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草药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30
2019年第1期(总第206期)中兽医中草药肉苁蓉临床应用与种植管理张俊生,满志礼(执笔人)*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733300;2.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733300+中图分类号:S853.75 文献标识码:B肉苁蓉为名贵中药材。
始载于《神农本草 经》,列为上品。
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 功效。
李时珍曰:“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 号。
”享誉国内外,被誉为“沙漠人参”。
本品为列 当科植物肉苁蓉带鳞叶的肉质茎。
主产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等地。
为我国西北地区的 特有草本寄生于梭梭林的一种名贵药材。
均为野 生。
肉苁蓉多生于荒漠区的轻度盐渍化、地下水 位较高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沙丘、湖盆低地和 砾戈壁低地、干河床、山前冲扇地以及盐湖边、盐 碱地和盐化砂地。
喜干旱少雨气候,具有耐干旱、喜长日照、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的特性。
1药材形状1.1甜苁蓉:又名淡大芸,扁圆柱形,稍弯曲,长 3~15cm,直径2〜8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 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通常鳞先端已断。
断面 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
气微,味甜微苦。
1.2盐苁蓉:又名盐大芸。
形状似淡大芸,黑棕 色,外被盐霜,质较软,断面黑色,显层纹。
气微,味咸。
2 临床应用当归苁蓉汤当归125 #250g、肉苁蓉60# 125g、番泻叶30〜60g、木香30g、厚朴30g、枳壳 30#60g、醋香附30#60g、瞿麦30g、通草30g、麻仁 60.、建曲30~60g、生二丑60g、麻油500g,可治疗 牛慢性瘤胃积食和虚弱型前胃弛缓,洗胃后灌服 当归苁蓉汤配合西药治疗奶牛前胃及真胃阻塞。
在肉鸡饲料中添加肉苁蓉可增强肉鸡免疫功能。
3 种植技术3.1种子繁殖在野生棱梭东侧或东南侧方向挖苗床,距寄 主50#80cm处,苗床大小不一,长1#2m,宽1m 左右,深50#80cm;或寄主密集处,挖一条大苗床 沟围绕许多株寄主,将种子点播于苗床上,施入 骆驼粪、牛羊粪等,覆土 30#40cm。
【生境分布】生长于半阴湿的岩石及墙角石隙中。
分布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味淡微苦,性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分类草药性》:"性凉,无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咸,寒,微毒。
"④《本草推陈》:"酸苦,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苦,寒。
"【归经】①《泉州本草》:"入肾、胃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大肠、肾、心、肝四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疗、痔,散毒,敷疮。
""治蛇咬诸毒,刀伤,能止血生肌,舂汁调酒服,渣敷患处。
研末收贮治气痛。
"②《岭南采药录》:"晒干为末,治气痛热痛。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
治痈疮,乳痈,淋症。
"⑤《中国药植志》:"止泻。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
治小儿惊风,夜哭。
"⑦《广西药植志》:"清大肠、肺热。
治热性赤痢及齿痛,止吐血。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疥癣。
"⑨《泉州本草》:"治湿热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肿痛。
"⑩《湖南药物志》:"治疳积,感冒,目翳。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
治菌痢,肠炎,外感发热,尿路感染,白带,腮腺炎,疔疮,湿疹。
"⑿《江西草药》:"治瘰疬,鼻衄,便血。
中药丁茄夫的学名叫什么丁茄夫"是闽南语的发音其实它是"地胆头"的意思地胆头(Elephantopus scaber L.)又名土公英,属菊科地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向阳山谷、林边、路旁、荒地等处的低草丛处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广东,广西和福建多见。
它味苦微辛、性凉,药用全草,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
自古以来民间用本药煎服能治疗炎症发热,用鲜品捣烂外敷可治疗蛇伤疥肿,煎水洗可治下肢溃疡,有拔毒止痱作用。
根据历史记载,地胆草在我国的药用历史至少有500余年。
