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条件研究_周静
- 格式:pdf
- 大小:188.81 KB
- 文档页数:3
与乳酸菌具有共生作用酵母菌培养基的优化摘要:以对乳酸菌(LC5)有促进作用的酵母菌(YE4)为研究对象,OD 值和活菌数为测定指标,筛选合适的培养基。
通过对 5 种酵母菌常用培养基的初筛及二次筛选,确定在 YPD 培养基中 YE4 生长良好。
以 YPD 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进一步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得出改良 YPD 培养基的最佳成分是大豆蛋白胨为 0.4%,胰蛋白胨为 0.4%,酵母浸提粉为 0.4%,蔗糖为 1.2%,蒸馏水为 100 mL。
改良 YPD 培养基活菌计数测得的活菌数可达到5.01×108CFU/mL,比 YPD 基础培养基高一个数量级;OD 值是 YPD 基础培养基的 1.06 倍。
关键词:酵母菌;培养基;优化Optimization Medium of Yeast YE4 Having Symbiotic Function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LC5Abstract:Yeast (YE4) is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which can promote the rol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C5),and OD600and viable count are as determination of indicators to filter suitable medium of YE4. By selecting from 5 mediums which theYE4 usually us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YE4 grows very well in YPD medium. So YPD is selected as the base medium,by using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test design method to optimize it,and the best ingredients of the modifiedYPD are that:soy peptone 0.4%,tryptone 0.4%,yeast extract powder 0.4%,sucrose 1.2% and distilled water 100 mL. Theviable count of YE4 with modified YPD can reach 5.01×108CFU/mL,which is more than basis medium one order ofmagnitude,also,the OD value is 1.06 times than the basis YPD medium.Key words:yeast (YE4);medium;optimization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微生物[1],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单细胞真菌的通称。
12-21摘要:酵母菌和乳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养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两者因相互补充和优化生长条件,使其复合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独添加的作用效果。
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互生机理对混合性发酵产品的质量控制、设计开发新型发酵产品和益生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益生菌可在动物胃肠道内生长繁殖,当达到足够的量时,可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刺激酶活性,提高抗病性增强动物生长免疫系统,有益于宿主的健康。
近年来,益生菌因具有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性等益生作用,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可以预防抗生素和药物的副作用。
乳酸菌和酵母菌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在生产养殖方面起重要作用。
1 酵母菌1.1 酵母菌发酵饲料的作用酵母菌作为酶、游离核苷酸、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的丰富来源,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
酵母菌具有平衡瘤胃微生物区系、减少甲烷等有害气体的产生、稳定瘤胃pH值、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改善机体的消化机能等益生作用。
酵母菌在发酵饲料时一方面通过自身繁殖来增加饲料原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另一方面自身产生的酶通过一系列酶解反应将饲料原料中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可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进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酒香味或苹果芳香味,增加饲料风味和动物采食量,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保健等功能。
酵母菌发酵时产生的乳酸、乙酸、丙酸等降低饲料pH值,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提高发酵饲料营养价值。
酵母菌发酵饲料时产生抑制病原菌的细菌素,破坏病原菌黏附性的酶类物质,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的过氧化氢等。
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通过提高饲料原料中的植酸磷和无机磷酸盐的降解速率来提高日粮消化率。
此外,酵母菌在发酵饲料过程中吸收饲料表面氧气,提高其他益生性微生物在饲料表面的黏附性;产生硫胺素,促进厌氧真菌生长繁殖,增加纤维降解菌的数量,提高饲料中纤维的降解率。
酵母菌在均衡营养和平衡胃肠道微生物区系两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在反刍动物添加剂领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相互作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发酵乳制品,包括酸马奶酒以及开菲尔等产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探讨这些产品中微生物的分布以及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国内有关于发酵乳制品方面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发酵乳制品;乳酸菌;酵母菌;相互作用Abstract:In this paper,we mainly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in fermented dairy products,including yogurt milk liquor and Kai Feier,and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bes