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望江地区城市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7.40 MB
- 文档页数:51
杭州市上城区:“有限空间”里的国际化城区建设之路作者:赖惠能吴小敏周宇来源:《小康》2018年第10期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城区国际化与决胜全面小康”分论坛上,城区国际化指数正式发布,北上杭深包揽前十名。
其中,杭州市上城区位列全国第八,跻身第一方阵。
“南宋皇城根”、“浙江省面积最小的城区”、“浙江省单位GDP最高的城区”、“亩产税收全省第一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华东地区最美湖滨商圈”……拥有众多地域名片的上城区位于杭州市中南部,东临钱塘江,西揽西湖,南枕吴山、凤凰山、玉皇山,整个区域处在“三山两水”的环抱之中,不仅是杭州的地理中心、南宋皇城所在地,也是杭州信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中心。
剛刚过去的2017年,上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3.6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单位面积GDP产出每平方公里达55.76亿元,继续稳居浙江省第一位。
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升级”背景下,上城区也实现了发展模式的“更新迭代”:在努力打造全国高水平全面小康样板的同时,朝着高质量建设“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如何在延续千年历史文脉的同时,提升城区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程度?如何让有限的发展空间里释放更多活力?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什么可供借鉴的“上城经验”?为此,《小康》杂志对杭州市上城区区长金承涛进行了专访。
《小康》:从2015年起,我国迈入“互联网+”时代,作为面积最小的区,上城在这一波互联网+经济大潮中取得哪些成就?未来上城发展的整体思路如何?金承涛:互联网+经济是世界发展大势,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抢抓机遇。
早在2015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就作出把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作为“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
2016年,上城区明确了以智慧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科技支撑为主线的发展思路。
这几年来,我们把准时代脉搏,牢牢把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主抓手、重头戏,在这一轮发展中持续走在前列:在信息经济领域,2017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中国(杭州)移动互联网大会,全区实现企业上云超过1500家,我们还持续引进了世界500强思科(中国)总部、Google AdWords、中电数据等一大批互联网信息技术企业,特别是思科(中国)总部,在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65.31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了爆发式增长,Google AdWords将浙江工业智造企业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助推浙江实体经济发展。
用“未来社区”再生老城价值作者:周宇周雪妮来源:《小康》2020年第36期西子东畔、皇城故地、运河穿城、钱塘奔流,作为杭州市区位最中心、历史最悠久的城区,上城区承担着连接“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发展通道的重要历史责任。
空间、产业、人,这是城市发展的三大重要筹码。
“上城区是全市辖区面积最小的城区,16平方千米的用地中,建成区比例高达85%,又叠加了西湖、皇城、歷史街区等保护要求。
”上城区委书记陈瑾介绍说,上城要实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必须要不断找寻突破口,“建设未来社区是一个重要抓手”。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继特色小镇之后的这一概念被视为浙江“十三五”期间最具比较优势、最能带动全局的重大创新举措之一。
于是,以高密度“旧城中心区改造”为代表的上城区始版桥未来社区抓住了历史机遇,在规划之初就对标“浙江‘未来社区’的国际化样板区”来打造,被纳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的浙江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之一。
位于望江地块的始版桥,因毕昇在杭州发明第一块胶泥活字印版而得名。
翻开始版桥未来社区的规划蓝图可以看到,这里一面连接着西湖与钱塘江,一面坐拥南宋皇城遗址与钱江新城,同时紧挨着杭州城站火车站的地标枢纽,其所蕴含的能量,足以成为撬动整个上城区发展的支点。
望江指挥部副总指挥鲁军回忆说,提及杭州望江街道始版桥一带,罐头厂、烟囱、锅炉房……充满市井气息的元素令人印象深刻。
但交通拥堵、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也令当地居民深受困扰。
自2016年以来,望江地区投入资金380亿元开展城中村改造,征迁数量突破14000户,其中始版桥社区就是城中村改造升级中的“核心枢纽”。
腾挪出了空间,未来社区究竟该建成什么样?“我们以立体市井、立体花园、立体联通为特色,提出‘上城之上、空中坊巷’的设计思路,打造‘一主三副九街区’。
”鲁军在始版桥未来社区沙盘前向记者介绍说,未来社区并不是简单造房子,在设计规划时就应统筹考虑空间配置、资源集聚、治理机制三篇文章。
杭州滨湖天地规划方案杭州市滨湖区是杭州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同时也是杭州市新城开发区西区的核心区域。
滨湖天地是杭州滨湖区一款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由恒隆地产和市政府联手打造,被视为是杭州市的一个城市名片。
为了推动滨湖天地的发展,杭州市政府针对滨湖天地区域提出了一份详细的规划方案,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个规划方案。
规划范围滨湖天地规划范围总面积为约1400亩,其中包括570亩的土地和830亩的水面。
规划范围横跨滨江东路、江陵路和文苑路等多条道路。
在规划范围内,将建设超大型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高档住宅、酒店等。
