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船舶建造合同风险浅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45 KB
- 文档页数:11
船舶结构建造事故的风险分析与管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国防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高,作为维护海上领域安全、以及方便人们航海出行的船舶质量,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国家的安全以及人们的安全。
据统计,我国出口欧盟市场的船舶,大多数是江浙一带船舶,并且船舶的附加值相对其他领域说较高,但虽然船舶的出口数量较大,但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将针对船舶建造过程中事故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以供相关企业进行参考。
标签:船舶;建造风险;管控措施引言据统计,就当前的江浙一带造船企业来说,过多的为出口江浙一带的造船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这一局面下,江浙一带各个地区出现了低水平的投资以及小规模的生产发展。
这种局面大大的影响了造船业的发展,使得造船民营企业出现散乱的情况,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
同时由于民营造船企业的这种格局,导致更多的造船厂更加追求利益,使得投入的资金较少,不能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严重的影响了创新能力,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造船企业的人员事故伤亡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严重的制约了造船业的发展。
一、船舶结构1.1船舶结构简介所谓的船舶结构实际上就是船体结构,通常只包括构成船舶的材料,例如板材和骨架等结构物的总称。
并且船舶结构的主体,主要包括船侧结构,船舱上层建筑以及船体结构等。
并且由于船舶的用途不同,船舶的结构也有所不同。
同时在建造船舶结构时,还需要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确保可以满足外力作用下的刚度强度要求,以及可靠性和稳定性。
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可靠的水密性,从而满足安全的运行要求。
1.2船体结构建造过程中应处理的问题设计出船舶建造的前期用结合船舶的实际用途,来进行船舶材料的选择,要确保船体的结构能够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的防止后期出现船体结构变形的情况导致船舶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情况发生。
同时,还要按照实际所需来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初步的设计,防止材料的大量浪费而导致船体结构建造过程中导致的施工成本加大以及增加船舶的自重的问题。
船舶建造风险点、注意事项、应急措施船舶建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涉及到众多的风险点和注意事项。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必须要有应急措施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本文将从船舶建造的风险点、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船舶建造的风险点1. 设计风险:船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船舶的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在船舶建造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设计评估和风险分析,确保船舶的结构、航行性能、荷载能力等满足设计要求,避免设计风险造成的问题。
2. 材料风险:船舶建造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材料选择和采购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避免使用次品或假冒伪劣材料。
3. 施工风险:船舶建造涉及到大量的施工工艺和操作环节,如焊接、切割、钻孔等。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4. 舾装风险:船舶的舾装工作包括电气设备安装、管道安装、仪器设备安装等。
在舾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船舶的舾装质量和安全性。
5. 舾装设备风险:船舶在舾装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如起重机、焊接机等。
在使用这些设备和工具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发生。
二、船舶建造的注意事项1. 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船舶建造必须遵守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如船级社的规范、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等,确保船舶建造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 加强质量管理:船舶建造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船舶的质量合格。
3. 做好安全防护:船舶建造现场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防尘、防滑等措施,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4. 加强施工监督:船舶建造必须加强监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船舶的建造质量和安全性。
5. 做好环保工作:船舶建造必须注重环保工作,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确保船舶建造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浅谈造船企业经营中风险的影响及防范建议当前,实体经济尚未复苏,国际船舶市场形势不容乐观,船舶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造船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中所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市场风险、合同风险、外汇风险以及造船履约风险不断以新的形势表现出来,给造船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危害。