in these product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in fermented dairy produ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mestic fermentation of dairy products on the research to provide new ideas.Key words:Fermented dairy products;Lactic acid bacteria;Yeast;Interaction 中圖分类号:TS252.1在发酵乳制品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起到主导作用,但在亚洲、东欧以及非洲等国家的传统发酵乳制品当中,酵母菌与乳酸菌能够发挥出同等的作用,并且在发酵乳制品的长期实践当中,酵母菌与乳酸菌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酵环境,微生态环境较为平衡,也可以根据菌种之间的差异而有效控制发酵乳制品的营养情况、医疗保健作用以及风味特征,从而开发出新型的发酵产品。
食品科技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和酵母菌互作机制分析高 丽(九江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江西九江 332000)摘 要:发酵是一种常见的食品生产技术,因食品风味独特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发酵食品在生产中,乳酸菌、酵母菌均是常用的微生物,明确两者的作用关系能为生产过程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互相作用入手,详细分析了这两者的互作机制,以期促进发酵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美味的食品。
关键词:发酵食品;乳酸菌;酵母菌;关系;互作机制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in Traditional Fermented FoodsGAO Li(Jiujiang City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Center,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Fermentation is a common food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at is favored by consumers due to its unique flavor.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are commonly used microorganisms in the production of fermented food.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cent literatur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was analyz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fermented food industry and provide safer and more delicious food.Keywords: fermented food; lactic acid bacteria; yeast; relationship; interaction mechanism我国古代就形成了成熟的发酵技术,典型代表是将谷物酿造成酒。
酸通常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在多种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均有酵母菌的存在,且会与乳酸菌产生相互作用,二者在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均具有重要地位。
在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菌群,其生态环境稳定,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对乳制品的营养特性、风味等方面产生影响。
现对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为设计出更为优质的发酵产品提供参考资料。
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相互作用关系拮抗作用。
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培养时,二者产生的物质会对其他菌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或与营养素的成长产生竞争作用。
但是酵母菌与乳酸菌之间的拮抗作用机理仍处于研究当中。
相关研究中认为,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会对乳酸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主要是溶脂酵母产生的脂肪酸对乳酸菌进行抑制。
而酵母菌也会对乳酸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主要是乳酸菌产生的4-羟基-苯乳酸、苯乳酸、环肽发挥该抑制作用。
还有学者指出,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N-乙酰基β-葡萄糖脱水酶和肽酶活性增强,进而促进乳酸菌生长。
①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盐、B族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可供乳酸菌生长利用。
②酵母菌产生的物质可诱导乳酸菌中氨基肽酶的合成,能提高小分子缩氨酸的含量,促进乳酸菌生长。
在信号分子方面,相关研究指出,在高渗透压、高氧、高酸条件下混合培养乳酸菌和酵母菌能提高风味和乙醇的含量,酵母菌在该条件下回产生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酯,乳酸会产生乙醛、γ-癸内酯,二种菌均会产生乙醇、异戊酸等,这些物质是信号分子的标志。
在基因方面,有研究指出,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培养时,负责代谢嘧啶的隐形基因占比低于菌株单独培养时,三磷酸胞苷合成量降低,而负责三磷酸尿苷转化为三磷酸胞苷的酶催化反应pyrG基因表达比例增大,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培养时乙醇的积累影响了乳酸菌mRNA水平上基因表达。
乳酸菌利用苏氨酸转化的乙醛是决定酸奶风味的重要物质。