规划目标滨湖天地规划方案的目标是既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到这里。
其中,规划中提到了以下目标:1.打造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引领杭州市场潮流;2.创新商业模式,聚合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品牌;3.把滨湖天地打造成为一个拥有高科技、智能化与绿色环保的商业区;4.充分整合规划区域居民、企业集群与游客资源,形成城市多元归属。
规划内容商业综合体滨湖天地的商业综合体是本规划的核心,主要由购物中心、主题商业区、精品商场、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模块组成。
商业综合体内的空间分布、流线设置以及景观设计都有详细的规划。
商业综合体内将聚集来自全球的顶尖品牌,提供令人惊叹的购物体验。
办公楼规划范围内将建设几栋大型办公楼,为杭州滨湖区的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办公环境。
办公楼内部设计将以灵活、开放、人性化为主要考虑因素,充分容纳企业的发展需求。
高档住宅滨湖天地规划范围内还将建设一批高档住宅,提供品质生活给当地市民。
住宅区内设计了多个庭院,庭院内种植了各种花草,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感与生活品质。
酒店该规划还将建设一些高档酒店,吸引更多的旅客来到这里。
酒店内部格局,以及主要的房型和设施也都有详细规划。
规划实施滨湖天地规划编制后,将逐步按照规划方案实施。
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在建设之中,预计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全部完工。
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二次公告一前言、规划名称及概况1.1 前言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设立于2004年,2006年2月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6]22号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合肥庐阳工业园区等省级开发区的批复》中同意设立望江经济开发区,现有开发区面积1.2平方公里,开发区西侧紧靠县城老城区,东侧为望东大桥(济广高速),距高速出入口500米,南部为桥港经济开发区。
区内共引进工业项目89家,协议固定资产投入116亿元,现有66家企业建成投产,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
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创业)基地、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创业基地、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纺织工业园被列为省“861”行动计划和30个产业集群之一,同时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5月开发区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原环评报告》),安徽省环保厅于2007年8月16日组织专家对该环评报告书进行了技术评审,原安徽省环境保护局于2007年9月20日以环评函[2007]879号文对望江县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
2010 年1 月12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面临着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园区发展迅速,待落户企业众多,为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全面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安徽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升级暂行办法》(皖政办秘[2012]68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开发区扩区暂行办法》(皖政办[2010]39号)和《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望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根据安徽省国土厅关于对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扩区面积的复函,本次在现有开发区用地1.2km2的基础上,扩开发区用地北至东环路,南至蓝天路,西至长河路和幸福路,东至长青路,扩区面积10.26km2,扩区后开发区总面积为11.46km2。
特别策划SPECIAL FEATURE 未来社区到底长什么样浙江未来社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首批和第二批、第三批创建试点大部分项目地块已出让或开始区块建设,进展快的如杭州萧山区瓜沥七彩社区、拱墅区瓜山社区等都已投入使用。
2021年以来,浙江省更是把打造未来社区排上了重要日程,2021年11月1日至2日,杭州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省级第四批城镇未来社区创建项目申报方案市级评审会,杭州市共24个项目参与此次创建申报工作,包括:上城区小营巷社区、滨江区彩虹社区、萧山区扬帆社区、临平区杭海路社区等。
目前,省内已有杭州、宁波、嘉兴、湖州、温州、台州、丽水这几个城市开展第四批未来社区创建申报方案评审,仅这几个城市涉及项目就达到70个。
从参与创建申报方案评审的项目来看,第四批未来社区试点的规模也不会小,不乏一些区位条件优越、区域规划起点高的项目,如杭州评审的萧山区扬帆社区,就拟选址于杭州未来总部社区一期核心区内。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已经开展过方案评审的城市,后续数量也可能增加。
如宁波住建发布的相关信息中就提到,宁波将分批次开展第四批省级未来社区项目申报方案专家评审工作,其中首次评审会涉及到13个项目。
那么,这些未来社区落地会怎样?实际的未来社区是怎样呢?又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将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未来生活”?“百花齐放”规划伊始,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要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争取“百花齐放”。
目前已经有多个小区出台了改造初步方案,从方案来看,各个小区因情况不同改造方向也不同,每个试点都有新创意。
在杭州上城区始版桥社区展览馆,该社区的原住民听了展览馆负责人的介绍后,心情激动。
