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十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学精品试题、试卷、教案资料第十二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习目标:⒈理解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2.理解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主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颖.慧()啁啾..()迥.然()翌.日() zhi 息 dǔ信宽yoù惊è 2、释词:①笃信:②宽宥:③臆断:④茫昧:(二)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齐读课文,8分钟后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确:⒈文着重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一观点的?⒉“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具体指哪两种?⒊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宽宥”和“谅解”两个词的?(三)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8分钟后看是答的又快又准确: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这段文字中大量使用了“然而”“但”“可”“(却)又”这类表转折的词,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请你在原文中勾画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这段文字中的叙述和描写都非常细腻、生动、形象,请你结合具体的内容谈一谈。
4.下列不合文意的一项是()⑴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我们无法设想大自然所生成事物的丰富性。
⑵在感觉与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只能认知大自然所生成的一小部分。
⑶即使我们有了感觉和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认识大自然所生成事物的丰富性。
⑷我们无法阐释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更是无法设想。
三、师总结四、当堂训练:阅读课文“嗣后……难以想象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他”为了想弄明白蝉的发生原理,做了哪些事情?2.文中有三个句子使用了“以为”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内容: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声音知识,学习实例说明的方法,把握文意。
过程与方法:抓住“设疑”的特点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知识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我们应不断探索的道理。
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a、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b、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教学难点:抓住“设疑”的特点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言并板书课题。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十分谦虚,别人问他:“你知识这么丰富,怎么还说自己无知呢?”这位科学家笑着画了两个圆圈,说:“个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外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圆圈越小,圆周围也就越小,则与未知世界也就接触的越少,反之,圆越大……”学生讨论,填充表达科学家的意思。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科学家坦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一观点的。
用投影仪打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1.明确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3.通读全文,自主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3).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4. 研读课文第二段,完成小面的表格,合作交流。
质疑: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5. 品读课文研读重点词语,联系课后题二(讨论、探究)阅读句子,回答问题。
6.评读。
讨论:1.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2.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3.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7.小结。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2)第一标设置目标【课堂目标】1、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2、阅读课文找出表达文章中心意义的关键词语。
3、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证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第二标我的任务【任务1】自主导学1、加着重号的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啁.啾(zhōu)喈.(jié)B、翌.日(yì)臆度.(dù)C、迥.然(jiǒng)一幢.(zhuàng)D、铰.链(jiǎo)宽宥.(yǒu)2、下列各词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夸夸其谈优柔寡断B、随新所欲臆断C、笃信阐释D、颤动窒息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颖彗:聪明。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B、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信步:随意走动。
C、茫昧:模糊不清。
嗣后:以前。
D、徒然:仅仅,白白地。
阐释:阐述并解释。
【任务2】合作探究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8题。
①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
它们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a。
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1400大卡的能量。
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②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氧化而放出能量。
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b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③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④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⑤另一种叫异养。
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
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1、选择恰当的词填入下列各题的括号中(只填序号)。
(1)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是()A、构成B、组成C、合成D、组合(2)文中b处应填入的词是()A、必须 C、必需 D必要5、文中应填入的句子是()A、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B、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型:新授时间:执笔:胡江娣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求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学习重点】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文中有关声学的知识。
【学习难点】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文中有关声学的知识。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如鸟的叫声、乐器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入课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自学自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
啁啾..臆.断饶.有兴味愕.然窒.息宽宥.迥.然不同毋.宁翌.日笃.信嗣.后2、解释下列词语。
夸夸其谈:优柔寡断:人迹罕至:迥然:嗣后:愕然:宽宥:三、互学互助:1、文章第一节写了作者一个什么样的发现?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3、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四、导学导练:1、第二段中写了哪些乐音?发声原理有何变化?2、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3、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谜团等着我们去探索、寻找答案。
破译这些谜团,人类智慧将全面突破现有的极限。
让我们大家铭记伽利略的箴言: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去寻找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六、教学反思:。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简介】伽利略(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比萨,意大利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成功地改变了科学的进程,使物理学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支持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理论,用数学的办法来验证成果的观点,他是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测夜空的人,在行星和恒星方面他也有很多发现,在与传统思想决裂的精神鼓舞之下,伽利略为科学进步铺平了道路,他的主要著作有《对话》和《论述》。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啁啾(zhōu jiū) 喈喈(jiē) 翌日(yì) 彗星(huì)宽宥(yîu) 弥补(mí) 臆度(yì) 窒息(zhì)(一).自主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有感情的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明确:读准下列字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啁啾喈喈翌日彗星宽宥弥补臆度窒息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明确:运用这个事例好处是: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3、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明确:第二段是记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怎样的一个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明确: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二).合作学习: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然后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①文中写了哪些乐音?发声原理有何变化?明确:鸟儿的叫声。
牧童的笛声。
小提琴演奏声。
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
指尖敲杯子的杯口。
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
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十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高手支招①阅读导航读前热身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伽利略的科学发现,不仅在物理学史上而且在整个科学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方法。
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过,“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
”后来,惠更斯继续了伽利略的研究工作,他导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和向心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
牛顿在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后,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伽利略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淘宝路标1.积累文中的字词,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理解“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一主题。
3.对照伟人,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储备作者作品伽利略(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比萨,意大利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成功地改变了科学的进程,使物理学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支持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理论,用数学的办法来验证成果的观点,他是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测夜空的人,在行星和恒星方面他也有很多发现,在与传统思想决裂的精神鼓舞之下,伽利略为科学进步铺平了道路。
