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的四个层次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文化》在线考核试题1 单选题1 天津大学科技图书馆又叫什么()A 马万祺楼B 逸夫楼C 李嘉诚图书馆D 永好楼2 天津大学是哪一年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部门预审”的?()A 1994年B 1995年C 1996年D 1997年3 天津大学的校花是()A 海棠B 月季C 樱花D 茉莉4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建院时间()A 1999年B 2000年C 2001年D 2002年5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A 京师大学堂B 北洋大学堂C 东吴大学D 之江大学6 以下内容属于天津大学精神文化的有()A 北洋纪念亭B 北洋广场C 天津大学校训D 天津大学郑东图书馆7 天津大学的创始人是()A 蔡元培B 唐国安C 盛宣怀D 马相伯8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官网是()A B C D 9 天津大学的传统是()A 兴学强国B 严谨治学C 爱国奉献D 矢志创新10 天津大学的校训是()A 求是B 实事求是敢为人先C 实事求是D 实事求是日新月异11 北洋大学一开始即以哈佛耶鲁等欧美高校为蓝本,设立了()等学门A 机器B 矿务C 工程D 律例2 多选题1 以下属于大学精神文化有()A 大学理念B 战略定位C 组织架构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D 校训校风2 以下属于行为文化在不同时期体现的有()A “五讲四美”B “三热爱”C 做“四有新人”。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本科大学文化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文化又有“体”和“形”两个层面。
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体”是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特色等内容,制度文化的“体”是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内容,物质文化的“体”是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内容,这三种文化的“形”是形成这三种文化的“体”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本科大学;文化内涵;文化建设一、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结构、功能和特征1.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从系统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
从文化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亚文化的一种,是围绕本科大学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的集合体;从教育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指的是高等教育文化,其存在范围仅限于本科大学校园之内,其涉及人群仅限于本科大学师生员工,其表现形式也仅仅体现在本科大学内的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之中;从组织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以知识和学科设置为基础的、独特的组织文化。
综上,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以本科大学为载体、以本科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和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本科大学文化形态。
2.本科大学文化的结构本科大学文化有二分结构说,即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三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1]文化,亦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五分结构说,即价值理念及其大学精神、大学形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和大学环境;八分结构说,即宽广美丽的校园、富于批判精神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以学术为中心的文化、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文化、超前的文化、智慧的文化。
大学文化的四个层次2007年11月14日 15:41:40 来源:中国教育报【字号大中小】【留言】【打印】【关闭】【Email推荐:提交】从高等教育的历史视角来看,大学这一特殊的组织是一个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基本职责。
在本质上,大学文化深刻地反映着大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以及作为主观的大学人的精神轨迹与作为客观的大学组织的发展轨迹。
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既包含和反映着历届师生对大学本身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又是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
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
笔者认为,大学文化的内涵结构应主要包括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四个维度,即大学文化的结构应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大学的精神文化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和最高表现形式,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规范体系,具体表现为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所尊崇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等,具有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
在大学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大学精神文化处于深层文化的维度。
从本质上讲,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具有崇尚人文、继承创新、自由独立、追求真知等基本内涵。
它是高等教育理念与使命的高度概括、集中凝练和显著标志。
大学理念主要关注大学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诸方面的内在规律及其关系等涉及到办学思想的基本问题。
中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表述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严谨、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价值取向与大学人的精神尺度。
讨论大学精神文化问题,离不开大学师生这个主体。
譬如,校风、学风作为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对每一个大学人道德品格的形成、事业学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大学的制度文化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权利、义务及责任的综合,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范、规则,同时也表现为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形成的观念、习惯,等等。
上海海事大学大学文化分析【摘要】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四种形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大学文化具有独特的功能,树立正确的大学文化观,可以推动大学的健康发展。
【Abstract】Univers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culture, there are four forms: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 behavior culture. University culture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university culture is good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一、大学文化研究对教育学院发展的意义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想追求、道德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蕴涵在物质成果中的理念与意境。
从本质和功能来看,大学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渗透力和影响力的隐性教育资源,是大学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劲发展势头的动力源泉,是大学增强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上海海事大学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按照系统构成要素来看,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系统。
这三大系统由内到外、由深层到表层表现为:核心层—精神文化,中介层—制度文化,显现层—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
综合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教育学院可以将以下八项作为大学文化研究内容。
三、上海海事大学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主要分为了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通过官方资料问询的方式,一个是民间调查的方式。
在官方资料的调查中,我首先通过查看学校官网和百科,而且浏览了连续几个年度的《本科生教学教育质量报告》,并且通过校方认证的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查阅和了解。
[摘要]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培育特色大学文化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当前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着多元文化、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引领精神文化建设的方向,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打下基础。
[关键词]大学文化;精神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文化是指“高校为实现教育目标,在校内形成的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文化发展的属性看,大学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形态,它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具有趋同性。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作为亚文化属性的大学文化就必须从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大学文化又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带有超前特征的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大学文化特别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般说来,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层面的内容。
这其中,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他三个层面的文化可以说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化、制度化和人格化。
大学的精神文化是指“高校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
精神文化体现着大学文化的内在精神,在大学文化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精神文化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大学是我们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摇篮,大学教育培养什么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校园精神文化的四种成分
校园精神文化的四种成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文化:学术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以及学术研究的氛围。
学术文化强调学术自由、创新精神和追求知识的态度。
2. 人文艺术文化:人文艺术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和传承。
人文艺术文化鼓励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创造力。
3. 社会公益文化:社会公益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中体现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一部分。
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提倡互助、奉献和社会公正。
4. 体育健康文化:体育健康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
它强调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健康意识。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校园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文化四种类型中最基础的事
答案:心态文化层
题目:文化一般可以划分为那四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基本情况如何,最核心的是哪个层次。
答案解析
一为物态文化层,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
二为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三为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四为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其中第四层为核心部分。
