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八周周三美读(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51.85 KB
- 文档页数:3
周三美读赠婢诗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有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大唐元和年间,秀才崔郊去姑妈家,看到姑妈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后与崔郊互相爱恋,但这个婢女后来被姑妈卖给了一个贵族子弟于侑。
崔郊对婢女念念不忘,思之如狂。
这一年的寒食节,婢女偶尔外出郊游,与崔郊邂逅。
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诗》。
后来那个贵族子弟于侑看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走,传为诗坛佳话。
自己所爱的人被夺,内心忧郁,但由于诗人的高度概括,便使诗歌突破了个人悲欢离合的局限,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门第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
诗的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可谓意境高远。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南北朝]阴铿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
赏析离别送行,是古诗中写烂了的题材,大多是写行前送别,执手话别,但写送别而没有赶上送别的却不多。
这首诗取材就很新鲜,作者对平日的友情只字不提,而着力渲染追送而不及后的情感变化。
这种情感变化又是通过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绘来表现的。
作者急匆匆地赶到送行的渡口,但友人已经走了,他依恋难舍地向友人船去的方向眺望着。
开船时的击鼓声还在耳际回荡,仿佛有人在殷切地呼唤。
但随着船的渐行渐远,那声音也渐渐消失了,渡口送行的亭子里寂寥无人,只有那傍晚归巢的鸟儿在啾啾地鸣叫着。
秋深了,树叶在寒风中飘落,钓鱼的人也收起钓丝回家了。
作者不胜伤感,他迈着蹒跚的步伐,失望地往回走,他归去的地方,和友人所去的地方,二者方向相反,愈去愈远。
全诗以设问作结,表现了作者怅然若失的心情。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明]唐寅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赏析此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出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
周三美读那一双傲慢的靴子天宝初年,李白来到长安,有人把他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封他为供奉翰林,要他在宫里写诗作文。
有一天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带了杨贵妃,在沉香亭饮酒赏花。
唐玄宗忽然想起了李白,想叫他写几首歌词助兴,就派人把他召来。
这时,李白正在酒馆中喝酒,已经是烂醉如泥。
人们把他扶上马背,送到宫中,用冷水洗他的头。
等酒意稍解,李白提起笔来,一下子写了《清平调词》三首颂扬杨贵妃和牡丹花,诗句优美清新,唐玄宗和杨贵妃高兴极了。
李白虽然经常参加宫廷宴会,但他蔑视权贵,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在宫中喝醉了酒,竟伸出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
”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
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的,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决定找机会报复李白。
杨贵妃爱吟李白的《清平调词》,正巧高力士也在一旁,他故意说:“我本以为贵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对他恨之入骨,没想到您这么爱他的诗!”杨贵妃吃惊地问道:“李学士怎么会侮辱我呢?”高力士说:“诗中不是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吗?汉朝宫廷里的赵飞燕,出身歌女,虽然后来立为皇后,但因作风不正最后还是被贬为庶人,李白将赵飞燕跟您相比,不是把您看得太下贱了吗?”杨贵妃听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这以后,唐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早发宜陵即事罗邺①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②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注①罗邺:晚唐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
屡试不第,先后辗转于郭铨、崔安潜等幕府,晚年远赴塞北边防营帐任职。
②青萍:古代名剑。
《拾遗记》:“帝颛顼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赏析诗歌标题中“早发”,点明诗人出门的时间,为诗中写景叙事做铺垫。
周三美读红叶题诗顾况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诗人顾况在洛阳时,闲暇时与三诗友在宫廷苑囿内游玩。
看到流水从宫墙内飘出一片大梧桐叶,上面写有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游,也题了一首诗在叶上,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让它顺着流水流入宫墙内。
过了十多天,有人到苑中踏春,又在红叶上得到一首诗,拿来给顾况看。
红叶上写着: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杜甫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
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今日时清①两京道②,相逢苦觉人情好。
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注①时清:两京已收复。
②两京道:连接长安与洛阳的国道。
赏析这首诗分两层,“去年”“今日”分别领起。
一、二两联忆往日交情。
写去年在行宫遇到秦少公,二人同舍而居,亲如骨肉,诗人对秦少公的文才大加赞赏,其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三、四两联写今日重聚,即使夜深,还要把酒言欢,感觉那样的快乐从未有过。
诗中提到“多才”“能潦倒”,既有对秦少公的同情,也有对他的乐观态度的赞许。
杜甫诗歌的最大特点是以小见大。
从自己与秦少公的一次重逢就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整个时代的动荡,个人在乱世中如浮萍一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重逢欢聚如此开心,可故人多才却依旧潦倒,悲哀之意跃然纸上。