因此,认识并规避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抵御市场激荡变化,是造船界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市场风险造船市场是开放式经营的国际化市场,建造工艺过程复杂,船舶建造周期长,对世界经济变化反应敏感,历史上发生过的经济危机、石油危机以及200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都给造船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由于经济波动使得造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面临风险,因此,抓住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谋划接单策略,识别和规避市场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1.船价下滑风险在全球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能过剩,订单下滑的形势下,船舶价格下跌在所难免。
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造船企业在采取低价接单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时,必须准确衡量船价变动带来的风险,运用衡量指标量化风险,认真分析价格变动对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带来的影响,同时,根据钢材的价格预期,确定能够承担船价下降的底线,避免由于盲目接单、低价竞争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另外,当前实体经济尚未复苏,韩国部分造船企业又利用其本币持续贬值形成的竞争优势低价接单,加剧了船价的大幅下跌,对整个船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存在船价下滑风险。
但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韩国船企低价接单时要求预付金不低于50%,有可能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一旦现金流得到缓解,韩国船企可能会迅速提价,低价只是暂时救急。
因此,建议造船企业在成本没有明显下降趋势的情况下,避免盲目跟价。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造船企业的整船成本主要是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钢材成本及船用设备成本各占整船成本约35%。
而在钢材的消耗中,以船板为主。
图1 整船成本构成示意图从船舶建造合同签订到正式开工建造一般要相隔2~3年,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只能由造船企业独自承担,尤其当下金融危机导致钢板市场价格波动,致使钢材市场极其不稳定。
船舶建筑物施工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预防船舶建筑物的施工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预防是船舶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船舶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使得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预防成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从船舶建筑物的施工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预防的角度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有效管理合同并预防法律风险。
1. 船舶建筑物施工合同管理船舶建筑物施工合同的管理对于确保船舶建筑项目的进展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1.1 合同审查在签订合同前进行合同审查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
合同审查应确保合同条款明确、符合法律法规,并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特别需关注的是合同中的风险分担机制、索赔事宜和变更管理等内容。
1.2 合同履约管理建立健全的合同履约管理机制是保障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的关键。
需要合同管理团队与项目管理团队密切合作,确保合同中的义务得到履行,并监督各方合同履约情况。
必要时可借助第三方进行履约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1.3 合同变更管理在船舶建筑项目中,变更是经常发生的情况。
合同变更管理流程的建立可以有效管理合同变更,防止因变更导致的纠纷和风险。
合同变更管理流程应明确变更的发起、审核、批准等环节,并确保在变更过程中进行合理的价格和时间调整。
2. 法律风险预防船舶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法律风险。
以下是一些法律风险的主要方面和预防措施:2.1 知识产权风险船舶建筑中涉及到的设计图纸、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资产。
预防知识产权风险的关键是确保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权,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要确保未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此外,对于重要的技术和专利,应及时申请保护措施,以防止他人盗用或复制。
2.2 拖延交付和质量纠纷拖延交付和质量纠纷是船舶建筑领域常见的法律纠纷。
为预防这些纠纷,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交付时间和质量标准,并设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补偿机制。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进度和质量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减少潜在的纠纷风险。
国际船舶租赁合同法律风险在全球贸易愈加繁荣的今天,海运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国际船舶租赁作为海运的一部分,其法律风险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际船舶租赁合同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一、合同约定的法律风险在国际船舶租赁合同中,合同条款的清晰与明确是减少法律风险的重要前提。
租赁合同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条款的模糊性和不完整性在合同中使用模糊或不明确的用语可能导致不同的解释,从而产生纠纷。
例如,条款中若对“船舶的用途”未作明确规定,则可能让承租方在不符合协议的情况下使用船舶。
2.责任和义务的不对称合同中一方的责任和义务过于沉重,而另一方却相对较轻,这种不对称性可能会导致履行困难,进而造成法律纠纷。
3.补救措施的缺失当涉及合同违约时,应设计合理的补救措施,比如设置罚金条款。
然而,一些合同未能妥善设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可能导致维权困难。
二、法律适用与管辖权的风险在国际船舶租赁合同中,如何确定合同的法律适用及争议的管辖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1.法律适用的复杂性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特别是在涉及跨国租赁交易时,可能面临多种法律适用的困境。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需明确适用的法律。
