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一章细胞生理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296.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生理学

第一章细胞生理复习(加粗的是老师重点)

1.鱼类生理学的定义:鱼类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命生物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鱼类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①整体与环境水平的研究②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③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3.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分为两类: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①急性实验:概念:是以失去知觉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又可分为在体(in vivo)和离体(in vitro)两类实验。

优点:操作简单,条件易掌握。缺点:不能充分反映器官在体内的情况

②慢性实验:

概念:是以清醒、完整和健康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一般需在无菌、麻醉条件下手术,待动物清醒和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实验。

优点:能够反映器官在体内的机能。缺点:实验条件难以掌握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兴奋性(活细胞在内外环境改变的影响下,能使其内部的新陈代谢发生相应的改变的能力)③适应性④生长与生殖

5.整合(integration):是指有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机能活动统一组织起来,并以整体的形式存在和活动,这种作用称为整合。

6.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①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实现的一种调节方式。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reflex),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

②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所实现的一种调节方式。

③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器官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根据自身的生理特性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7.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

①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简单扩散):对象——某些脂溶性物质(如O2、CO2、H2O等);动力——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作跨膜运动或转运

*渗透作用(也属于简单扩散):水分子跨膜扩散的过程称为渗透作用

②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小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Na+、K+、Ca2+等无机离子)在细胞膜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高电位)一侧向低浓度(低电位)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易化扩散至少可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蛋白质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另一种是以离子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③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主动转运: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它可被Na+、K+和Mg2+等离子所激活,通过分解ATP为物质主动转运提供能量

④出胞exocytosis)和入胞(endocytosis):

Ⅰ、出胞: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例如,腺细胞分泌某些酶和粘液,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以及神经末稍释放递质等都属于出胞作用。

Ⅱ、入胞: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例如侵入动物体内的细菌、病毒或大分子蛋白质等)被整批转入细胞的过程。如进入的物质是固体物质,便称为吞噬(phagocytosis);如进入的是液体物质,称为吞饮(pinocytosis)。

8.兴奋性(excitability):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9.刺激(stimulate)三要素:①强度(阈强度:当刺激持续时间固定于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的

最小刺激强度。有阈上,阈下之分)、②持续时间、③强度对时间变化

10.组织兴奋性的变化:P27,图1-15

(1)过程: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

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

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

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

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

(2)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在神经接

受前一个刺激而兴奋时的一个短暂时期内,神经的兴奋

性下降至零。此时任何刺激均归于“无效”。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在绝对不

应期之后,神经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要引起组织的再次

兴奋,所用的刺激强度必须大于该神经的阈强度。

超常期(supranomal period):经过绝对不应期、相

对不应期,神经的兴奋性继续上升,可超过正常水平。用

低于正常阈强度的检测刺激就可引起神经第二次兴奋的

时期称。低常期(subnomal period):继超常期之后

神经的兴奋性又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期。

(3)图示

11.生物电现象:细胞在静息或活动状态下所伴随的各种电现象(离子电流、溶液导电、静息电位、动

作电位等)总称为生物电现象。

1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①产生的前提条件:一是膜两侧离子的分布不均,二是静息时离子通道开放不一

②静息电位形成的机理——细胞内K+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和Cl浓

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有相对较高的通透性,K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离子不能透出细胞,阻碍K+外流。于是K离子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

外正内负的状态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K+外移形成的外正内负将阻碍K的外移。最

后达到一种K+外移(因浓度差)和阻碍K+外移(因电位差)相平衡的状态,这是的膜电位称为K+平

衡电位

③静息电位机理流程图:(K+的跨膜外离形成静息电位)

K+通道开放→跨膜外离(内正电位↓)→内负电位

安静状态下

(外正内负)Na+通道关闭→因K+外离(外正电位)→外正电位

1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细胞膜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