他的主要著作有《对话》和《论述》。
文题解读文章标题是“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伽利略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由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句话,让读者惊讶,也更具有吸引力、说服力。
这也是这篇文章要向我们阐明的作者的观点、道理。
高手支招②感受鉴赏文本精研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基于长期经验”说明不是凭空捏造;“似乎”一词并不作全盘否定,表现了作者的谦虚。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2.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3.声学的知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一个学生曾问他:“老师,您的学问那么渊博,为什么还那么谦虚?”芝诺答道:“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已知的在圆内,未知的在圆外。
知道的越多,这个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
”T:从芝诺的回答中你想到了什么?明确:个人知识越多,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
师:芝诺的回答和某位科学家不谋而合,他认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这位科学家就是伽利略。
二、作者简介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1589年任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后任罗马林嗣科学院院士。
因从事科学宣传,遭罗马宗教裁判所迫害。
1633年被判终身监禁。
在科学上主张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确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发现了系列物体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在天文学上也有重大发现,支持和发展了地动说。
其哲学思想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整体感知大声朗读课文,边朗读边圈出文中关键的词句,然后理出行文的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先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学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然后详细叙说“从前有一人”知识愈益增多却愈感无知的过程。
最后以不知蝉的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研读课文第二段,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第二段以“从前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来说明中心。
下面请同学们精读第二段,完成下列表格。
(事实论据)1)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明确:鸟儿的叫声。
牧童的笛声。
小提琴演奏声。
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
指尖敲杯子的杯口。
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新版)苏教版(共五篇)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新版)苏教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理的方法和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3.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理的方法和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初一我们曾学过《斜塔上的实验》,知道说的是哪位科学家的事迹?(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播放视频)再结合《斜》谈谈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在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科学精神?(不畏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勇于创新、善于探索,不怕权威)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出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字词正音:颖慧yǐng 啁啾zhōu jiū 臆度yì duï 喈喈jiē 阐释chǎn 翌日yì匣子xiá门枢shū弥补mí笃信dǔ 嗣后sì窒息zhì宽宥yîu毋宁wú nìng优柔寡断guǎ 饶有兴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 2.字词释义:臆度:臆测,主观地推测。
阐释:阐述并解释。
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后:〈书〉以后。
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茫昧:模糊不清。
天资颖慧:形容人生性聪明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寻娱乐。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1.积累文中的字词,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理解“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一主题。
3.对照伟人,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点:掌握文中生动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弄清故事层次间的过渡及其由浅入深的逻辑推理过程。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成功地改变了科学的进程,使物理学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支持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理论,用数学的办法来验证成果的观点,他是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测夜空的人,在行星和恒星方面他也有很多发现。
2.给加点字注音。
颖.慧(yǐng) 臆.断( yì ) 惊诧.( chà ) 牛犊.( dú )翌.日( yì) 嗣.后( sì ) 窒.息(zhì ) 一幢.(zhuàng)门枢.( shū ) 毋.宁( wú ) 笃.信 (dǔ ) 宽宥.( yòu )迥.然不同(jiǒng) 啁啾..(zhōu)( jiū)*拓展:辨析下列形近字并注音组词。
啁(zhōu)啁啾倜(tì)倜傥幢(zhuàng)一幢僮(tóng)僮仆撞(zhuàng)撞击喈(jiē)喈鸣声偕(xié)偕同谐(xié)和谐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笃信:忠实地相信。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天资颖慧:形容人生性聪明。
饶有兴味:形容人的兴致很高。
宽宥:宽恕,饶恕。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形容人很少到达的地方。
迥然不同:差异很大,完全不一样。
4.自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未知知识问题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本文把人类千百年来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人的故事片,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于趣味,请同学们理清思路,找出文章中关键性词语并复述故事。
十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目标导学1.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二、自主预学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臆.断()饶.有兴味()迥.然不同()毋.宁( )翌.日( ) 愕.然( ) 窒.息( )笃.信()(2)解释下列词语.夸夸其谈:优柔寡断:人迹罕至:2.二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填空.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家、家。
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他被认为是先驱。
也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3。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并提出你的疑问。
(1)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2)读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中的内容。
(二)文本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合作探究。
1.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析事实论据。
①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②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③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④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四)课堂小结。
1.本文以人类对为据,说明了,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2.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颖.慧(yǐn)惊诧.(chà)门枢.(shū)B.牛犊.(dú)一幢.(tóng)匣.子(xiá)C.惊愕.(è)嗣.后(sì)窒.息(zhì)D.折.断(zhé)厚薄.(bǎo)笃.信(dú)2.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2*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养语言能力及对其所运用的生动语言进行正确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及作者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事物隐秘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2、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3、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默生说“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你知道声音和乐音是如何发出的吗?你知道蝉为什么会“唱歌”吗?你知道彗星是怎样形成的吗?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走进作者: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啁啾
..(.jiē) 翌.( yì) 日彗. ( huì )星
..( zhōujiū) 喈喈
宽宥.( yòu ) 弥. ( mí)补臆. ( yì )度窒. ( zhì )息
2、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然:以后。
(书面语)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1、本文作者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探索未知世界,揭开事物的隐秘
理清结构、感知内容
一、(1段)提出自己的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学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二、(2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三、(3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五、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二段、小组讨论
1、这个人是怎样一步步感到自己无知的?
2、经验可靠吗?从文中举一例说明。
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3、文中写到的发声种类有哪些?发声原因有何变化?
4对蝉的认识探究最终以无知告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组交流
鸟儿的叫声。
牧童的笛声。
小提琴演奏声。
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
指尖敲杯子的杯口。
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
(二)研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二段是叙述和描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2、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明确: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3、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明确:吹口哨、吹树叶。
(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4、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六、精读品析:
精读课文、品析写法
文章是如何把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解说的这样通俗易懂?找出相关语句体悟写法
1、事例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具有典型性。
2、语言生动。
3、构思巧妙,文章把人类千百年来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人的故事,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七、拓展延伸:
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板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伽利略
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类比)
教学反思
反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