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体制选择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城市排水系统的探讨1、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简述1.1 城市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城市排水工程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完好齐全的排水设施,为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创造了条件,因此,加强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合理经济地排除和处理城市污废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2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及组成排水工程的建设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直到20 世纪初,我国才在个别城市开始建设现代化排水系统,而且规模较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排水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排水工程系统担负着排涝除渍、治污还宝的职能,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共同为城市提供生命保障,发挥着“吐故纳新”的作用。
1.3 排水系统的体制按照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污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三类。
这些污水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即称为合流制,采用多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即称为分流制,污水这种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利用情况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我国城市排水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是排水设施建设的相应投资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我国重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于2000 年初步产生了效果,在这一年,我国用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所投入的资金首次超过了城市供水设施所投入的资金,1991 年、1998 年和2005 年相比,城市排水水设施固定资产年投资则由9.55 亿元分别增加到154.52 亿元和368.03 亿元(2003 年375.16 亿元)。
2000 年以后投资增长幅度明显加快。
1990 年与2005 年相比,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投资占供排水总投资的比例由27.8%上升到62% (2003 年67.47%);城市供水投资则由72.2% 下降到38%(2003 年32.6%)。
1K415000 城市管道工程1K415010 城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1K415020 城市供热管道工程施工1K415030 城市燃气管道工程施工本章重点:城市管道安装的方法给排水管道的试验城市供热管道的压力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城市燃气管道压力试验管道的连接方式1K415010 城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1K415011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一、我国城市排水体制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主要为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或两者并存的混流制排水系统,新兴城市或城区多采用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在现有城市排水体制下,水环境污染仍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有:合流制溢流污染,管道混接,雨水非点源污染严重等。
二、城市新型排水体制催生新型排水体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雨水控制利用、中水回用的发展。
新型排水体制指在合流制和分流制中利用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技术使雨水渗透、回用、调蓄排放的体制。
三、城市排水体制选择应遵循的原则1.应合我国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排水体制不能首目地选择分流制,老城区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制更应慎重。
老城区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制社会影响大、涉及范围广、难度大、成本高,选择“合改分”更应慎重。
2.注重新型排水体制的构建新型排水体制的特点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点源污染控制与非点源污染控制相结合,污染物减量-水资源利用-防涝减灾三位一体。
新型排水体制应能满足内涝控制、资源利用、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促进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
3 .应结合当地水资源、水环境的特点建立多目标的雨水控制利用系统1K415012 开槽管道施工技术一、沟槽施工方案(一)主要内容1.沟槽施工平面布置图及开挖断面图。
2.沟槽形式、开挖方法及堆土要求。
3.无支护沟槽的边坡要求;有支护沟槽的支撑形式、结构、支拆方法及安全措施。
4.施工设备机具要求。
5.护坡和防止沟槽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
6.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沿线管线及构(建)筑物保护要求等。
(二)确定沟槽底部开挖宽度1.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关于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的选择及探讨研究摘要:城市的排水管网,犹如人的血脉需各行其道、循环利用。
经济快速发展的广州城区建设日新月异,但大部分小区、单位等内部排水系统雨、污水共用一条管道。
且与雨、污管道混接现象严重,尤以老城区最为突出。
还有部分雨水通过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降雨时污水处理厂负荷瞬时加大.对处理工艺造成较大影响。
若不从根本上治理雨污合流,不仅却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同时束约了城市的发展。
为了解决城市排水的问题,实行雨污分流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城市排水;雨污分流;雨水管道Abstract: urban drainage pipelines, the blood of a person to flow separately, recycling.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with each passing day, but mos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unit and so on internal drainage system rain, sewage share a pipeline. And with the rain, and mixed by pipeline is serious, especially in the most prominent sites. And also some rain through the sewage pipe into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when ra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load instantaneous increase. To process causes bigger influence. If not fundamentally governance rain unclean rivers, but not only for the people’s life brought abo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of the city’s development of.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drainage, implement the sewerage rain is imperative.Key words: urban drainage; The sewerage rain; The rain pipeline概念及现状分析1.1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救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及规划实例摘要:如何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合理的城市排水体制关键词:城市排水排放方式东莞市凤岗镇于1987年设建制镇,开始了由农村向城市过渡的城市化步伐,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城市排水现状上也存在着旧有小城镇的一般有特点,如合流排水、排水设施零乱不成系统、排水通道以明渠和由明渠改造而成的盖板渠为主、排水设施淤积堵塞、排水管理不力、排水设施旧损及遭到破坏等等;但凤岗镇又是属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城镇建设带动大量排水设施的建设,新旧排水系统相互衔接、同时并存,增添了排水系统的复杂性。
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按新的标准建设的排水系统在系统完善和廷伸建设时与旧有排水设施改造形成矛盾等问题,也有因排水体制不确定而造成建设时序不合理以及与城市景观建设、环境保护的不协调。
由此看来,尽早理清城市的排水体制对指导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城市排水体制概述城市的排水体制选择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首要问题。
它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也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污水利用处理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环境容量、地形及气候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一个城市,通常采用混合制的排水系统,即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这是与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相联系的。
城市中由于各区域自然条件及建设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在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都是合理的。