近年研究表明,地胆头除具有消炎解热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及对白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主要成分为羽扇豆醇、豆甾醇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地胆头内酯,其有效成分为地胆头内酯地胆草(头)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磨地胆、苦地胆、地苦胆[云南]、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铁灯盏简介: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
以全草入药。
夏秋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与归经:苦,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
------------------------地胆头目录地胆头概述药材介绍相关配方地胆头概述地胆头:原植物地胆头为具根状茎的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粗壮,二歧分枝,密被白色紧贴硬毛。
叶大部分基生,近无柄,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8厘米,宽2~4厘米,顶端钝,基部渐狭,边缘具浅钝齿,两面被长硬毛;叶脉羽状,侧脉10对以上,离缘弯拱网结。
头状花序小,具4朵花,密集成顶生的复头状花序,基部围以3片卵形的叶状苞片;总苞片2层,长椭圆形,顶端渐狭成刺尖,被短糙毛;花秋冬开,淡紫色,同型,全为两性管状花,花冠长约8毫米,檐部扩大成漏斗状,上端5裂,常1片深裂;花药基部具钝耳;花柱枝丝状,顶端钻形。
中草药别名大全中草药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相对较低的副作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以及它们的别名。
1.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别名:女草、当归香、丹参、补血草、归身草2. 人参(Panax ginseng)别名:内参、藏参、丹参、沙山参、何首乌、滑石参3. 三七(Panax notoginseng)别名:田七、先黄、三叶参、三七茶4.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别名:五味仁、五味花、五味莲子、酸浆果、九味子5. 白芍(Paeonia lactiflora)别名:花草根、赤芍、白芍草、女血草、白芍薄荷6.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别名:黄耆、党参、白术草、松打、连翘7.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别名:甘草草、光身草、镇咳草、欧亚甘草、甘糖草8.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别名:川芎香、白头翁、川芎陈、青大腿、丹田血、黑芎子9.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别名:忍冬、连翘、吊金铃、金柳花、白蜡花10. 茯苓(Poria cocos)别名:茯神、神仙草、茯苓草、夏茯苓、芪苓、平胃苓11.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别名:贯众、夏堂、穷草、夏艾、山丹丹、宽叶救荒草12.枸杞(Lycium barbarum)别名:害阳木、凤尾蕉、藤萝花、耳草、菟丝花1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别名:红花草、北丹参、朝步、制钱草、泡参、半夏14. 陈皮(Citrus reticulata)别名:普橘、室普丹、柿子皮、猫王爪、室普丹15.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别名:大青、苦豆子、野桐子、猪筒、金野豆16.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别名:黄柏壮、从肆浮、使女称遭、开向胸、连翘17.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别名:年年红、活血丹、红岳、红翻、四季红18. 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别名:白膝、黄参、黑腰膝、一枝头、老牛腰19.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别名:石刺盲、四季菜、长江莎、秋刺、水螺之20. 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别名:豆网沙、灯坡裤、苏子、放屁草、苍术以上只是中草药别名的一小部分,中草药种类繁多,每个草药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中兽医常用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兽医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疾病和动物的需要,中兽医会选择不同的草药组合来调理动物的身体。
中药可以改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抗炎、止痛等。