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条件研究周静;肖嫩群【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5【摘要】[目的]研究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的条件.[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ail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等4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溶解氧、温度、pH值、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其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的起始pH值6.5、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活菌数约2×10<'9>CFU/ml)中酿酒酵母菌数:产朊假丝酵母菌数:植物乳杆菌数:嗜酸乳杆菌数约为1:2:3:3、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的接种量为0.2%、前期120r/min震荡培养24 h,后期静置培养24 h,培养温度为28℃恒温24 h,32℃恒温24 h条件下,培养液中的总活菌数可达到6.50×10<'8>CFU/ml.[结论]该培养基增殖效果好,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混合发酵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发酵剂.【总页数】3页(P8824-8825,8830)【作者】周静;肖嫩群【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工程系,湖南娄底,417000;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32【相关文献】1.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中试研究 [J], 贺月林;郭照辉;谭周进;尹红梅2.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J], 李巧云;王潇;卢富山;尹清强3.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麦芽汁饮料工艺研究 [J], 刘仁禄;陶兴无;许晓梅;岳崟;卞猛4.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制备酸豆浆酒的研究 [J], 符桢华;王永华;于铁妹;黄强;邵佩霞5.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制备谷物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J], 赵修报;程立坤;付强;张莎莎;沈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中试研究摘要研究了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培养的工艺参数,从菌的生长动态、pH 值变化动态、还原糖等方面对所选条件进行中试验证,结果表明:前期好氧培养时,培养温度28~30℃、通气量300L/min,通1h停10min、搅拌转速45rpm,210min停30min、培养24h;后期厌氧发酵时,培养温度32~34℃、通气量0 L/min、搅拌转速45rpm,通30min停30min、培养24h,能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关健词微生物制剂;培养;酵母菌;乳酸菌;中试为充分表达各种微生物的生产能力,对一定的微生物来说,需要研究微生物菌体的发育、生长和代谢等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理化和工程环境因素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由于发酵过程的复杂性,控制其过程比较困难,特别是控制混合微生物的发酵生产[1]。
为使发酵生产能得到最佳效果,只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测定与发酵条件和内在代谢变化有关的各个参数,以了解有关产生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代谢变化规律,并根据各个参数的变化情况,结合代谢调控的基础理论,有效地控制发酵,以达到预期的生产水平。
该文对乳酸菌和酵母菌在自行研制的半自动微生物发酵罐中的中试培养参数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红糖、葡萄糖、植物油、磷酸氢二钾、蛋白胨、胡萝卜、硫酸镁、豆粕,均为市售产品。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ail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菌种均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购得保存。
1.2试验方法1.2.1培养基制备。
具体为:2%红糖、1.5% 葡萄糖、0.1% 蛋白胨、1% 豆粕、0.5% 萝卜汁、0.1% K2HPO4,0.1% MgSO4·7H2O、0.15%植物油、水1 000mL、pH值6.4~6.6;配料后混匀溶解,放入L-200型的微生物发酵罐中。
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培养条件优化研究摘要:对乳酸链球菌和酿酒酵母菌进行混合培养发酵,通过讨论溶氧、温度、pH值、接种量、接种比例和培养基对其发酵结束时活菌数的影响,确定两种菌在前期28℃摇床150r/min 培养24h,后期37℃静置24 h,初始pH为7.5,接种量为0.5%,接种比例乳酸菌∶酵母菌为1% ∶0.5%,培养基为YEPD时,两者的活菌数水平达到最高值,乳酸菌达5.0×108CFU/mL,酵母菌达1.0×108CFU/mL。
关键词:混合培养; 酵母菌; 乳酸菌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Mixed Culture Conditions for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Abstract: Lactococcus lactis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ere cultivated and fermented together,and the impacts of dissolvedoxygen,temperature,pH value,inoculum size,inoculation proportion,and culture medium on the number of viable count at theend of their ferme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optimized mixed culture conditions for these two bacteria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culture for 24 hours in shaker at 150 r / min at 28 ℃in earlier period,stewing for 24 hours at 37 ℃ in later period,the initial pHvalue was 7. 5,the inoculum size was 0. 5% ,the inoculation ratio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o yeast was 1% ∶ 0. 5% ,and the culturemedium was YEPD. 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number of viable coun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being 5. 0 × 108and 1. 0 × 108CFU / mL respectively.Key words: Mixed culture; Yeast; Lactic acid bacteria乳酸菌和酵母菌对人类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微生物菌种,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从大自然的变化中学到了利用酵母菌进行酿酒、发面、制曲等工艺,利用乳酸菌制作风味乳制品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