。
2. 密钥算法改进:
- Bluetooth Low Energy (BLE):BLE是蓝牙的低功耗版本,它引入了一种称为AES-CCM的高级加密标准。
AES-CCM算法结合了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和CCM(Counter with CBC-MAC)算法,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
- DoS防护:蓝牙标准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御拒绝服务(DoS)攻击。
例如,限制对蓝牙设备的连接请求次数和频率,以及对连接请求进行认证和授权。
总的来说,蓝牙的信息安全机制和密钥算法不断进行改进以应对新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蓝牙标准可能会继续推出更加安全的机制和算法。
低功耗蓝牙BLE - 学习笔记蓝牙的分类BLE【实操恋爱课-程】协议框架关键术语及概念广播数【扣】据格式广播网【1】络拓扑GAT【О】T 连接的网络拓扑GATT【⒈】通讯事务服务和特【б】征Ser【9】vice?Char【5】acteristic?最近由【2】于项目需求在学习 BLE,网上Android BLE开发的资料相比其他【6】 Android 资料显得有些匮乏,在此记录学习例程,希望能能对学习 BLE 的童鞋有所帮助。
在上手 Android 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蓝牙的协议及通讯过程,才不会在调用 Google 提供的 API 时似懂非懂。
蓝牙的分类当前的蓝牙协议分为基础率 - 增强数据率(BR-EDR)和低耗能(BLE)两种类型。
当然现在 BLE蓝牙模块?还有单模和双模之分,单模指的是仅支持BLE ,双模即 Bluetooth Classic + BLE。
蓝牙BD-EDR和蓝牙BLE主要区别BLE协议框架蓝牙协议规定了两个层次的协议,分别为蓝牙核心协议(Bluetooth Core)和蓝牙使用层协议(Bluetooth Application)。
蓝牙核心协议关心对蓝牙核心技术的描述和规范,它只提供基础的机制,并不关心如何运用这些机制;蓝牙使用层协议,是在蓝牙核心协议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定义出各种各样的策略,如 FTP、文件传输、局域网.?蓝牙核心协议(Bluetooth Core)又包含 BLE Controller 和 BLE Host 两部分。
这两部分在不一样的蓝牙技术中(BR-EDR、AMP、BLE),承担角色略有不一样,但大致的功能是相同的。
Controller 负责定义 RF、Baseband?等偏硬件的规范,并在这之上抽象出用于通信的逻辑链路(Logical Link);Host?负责在逻辑链路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友好的封装,这样就可以屏蔽掉蓝牙技术的细节,让 Bluetooth Application 更为方便的运用。
edr 国标
EDR 国标是指低功耗蓝牙技术的新一代标准,相较于传统蓝牙技术在低功耗上有更好的表现。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因此非常关键。
下面就从定义、原理、应用、标准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EDR 国标。
一、定义
EDR(Enhanced Data Rate)国标是指低功耗蓝牙技术的新一代标准,主要应用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
它的优势在于它具有低功耗、高速率、强兼容性等特点。
此外,它还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实现不同的通信协议。
二、原理
EDR 国标的低功耗主要得益于它采用了频率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得蓝牙设备只有在需要通讯的时候才会启动,并使其启动时间短暂。
此外,由于 EDR 国标在通信过程中要传输的数据量相对较小时,它可以采用更低的发射功率,也降低了设备的功耗。
三、应用
EDR 国标主要应用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在智能家居中,EDR 国标可以使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打造智能家居。
在物联网中,EDR 国标可以通过与其他传感器连接,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物体的传感数据,以用于监控等一系列应用场景中。
四、标准
EDR 国标是低功耗蓝牙技术的一种新的标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制定标准。
但是,由于蓝牙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EDR 国标相信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完善和制定相应的标准。
