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课标分析】

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解读:

1、“运用图表说明”——体现了课标对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和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能力的要求。

2、“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

3、本条“标准”的核心最终落在“大气的受热过程”,这说明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4、从有关大气的各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本章主要是从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了大气、水、地壳等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涉及了许多规律和原理。本章是第一章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做铺垫,还为认识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埋下伏笔。因此,本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主要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环流、重要的天气系统等内容,分析了大气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交换,为学习后面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从内容上看,教材在处理这几部分时采用了由因导果、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三)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知识体系

学习本课内容,既可以为前节内容中所学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寻因溯源;又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做铺垫。大气热力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

移动,都是大气受热不均匀的结果。因此,“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第二章第一节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首先点明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然后从整体上描述了大气的受热过程,最后通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方面对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述。本课始终贯穿了太阳、地面与大气三者之间的能量转换这一线索,阐述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理解了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就掌握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另外,本节内容着重于理论、相对抽象、逻辑性强,而且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学习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中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识储备。(如: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O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O3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

2、认知特点

高一的学生抽象思维、空间思维开始进入强劲发展阶段,创造性、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较强,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多,接触面较广,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非常熟悉,但正因习以为常所以很少会去寻因溯源,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系统地解释地理现象或地理事实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又一难点是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

2、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3、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4、能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析图、绘图等学习方法和手段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和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

2、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和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学习态度。

2、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难点:

1、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2、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方法的选择】

(一)教法与学法

针对本课题课程标准要求的“运用图表说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征等,围绕如何把握学习重点、解决学习难点。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导学案,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梯度、有启发意义、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绘图等方法,理解和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二)教学媒体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了轻松、方便的实现快乐的教与学,促进课堂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学生的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活力、更多参与学习、表现自己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主要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

教材、电子白板课件、导学案、各类的图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示意图、“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等)。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读图、析图、绘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再结合本节课始终贯穿的太阳、地面与大气的能量转换这一线索,确定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课前实验、导入新课——分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在阳光的照射下,两个温度计所测得气温都在升高,这说明大气受热升温的能量根本来源于哪儿?

2、为什么两个温度计的升温幅度不同?大气是如何受热升温的呢?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的嵌入视频功能将实验过程的视频资料直接嵌入白板课件,使视频内在于课件,上课时播放视频。通过真实的实验过程,增强该实验的的说服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