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210.11 KB
- 文档页数:2
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概述 (3)1. 网络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4)2. 高校网络文化的重要性 (5)3. 高校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6)三、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困境 (8)1. 网络安全环境复杂多变 (9)2. 信息化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 (10)3. 大学生网络素养参差不齐 (11)4.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12)四、因应路径 (13)1. 加强网络安全环境建设 (14)2. 推动信息化技术与网络安全协同发展 (15)(1)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 (17)(2)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 (18)(3)促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19)3.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与自我防护能力 (20)(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21)(2)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活动) (23)(3)举办网络安全技能竞赛与培训) (24)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建设 (24)(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6)(2)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力度) (27)五、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28)一、内容描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校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管理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档将围绕“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详细阐述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针对这些困境的应对策略和路径。
我们将概述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安全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文化安全不仅关乎高校的信息安全,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我们将深入分析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网络技术安全隐患、网络信息管理难度增大、网络文化冲突与价值观渗透、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等问题。
这些困境对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亟待解决。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随着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更多呈现出一种即时性、快捷性和简单化的趋势。
特别是在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湎于网络文化,甚至对其产生依赖。
然而,面对网络中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相互碰撞,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很容易受个别意识形态的影响,出现价值观的迷失。
此时此刻,作为高校学报,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传播存在的不足,并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帮助其形成理性的文化认同,进而为和谐校园打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构营造一——————————————————————收稿日期:2012年6月25日。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12年度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12lslktmks-04)。
作者简介:陈佳琳(1971-),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从事编辑学与经济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如何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服务How to Ser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for University Journals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陈佳琳CHEN Jia-lin(渤海大学学报编辑部,锦州121013)(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China )摘要:网络中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相互碰撞,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很容易受个别意识形态的影响,出现价值观的迷失。
作为高校学报,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传播存在的不足,并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帮助其形成理性的文化认同,为和谐校园营造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
Abstract:The multicultural values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network makes college students whose thinking is not yet mature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individual ideologies,causing lost in values.As university journals,it ha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help students recognize the shortcoming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and adhere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correct values to help them form a r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to create a healthy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harmonious campus.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学报;校园文化Key words:network environment ;university journals ;campus cultur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43-03的效率。
第6期 2009年12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6
Dec.2009
doi:10.3969/j.issn.1007-5674.2009.06.036
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层次与重点 安 良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包含 两个层次上的内容,即“校园网络的文化”和“校园的网络文化”,前者重在建设、管理、服务,后者重在教育、引导、培 养,要把握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09)06—0ll7—02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 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 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 文化”…。而校园网络文化的概念尚无定论。通常被认 为是高校校园内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的文 化形态,是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样 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 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新的课题。逐渐 被人们重视.加以研究。但是校园自身和网络的发展 都是日新月异的,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更应该与 时俱进,不断深入、扩展,努力为高校发展以及和谐 校园建设作出贡献。 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 等特点.而校园又具有明确的空间性,导致校园网络 文化建设的对象比较抽象,工作针对性较弱。我觉得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包含两个层次上的内容.即“校园 网络的文化”和“校园的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建 设应注意区分两个层次,把握重点,有目的性地开展 工作。 一、加强“校园网络的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网络 环境 这一层次突出“校园网络”这一范畴,在“校园” 这个固定的空间内,建设优良的网络环境,形成具有 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校园网络的文化”。通过硬环境 和软环境两方面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内部网络环 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就读期间的特有时空范围内,享 受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加 大投入,努力建设以师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目 的,技术先进,信息丰富,规划科学,服务性强,监督 管理健全,上网氛围良好的,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可并 积极参与的校园网络环境。在这一层次上.重点是做 好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一)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做好校园网络文 化建设,就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 园网络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 是指做好物质建设和技术保障工作,包括网络布线. 保证网络畅通,更新网路设备设施等方面。要制定规 划,保证学校对网络硬件建设的投入,保证大学生利 用网络的方便程度。不但要保证图书馆微机数量和 寝室网络的畅通,还要在公共场合设置端口,最大程 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软环境是指做好校园网站的 建设及维护,网络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网页信息的整 合发布和上网氛围的营造等方面。要做好学校主页 和各级页面的制作维护工作,并及时更新。 (二)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管理。建立管理队伍,完 善规章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环境的管理。不断提高 技术水平,加大投入,增强校园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加大监控力度。对校园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特别 是对学校论坛等具有互动性的环节加强管理,防止 反动言论和各种不健康信息的出现.保证网络内容 的健康性。对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上网场所加强管 理,特别是做好协调工作,对校园周边网吧等公共上 网场所进行适当地有效地规范.使学生上网的环境 不断完善。通过监督、管理使校园网络成为“红色网 络”、“绿色网络”,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大学生思想 进步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 (三)提高校园网络服务功能。目前,全国各高校 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高校统一的信息发布、
论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高校处于网络文化发展的前沿。
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技术、制度、体制、机制上的配套,也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受教育者的协调配合。
[标签]高等院校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高校已成为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
互联网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庞杂、匿名交往、空间虚拟等特点,各种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不良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虚拟的网络世界和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服务学生的重要平台,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网络环境的含义及特征网络环境,广义地说包括由于网络的渗透、扩张而引起的国家信息政策、信息管理体制、信息系统组织、用户行为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狭义地说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
可以说狭义的网络环境指的是网络的物质实体,广义的网络环境则包括网络的抽象体,即软体。
网络环境的产生是网络化的结果,网络化是一种进程,与之相应的网络环境也应该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客观事实。
网络环境具有不同于一般环境的特点。
一是它能以特殊方式承载和传输巨大信息量。
它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体,使信息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特点,包罗万象,涉及科学、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等诸多方面。
二是它提供了人与人相互交流的特殊空间。
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是以网络语言为工具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信息传递快捷且操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校园网络环境是指基于互连网应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兼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学校管理的网络媒体环境。
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多媒体和网络的设备等,软件环境包括硬件设备所配置的相应软件和使用软、硬件环境的使用者因素,如网络技术平台、网络资源平台、网络管理平台等。
构建新时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育人性原则和科学管理原则,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校园网打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和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35.2%和32.3%,而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则达到了49.1%。
上网已成为大学生一种普遍的学习、生活方式,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开拓眼界,了解世界。
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复合性文化,正逐步深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并与校园文化交相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独特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丰富大学生生活,扩大视野的同时,其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和影响。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一)基本原则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网络以正确的舆论和科学的理论原则引导大学生;坚持育人性原则,通过建设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科学管理原则,综合运用技术、法律、校纪校规、行业自律等手段,形成规范有序的网络文化体系。
(二)主要任务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把校园网打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内容丰富的网络教育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以主旋律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品味的提升。
其次,努力做好网络服务平台,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网络资源共享等工作,使校园网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