综上所述,EDR 国标是一种针对低功耗蓝牙技术的新一代标准,它采用了频率变化的方法来减少设备的启动时间,实现低功耗通讯,应用广泛。
在未来的发展中,EDR 国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它一定会成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发展的主流。
ble私有安全标准
BLE(Bluetooth Low Energy)是一种用于短距离通信的蓝牙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健康追踪器、智能家居等领域。
在BLE 中,有一些私有的安全标准和机制,用于保障通信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BLE 私有安全标准和机制:
1.Pairing(配对)和Bonding(绑定):
•BLE 设备在进行安全通信之前,通常需要进行配对和绑定的过程。
配对是在设备之间建立安全连接的过程,而绑定则是在
配对成功后,设备之间会保存一些信息,以便将来的通信中使
用。
2.Security Manager(安全管理器):
•BLE 设备中的安全管理器负责处理安全相关的事务,包括配对和绑定过程,以及加密和身份验证。
3.加密:
•BLE 支持使用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等算法进行数据的加密,以确保通信的隐私性。
4.身份验证:
•在配对和连接的过程中,BLE 设备可以进行相互的身份验证,确保连接的两端是合法的设备。
5.随机地址:
•为了增强设备的隐私性,BLE 设备可以使用随机地址,而不是固定的MAC 地址,从而减少被跟踪的可能性。
6.信号强度阈值(RSSI Threshold):
•通过设定信号强度的阈值,可以减少对外广播的信息,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7.重播攻击防范:
•BLE 中实施一些机制以防范重播攻击,确保通信中的消息不被恶意重复利用。
请注意,具体的BLE 安全实现可能因设备和应用场景而异。
在实际开发中,开发者应该仔细了解相关设备和协议的安全规范,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护通信的安全性。
BLE——协议层次结构未完待续……BLE 协议Bluetooth Application ApplicationsGATT-Based Profiles/ServicesBluetooth Core (Stack )BLE Host ATT 、GATT 、SMGAPL2CAPHCI (对蓝⽛协议⽆影响)BLE ControllerLink LayerPhysical Layer 1 Bluetooth Core (Stack ) 蓝⽛核⼼协议,关注蓝⽛核⼼技术的描述和规范,只提供基础的机制。
蓝⽛核⼼协议由Controller 和Host 两部分组成,在⼀个系统中,Host 只有⼀个,但Controller 可以有多个,如:单独的LE Controller ;单独的BR/EDR Controller ;单独的LE+BR/EDR Controller ;在单独的BR/EDR Controller 或LE+BR/EDR Controller 基础上,增加⼀个或多个额外的AMP Controller 。
1.1 Controller Controller 实现射频相关的模拟和数字部分,完成最基本的数据发送和接收,Controller 对外接⼝是天线,对内接⼝是主机控制器接⼝HCI (Hostcontroller interface );控制器包含物理层PHY (physicallayer ),链路层LL (linker layer ),直接测试模式DTM (Direct Test mode )以及主机控制器接⼝HCI 。
1.1.1 Physical Layer 频率选择(2402-2480MHz ) + 信道选择(40) + 信道间隔(2MHz ) + 调制⽅式(GFSK ) + 数据传输速率(1Mbps )+ 接收灵敏度 +发射功率 + 杂散辐射 + 射频容差1、信道选择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 )为: F=2402+k*2MHz ,k=0,…,39,共40个信道。
蓝牙red测试方法和标准蓝牙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之前,需要通过RED(Radio Equipment Directive)指令所规定的测试和认证流程,以证明其符合相关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健康与安全规定以及电磁兼容性标准。
以下是蓝牙产品进行RED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概述:1. 电磁兼容性测试(EMC测试):-根据EN 55032标准进行射频电磁骚扰测试,确保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不超过限值,不对其它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根据EN 55035标准进行抗扰度测试,验证产品能够抵抗预期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