对一个现有城市,要建设污水收集系统,采用的排水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截流合流制在现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排污口设置截流井,并建造一条截污干管,在晴天和初雨时,将所有污水和初期雨水都截流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
当雨量增加时,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
排水体制的选择原则
排水体制的选择原则:
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体状况、气候特征、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综合考虑后确定。
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
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合流制排水系统应设置污水截流设施。
对水体保护要求高的地区,可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调蓄和处理。
在缺水地区,宜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
城市排水体制合理选择分析崔珂摘要:城市排水系统就是将城镇的污水和雨水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
排水体制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同时。
要加强对城市水系雨水径流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工作。
关键字:城市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复合制;截流倍数1城市排水体制的分类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1.1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人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
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
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国内外老城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此类。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径流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此产生了截流式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
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
但另一方面雨量过大,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分将溢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
并且,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势必对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产生冲击,这就对污水厂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制。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要求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1.2分流制排水系统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排水体制的选择(1)从城市规划方面看:合流制仅有一条管渠系统,对地下建筑相互间的矛盾较小,占地少,施工方便。
分流制管线多,对地下建筑的竖向规划矛盾较大。
2)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采用;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特别是在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地区,较难采用在老城市的改造中,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而且也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半分流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区等)采用。
(3)从投资方面看: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20%~40%,但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
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70%~80%,所以总的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如果是初建的城镇和小区,初期投资受到限制时,可以考虑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建污水管道而后建雨水管道系统,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发展,且工期短,见效快,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逐步建设雨水排水系统4)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管内仅有污水流,流速较低,容易产生沉淀,但管中的沉淀物当遇到大雨或暴雨时能被雨水水流冲走。
平时合流制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比较低,但由于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也易于控制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时应根据就考虑的几方面因素当地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要求设计,兼顾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而定。
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浅析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各自的特点及其应用,并根据目前城市的不同发展情况分析了在选择排水体制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最后简单介绍了目前对城市排水体制改造的一些主要观点。
关键词排水系统;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017-02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存在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
污水的这种不同排水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一般将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1 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个管道内排除的系统。
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收集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但由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往往是接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现在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河岸边建造一条截留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留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留干管下流设置污水厂。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较前一种方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
国内外在改造老城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
2 分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由于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两种形式,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具有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而不完全分流制只具有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原有渠道系统排泄,或者为了补充原有渠道系统的不足而修建部分雨水道,等城市进一步发展后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转变成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在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然而,往往由于工业废水的成分和性质很复杂。
排水体制的选择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排水系统,也就是将城镇的污水废水和雨水系统有组织地排与处理的工程设施排水系统通常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这些污废水是一个管渠系统还是用两个三个管渠系统来排,构成了不同的排除方式,称之为排水系统的体制。
1 合流制排水系统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排水体制为合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就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一个管渠系统汇集排除的系统这种体制有下面两种方式1.1 合流制这种方式是将管渠系统分成若干排出口,将混合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水体这是一种合流制排水方式,国内外许多老城市几乎都是采用这种简单的排水方式在过去,工业尚不发达,人口少,污水相对不大,采取水体的自净作用,这种排水体制被长期采用但是在当今,科技的发展,人口增加使污水不断增加,水质也日趋复杂,从环保卫生上来看,合流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目前情况就不宜再采用这种排水体制。
1.2 截流式合流制这种方式就是在江河岸边修建截流干管,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汇设置溢流井晴天时,混合污水全部由截流干管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雨天时当混合水是超过截流干管输水能力后,其超出部分通过溢流并泄入水体这种体制对带有较多悬浮物的初期雨水和污水都进行处理,对保护水体是有利的,但周期性地给水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很明显,同为合流制,它又前者优越这种方式,对一些旧城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是可以考虑加以采用的。
通过分析,认为解决分流制对环境影响的较好效果的方法是采用截流式分流制。
即在分流制的基础上雨水支管就近排至附近的污水管道。
旱季时,截流井能将误排雨水管道的少量污水也截流至附近污水管道。
截流式分流制方法实施的前提是雨水管道高程高于污水管道高程,而这类情况在实现分流制的地区比较常见,若污水管道标高较高,则截流管需要引至下游标高较低的污水管道。
