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最新热点追踪精华版 精细排版直接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7
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系列第六单元中国现代史专题2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归纳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3.改革开放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考情分析本专题考点在历年中考中所占比重特别大,分值尤其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分析题和综合题。
全国各地区中考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设立、邓小平理论考查较多,尤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为高频考点。
复习时要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知识。
预测中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会比较重,选择题与主观题都会涉及。
考点分解考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背景:“文革”结束后,国内出现安定团结的局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4.意义: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党的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考点二: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刘少奇案”成为共和国最大一起冤案。
4. 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
5. 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的法律。
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考点三:改革开放1.农村改革(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措施: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键入文字]
2014 中考历史考点精选
【摘要】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制定学习计划。
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学科中是极为重要的,历史网为大家带来2014 中考历史考点精选,供您参考!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
历史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目的剥夺王权,保留王位为民族独立而战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重要文件(内容提要)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保护国会的权利) 《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宣告北美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人权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制定机构国会大陆会议制宪会议
历史作用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同时,迅速波及其他欧州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被誉为欧洲范围的革命。
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由历史网为您提供的2014 中考历史考点精选,愿您能写出优秀的论文。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2014年川教版历史中考考点速查目录板块单元考点教材页数《超越中考》页数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七上2-5 1考点2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7-10 1 考点3远古的传说(人文始祖、禅让制、大禹治水)13-15 1考点 4 夏朝和商朝20-24 1考点5西周的分封制27-28 1考点 6 春秋五霸31 1考点7战国七雄38 1考点8商鞅变法45-46 1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1秦的统一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50-53 4考点2秦末农民起义55-58 4考点3汉武帝及其大一统61-64 4考点4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67-72 4考点5两汉对外交往74 4考点6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81-84 4考点7南方的初步开发87-90 4考点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93-96 4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考点1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七下2 7考点2贞观之治3-6 7考点3女皇武则天、唐玄宗和“开元盛世”8-11 7考点4隋唐科举制度14-15 7考点5唐与吐蕃等民族的交往18-21 7考点6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4-27 7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考点1辽、宋、西夏、金的并立34-39 10考点 2 经济重心的南移45 10考点3宋代的社会生活47-50 10考点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全国52-56 10第五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考点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59-63 13考点2郑和下西洋和华侨开发南洋66-68 13考点3明、清反侵略斗争71-75 13考点4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77-80 13考点5盛世与“闭关锁国”82-85 13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考点1青铜艺术七上101-10416考点2卓越工程和建筑奇观(后者七下96)七上106 16考点3汉字的演变七上116 16考点4百家争鸣七上122 16考点5古代医学七下102 16考点6数学、农学、地理学16考点7古代文学七下106 16考点8古代史学16考点9古代艺术七上130 七下117,12216考点10四大发明七下91 16考点11 佛教和道教七上127 16中国近第七单元列强的侵考点1虎门销烟八上2 19 考点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影响4-6 19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起步考点3第二次鸦片战争8-12 19 考点4左宗棠收复新疆14 19 考点5甲午中日战争15-17 19 考点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23 19 考点7洋务运动28-30 19 考点8戊戌变法32-35 19 考点9辛亥革命37-41 19 考点10新文化运动43-46 19第八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1五四爱国运动49-51 23 考点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1-53 23 考点3国民革命运动55-60 23 考点4人民军队的建立63-67 23 考点5红军长征70-74 23 考点6九一八事变79-81 23 考点7西安事变及其历史意义82-85 23 考点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7-88 23 考点9南京大屠杀90 23 考点10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94-97 23 考点11中共七大100-101 23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点1重庆谈判108-110 26 考点2挺进大别山113-114 26 考点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117-122 26 考点4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八下3-5 26 考点5西藏和平解放5-7 26 考点6抗美援朝9-11 26 考点7土地改革12 26中国现代史第十单元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1“一五”计划16-18 29考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 29考点3三大改造20-21 29考点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3-26 29考点5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先进模范人物29-32 29考点6“文化大革命”34-39 29考点7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历史意义46-47 29考点8农村和城市的改革49-53 29考点9对外开放55-59 29考点10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70-73 29考点11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75-80 29 第十一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考点1民族团结85-89 33考点2“一国两制”及港澳回归91-94 33考点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94-95 33考点4人民军队的建设(国防建设)98-102 33考点5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04-109 33第十二单元中国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112-117 36考点2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19-122 