2. 安规测试(LVD测试,Low Voltage Directive):-对于电池供电或其他低压输入的蓝牙设备,需按照EN 60950-1或更新版本(如IEC/EN 62368-1)进行电气安全测试,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和故障条件下不对用户造成伤害。
3. 无线电通讯设备测试(RF测试):-蓝牙设备依据不同的工作频段有不同的测试标准:-蓝牙产品主要参考EN 300 328标准进行2.4 GHz ISM频段的无线电性能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发射功率、占用带宽、杂散发射、邻道功率比、接收灵敏度、选择性和频率稳定性等参数。
4. 欧洲允许频谱的信息通告(Notification):-在某些情况下,产品可能需要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通信委员会进行通知或注册,确保其使用的频谱符合当地规定。
5. 健康防护测试(例如SAR评估):-如果产品涉及近场人体暴露,如穿戴式蓝牙设备,则可能需要进行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特定吸收率)测试,以确保无线能量对人体的辐射水平低于安全限值。
6. 文档和技术文件审核:-提交完整的技术文件,包括产品说明书、安全设计文件、电路图、关键组件清单、风险评估报告等。
整个RED认证过程还包括编写和维护技术构造文件(TCF),其中包含所有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测试报告,以证明产品的合规性。
Broadcom发布蓝牙EDR芯片BCM2037
无
【期刊名称】《电子测试:新电子》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Broadcom公司目前发布了适用于无线立体声耳机的优化单芯片Bluetooth解决方案BCM2037。
这个新的芯片具有增强数据率(EDR)的性能,为改善终端用户体验提供了优良的音频保真度和更长的电池寿命。
【总页数】1页(P100)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05
【相关文献】
1.Broadcom推出新型蓝牙EDR立体声芯片BCM2037 [J],
2.Broadcom发布单芯片蓝牙+调频无线电接收装置 [J],
3.Broadcom公司立体声耳机蓝牙EDR芯片 [J],
4.Broadcom发布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于高级无线立体声耳机的蓝牙EDR芯片 [J],
5.Broadcom发布耳机蓝牙EDR芯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蓝⽛技术中BLE、BR、EDR术语的意思蓝⽛技术中BLE、BR、EDR术语的意思蓝⽛发展⾄今,已经从1.0到现在5.0版本了,前⾯3个版本蓝⽛主要是以BR/EDR/HS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蓝⽛,4.0版本后引⼊LE,蓝⽛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SIG)维护着蓝⽛核⼼规范。
我们不难看出,从⾼速AMP直接使⽤802.11PHY,还是低功耗参考使⽤802.15.4以及最新标准的蓝⽛5协议,SIG⼀直在功耗、速率、和最新的物联⽹功能上⾯平衡。
下⾯随着BLE蓝⽛模块⼚家-云⾥物⾥科技⼀起来看下。
还不能区分BLE、BR、EDR等特定术语(区分低功耗蓝⽛和经典蓝⽛)。
对于BR/EDR蓝⽛设备类型,Controller通常包含⽆线电处理、基带、链路管理、和可选择的HCI接⼝层;对应LE Controller主要包含LE PHY、链路层、和可选择的HCI;*通常来说我们还可以合并BR/EDR Controller和LE Controller到⼀个Controlle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模蓝⽛。
上图完整了演⽰了LE核⼼系统、BR/EDR核⼼系统、带Secondary Controller AMP的BR/EDR核⼼系统、以及合并LE&BR/EDR的双模蓝⽛系统。
LE信道BLE⼯作在⽆需认证的2.4G免费频段,该频段⼴泛应⽤于ISM(⼯业、科学、医疗)领域。
通过跳频通信实现抗⼲扰特性,GFSK调制,采⽤1Mbps码元率PHY层设计,可以实现1Mbps波特率通信,BLE5.0优化的物理层可以⼯作在2Mbps码元率。
2.4G的频段按照每2M带宽划分为40个信道,通过FDMA(频分多址)和TDMA(时分多址)实现多路访问信道资源。
信道资源被我们约定的|Events|划分为以时间单位访问,我们的有效数据也包含在这些|Events|⾥⾯,|Events|以连接状态为区分,包含未连接的|Advertising Events|和已经连接的|Connection events|在物理信道发送⼴播包的设备我们称为|Advertisers|,接收到该⼴播包但是还没有建⽴连接意图前的设备我们称为|Scanners|。