例如,合同中可以明确指出适用某国的民法或海商法。
2.管辖权的选择合同应当明确争议管辖的法院或仲裁机构,避免在产生争议时陷入管辖权的争论。
例如,如果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管辖地,可能导致在多个国家的法院中都有可能提出诉讼而造成多重诉讼的局面。
三、外部环境的法律风险外部环境因素对国际船舶租赁合同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1.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变化政治局势的变化和经济制裁等因素会对合同的履行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若某国实施制裁,可能会导致承租方无法按时支付租金,从而引发违约纠纷。
2.海事法律法规的变动随着国际海事法和各国海事法规的不断演变,合同规定与实际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导致法律风险。
因此,租赁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相关法规的动态变化。
关于船舶建造合同风险浅析通过参加股份公司组的第五期国际工程商务管理高级研修班,聆听具有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外部常总、路桥的姚总、中港苏总、张总、关总等领导、天津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张水波教授、陈勇强教授、梅森律所的周律师的教诲以及他们结合成功与失败的海外工程案例分析,使我们对国际工程商务管理有了更深、更细致、更有逻辑性的认识,也加强了我们对商务管理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风险控制就是利润的来源”、“合约就是工程的灵魂”、“风险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等有了新的认知,也使得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为使自己能够适应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我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参加研修班学习到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对船舶建造合同风险进行分析梳理。
船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
船舶行业是国家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支撑,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基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也是中交股份“五商中交”海外大战略的有力保障。
一、船舶行业不同于港口、桥梁、公路等基础建设工程,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大致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船东主体资格多样化通常意义上船东是指《船舶所有权证书》的合法持有人,也即是合法拥有船舶主权的人,有时也可以是一个公民、一个法人,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集团公司。
有时在业界取得船舶光租权的合法企业也被公认认为是船东。
船东拥有船舶一般大都是将船舶用于航运,对于航运公司分类方式,一般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航运企业。
船东的分类还可以船舶的类型来分类,有散货船、集装箱船、LNG 、LPG、油轮、滚装船、甲板驳船、趸船、拖轮、AHTS 、PSV、OSV、绞吸挖泥船、耙吸式挖泥船、钻井平台、钻井船、FPSO、军舰、邮轮、游艇、渔船、钓鱼船的船东等等多种类型。
有些船东购买或建造船舶不是以航运为目的,而是利用船舶市场的低迷买进和高峰时的卖出谋取中间差价为目标的短期行为的。
工程船舶租赁民法典律风险在海洋工程建设领域,工程船舶租赁合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此类合同涉及的标的物价值巨大,且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合同双方在签订和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为了帮助相关方更好地理解和防范这些风险,本文将提供一个工程船舶租赁合同的法律风险范本,供业界参考。
一、合同主体资格风险合同双方必须确保自身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对于出租方而言,应保证其拥有船舶的所有权或合法的经营权;而对于承租方,则需确保其具有承接工程项目的资质和能力。
任何一方的主体资格瑕疵都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
二、船舶状况与安全风险工程船舶的状况直接影响到租赁合同的履行。
出租方有义务在合同中明确船舶的技术参数、性能标准以及维护保养记录,并确保船舶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承租方在接受船舶时,应仔细检查并确认船舶的实际状况与合同约定相符,避免因船舶状况不佳而影响工程进度或产生额外成本。
三、价格与支付条款风险价格是租赁合同的核心条款之一。
合同双方应明确约定租金的计算方式、支付时间及币种等细节,并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
还应规定逾期支付的利息、罚金等违约责任,以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四、履约担保与保险要求为了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出租方通常会要求承租方提供一定的履约担保,如保证金、银行保函等。
同时,双方应根据船舶的价值和作业风险,协商确定保险的种类和金额,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适当的赔偿。
五、违约与解约条款风险合同中应详细规定违约的情形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迟延交付、质量不符、未按时支付租金等情形。
同时,解约条款也应清晰明确,包括解约的条件、程序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这有助于在发生争议时,为双方提供明确的指引。
六、不可抗力与争议解决机制不可抗力条款是租赁合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规定了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时的处理方法。
合同还应明确争议解决的方式和地点,比如选择仲裁还是诉讼,以及具体的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
船舶配套产品合同承接中的风险防范201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5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承接新船订单为21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6%;截止至2016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99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9%。
