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5.83 MB
- 文档页数:10
幼儿园大班《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兔子的特征,学会画小兔子并创作属于自己的小兔子作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教育幼儿关爱动物,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小兔子的特征,如长长的耳朵、可爱的模样等。
2. 学习画小兔子: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图片,讲解画小兔子的步骤和方法。
3. 创作小兔子作品: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小兔子,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小兔子添加背景。
4.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 小兔子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 幼儿作品展示的空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小兔子的特征,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学习画小兔子:讲解画小兔子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动手实践。
3. 创作小兔子作品: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小兔子,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小兔子添加背景。
4. 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 关注幼儿在作品展示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自信和沟通能力。
3. 搜集幼儿的作品,进行作品评价,鼓励幼儿的创新和进步。
六、教学延伸:1. 故事环节:讲述关于小兔子的故事,如《小兔子乖乖》、《兔子的胡萝卜》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兔子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小兔子跳”等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教育幼儿学会珍惜自己的作品。
3. 课堂中注意安全,确保幼儿在使用绘画材料时不会受伤。
八、家长沟通与合作:1. 向家长介绍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创作过程,如协助幼儿绘画、为幼儿讲述小兔子的故事等。
2022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考试面试试讲幼儿园教案《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幼儿能够:1. 听懂并理解《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个故事;2. 学会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模仿小兔子各种动作;3. 通过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2.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绘本;2. 小兔子饰品(可选);3. 幼儿模仿动物动作的图片;4. 画板和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出示小兔子饰品,引导幼儿猜测今天要讲的故事主角是谁。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猜测,并逐渐引导幼儿提到“小兔子”。
2. 教学展开: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请大家仔细听哦!(教师开始讲述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语速适当,表情生动)3. 教学引导:师: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那我们来看看小兔子耷拉着耳朵的模样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请大家模仿小兔子耷拉着耳朵的样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模仿)4. 想象练习:师:大家有没有想象小兔子在不同的场景中会做什么动作呢?我们来分成小组,一起编一段小兔子的故事吧!每个小组发挥想象力,想想小兔子什么时候会耷拉着耳朵,什么时候会昂起耳朵。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和短暂准备)5. 小组表演:师:现在,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表演你们编的小兔子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6. 教学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个故事,并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模仿小兔子的动作,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我们锻炼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可以邀请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故事绘本或玩偶,进行类似的教学活动。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教案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教案如下:【活动目标】1、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2、幼儿观察故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讲述故事情节。
3、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活动准备】耷拉着耳朵的兔子物偶一个,故事中出现的各种情节画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1、导入:出示物偶,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和我们平时看见的有什么不同?(幼回答,)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搭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
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很多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发生了哪些事吗?2、展开: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a·讲述第一段,提问:布布去找小伙伴们玩,小伙伴们是怎么对它的?要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幼回答)。
那我们看看布布是怎么做的?b·讲述第二段:后来布布想竖起自己的耳朵,那小朋友们知道,布布用了哪些方法吗?(幼回答,师出示图片)。
那小朋友知道布布成功了吗?(幼回答)小朋友们布布接下来会怎么办呢?如果是你们,你们又要怎么做呢?c·讲述第三段:布布听了医生的话,想到“耳朵为什么要一样大呢”?又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耳朵也都不一样。
那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是和别人不一样的?d·讲述结尾:小朋友们,布布又一次找伙伴们玩,伙伴们又怎么对它的呀?(幼回答)那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布布为什么笑得最开心?3、完整地讲述一遍师:布布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它?(幼回答)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矮。
但只要多运动,不挑食,身体就会健健康康的。
我们看到一些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活动延伸: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大班健康教案:耷拉着耳朵的兔子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兔子耳朵的作用,并了解兔子耳朵不同状态所代表的情绪表达;2.能够理解耷拉着耳朵的兔子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3.掌握兔子的基本护理方法,学会如何饲养和照顾兔子。
教学内容1. 兔子耳朵的作用及不同状态所代表的情绪表达兔子的耳朵主要用来听声音和调节体温。
当兔子感到害怕或者警觉的时候,耳朵会竖立起来,能够更好地听到周围的声音。
而当兔子感到安全或者放松的时候,耳朵会向下耷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图片或者真实的兔子,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分辨不同状态下的兔子耳朵所代表的情绪表达。