题目:简述中国文化的四个类别。
答案解析
(1)分为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2)其中前三类是从文化的领域来分类,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本身又是一种文化事象,因此单分一类。
大学文化的内涵大学文化是由大学历届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
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它由大学的学科特色与知名学人(包括教师、学生、校友)的品格、气质与创造力共同孕育,集中表达着一所大学的个性、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
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基础,它包括大学的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岗位职责、校风学风等。
行为文化是指师生员工在从事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生活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它是办学理念、精神状态的动态表达。
形象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它表达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反映着师生员工与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学与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等的整体评价。
大学文化建设内容的内在逻辑是从无形到有形、从观念形态到物质形态。
如果将各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看作同心圆的各个层次,那么,精神文化处于同心圆的核心,其次是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最外层是形象文化。
处于核心位置的精神文化对外层的文化要素具有指导与辐射作用。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科学把握各文化要素之间的联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应把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发动师生参与,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全校共同参与的格局。
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必须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
只有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文化才能获得丰厚的精神资源。
同时,推进文化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
如果现代大学仅仅是传承文化而不能创新文化,就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无法发挥新知识、新技术“孵化器”的功能。
要通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使人们既能看到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优良传统,又能看到学校的现实追求与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两个车轮,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文化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文化的主要作用是: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谭光兴、彭志武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发布时间:2012-2-25 20:24:50 点击:102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国高等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提升。
但是,我国大学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方面,大学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一方面,大学忽视了自身的文化建设,传承和产生文化的地方反而成了文化遗忘的“角落”,很少大学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面对这双重困境,大学管理者中的有识之士为之焦急,希望重塑大学文化,还大学的本性。
一、什么是大学文化(一)大学文化的内涵与主要构成汉语“文化”一词,出自《周易》“观乎天下,以人文化成”。
英文“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语colore,意为“耕耘”,因为文化修养和种庄稼一样,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而大学则是播种文化的主要组织。
正因为文化与大学具有天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往往从大学来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
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历程表明,一部人类大学史也就是一部文化史。
那么,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大学自身的文化是什么?英国学者罗威勒曾如此形容:“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份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
我们想用字来界定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
”文化的弥散性决定了我们感受文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
尽管如此,大学文化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努力探求大学文化的奥秘。
关于大学文化,理论界见仁见智,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三层次”说。
即大学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构层次;二是“四体系”说。
即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精神文化体系,其特点是强调大学的行为文化的动态特征;三是“六因素”说。
即大学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等六个因素。
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文化部孙家正部长
文化是一套是非标准、一套荣辱标准,其核心是团队中的个体面对相同事情时行动具有一致性。
因此,从学校领导的角度来说,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员工能够在心中建立和尊重一套共同的行为秩序。
——学者冯大鸣
一般认为,学校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不等于物质,它主要指一个组织中的人对待物质的态度和方式。
制度文化不等于制度,它在根本上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
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本身,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是人们对待名言警句的态度。
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化为学校师生群体的实际行为。
当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学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学校的一切场所,一切活动无不包含和表现出学校的文化元素。
它对全校教师和学生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优秀的学校文化有如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之于人。
2。
在对“文化”理解百花齐放的情况下,部分美国专家学者摆脱了“文化”多样性概念的困扰,而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对“校园文化”下了一个规范性的定义,以此统一人们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
他们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使命、物质环境、标准、传统、价值观、办学实践、信仰、假说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指导高校学生个体或团体行为以及认识理解校园内外一些事件、行为提供参考框架的一种模式。
我们认为,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 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 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理想追求、道德情感等的哲学抽象, 它主导着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方向; 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 主要表现为规章制度、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等方面; 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实体存在和外在表征, 主要由大学的物理空间设施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科研与生活环境等构成。
三个方面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共同构成一所大学特有的文化现象。
与其他社会文化相比, 大学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质。
和谐大学文化建设的使命。
和谐大学文化是大学的软实力, 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大学文化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功能, 主要表现为:(1) 文化传承。
大学文化为社会文化输入高层次文明的基因, 大学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和科技成果的同时, 也将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精华、高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传递到社会, 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文明和科学的先进文化元素。
(2) 文化整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社会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文化必然呈现出多元性, 不同文化既可能相交融合,又可能相互冲突, 人们面临的价值冲突日益尖锐。
大学文化作为文化的“中心”和“加工厂”,能够以其自身的独立性、开放性、选择性、宽容性和系统性对不同文化和价值冲突进行协调、平衡、化解、融合, 使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向同社会主流文化保持良性互动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一般来讲,高校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处于较低层次,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
浓郁的校园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
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首先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思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其次要深入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把这一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
为此,大学的领导者需要具有文化的自觉,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全面、系统、长远的考虑。
三要扎实开展师德教育,积极建设优良教风,培养学术大师,弘扬大学精神。
四要制订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严格管理,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五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在大学生中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设校园廉政文化。
第二,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就当前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看,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实体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尤其是促进观念文化的核心即学校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千篇一律,个性不明显。
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文化的属性决定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当然具有所有文化现象的共性。
其次,学校是社会的育人之地,必然要体现社会要求的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管理规律,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具共性。
第三,现在不少学校在朝着“研究型、综合型、国际性”的国内或国际一流大学努力,目标雷同,自然提法相似。
第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
在“整齐划一”的理念和模式下,“千校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鲜明的特色应当是校园文化魅力所在,突出学校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意味着更加贴近于学校的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和培养目标,同时也促进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的形成。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