出口船舶在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4.7% 77.2% 92.6% 。
2016年,国际船舶市场继续深度调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67% 。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反映出,市场处于买方市场。
船东往往抛出苛刻付款条件、罚款条款及交验标准,致使船厂在承接合同中处于被动局面。
接不到订单等死;接到订单属于找死,船厂处于接与不接的纠结中。
面对低价承接的订单,船厂往往要求配套厂商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将市场风险转移。
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船舶配套厂商的风险管理能力将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提供有效支撑,以下是在船舶配套产品市场销售中的实际经验,以期能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顾客管理顾客是企业的上帝,这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
新增顾客是企业拓展业务的来源,对新顾客的资信状况了解是风险防范的前提。
1 通过多渠道了解船东资信情况配套厂商的设备合同与船厂签订交付,但设备最终随船卖给船东。
配套厂商在承接此类合同时针对不同的顾客,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船东与船厂洽谈技术规格书的时候,配套厂商可以从船厂技术部、营销部、船舶设计院等渠道了解船东的第一手信息,通过前期信息收集,可对船东信息进行初步甄别。
当今国际上无论是经营何种航运业务的船东,往往都成立一个没有多少雄厚资金实力的单船公司或者旨在避税、脱壳的离岸公司,靠一边融资一边修造船舶已经是较为通行的方式[1]。
首付款仅为船价的5%-10%,有的甚至为零。
这类项目从源头上就是高风险项目,船厂承接后面临较大的履约压力。
对于拿不到银行保函或船东母公司不肯开具付款保函的项目,配套厂商应谨慎承接,此类项目执行风险较大,弃船风险较高。
船市持续低迷船价处于历史低位,部分船东认为这是市场底部,出于投机目的而下单,此类“炒船”项目,如市场情况继续恶化,船东往往通过弃船的方式来规避市场风险。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崛起。
船舶建造过程中,涉及到诸多风险因素,如火灾、碰撞、盗窃、战争等。
为了保障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财产安全,船舶建造保险合同应运而生。
本文将以一起船舶建造保险合同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保险合同条款、保险理赔以及保险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案例简介2018年5月,某船舶建造公司(以下简称“被保险人”)向某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投保了船舶建造保险。
保险期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
保险金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的一艘船舶在建造过程中发生火灾,导致船舶及设备损失。
经评估,损失金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
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保险公司经调查核实后,认定火灾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但以被保险人未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通知义务为由,拒绝赔偿。
三、案例分析1. 保险合同条款分析本案中,保险合同条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保险责任:保险合同约定,因火灾、碰撞、盗窃等意外事故导致的船舶及设备损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2)保险金额:保险金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3)保险期间:保险期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
(4)保险费率:根据船舶类型、风险等级等因素确定。
(5)保险赔偿:保险公司对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按照实际损失金额进行赔偿。
2. 保险理赔分析本案中,被保险人提出理赔申请后,保险公司经调查核实,认定火灾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但在赔偿过程中,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未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通知义务为由,拒绝赔偿。
根据保险合同条款,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本案中,被保险人在发生火灾后,虽然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但未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履行通知义务。
因此,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偿。
3. 保险纠纷处理分析针对本案,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监管部门投诉,或者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1)投诉途径: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监管部门投诉,要求保险公司履行赔偿义务。
船舶建造风险管理摘要:目前船舶建造及航运市场低迷,新船订单寥寥无几,旧船订单建造交付困难,船东已各种理由推脱船舶按期交付,甚至弃船。
给船舶建造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本文结合船舶建造过程中实际情况,对建造过程中内部及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规范船舶建造风险管理。
关键词:风险;监控;管理前言:本文用于规范项目风险管理,从项目合同生效后指导项目管理人员如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项目外部及内部风险规划、识别、应对、监控项目风险,形成规范化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规避或降低项目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平稳、高效地实现项目目标。
1.风险等级划分及定义将识别风险项目进行三个等级的划分,分别为I级、II级、III级。
1.1 I级风险:为(高)等风险项目,影响到项目开工、进坞(上船台)、出坞(下水)、交船等大节点,需由生产管理部报公司进行协调、决策等项目。
1.2 II级风险:为(中)等风险项目,生产技术准备计划(技术协议签订计划、物资订货计划、设计出图计划),先行双月资材制作集配计划、先行中日程计划,三月设备需求计划,后行双月度关键节点的实施,需要报生产管理部进行统筹或专项调度项目。
