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与评估》,董建明,傅利民, 饶培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课
程
内
1 总论
容
安
排
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概述 2 基础篇 与人有关的内容 第二章 人的因素 第八章 体力工作负荷 第九章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第十章 脑力工作负荷 第十一章 人体测量
4
与环境有关的内容 第三章 微气候环境 第四章 照明环境 第五章 色彩环境 第六章 噪声及振动环境 第七章 空气环境
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 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存在着大量伤害人身心 的问题。
13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一战至二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 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 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
1989年6月29-3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全国性学科成立大会, 定名为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1982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第八次国际人机工程会议,我国第一次 派人参加。
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16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17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五、人因工程学在中国的发展 1980年4月,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1984年, 国家军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1989年,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成立,1995年9月创刊了学会会刊《人类工效 学》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