如附子、柴胡、黄连等中药都被广泛应用于中兽医治疗中。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在中兽医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针来调节动物体内的能量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细胞再生等。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如关节炎、消化问题、神经失调等。
3.中兽医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动物的身体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中兽医将手法运用到动物身上,通过揉搓、推拿等按摩手法来缓解肌肉紧张、舒缓疼痛、促进淋巴液循环等。
4.草药熏蒸疗法:草药熏蒸是一种通过局部或全身蒸汽吸入中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兽医将中药材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用蒸汽带动草药的有益成分进入动物的身体。
草药熏蒸可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皮肤问题、免疫系统问题等。
5.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冷热敷、光疗、电疗等。
冷热敷可以用于缓解肌肉疼痛、消肿止痛等。
光疗通过使用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来刺激细胞再生,促进伤口愈合。
电疗利用电流刺激肌肉、神经或关节,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6.营养疗法:中兽医重视动物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对疾病的影响。
医生会根据动物的情况,制定特殊的膳食和补充营养的计划。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可以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恢复、促进康复等。
7.外部治疗:外部治疗主要包括擦洗、清洗、贴敷等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中兽医会使用外部药物来清洗伤口、消炎、止痒等。
外部治疗对于皮肤病、创伤和手术后恢复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8.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中兽医也会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抗寄生虫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一些急性疾病和严重感染。
总结起来,中兽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按摩疗法、草药熏蒸疗法、物理疗法、营养疗法、外部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常见中草药别名大全中草药作为传统的医学疗法,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中草药常常有着丰富的别名,有些别名因地域而异,有些则是因为其功效特点而得名。
以下是一份常见中草药的别名大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草药。
1. 当归/女草:血草、排骨草、女之草、鬼臼2. 人参:参须、白参、东洋参、冠山参3. 黄芪:北芪、扁豆芪、西洋参4. 川贝母:天然贝母、南巴贝母、白贝母5. 党参:养血草、地参、白参、枸参6. 甘草:真甘草、甜草、欧亚甘草7. 知母:水玉簪、夏天雪、水精、冬凌草8. 石斛:山狗草、续断天、石头凤爪兰9. 银杏:白果、白杏、星杏、立杏10. 决明子:一日春、槐角明、黑果子11. 香薷:猪辛子、蚕宝宝、骡辛子12. 丹参:赤参、硝火、红龟花、血代13. 罗汉果:白英果、利箭果、念珠果14. 阿胶:黑胶、王不留行、长寿气15. 龙眼肉:花明眼、寿瞳子、皇帝果实16. 麦冬:五指毛冬、地母、天麻菜17. 白芷:天竺黄、细辛、蟪蛄黄18. 百合:长白合、九华合、鸽合、和白19. 枸杞子:红果寄生、天杞、枸夜子、沙苡20. 黄连:寒兰、野黄连、青黄、黄白口的21. 苦参:沙参、冬箱子、毒参、草果22. 桂枝:姊妹香、漏腋香、猛虎香23. 茯苓:白参、白耳、鸡胸菜、老进财24. 干姜:南苏生姜、石莲子、黑生姜25. 陈皮:五皮子、全局香、公香、破天26. 熟地黄:乌油、乌盐、照带草、黑带子27. 金樱子:白槐籽、白乌梅、白枣子28. 菊花:秋菊、环菊、金菊、合欢花29. 槟榔:研胡椒、墨头、五更子、离疾藤30. 鸡血藤:明翅、白皮藤、羊皮盖这是一个常见中草药别名的大全,通过了解这些别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草药。
当然,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我们还是建议在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白牛胆药材名称:白牛胆拼音名称:BAINIUDAN别名:毛老虎(《生草药性备要》),猪耳风、大力黄(《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白叶菊(《广西中兽医药植》),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湖南药物志》),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广西药植名录》),过山香(《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羊耳茶、毛茶(《福建中草药》),山白芷(《广东中草药》)。