36考点3体育和艺术成就122-127 36考点4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141-143 36世界第十三单考点1早期人类和氏族社会的演变九上2-539元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与交融考点2上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8-13 39 考点3古希腊、罗马文明22-31 39 考点4大化改新和阿拉伯的兴起15-18 39 考点5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33-35 39 考点6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拜占庭帝国的败落36-38 39 考点7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战争41-44考点8马可•波罗来华和阿拉伯数字47-49世界近代史第十四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考点1文艺复兴73-75 42考点2新航路的开辟75-76 42考点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79-82 42考点4美国独立战争84-88 42考点5法国大革命91-95 42考点6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97-101 42考点7美国南北战争121-125 42考点8俄国农奴制改革127-129 42考点9日本明治维新131-134 42 第十五单元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点1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107-109 47考点2轮船和火车的出现109-110 47考点3工业革命的影响(意义)110 47考点4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112-113 47考点5汽车和飞机的发明113-114 47考点6“发明大王”爱迪生115-116 47考点7欧洲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38-141 47考点8巴黎公社143-147 47 第十六单元一战前后的世界(一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点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九下3-550考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影响)8-12 50世界现代史考点3十月革命及其历史意义29-33 50考点4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35-37 50考点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37-39 50考点6《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实质43-46 50 考点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48-49 51考点8罗斯福新政49-51 51考点9德意日法西斯化53-56 51 第十七单元二战前后的世界(二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考点1绥靖政策与慕尼黑会议60-61 53考点2二战爆发、扩大和转折62-69 53考点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69 53考点4二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76 53考点5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70,75 53考点6二战的胜利79 53考点7苏美“冷战”对峙局面形成及其影响85-88 53考点8战后美国经济发展90-91 53考点9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91-92 53考点10日本崛起93-94 53考点11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96-98 54考点1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98-102 54考点13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振兴105-108 54考点14巴勒斯坦问题与中东战争108-111 54考点15战后非洲独立运动113-115 54考点16拉美国家捍卫主权的斗争115-116 54考点17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影响121-124 54 考点18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26-130 54第十八单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考点1古代文字和文学九上56-57 58 考点2古代科学技术和造型艺术62-65 58 考点3世界三大宗教67-70 58 考点4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九下17-19 58考点5启蒙运动22-23 58 考点6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23-24 58 考点7绘画24-25 58 考点8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26 58 考点9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135-142 58 考点10著名文学作品145-146 58 考点11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146-147 58 考点12现代音乐和电影事业的发展147-148。
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大盘点10周年纪念1794年,“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
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804年,德国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了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复辟。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他们汲取了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发动侵华战争。
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
19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4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国民大革命开始。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的建立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
1944年6月,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了东西两面夹击的局面。
. . . . 1 / 6 2014中考历史核心知识考点梳理 中国古代史 1、统一全国。 2、老子、孔子、孟子、儒家、非。 3、“胡汉融合政策〞。民族大融合。 4、戚继光、成功。 中国近代史〔八上〕
一、鸦片战争与中英《条约》 1、鸦片战争。《条约》。 2、(1)岛;(3)、、、、 3、近代史 二、甲午中日战争与中日《马关条约》 1、邓世昌、威海卫战役。 2、1895、(2)赔款2亿两;〔4)开设工厂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①赔款4.5亿两、②东交民巷2 四、洋务运动 1、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3、资本主义、近代化。 五、戊戌变法 1、百日维新。 六、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2 2、资产阶级革命。 3、君主专制制度、国。 七、 新文化运动 1、《青年杂志》;独秀、大钊。 2、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八、五四运动 . . . . 2 / 6 1、巴黎和会。 2、爱国运动、新主义、。 九、中共一大 1、1921、纲领、共产主义。 2、、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3、十、井冈山会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十一、红军的长征 1、会宁会师〔1936年〕。 2、 十二 、全民族抗战 1、卢沟桥事变、八路军、新四军。 2、30万、。 3、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十三、中共七大 1、 2、思想 十三、 解放战争的胜利 1、战略进攻。 2、辽战役、淮海战役、北平。 3、。 4、人心相背。 中国现代史〔八下〕
一、开国大典 1、新中国。 2、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二、抗美援朝 2、黄继光、邱少云 . . . . 3 / 6 三、土地改革 2、封建土地、工业化。 四、一化三改 1、开展重工业。 3、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 1、1978年底; 2、①解放思想、实事;②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4、、、。 七、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农业,农村。 2、经济特区、。 八、祖国统一大业 1、。 2、;澳门。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九、 新中国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 2、“求同存异〞。 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4、尼克松、1979。 5、 6、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古代史 1、 伯里克利、广阔公民直接参政。 2、“采邑改革〞,“丕平献土〞、中心地位。 3、马可·波罗行纪》、新航路。 4、印度人。 . . . . 4 / 6 世界近代史 一、文艺复兴 1、反封建、人文主义。 2、但丁、达•芬奇。 3、思想文化。 二、新航路的开辟 2、原始积累、整体。 三、资产阶级革命 1、资本主义。 3、英国:〔1〕1640;“光荣革命〞。〔2〕君主立宪政体。〔3〕君主立宪政体、第一次工业革命。 4、美国:〔1〕来克星顿的枪声。〔3〕《独立宣言》。 5、法国:〔1〕攻占巴士底狱。〔2〕与法制。〔3〕影响: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反封建、制度。 四、工业革命 1、 棉纺织业; 2、珍妮纺纱机;“蒸汽时代〞 。 3、工业国 五、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 3、巴黎公社。 六、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1〕林肯;〔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5〕黑人奴隶制度。 2、〔2〕亚历山大二世;〔4〕工业化、资本主义。 3、〔4〕资本主义。民族危机。 七、 第二次工业革命 3、电机、燃机 ; . . . . 5 / 6 5、“电气时代〞。 八、第一次世界大战 1、萨拉热窝事件; 4德国; 九、科学的革命 1、《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进化论〞。 3、原子。
