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安防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18.32 KB
- 文档页数:2
Technology AppIication 物联网在安防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叶自宁(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基于物联网的安防监控系统主要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安防监控领域的所有监控目标——无论是人、设 备、仪器、装置还是任何一个物体,均能通过通用的泛在互联和信息交互,实现智能监控。 关键词:物联网;安防监控;RFID智能标签;泛在互联 1相关技术 (1)物联网 目前,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已经成为信息领域最具生 命力的新兴技术,代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物联网指的是把射频 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多种装置与互联 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其核心内容即“泛在互联”, 即:所有的Targets,不管是人还是设备,甚至是任何一个物体,均可以 自由地连接到网络上并进行信息交互。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极大拓 展互联网目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互联的现状,届时,互联网将仅仅代 表物联网的一小部分业务内容。物联网为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 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诸多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而彻底改变当 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信息领域的科技革命。 (2)安防监控 安防监控一直处于信息领域的技术前沿。安防监控包括了诸多业 务范围,其涵盖了计算机科学、多媒体通信技术、监测技术、智能化技 术等方方面面的技术领域,是一个交叉学科。安防监控的这些领域,一 直是新技术革新的突破口。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安防监控对 于互联网的依存度逐年增加。安防监控是一个网络化集成的过程,主 要目标在于将监控点的信息与状态通过互联网进行互通和管理,这正 与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安防监控 的巨大变革。 意义 (1)基于物联网的安防监控系统是安防监控领域的一场革命 物联网技术颠覆了传统的人人交互的互联网框架,提出了新的 物一物互联理念。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将带来网络社会的一场革命。传 统的基于互联网架构,通过布置在监控区域的传感器被动采集目标状 态的监控模式将被主动防御替代,监控区域的所有物品均将连入互联 网。参数区域状态分析,提高了信息的丰富性和宽泛性。 (2)促进物联网建设,提高我国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基于物联网的安防监控系统是物联网技术的实用化进程中重要 的一步,可以积累物联网技术实施经验,从而有效推进物联网本身的 建设和成熟进程,提高我国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O (3)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占领技术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与国外差距不大。趁此机会, 大力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占领技术制高点,掌握话语权,防止知识 产权完全依赖于国外的情况再度发生,进一步建立有利于我国国情和 发展现状的物联网技术体系。 3美■问■ 基于物联网的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研究,如 下所述: (1)超小型低能耗大容量微型RFID智能标签研发 RFID芯片是基于物联网的安防监控系统中主要信息载体之一。 主要研究超小型RFID芯片封装技术、RFID芯片节能技术、RFID芯片 的高速通信和大容量信息存储技术。 超小型的RFID智能标签,在如同纸薄的标签内嵌入可编程的芯 片、lC回路和发射天线,并通过一定的频率,在1m以上的距离对芯片 的内容进行存储和读写操作.并能在同一时间准确识别30个以上的 目标。它通过读写装置发射的磁场提供能量,不需要电池,并可根据客 户设定的密码和芯片制造商提供的序列号,通过复杂的算法后生成一 个全球唯一的识别码来保证每个标签的唯一性。 RFID智能标签具有以下优点:每个产品具有唯一的号码。该号码 不可复制,从根本上杜绝了假冒的出现;标签与防伪物品不能分离,否 则标签将会失效;采用多重加密技术,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以在各种材料,如纸张,PET、PP等薄膜类材料,甚至在液体中读 写;适应能力强,具有防水、防磁的性能,能够弯曲;使用非接触式读 写,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多种封装形式,方便嵌入和粘贴在商品上,制 作、印刷灵活;使用方便,读写装置可以同时读写多个标签,也可以多 次识别、反复读写标签;可以远程读写(大于1m的范围),远超出现有 无源非接触RFID卡的识别距离;可以记录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 从而实现供应链的跟踪或追溯;可以达到终极的安全防伪,可以预先 设置“数字指纹”,防伪造、防重复。 (2)物节点网络接入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是将物节点进行网络接入,从而实现物一物联 网。根据物节点信息更新快慢,将物节点分为两类:动态物节点与静态 物节点。针对动态物节点,
通过程序接口实现节点接入。对于无程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