杨柳枝温庭筠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赏析温庭筠的作品多丽词艳曲,生香活色,绣绘字句,镂金错彩,炫人眼目。
该词后两句却是深情远韵,允称清丽。
红豆一名相思子,而骰子多为骨制。
以骰子安红豆来喻入骨相思,纯用寻常事物作比喻,设想机巧,别开生面。
但读来不觉晦涩,反而觉得“眉目清秀”,饶有风趣。
这种双关修辞手法,用得巧妙,别有情致,但寓意深刻。
此外,第三句中“玲珑”二字,貌似形容骰子,却暗示了恋人的一颗“七窍玲珑心”。
1.简捷简洁直截了当用________简明扼要用________ 2.截至截止到何时候用________ 到期为止用________ 3.工夫功夫本领能耐用________ 花了时间用________ 4.附议复议同意提议用________ 再次讨论用________ 5.教正校正校对改正用________ 指教改正用________ 6.启用起用开始使用用________ 重新任用用________7.惯用袭用沿袭采用用________ 经常使用用________8.长年常年长期历年用________ 一年四季用________9.试行施行尝试办理用________ 付诸执行用________10.和约合约简单合同用________ 和平条约用________答案 1.简捷;简洁 2.截至;截止 3.功夫;工夫 4.附议;复议 5.校正;教正 6.启用;起用7.袭用;惯用8.长年;常年9.试行;施行10.合约;和约历史人物成语1.韦编三绝——孔子穿连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
形容读书勤奋。
2.墨守成规——墨子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3.病入膏肓——蔡桓公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
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升天,连鸡狗吃了仙药也都升了天。
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亲戚朋友也跟着沾光。
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6.口蜜腹剑——李林甫嘴上说的很甜,肚子里却怀着害人的坏主意。
形容人阴险。
7.风声鹤唳——苻坚形容惊慌疑惧。
8.泰山北斗——韩愈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9.破釜沉舟——项羽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10.东窗事发——秦桧指罪行、阴谋败露。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1.朔望指朔日和望日。
农历每月初一时,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地球上看不到月光,这种月相叫朔。
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日。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这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的时候,月亮正好从东方升上来,地球上看见圆形的月亮,这种月相叫望。
周三美读精美诗词©精美诗词故事张先的雅号1.张三中。
因张先词《行香子》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张三中”。
2.张三影。
张先对“张三中”这个称呼非常不满意。
因为这个称呼不太有诗意。
后来自己列举平生得意之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
这三句中的“影”字比“中”字强,世称颂之,号“张三影”。
3.桃李嫁东风郎中。
张先年轻时与一位少妇有私情,曾写《一丛花令》词送她。
后三句是“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在当时很受欢迎。
当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很喜欢这三句词。
一次,他听说张先拜访自己,便一边走一边说:“快让我见见’桃李嫁东风’郎中。
”从此,这一叫法就传开了。
O精美诗词赏析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②芸香:书香。
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赏析】此诗是黎六郎到阳翟上任之前,作者为他送行而写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照应题目。
“春山踯躅芳”既点明了黎六郎赴任的季节,又以映山红之美进行烘托,突出了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
颔联写黎六郎上任时的状貌:腰间垂着绶带,衣服上满是芸香(书香)。
这两句是侧面描写,以绶带和衣服上有旧书香暗写了黎六郎虽将赴任,但仍常看旧书的状态,同时含有作者对黎六郎的赞美之情。
颈联表明了作者对黎六郎的深厚情意。
他在送行之时,特意看了看路旁的乔树,欲把这送别之景牢记心中。
而想到朋友还要走很远的路,心中似是隐隐有了些许的担心。
尾联是作者对朋友的深深祝愿,他盼望朋友勤于公事,政绩斐然,让家中父母为之欣慰。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周三美读破镜重圆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杨素辅佐隋文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隋文帝乱点鸳鸯,将乐昌公主赐给杨素做小妾。
杨素仰慕乐昌公主的才华和美貌,因此十分宠爱她,但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
原来,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情谊深厚,陈国将亡之际,徐德言把一枚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相约他年正月十五都市卖镜以期团聚。
次年正月十五,徐德言果然看见有人叫卖半片铜镜,他一看半片铜镜,禁不住涕泪俱下。
徐德言向卖镜人讲述了一年前破镜的故事,卖镜人被他们的深情感动,答应替徐德言传递消息。
徐德言就着月光题诗一首,托卖镜人带给乐昌公主。
诗这样写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的题诗,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水米不进。
杨素再三盘问,才得知其中情由。
他非常感动,于是成人之美,把乐昌公主送回给徐德言,并赠资让他们回归故里养老。
望夫石[注]王建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注长江三峡边有一座神女峰,她犹如细石耸立江边,对江而望。
传说一个渔夫打鱼未归,其妻抱子从峰顶眺望,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直至化为石峰。
赏析这首抒情小诗,用质朴的语言和浪漫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妇人站立峰顶、久久眺望、盼夫归来的动人形象,赞美了思妇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寥寥十二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画面。