1.3 III级风险:为(低)等风险项目,通过项目组协调可以按照项目组意见执行。
2.风险管理规划建造项目合同生效后,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团队按照规定的格式,对项目建造全过程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分类,根据风险级别,定期向公司生产管理部及主管领导汇报,重大问题随时汇报。
同时做好I、II级风险管理过程证据收集,存档工作。
管理流程参照下表1:2.1成立风险防控小组建造项目合同生效,项目组组织机构成立,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复杂程度7天内成立项目风险防控小组,发文公布风险防控小组组织架构,并明确小组成员风险防控职责及管理制度细则。
2.2小组工作职责负责《项目建造风险防控程序》的有效运行,根据公司《民用船舶建造风险防范操作规程》开展项目风险防控工作。
负责项目建造风险防控程序内容的修订与完善。
《论船舶企业合同管理及其法律风险防范》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船舶企业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船舶企业最大的业务就是在船舶建设方面,因此合同内容会涉及一些原材料买卖的相关问题,而且还包含水电合同、船舶建造工程承包合同,基础设施建设合同以及建筑工程合同等,船舶企业做好法律风险方法、优化合同管理的策略摘要:企业想要扩大规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在内部控制工作中,除了要做好必要的资源管理等工作之外,还需要完善合同管理意识,强化企业的法律职权,防止不正当纠纷导致企业面临重大经济损失。
尤其对于船舶企业来讲,合同本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要求企业管理者完善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对合同内容进行细致化和精细化与要求,强化全体员工的法律责任意识,从而规范合同管理等工作。
本文主要研究船舶企业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船舶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防范措施近几年来,虽然我国船舶业不断发展,船舶企业也由于经贸往来的不断进步而获得新的生长空间。
但是法律意识的欠缺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船舶企业的发展效益。
基于此,在船舶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时候,需要强化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并有效地进行合同管理,细分合同细则,将安全管理内容、价格等问题谈妥,防止后续连带责任的发生,继而为促进船舶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船舶企业合同管理的特殊性分析首先,船舶企业的日常工作非常复杂,除了要积极建设工程之外,还需要做好研发、接单以及产品制造等工作,每一项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都相对较为复杂,而且需要管理的资源多、人员多、设备多,业务管理也相对广泛,工作流程复杂。
其次,船舶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多,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很多外贸业务都需要依托航道运输,在航行安全、货物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方面,都需要进行严明的法律监督和保障,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履行国际公约。
最后是配套的合同较多。
一般情况下一个船舶工程的建设,仅需要一个合同,但是为了这一个合同能够有效运行,需要多个附加合同加以约束,保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够及时补救和解决,从而避免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1]。
船舶建造合同变更法律风险及防范——以船舶建造方为视角储宁玉【摘要】在船舶建造合同纠纷当中,合同变更引发的纠纷占有相当的比重。
中国船厂因为在合同变更上的疏忽与经验的不足,屡屡在国际仲裁中被裁定违约,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造船合同的特殊性,结合对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船舶建造标准合同文本的研究,从船舶建造方的角度对船舶建造合同变更过程中易引发纠纷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论述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成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建议,以期对中国船厂预防合同变更中的风险有所助益。
%Disputes arising out of the modification of shipbuilding contracts account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the shipbuilding contracts. Due to negligence and lack of experience in the area of contract modification, Chinese shipbuilding enterprises are often declared breach of contract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s and suffer huge economic losses. Based on some typi- cal standard shipbuilding contracts worldwide,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ipbuilding contracts, point out the major risks highly likely to induce disputes in the process of modification of shipbuilding contrac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shipbuilder, discuss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such risks, and propose some preventative suggestions for shipbuilding enterprises of China【期刊名称】《中国海商法研究》【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6页(P82-87)【关键词】船舶建造;合同变更;风险防范【作者】储宁玉【作者单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浙江杭州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3.6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发展放缓,航运业持续低迷的影响,船舶交易市场萎缩,融资困难,船东弃船现象屡见不鲜,船舶建造合同纠纷大量涌现。