科属: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全草。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甘、微苦,性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
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附方:①治腰腿痛:羊耳菊一两,胡枝子根六钱,大风藤三钱,当归六钱。
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常用中草药配方》)②治疟疾:白牛胆一两。
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③治痢疾:白牛胆干叶一两。
水煎泡乌糖服。
④治溏泄:白牛胆干叶一两半。
水煎服。
⑤治目痛:白牛胆鲜叶一两。
水煎服。
(③方以下出《泉州本草》)⑥杀灭微丝蚴:㈠羊耳茶二两,槟榔五钱。
水煎服,连服七剂。
㈡羊耳茶四两。
水煎服,连服六至七剂。
(《福建中医药》(4):1,1959)⑦治产后伤风:羊耳菊六钱,华荆芥三钱,木芙蓉四钱,煎服。
(《常用中草药配方》)⑧治胆结石及胆囊炎:羊耳菊,白花蛇舌草、牛皮消各五钱,连钱草一两,石菖蒲二钱,皂角一钱。
水煎三次分服。
(《常用中草药配方》)⑨治痔疮、疥癣:羊耳菊二两。
煎水洗患处。
(《湖南药物志》)采收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黄酮、甾醇和酚类等。
药理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法),但无祛痰(小鼠酚红法)及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
临床应用:治疗早期血吸虫病:取山白芷(全草)、苍耳草(全草去果、叶)干品各1两,每日1剂煎服。
1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早期血吸虫病患者28例,治后进行即期疗效观察,结果粪孵3次复查有9例阴转。
药名:锦葵种属:锦葵科锦葵属性味归经:咸,苦。
如药用部位:花、叶、茎功效:利尿通便、清热解毒药名:鼠曲草种属:菊科鼠曲草属性味归经:甘,平。
药用部位:全草功效: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祛痰。
药名:徐长卿种属:性味归经:温,辛药用部位:全草,根功效:疏风解热,行气活血。
药名:苍耳种属:菊科苍耳属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
如肺经药用部位:果实功效: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药名:云实种属:豆科云实属性味归经:辛,温,种子有毒。
药用部位:根、种子功效:种子:止痢,驱虫。
根:发表散寒,祛风活络。
药名:卫矛(鬼箭羽)种属:卫矛科卫矛属性味归经:苦、寒药用部位:根,带翅的枝及叶功效:行血通经,散瘀止痛。
药名:灰灰菜种属:藜科藜属性味归经:甘,平药用部位:全草功效:清热利湿,止痛,杀虫,止泻。
药名:老鹳草种属:牻牛儿苗科性味归经:辛、苦,平。
入肝、肾、脾经。
药用部位:带果实全草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
药名:千金藤种属:防己科千金藤属性味归经:苦、辛,寒。
药用部位:根、茎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风止痛。
药名:鱼腥草种属:三白草科蕺菜属性味归经:微寒,苦。
入肺经、膀胱、大肠经。
药用部位:全草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药名:瓜蒌种属:葫芦科性味归经:甘、微苦,寒。
入肺、胃、大肠经药用部位:果实(全瓜蒌)、根块(天花粉)、蒌皮、蒌籽功效:全瓜蒌: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瓜蒌皮:清肺化痰,宽胸利气。
瓜蒌根(天花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促进细胞生长、防治贫血、抗辐射。
瓜蒌籽:催补母乳、健胃润肺、润肠通便、安心养神。
药名:金银花种属:忍冬科忍冬属性味归经:甘,寒。
入肺、胃、大肠经。
药用部位:花蕾功效:清热解毒。
药名:截叶铁扫帚种属:豆科胡枝子属性味归经:微苦,平。
药用部位:全株功效:平肝明目,祛风利湿,散瘀消肿。
药名:六月雪种属:茜草科六月雪属性味归经:淡、微辛,凉。
药用部位:全株功效:健脾利湿,舒肝活血。
药名:木贼种属:木贼科木贼属性味归经:甘,苦,平。
入肺,肝经。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药名:龙葵种属:茄科茄属性味归经:味苦、微甘,有小毒。
药用部位:全株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药名:覆盆子种属:蔷薇科悬钩子属性味归经:甘酸,平。
入肝、肾经。
药用部位:果实功效: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
药名:京大戟种属:大戟科性味归经:苦,寒,有毒。
入肺、大肠、肾经。
药用部位:根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药名:野葡萄种属:葡萄科葡萄属性味归经:甘,平,无毒。