“以后这里是一个三层的循环菜场,屋顶种菜,中间卖菜,底层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
”展览馆负责人挥动着激光笔,在沙盘上①②⑤⑥⑦③④将未来社区的设计理念、每个场景的落位,乃至装修、户型等详细情况娓娓道来。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前言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杭州市下辖8个区县,其中江干区地处杭州市的北部,为杭州的新兴城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江干区的规划方案备受市民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杭州江北规划方案的最新进展。
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江干区成为了杭州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江干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杭州城市规划部门于2015年启动了江干区规划的更新工作。
经过多次论证和调研,杭州市规划局发布了江干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江干区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2035),其中包括了杭州江北地区的规划方案。
规划概述根据最新的规划方案,杭州江北地区总体规划面积约为25.44 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用地面积约13.22 平方公里,非城市用地面积约12.22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包括了江北地区的交通、住宅、商业、教育、旅游等方面。
交通交通规划是江北地区规划的重点之一。
江干区规划部门将按照“立体交通,快速通行”的原则,在江北地区建设地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将江北地区与杭州市区的交通连通起来。
据悉,江北地区将建设一条连接滨江、萧山和拱墅区的轨道交通线路,该轨道交通线路将从滨江区盖家山站出发,途经江干嘉北站、萧山火车站、拱北村站,最终到达拱墅区。
此外,江北地区还将建设高架道路、快速路、公交枢纽等交通设施,包括建设G60沪杭高速入口和出口、江北快速路、江北高架路等。
住宅为了满足江北地区居民的住房需求,规划中特别将注重建设各类住宅楼盘,包括普通住宅、商住两用楼房、公寓等。
根据规划,江北地区将建设高层住宅区、花园住宅区、特色小区等。
居民将享受到宜居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商业江北地区商业的发展也是规划中的一大重点。
规划中明确了三个区域作为江北地区商业的核心区,即江北商业核心区、滨江商业核心区、萧山商业核心区。
商业的发展将在规划中得到全面考虑,建设大型商业连锁店、社区超市、商圈等。
杭州城中村改造规划总结本文结合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具体实践,从城市角度发现城中村的问题,提出城市化进程中优化解决城中村问题的主要着眼点,并梳理汇总一些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标签:城市化;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对策在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杭州的主城功能区在短短小几十年的时间内,从偏安西湖一隅的传统古城,逐渐向四周辐射扩展。
在多因素影响下,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原有村落被蔓延的城市新区所包裹,形成在城市中斑块状分布的城中村群落。
截至2016年杭州市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行动时,规划统计七城区待改造城中村及其关联空间达到约7500公顷。
对于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更新阶段,寸土寸金的杭州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规模。
1、城中村的利与弊1.1价格低廉的租住空间大多数城中村住房采用一户一栋的形式,加之自有地权因素导致建安成本本身较为低廉、建筑套型自由度较高,使得城中村天然拥有大规模廉价群租的条件。
这显著降低了外来务工人员以及部分初来乍到“新杭州人”的生活成本,为杭州近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1.2民俗文化的庇护空间过去,杭州通过紫线管理、文保单位划定,切实地保存下来了一批重要的文化设施,但许多民俗文化也随着城市化生活形式大规模变更逐渐成为了符号。
此时,城中村相对缓慢的更新进程,反而成为了一部分民俗文化形式的保护伞,一些古迹残留得到保存,一些邻里生活状态得到保留,一些民俗活动继续进行。
当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精神文化的时代来临,这些民俗文化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1.3孤立自治的管理体系城中村在用地空间上属于集体土地,建筑形态延续村落模式,村民的生活和治理模式则通常延续集体自治的形式,这导致城中村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运营管理体系之中,其内部改造和治理通常只能专项进行,导致各项区域整体性的服务能力改造提升工程经常“至村而止”,对城中村来说保持着一种能避则避、不避则断的不良默契,形成大量的断头路、断头河以及断头管,削弱了城市的各项服务能力。
111新韵水岸,活力运河——杭州京杭运河东岸景观带总体规划设计New Flavor Waterfront, and Vitality Canal—Master Planning of Landscape Belt on the East Bank of Hangzhou Grand Canal摘 要:在国家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及杭州市高品质推进大城北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整体要求,针对现状及早期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拥河发展,空间沿河开放,文化依河生长”的规划理念。