截流式分流制方法的关键是截流井的合理设计和建造,此截流井建造在雨水管道上,与传统的合流管道上的截流井并不完全相同。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的探讨
城市排水系统就是将城市的污水、废水和雨水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工程设施。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
采用一个管网系统还是用两个、三个管网系统来排除污废水和雨水径流,构成了不同的的选择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首要问题。
它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也影响深远,同时还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城区的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处理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环境容量,地形、气候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本文讨论城市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问题,目的是对过去和现有理念的局限性进行探索,进而研究基于新技术条件下城市水管理问题的新思路,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观念。
一、城市排水系统的功能
传统观念上的排水系统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
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
实际上,良好的水环境不是局部地域的,它的范围是整个流域的。
21世纪排水系统的定位应从以前的防涝减灾、排污减害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好比是城市水循环的动脉与静脉,排水系统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净化再生,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维系水资源可
持续利用。
二、城市排水系统体制的分类
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入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
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处理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
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由于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径流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此产生了截流式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
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当雨-污混合水量超过截流干管输水能力后,其超出部分通过溢流井泄入水体。
这种体制对带有较多悬浮物的初期雨水和污水都进行处理,对保护水体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雨量过大,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分将溢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
并且,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势必对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产生冲击,这就对污水厂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
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制。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要求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
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
后者通过各种排水设施汇集城市内的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
但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对水体污染严重。
近年来,国内外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雨水径流特别是初降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因此提出对雨水径流也要严格控制的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
截流式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与完全分流制的不同之处是在于它具有把初期雨水引入污水管道的特殊设施,称雨水截流井。
在小雨时,雨水经初期雨水截流干管与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大雨时,雨水跳跃截流干管经雨水出流干管排入水体。
截流式分流制的关键是初期雨水截流井。
要保证初期雨水进入截流管,中期以后的雨水直接排入水体,同时截流井中的污水不能溢出泄入水体。
截流式分流制可以较好地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由于仅接纳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管
的断面小于截流式合流制,进入截流管内的流量和水质相对稳定,亦减少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费用。
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着地面、道路边沟和明渠泄入水体。
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之处修建部分雨水管道,待城市进一步发展或有资金时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
该排水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
目前还有很多城市在使用,不过它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在雨季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所以最终还得改造为完全分流制。
对于常年少雨、气候干燥的城市可采用这种体制,而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三、我排水体制的现状
我国在城市排水方面,一直以来偏重于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对城市排水体制方面的关注极少。
科技进步对城市排水管网领域的推动作用不大,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城市排水管网领域的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己大大落后,与先进的城市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形成强烈的反差。
在对待城市排水体制和雨水问题上,主要还停留在单纯“排放”的思考上,简单地倾向靠分流制来解决点源污染的控制,而忽视雨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城市生态的关系,忽视雨水的排放和非点源污染的关系。
另外,我国在有关城市排水管道的污染规律及雨水径流,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基础理论、工程规划与设计、管理与法规等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实际上,仅靠分流制解决点源污染,
隐患较多。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和雨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于80
年代初期在北京开始了对城市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此后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开展过相关研究。
但由于点源污染矛盾一直突出,对城市径流污染未予以足够重视。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矛盾有加重趋势,水污染控制的力度也在加大,城市径流污染开始引起越来越
多的重视。
四、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
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一方面,我国存在着不切实际地选择分流制问题。
分流制有很多优点,但对于经济不发达城市的老城区来讲,如道路不改造拓宽,小区不改造, 尤其是深圳等许多城市的住
房阳台改成厨房或装上洗衣机,其产生的污水排入雨水管道系统,即使污水主干管已经建成,那么也无法实施雨、污分流。
其结果只能是:一方面污水总干管未能充分利用,造成投资浪费;另一方面,污水还是走雨水管道排河,继续污染水体。
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将合流制改为完全分流制系统的成功率较小。
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应改变观念,允许部分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合流制截流体系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污水处理率上,这才是保护水体的根本方法。
在对老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方案,在各地新建开发区规划排水系统时也有必要充分分析当地条件、资金的合理运作,同时还要从管理水平、动态
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不要盲目模仿、生搬条款。
在已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排水管网中,适当的地点建造新型的调节、处理设施(滞留池、沉淀渗滤池、塘和湿地等) 是进一步减轻城市水体污染的关键性补充措施。
它能拦截暴雨初期“第一次冲刷”起的污染物送往污水厂处理,减少混合污水溢流的次数、水量和改善溢流的水质,以及均衡进入污水厂混合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它也能对污染物含量较多的雨水作初步处理。
加强管理,对于建成后排水管网的成效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排水系统已经进行了雨、污分流,而管理措施跟不上,沿街居民私自乱接出户管,或图方便省钱,将生活污水管就近接入雨水管道,就会造成花大量资金建成的雨污分流系统失去作用,污水由雨水管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河流污染。
因此,城市排水系统能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排水管网的管理,从源头上做好雨、污分流。
五、小结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对排水体制的研究表明,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将合流制改为完全分流制的成功率很小,且投资巨大,管理困难。
我国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而不应该只重政绩而盲目的选择分流制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