山,默默无语。
峰顶上,望夫石耸立。
江水,不停地东流。
山、石、水,动静结合,相映生辉。
“悠悠”一词,既写出了江水流淌、滔滔不绝的情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点染出了浓厚的抒情气氛;又衬托了思妇“化为石,不回头”的形象,并化静为动,赋予望夫石以灵性、以生命。
江水悠悠,也隐喻思妇怀远思夫之情绵绵不断,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
接下来,“山头日日风复雨”一句,明写环境,写此处风雨如晦的景象;暗写思妇,她年复一年,历经风雨击打,饱尝思亲之苦,仍坚如磐石,巍然屹立,两眼痴痴地期盼丈夫归来。
1
周三 美读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北宋崇宁二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和儿子相继去世,
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
诸多不幸,让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直到遇见了年轻貌美的奇女子杨姝。
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
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为后母所谗而被
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
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作知音。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红颜知
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齐云岩纵目
唐 寅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曲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
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赏析 这首诗是唐寅游皖南山水时所作。首联,交代了登山的时令和喜悦的心情。颔联,写
秋景的美丽,视线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写出了枫叶的火红灿烂,雁南飞的自由。颈联,“孔
方兄”代指钱,“往来疏”写出了诗人重情淡利的心志。尾联,运用“塞翁失马”的典故,
写出了诗人放下世俗得失、物我两忘的心态。全诗以“喜”字贯穿始终。喜初登齐云山,喜
齐云山风景如画,喜重情淡利,喜放下得失,喜物我两忘。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唐寅是真
风流才子名士。
齐天乐
姜 夔
2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
④
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 ①庾郎:南北朝诗人庾信,常抒身世之悲。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
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言“七月在野,八
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赏析 这篇咏物词,借描写蟋蟀悲鸣,倾泻人间幽愤。开篇点“愁”字,以庾信赋愁引出蟋
蟀悲吟,后引出无眠思妇的孤独的纺纱声以及独坐屏风前的凄凉叹息。下片写蟋蟀声与夜雨
声、孤吟声、砧杵声错杂交织,更令人心生愁绪。“候馆迎秋”“离宫吊月”,既点出蟋蟀
经常出没的地方,又暗写旅舍中的游子、离宫中的宫女的悲叹……举凡骚人失意、思妇念远、
迁客怀乡乃至帝王蒙尘,如许憾恨,无不借秋虫宣泄。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
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
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
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
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
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的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
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和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
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
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
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
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
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
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
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极欲逃避的,唯有这个淡漠无味!
3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
哭胜于哀乐两忘。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必求的,甜汤是罪恶的,
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远胜于淡漠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何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
他们当然也是酷嗜趣味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妙美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
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
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点评 作者写作本文时已离开老家两年了,但上海的繁华改变不了他对乡间的眷恋,秋虫勾
起了作者的思绪,于是他吐露心曲。文章从环境入手,渲染了冷漠的氛围。城市的冷漠,在
于它与自然的隔绝。“不容留秋虫的地方”,自然也是“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接下来,
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对乡间的追忆。乡间的虫声是大自然的绝佳音响,与城市的冷寂无声构
成鲜明对比,写出了作者的思恋与无奈。对偶、排比的大量运用使文章具有音乐性,节奏韵
味使人可以联想到秋虫的低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