试图对景观带的整体布局、城河关系的梳理、景观风貌管控与引导、工业及文化遗产的利用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建设导则,期望总结出适合文化遗产类滨河景观带的规划及管控方法。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大运河文化带;滨水景观;工业遗产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cultural belt and Hangzhou's high-quality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orth of the grand city, focusing on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good protection, good inheritance and good utiliz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arly planning, the planning concept of "the city emb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ver, the space is open along the river, and the culture grows according to the river" is put forwar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solutions and form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landscape belt, the car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river, the management and guidance of the landscape style, the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expects to summarize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ethods suitable for the cultural heritage riverside landscape belt.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and Canal cultural belt; waterfront landscape; industrial heritage计234hm 2。
杭州蓝色钱江项目设计探讨作者:梁卓敏徐碧霞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介绍了杭州蓝色钱江项目面临在城市核心区建设住宅、酒店、办公、商业等多功能社区的复杂情况,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构建一城市商住综合体,以实现成为城市新地标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城市商住综合体住宅公建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项目概况蓝色钱江项目位于杭州新市中心——钱江新城核心区西南侧,南眺钱塘江,拥260余米的沿江水岸线,坐拥都市繁华和江景浩荡。
基地被城市道路鲲鹏路分为南北两块,总用地面积8.4公顷。
整个项目是由精装修高层公寓、五星级酒店、银行办公及精品商业街构成的城市商住综合体组成,总建筑总面积为40.6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9.68万平方米。
设计理念1、创造富有活力、舒适宜人、环境优美的国内一流综合城区。
2、配合规划区行政中心建构钱江新城优雅大气的二级区域中心。
3、合理布置用地内不同功能区块,发挥城市综合区功能优势,促进城市生活的优美、丰富、便捷和安定。
4、精心组织建筑单体布局,仔细研究城市道路景观,努力创造个性突出、体形丰富、统一和谐的城市新地标。
总体布局项目的设计建造过程经历了国家对房地产的多轮调控。
从规划之初的产品定位、设计过程根据市场的调整完善、到施工营造的多方配合,历时约6年时间。
设计试图诠释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特定区域所应承担的引领作用,经过多次调整,总体布局更注重建筑组群间的主次关系及与城市的联系。
(一)总图布局(图一,总平面图)图一,总平面图住宅组群跨越南北两个地块,沿南北向轴线对称展开,南地块的东侧退让,以布置酒店办公综合楼,与两地块间的商业街形成连续的商业截面,并呼应东侧的办公区及社区公园,为整个社区注入活力。
鲲鹏路从中间穿越,南北公寓区主入口与之形成十字式交通轴。
北地块由中轴板式公寓与四幢点式公寓以及周边配套用房和商业街组成内向合院式组团。
前言在世纪之交,杭州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开始实施跨江、沿江发展新战略,城市空间从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的“西湖时代”正式跨入以钱塘江沿岸为依托,两岸夹江联动发展的“钱塘江时代”。
作为这一转折的标志,在钱塘江北岸滨江地带建设15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成为新世纪杭州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钱江新城的核心地段,经过几轮规划和一系列分析论证后,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6平方公里扩大到4.01平方公里,目前杭州大剧院和部分区域性基础设施已先期启动,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202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又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了“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国际咨询”方案等,为有利于将上述方案中好的设计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并指导下一步各具体区块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编制本规划。
2021年1月30日,由杭州市政府组织,在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召开了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规划审查会,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规划文件以该会议纪要(见附件)为依据,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该正式文本。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三年三月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回顾与总结一、规划演变过程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
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你们,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