蓝牙连接安全策略蓝牙技术作为一种近场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通信方式。
然而,由于其开放性和易于访问的特性,蓝牙连接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蓝牙连接的安全策略,以保障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1. 设备配对设备配对是蓝牙连接安全的基础步骤。
在进行蓝牙连接之前,用户需要对待连接的设备进行配对,以确保设备之间的身份认证和通信加密。
常见的配对方式包括PIN码配对、数字证书配对和随机数配对等。
通过配对的过程,双方设备可互相验证身份并建立加密通道,防止信息泄露和数据篡改。
2. 强密码设置在蓝牙连接过程中,设置强密码是至关重要的安全措施。
使用强密码可以增加破解难度,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
强密码应包含足够长的字符组合,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且应定期更换以提高保密性。
3. 禁用可见性蓝牙设备在连接时可能会进入可见模式,以便其他设备进行发现。
然而,开启可见性也会增加被恶意设备扫描到的风险。
为增加蓝牙连接的安全性,用户应尽量将设备设置成不可见状态,并仅在需要时打开可见模式。
4. 固件更新定期更新设备的固件也是一项重要的蓝牙连接安全策略。
通过固件更新,设备制造商能够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并提供更强大的安全功能。
用户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固件更新,并及时进行升级以确保蓝牙连接的最新安全性。
5. 网络隔离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企业网络或公共场所,为了保护网络安全,蓝牙连接应与其他网络进行隔离。
通过网络隔离,可以防止蓝牙设备成为攻击入口,避免敏感信息被篡改或窃取。
6. 安全意识培训对用户进行蓝牙连接安全意识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用户在使用蓝牙设备时,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不随便接受陌生设备的连接请求,并了解常见的蓝牙攻击手段,以免成为安全漏洞的利用对象。
结论蓝牙连接的安全性对于保障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采取合适的安全策略,如设备配对、强密码设置、禁用可见性、固件更新、网络隔离和安全意识培训等,可以有效防范蓝牙连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蓝牙原理讲解及信令测试流程(使用CMW500设备)一、经典蓝牙讲解(Bluetooth Classic):蓝牙设备通常由主机以及蓝牙控制器构成,两者均通过主机控制接口(HCI)通信。
蓝牙协议栈和应用都在主机上运行。
蓝牙控制器则提供基带操作。
经典蓝牙Bluetooth Classic用于:使用低数据率(BR)的传统操作使用更快传输速度(EDR)的操作蓝牙79个RF信道可用于数据传输,每个信道都具有1 MHz 间隔并且位于2.4 GHz ISM 频段。
信道之间的跳频可防止干扰周围的无线信号。
在自适应跳频模式下,不使用阻隔信道。
BR 调制使用高斯频移键控(GFSK),总数据率为1 Mbit/s。
EDR 则通过使用π/4-DQPSK (2 Mbit/s) 和8DPSK (3 Mbit/s) 相移键控,数据率进一步增强二、低功耗蓝牙讲解(BLE)Bluetooth Low Energy (LE)用于表示能耗低于Bluetooth Classic 的设备。
BLE优势:提高功率管理效率,能耗最高节约60%远程覆盖,有效范围最高增加四倍传输速度翻倍Low energy 设备使用40个RF信道,每个信道都具有2 MHz 间隔并且位于2.4 GHzISM 频段。
这些信道被分成三个专用广告信道,其余37 个则作为数据和辅助广告信道。
在广告模式下,这些信道以类似信标的方式传输低数据率信息。
数据信道上的实际数据连接可以理解为支持自适应跳频模式的经典微微网。
微微网由定义时钟的主设备以及最多七个从设备构成。
针对未编码数据包的GFSK 调制得到最高2 Mbit/s 的总数据率,且调制指数介于0.45 至0.55。
相应的可选稳定调制指数则介于0.495 至0.505。
对于远程操作,编码数据包可实现最高500 kbit/s 的总数据率三、蓝牙基础框架四、蓝牙射频主要测试内容:经典蓝牙测试内容(最高蓝牙5.0)BLE蓝牙测试内容(最高蓝牙5.0)五、CMW500设备界面配置:(一)用于建立Bluetooth Classic 连接的测试模式设置设备连接:(二)设置Bluetooth Low Energy 的DTM连接参数设备连接:低功耗蓝牙直接测试连接示意图:(三)建立连接,启动测试:1.蓝牙信令测试1)发射测试发射测试,进入多项评估界面提供所有发射测量的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