2. 耷拉着耳朵的兔子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耷拉着耳朵的兔子可能存在以下健康问题:•疲劳:兔子长时间处于不动或者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就会耷拉耳朵;•抑郁:兔子长时间遭受心理上的刺激,也会耷拉耳朵表达心情不愉快;•耳朵炎症:兔子因为感染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耳朵疾病,也会导致耳朵耷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兔子耳朵耷拉的原因,以及如何提供合适的护理。
3. 兔子的基本护理方法教师可以介绍兔子的基本护理方法,包括:•给兔子提供干净、新鲜的水和食物;•定期清洁兔子的笼子和厕所;•定期洗澡和梳理兔子的毛发;•定期带兔子看兽医,并接种疫苗。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兔子的休息时间,以防止兔子过度疲劳。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图片或者幼儿园中养的宠物兔子进行导入,让学生介绍兔子的特点和习性。
2. 学生分类观察教师拿出一些图片或者幼兔,让学生自由分类观察,分辨不同状态下兔子耳朵所代表的情绪表达。
3. 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兔子的耳朵作用及不同状态所代表的情绪表达。
4. 病症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耷拉着耳朵的兔子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供合适的护理。
5. 护理方法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兔子的基本护理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安排兔子的休息时间。
6.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或者情境,让学生判断兔子的耳朵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护理。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一、说教材(一)设计意图《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
故事中描述了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了伙伴们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它,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治疗,耳朵直了起来,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因为现在的孩子,尤其到了大班,在情感上有这样一种倾向,一方面会去评价别人、嘲笑别人的一些暂时性缺陷或特别之处,另一方面会因为自己的一些特别之处遭到同伴的嘲笑而伤心。
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活动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懂得欣赏自己,欣赏别人,不取笑别人与常人不同的地方。
(三)说话活动、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内容,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讲述故事情节。
二、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课件一套,手偶一个三、说教法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手法,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课件、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的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直耷拉耳朵的小兔子语言教案教案标题:一直耷拉耳朵的小兔子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了解和掌握故事《一直耷拉耳朵的小兔子》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学习描述和表达小兔子的外貌特征和情感状态的词汇和句型。
3. 运用创造性思维,编写自己的故事情节,扩展故事的发展。
教学准备:1. 故事书《一直耷拉耳朵的小兔子》。
2. PPT或图片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
3. 卡片或图片,上面写着描述小兔子外貌特征和情感状态的词汇。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PPT或图片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猜测和想象,例如:“你们觉得小兔子为什么一直耷拉着耳朵呢?”主体:1. 阅读故事《一直耷拉耳朵的小兔子》,并逐段解读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 分发卡片或图片,上面写着描述小兔子外貌特征和情感状态的词汇。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选择合适的词汇,描述小兔子的形象和情感状态。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编写一个小故事,扩展故事的发展。
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词汇和句型,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1. 让学生展示他们编写的小故事,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2. 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活动: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故事中的不同人物,通过对话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2.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根据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绘制插图,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故事插图的创意和准确度,以及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
大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耷拉着耳朵的兔子》1、理解事故内容,理解词语“耷拉”的含义。
2、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它。
3、懂得尊重别人,不取笑别人与常人不同的地方。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1、教学挂图。
2、耷拉着右耳和竖着耳朵的布绒小兔各一只;树棍、胡萝卜、钓鱼竿、玩具锅、气球等。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一、布布的烦恼1、师出示布绒小兔2只:我叫布布,小朋友们好。
我叫乐乐,小朋友们好。
问:布布和乐乐在向小朋友问好时,他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布布为什么不高兴呢?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事故,理解故事内容(一)讲述故事的第一段问:你们知道布布为什么不高兴吗?布布的耳朵和小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
问: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做?有什么办法能让布布的耳朵竖起来呢?2、幼儿讲述所讲办法。
布布是怎样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他想了哪些办法呢?他想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3、听故事要求:仔细倾听,看谁能把布布想的办法按顺序讲出来。
(二)、讲述故事第二段故事里说布布想了很多办法想让自己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问:1、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呢?(出示“挂图”,对!师:“布布一心想竖起耳朵,他倒挂在树枝上。
”师演示方法,问:耳朵直了吗?你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吗?为什么?师:“耳朵倒是直了,可他总不能一辈子都挂在树上吧”。
)2、这个办法不行,他又想了什么办法?出示第二幅图,小伙伴们又怎样呢?师演示方法,师:“他把奶奶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想把耳朵遮起来,小伙伴们看到他坚样子笑得更厉害。
”3、布布又想了哪些办法?朋友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师逐一出示挂图并演示方法,(在耳朵里插了根胡萝卜,把小树枝和耳朵捆在一起,用钓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