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系列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专题0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考点归纳1.隋朝的统一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3.科举制4. 唐朝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5.隋唐文化5.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6.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7.宋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考情分析本专题在中考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分值较多。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材料分析题。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来看,考查集中在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统治、科举制、民族交往、中外交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社会生活这些内容上,其中尤以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统治、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最为频繁。
复习时首先应加强对这些高频考点主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考点分解考点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隋朝的统一1.统一(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大运河开通(605—610年;隋炀帝)(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两千多千米。
(3)意义:①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二)“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唐太宗(1)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著名谏臣魏征)(2)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功绩:当政期间,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201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之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与民主发展【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加强官员监察制度(1)概况: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明朝在地方设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设厂卫特务机构。
(2)评价: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二、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加强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
5、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
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明朝):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地方势力。
明朝还遍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
8、顶峰(清朝):清朝设六部,后增设军机处,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
同时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三、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1、雅典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1)主要表现: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参政议政,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2)作用: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1)形式: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014中考历史复习题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复习要点: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以及青铜器文化的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掌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
3. 秦汉时期:重点复习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汉朝的开疆拓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佛教传入中国的情况。
5. 隋唐时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唐朝的盛世文化,以及科举制度的确立。
6. 宋元明清:复习宋朝的商业发展,元朝的辽阔疆域,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3. 洋务运动: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4. 戊戌变法:复习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的原因。
5. 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结果,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6. 抗日战争: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胜利的意义。
7. 新中国成立: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三、世界史1. 古埃及文明: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法老制度和象形文字。
2. 古希腊罗马文明:掌握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思想,以及罗马的法律和建筑。
3.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代表人物和影响。
4.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
5. 两次世界大战: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6. 冷战时期:掌握冷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束。
结束语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复习历史,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历史知识,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2014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随着河南中考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中考频道第一时间搜集整理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并作出独家权威答案解析,供广大考生参考!收藏(CTRL+D即可)中考真题栏目及中考答案栏目,随时了解中考真题及中考答案最新动态。
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发布入口
中考注意事项:
1.提前踩点:考前一天考生可去考场现场踩点,提前熟悉考场环境和交通路线。
中考考场会在16号下午16:00-18:00向考生开放2小时,但不开放试室。
2.准时赴考:中考为期3天。
考生需注意开考当天一定要提前赴考,特别提醒英语科开考前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考场学校门口),开考前5分钟后不能进入试室,所以考生19日至少要提前15钟到达考场,赴考途中要注意安全。
3.带证防雨:带齐身份证、准考证,文具和适量衣物及雨具赴考。
因中考正值龙舟雨季节,请考生做好防雨准备。
4.遵规守纪:考生要熟知考生守则,遵规守纪,诚信应考。
除数学科可携带指定型号的计算器,思想品德科可携带开卷所规定资料,其他科考试均只能带文具,严禁携带手机或夹带其他资料进入试室,要看时间带手表即可。
5.规范作答:考生请购买正规的2B铅笔和黑色签字笔,按规定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不要超出答题区域或颠倒答题序号,并规范填涂,以免因不正规的笔或不规范作答导致无法扫描从而影响成绩。
6.轻松应考:考生在临考和考试期间要保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注意饮食均衡,调节心态,以积极饱满的身心状态迎接中考,努力考出水平,考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