药用部位:茎、叶、根功效:利尿,消炎,止血。
药名:酢浆草种属: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性味归经:酸,寒。
药用部位:全草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
药名:合欢种属:豆科含羞草亚科合欢属性味归经:甘,平,无毒。
入心、肝经。
药用部位:树皮功效:抗生育作用,抗过敏,抗肿瘤作用。
药名:田基黄种属:藤黄科金丝桃属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
入肝、脾经。
药用部位:全草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肿散瘀。
药名:两面针种属:芸香科性味归经:苦、辛,平,有小毒。
入肝、胃经。
药用部位:根功效: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药名:草决明种属:豆科性味归经:苦,微寒。
药用部位:种子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药名:美国山核桃种属:胡桃科山核桃属性味归经:甘,温。
入肾、肺、大肠经药用部位:种子功效: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药名:虎耳草种属: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小毒。
入肺、脾、大肠经药用部位:全草功效: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药名:南沙参种属:桔梗科沙参属性味归经:甘,凉。
药用部位:根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药名:鸡矢藤种属:茜草科性味归经:甘、酸,平。
入心、肝、脾、肾经。
药用部位:全草、根功效: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药名:蕨菜种属:凤尾蕨科性味归经:甘,寒涩,微毒。
入大肠、膀胱经。
药用部位:根、茎功效:清热、滑肠、降气、化痰。
药名:寒梅种属:蔷薇科木瓜属性味归经:药用部位:果实功效:药名:泽兰种属:菊科性味归经:苦、辛,微温。
入肝、脾经。
药用部位:茎叶功效:活血化瘀,行水消肿。
药名:贯众种属: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性味归经:辛、苦,寒。
入肺经。
药用部位:根、茎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药名:曼陀罗种属:茄科曼陀罗属性味归经:辛,温,有大毒。
药用部位:花、叶、籽功效:花可去风湿,止喘定痛。
叶和籽可镇咳镇痛。
药名:虎杖种属:蓼科性味归经:微苦,微寒。
入肝、胆、肺经。
药用部位:根、全草功效: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
药名:金樱子种属:蔷薇科性味归经:酸、甘、涩,平。
入肾、膀胱、大肠经。
药用部位:果实功效: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药名:胡颓子种属:胡颓子科性味归经:酸、涩,平,无毒。
药用部位:根、叶、果功效:根:祛风利湿,行瘀止血。
叶:止咳平喘。
果:消食止痢。
药名:蒲黄种属:香蒲科性味归经:甘,平。
入肝、心包经。
药用部位:花粉功效:止血,化瘀,通淋。
药名:南鹤虱(野胡萝卜果实)种属:伞形科胡萝卜属性味归经:辛、苦、甘,温、重。
入脾、胃经。
药用部位:果实功效:杀虫消积。
药名:虞美人种属:罂粟科罂粟属性味归经:苦,凉。
入大肠经。
药用部位:全草、花功效:清热,燥湿,止痢。
药名:莎草种属:莎草科莎草属性味归经:苦、辛,凉。
入肝、肺经药用部位:根茎;茎叶功效:根茎,名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茎叶,胸闷不舒,风疹瘙痒,痈伴随肿毒药名:黑心菊种属:菊科金光菊属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入肺、肝经药用部位:花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药名:商陆种属:商陆科商陆属性味归经:苦,性寒;有毒。
入脾经、膀胱经、小肠经药用部位:根功效: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药名:映山红种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性味归经:酸、甘,平。
入肝、脾、肾经药用部位:花、根、茎叶功效:和血、调经、祛风湿之功效药名:枫杨种属:胡桃科枫杨属性味归经:树皮:辛、苦,温。
小毒;叶:苦,温。
有毒。
树皮:入肝、大肠经;叶:入肺、肝经药用部位:树皮、叶功效:树皮:名枫柳皮,祛风止痛,杀虫,敛疮。
叶:名麻柳叶,祛风止痛,杀虫止痒,解毒敛疮。
药名:君子兰种属:石蒜科君子兰属性味归经:暂无药用部位:全株功效:抗病毒,抗癌药名:菊花脑种属:菊科菊属性味归经:苦、辛,凉。
入肝经药用部位:茎、叶功效:清热解毒药名:接骨木种属:忍冬科接骨木属性味归经:甘、苦,平。
入肝经药用部位:全株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祛风利湿药名:凤尾草种属: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性味归经:淡、微苦,寒。
入大肠、心、肝经药用部位:全草或根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药名:构树种属:桑科构属性味归经:子:甘,寒;叶:甘,凉;皮:甘,平。