船舶行业风险管理解读船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防范策略船舶行业是一个与国际贸易和海运密切相关的重要行业,而在这个行业中,风险管理和防范策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船舶行业中存在的风险,并介绍一些常用的风险管理和防范策略。
一、船舶行业的风险船舶行业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风险:船舶行业的盈利与市场需求和运输价格密切相关。
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和运输价格的波动性都会对航运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2.航运风险:航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恶劣天气和海盗袭击等因素都会威胁到船舶的安全。
同时,船舶在航行中也可能发生机械故障、事故碰撞等意外事件,对船舶和船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3.法律和合规风险:船舶行业受到各种国内外法规和合规要求的制约。
未能遵守相关法规和合规要求可能导致罚款、船舶扣押甚至业务停运等严重后果。
4.金融风险:船舶行业在运营和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来源和利息风险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此外,货币汇率波动也可能对行业造成一定的金融风险。
二、船舶行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为了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船舶行业需要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险管理策略:1.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航运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调研,收集并分析相关市场信息,以便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同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也是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
2.船舶维护和安全管理:定期检修和维护船舶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加强培训和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合规与法律风险管理:船舶行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合规要求,确保船舶的合法运营。
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管理机制,加强对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学习和培训,确保公司员工对其负有的法律责任有充分的认识。
4.多元化投资和金融风险管理:船舶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
同时,注重货币和汇率风险的管理,积极寻找相应的对冲工具,减少金融风险。
三、船舶行业的防范策略1.加强安全意识和培训:船舶管理者应加强对船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应对危险行为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建造合同准则应用中的弊端浅议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建造合同准则应用中的弊端浅议”建造合同准则应用中的弊端浅议一、引言随着造船行业建造速度的日益加快,在很多情况下造船行业的建造周期都小于一年,这时由于企业在确认进度时存在较大的人为调节性,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也时常存在变更,受人为主观性影响较大,如果运用进度确认法(或称完工百分比法)反而可能造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有效性有所降低,不利于建造合同准则在造船行业得到切实有效的运用。
本文拟以造船行业为例,全面分析建造合同准则尤其是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对造船行业同行们的工作有所裨益。
二、建造合同及其准则的涵义建造合同在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为了建造一项或数项在功能、技术、设计及最终用途等方面具有密切关联的资产所订立的合同,有成本加成合同和固定造价合同两种。
以造船行业为例,是由建造方与船东签订的合同。
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等是建造合同的主要要素。
其中,合同收入包含合同初始约定价款(双方商定的合同总金额)和因合同索赔、变更、奖励等原因而增加的合同收入;合同成本包含自合同签订至合同实现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合同实施有关直接或间接费用。
执行建造合同确认合同成本与合同收入的关键在于完工进度的有效确认。
2007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建造合同准则》,这为我国会计领域标准化提供了参照依据的同时,也为我国建造合同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准则规定,对于合同收入能够收回、合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完工进度能够准确确定的建造合同,应依据建造合同实际能够收回的合同成本及合同成本确认当期合同费用;对于无法收回合同成本或合同收入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建造合同,不应确认收入,而应在实际收回成本时确认为合同费用。
三、建造合同准则在造船行业应用中存在的弊端下面就从建造合同总收入、预计合同总成本、合同完工进度、建造收入与应收账款确认时间、人为调节利润与收入的操作空间及税务等方面进行分析建造合同准则在造船行业应用中存在的弊端。
船舶建造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前言船舶建造合同是指造船企业和船主之间的合作协议,用于确定建造过程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国内外造船业的发展,船舶建造合同的签订越来越频繁。
但船舶建造合同属于高风险和高技术含量的合同,一旦出现纠纷,对双方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
因此,对船舶建造合同存在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有效避免和解决合同纠纷,保障双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船舶建造合同一般涉及船东、造船企业、船级社、保险公司等多个主体。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当明确各自的法定代表人、经办人、联系方式以及权利和义务。
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
船东和造船企业在合同签订时应当确立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风险分摊、交货时间、施工标准、价格支付、保证金、质量保证等。
因此,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是确保合同有效性和实现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
合同履约的法律责任船舶建造合同从签订到完工涉及多个环节,一旦出现违约行为,将会对船主和造船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合同主体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船主来说,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合理价格、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监督船舶建造进度以及配合验船。
对于造船企业来说,应当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施工、确保质量、按时交货并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
合同变更的法律要求在船舶建造合同履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双方需要进行变更的情况。
对于合同变更,双方应当依照法律规范进行变更并征得对方同意。
具体来说,需要面临如下法律要求:•双方共同商定变更内容;•以书面形式表示变更意愿;•对于变更后的风险和成本等问题做好充分的评估;•需要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及时向船级社和保险公司作出通知。
保证金的问题船舶建造合同中经常涉及到保证金的问题。
保证金是船东向造船企业提供的一种担保形式,用于保护造船企业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利益。
根据船舶建造合同的约定,造船企业可以将船东提供的保证金用于偿还双方签订的合同履行中的罚则、违约金和赔偿等。
关于船舶建造合同风险浅析通过参加股份公司组的第五期国际工程商务管理高级研修班,聆听具有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外部常总、路桥的姚总、中港苏总、张总、关总等领导、天津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张水波教授、陈勇强教授、梅森律所的周律师的教诲以及他们结合成功与失败的海外工程案例分析,使我们对国际工程商务管理有了更深、更细致、更有逻辑性的认识,也加强了我们对商务管理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风险控制就是利润的来源”、“合约就是工程的灵魂”、“风险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等有了新的认知,也使得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为使自己能够适应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我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参加研修班学习到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对船舶建造合同风险进行分析梳理。
船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
船舶行业是国家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支撑,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基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也是中交股份“五商中交”海外大战略的有力保障。
一、船舶行业不同于港口、桥梁、公路等基础建设工程,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大致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船东主体资格多样化通常意义上船东是指《船舶所有权证书》的合法持有人,也即是合法拥有船舶主权的人,有时也可以是一个公民、一个法人,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集团公司。
有时在业界取得船舶光租权的合法企业也被公认认为是船东。
船东拥有船舶一般大都是将船舶用于航运,对于航运公司分类方式,一般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航运企业。
船东的分类还可以船舶的类型来分类,有散货船、集装箱船、LNG 、LPG、油轮、滚装船、甲板驳船、趸船、拖轮、AHTS 、PSV、OSV、绞吸挖泥船、耙吸式挖泥船、钻井平台、钻井船、FPSO、军舰、邮轮、游艇、渔船、钓鱼船的船东等等多种类型。
有些船东购买或建造船舶不是以航运为目的,而是利用船舶市场的低迷买进和高峰时的卖出谋取中间差价为目标的短期行为的。
不同的船东造船有着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目的,各自的诉求也不同。
2、技术复杂,涉及多个国际组织由于船舶属于技术密集型,种类繁多,用途多种多样,不同用途的船舶技术标准差异巨大,船舶检验标准不仅包含1968年成立的国际船级社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ocieties,IACS)各成员国订立的规则规范,还要满足IMO、SOLARS公约等的要求,以及船舶注册国的法定检验标准等等。
船舶技术的高度复杂化使得船级社在船舶行业中的地位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在不同国家注册的船舶执行的船级社检验标准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船级社获得不同国家的授权也不相同。
其中最重要的组织就是IACS,目前IACS共有美国船舶检验局(ABS)、法国船级社(BV)、DNVGL船级社(于2013年合并[1] )、韩国船级社(KR)、英国劳氏船级社(LR)、日本海事协会(NK)、意大利船级社(RINA)、中国船级社(CCS)、波兰船级社(PRS), 印度船级社(IRS)、俄罗斯船级社(RS)、克罗地亚船舶登记局(CRS)共13个成员。
再者,船舶技术标准不仅包括各大国际船级的规范要求,IACS由理事会领导和制定总政策,致力于拟定各会员之间统一规则和要求的草案。
IACS共有5000多名技术精湛的检验人员。
世界上92%的商船由IACS各成员检验。
他们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受政府委托去处理多种多样的事务。
IACS 在发展船舶技术规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于IMO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3、合同金额巨大,小批量船舶行业的一大特点之一就是资金密集,某些类型的船舶合同金额巨大,30万吨VLCC、大型LPG/LNG船等单船造价超1亿美元,15万吨超级邮轮造价超过10亿美元,有时船东订单包含数艘船舶或者有选择权,则合同金额以数十亿计。
无论从资金管理、保函管理来看,均涉及巨额资金。
从建造数量来说,与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是小批量建造,而且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定制,不同的船东针对不同的市场、航线、使用习惯、成本管理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战略、采用不同的船级社标准、选用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设计等等,差异化在船舶制造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