药用部位:子、叶、皮、乳功效:子: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叶: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皮:利尿消肿,祛风湿;乳:利水消肿解毒。
药名:土牛膝种属:苋科牛膝属性味归经:甘、微苦、微酸,寒。
入肝、肾经药用部位:茎叶及须根功效: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通淋药名:栀子种属:茜草科栀子属性味归经:苦,寒。
入心、肺、胃、三焦经。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药名:草乌种属:毛茛科乌头属性味归经:辛,温;大毒。
入肝、脾、肺经药用部位: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功效:祛风湿;镇痛药名:天门冬种属:天门冬科天门冬属性味归经:寒,甘、苦。
入肺、肾经药用部位:块根功效:清肺降火,滋阴润燥。
药名:白茅草种属:禾本科白茅草属性味归经:甘,寒。
入肺、胃经。
药用部位:根茎,称白茅根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药名:皂荚种属:豆科皂荚属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
入肺、大肠经药用部位:果实功效:祛痰止咳,通窍开闭药名:络石藤种属:夹竹桃科络石属性味归经:苦,微寒。
入心、肝经药用部位:带叶藤茎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药名:垂盆草种属:景天科佛甲草属性味归经:凉,甘、淡、微酸。
入肝经、胆经、心经、小肠经药用部位:全草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排脓生肌药名:苎麻种属:荨麻科苎麻属性味归经:甘,寒。
入心、肝经药用部位:根和根茎功效: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药名:辣蓼种属:蓼科伏毛蓼属性味归经:辛,温。
入肝;胃;大肠经药用部位:全草功效:解毒;除湿药名:大蓟种属:菊科蓟属性味归经:甘、苦,凉。
入心、肝经药用部位:根及全草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药名:血见愁种属:唇形科性味归经:苦、微辛,凉。
入肝、心、肾、脾、胃、心包经药用部位:全草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药名:博落回种属:罂粟科博落回属性味归经:辛、苦,寒,有大毒。
入心、肝、胃经药用部位:根或全草功效:散瘀;祛风;解毒;止痛;杀虫药名:车前子种属:车前科车前属性味归经:甘、淡,微寒。
入肺、肝、肾、膀胱经药用部位:车前科植物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功效:利水,清热,明目,祛痰。
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药名:火炭母种属:蓼科蓼属性味归经:苦,平。
无毒。
入肝、脾、大肠经药用部位:根功效:解毒止痢、破血止血、燥湿止带药名:百部种属:百部科百部属性味归经:甘、苦,平。
入肺经药用部位: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功效:润肺止咳,灭虱杀虫药名:唐松草种属:毛茛科唐松草属性味归经:苦,寒。
入肺、大肠经药用部位:根及根茎功效:清热解毒;燥湿药名:天南星种属:天南星科植物狗爪半夏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
入肺、肝、脾经药用部位:块茎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止痛药名:苦楝子种属:楝科植物楝树性味归经:苦,寒,小毒。
入肝、胃经药用部位:干燥成熟果实功效:行气止痛;杀虫药名:鬼针草种属:菊科鬼针草属性味归经:微寒,苦。
入肝经、肺经、大肠经药用部位:茎叶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药名:金丝桃种属:藤黄科金丝桃属性味归经:苦,凉,有小毒。
入心、肝经药用部位:根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消肿药名:黄杨种属:黄杨科黄杨属性味归经:苦,平。
入心、肝、肾经药用部位:茎枝及叶功效:祛风除湿;理气;止痛药名:三叶桔梗种属:桔梗科桔梗属性味归经:苦、辛,平。
入肺经药用部位:根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药名:盾叶薯蓣种属:薯蓣科薯蓣属性味归经:甘、苦,凉。
入心经药用部位:根状茎功效:解毒消肿药名:五叶木通种属:木通科木通属性味归经:苦,寒。
入心、小肠、膀胱经药用部位:根与藤茎功效:清热利尿,通经活络,镇痛,排脓,通乳药名:葶苈子种属:十字花科性味归经:苦、辛,大寒。
入肺、膀胱经药用部位:干燥成熟种子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药名:木瓜种属:蔷薇科木瓜属性味归经:酸,温。
入肝、脾、胃经药用部位:干燥近成熟果实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药名:窄叶麦冬种属:百合科沿阶草属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入肺、胃、心经药用部位:干燥块根功效:清心润肺,养胃生津药名:杜仲种属:杜仲科杜仲属性味归经:甘、微辛,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