4、合同文本多种多样无论航运市场走势如何,经济周期上行或下行,出动一直处于较强势的地位,在合同谈判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合同版本的选择有很强的话语权。
各大经济体及国际知名的船东都对合同范本有着自己的偏好,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4.1 BIMCO格式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英文全称为The 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 简称 BIMCO,是一个具有100多年历史且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营最多样化的国际航运组织。
作为一个知名的航运非政府组织(NGO),BIMCO与其他海运组织联系非常紧密,在诸多联合国机构中担任观察员,如国际海事组织(IMO)、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及国际商会(ICC)等。
同时,BIMCO 与欧盟、美国及亚洲的海运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利益方之间也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沟通.目前,BIMCO 已有120 个成员国,2500 多个会员,其中955 个船东会员、1413 家船舶代理和经纪会员、46 家保险公司和保赔协会会员和94 家其他航运组织会员。
值得一提的是,BIMCO 的船东会员共拥有1.4 万多艘船舶,5.25 亿载重吨的运力,约占世界海运业总运力的65%,在全球航运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估计,目前国际海运和相关行业中有将近3/4的合同采用了BIMCO标准的合同和条款,其中包括租船行业中的GENCON 94,BOXTIME 2004,GENTIME等;提单中的AUSTWHEATBILL等;船舶管理中的SHIPMAN98,CREWMAN A/B等;船舶买卖中的SALEFORM87/93;修船业中的REPAIRCON;新造船业中的NEWBUILDCON。
4.2 SAJ格式SAJ格式是日本造船人协会,英文全称Shipbuilding Association of Japan于1974年制定的。
日本造船人协会的日文名称为”社团法人日本造船工业会“。
该协会成立于1947年,成立之初为非社团法人,1951年改为社团法人。
截至2010年,该社团共有19家成员,基本涵盖日本著名的船厂。
该合同文本为日本SAJ会员广泛采用。
4.3 AWES格式AWES格式西欧船舶建造人和修理人协会,英文全称为Association of West European Shipbuilders and Shiprepairers),与1972年制定的。
最近的一次修改在1999年5月,虽然AWES格式实际上得到使用的地区主要在欧洲,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希腊等,但由于这是一份最早的国际性船舶建造合同标准格式,对此后制定的标准格式如SAJ格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与SAJ格式相同,AWES格式也是有代表船厂利益的造船厂联合会制定的,因此AWES格式相对比较倾向与保护船厂利益的格式合同。
4.4 Norwegian格式Norwegian格式是挪威船东协会,英文全称为Norwegian Shipowners Association,于2000年制定并颁布的。
虽然在挪威Norwegian格式得到采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挪威意外的船舶建造中使用改革是的实际上并不多见。
与其他格式不同,该格式是经过代表传动利益的挪威船东协会和代表船厂利益的挪威船舶建造人销售和营销组织以及挪威船舶建造人协会通过协商一致达成的标准合同。
以此该格式在船东与船厂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与其他标准格式相比较,该格式确实体现了此种平衡。
4.5 MARAD格式MARAD格式是美国海事资助局(The Maritime Subsidy Board)制定颁布的。
海事资助局从属于美国海事局(United Stated Maritime Administration, 简称MARAD)而后者是美国运输部的一个机构。
海事资助局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洽谈船舶建造合同并向航运公司提供经营差额资助。
按照1936年《商船法》第501条规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任何美国公民均可申请建造差额资助从而支持建造将投入美国对外商业的新船。
MARAD格式正式用于按照1936年《商船法》授权的联邦船舶融资计划进行的船舶建造。
4.6 CSTC格式CSTC格式是指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制定的船舶建造合同标准格式。
CSTC格式在中国船波建造业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不仅中船总系统的船厂大多采用CSTC格式,不少非中船系统的船厂也采用CSTC格式。
可以说CSTC 格式对中国船厂的船舶建造合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CSTC格式具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CSTC格式可能是众多标准格式中唯一由船东、出口商以及船厂做为共同卖方签署的建造合同,但从CSTC 格式的具体内容来看,这种安排似乎仅仅是为了适应当时中船总定立船舶建造合同的特征,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第二,CSTC格式可能是第一个规定还款保函格式的标准合同。
从内容来看,CSTC格式应当与SAJ格式基本相同,同样具有比较倾向于保护船厂利益的特征。
4.7 CMAC格式CMAC格式又称为“上海格式”,是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组织器材并于2010年推出的船舶建造标准格式。
这一格式合同是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标准造船合同。
更具中立性和公平性。
比如在BIMCO版的格式合同中,新造船的航速如达不到技术说明书上的保证航速,就采取“减法罚款”,但如超过却没有奖励。
而在“上海格式”中,如实际航速超过保证航速,买方应向建造方支付一定的奖励款项。
传统格式中,晚交船有罚款,而“上海格式”增加了提前交船有奖励的规定。
因此,2010年“上海格式”标准造船合同的推荐版在浙江、江苏和广东推广中,获得了造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
“上海格式”的迅速普及,引起了BIMCO的重视。
去年,BIMCO明确提出合作意向。
在1月4日召开的讨论会上,双方又正式讨论合作事宜,考虑合作制订发布一个BIMCO-CMAC新造船合同。
上海格式应当是NewbuildCon格式基础上起草的,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上海格式也采用了方格条款和文字条款相结合的方式,另外在格式条纹的基础上增设了”节“。
与NewbuildCon的section相同,两个格式各有6节,没接的名称也相同,分别是第一节船舶,第二节财务,第三节生产,第四节交船,第五节法律,第六节杂项。
上海格式有中文和英文两种版本,但是第30条(通知和语言)第二款有规定两种语言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发生不一致的情况,以中文为准,不难想象此格式很难在全世界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