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雷电防护
- 格式:pdf
- 大小:153.98 KB
- 文档页数:2
ATM机房防雷方案一、前言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同时也预示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这些微电子网络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防雷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
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随地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雷电不仅仅破坏系统设备,更为重要的是使系统的通讯中断、工作停顿、声誉受损,其间接损失无法估量。
一般来说,网络集成系统是由主服务器及中心交换机和各分交换机以及路由器、服务器、相当数量的终端构成。
位于主机房内的中心交换机通过广域网路由器与外界联系,通过光纤与各分交换机连接,分交换机通过集线器与各用户终端相连。
二、方案设计依据:1.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2.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3.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5.GB3482-3483-83《电子设备雷击试验》6.IE1312-1∶199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通则》7.ITU.TS.K20∶1990《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8.ITU.TS.K21∶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三、防雷设计思路由于网络集成系统防护点多、面广,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和建筑物内各向电子网络设备不受雷电损害或使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应从整体防雷的角度来进行防雷方案的设计。
现在都采取综合防雷,综合防雷设计方案应包括两个方面: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
1、直击雷的防护如果无直击雷防护,按IEC1312的估算几乎所有雷电流都流经进出建筑物的导体型线路(如电源线、信号线等)侵入设备,这样的损害就非常之严重,因此做好直接雷击防护是做感应雷击防护的前提;直击雷防护按照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计和施工,主要使用避雷针、网、线、带及良好的接地系统,其目的是保护建筑外部不受雷击的破坏,给建筑物内的人或设备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计算机机房设备工程防雷设计方案第一部分:防雷重要性一、概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脚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信息设备应用的范围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原电子信息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LEMP(Lightning Electro Magnetic Pulse)]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
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害称为“信息时代的公害”。
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研发了品种繁多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产品,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的工程技术。
自然灾害很多,而雷电灾害是普遍存在的,特别在有些地区非常频繁,自古以来就被神化。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毁坏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国也是雷暴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
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雷暴日都在50天以上,最多可达134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雷电灾情损失是“触目惊心”的,在19985和1999年的两年中,全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就有38起。
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技术摘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规模集成电路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于雷电和过电压造成的损失逐年上升,本文从计算机机房防雷电的重要性出发,介绍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的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屏蔽等电位雷电防护技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联网化程度越来越高,通信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耐压程度也明显减低,使设备对电气环境的依赖很强。
根据保险公司统计,近年来由于雷电和过电压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害的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由于雷电和过电压损坏设备而造成的系统停顿、业务停顿、重要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往往给用户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远远超过直接的硬件损失。
因此,计算机机房对避雷和过压的防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1 建筑物防雷建筑物本身的防雷装置是建筑物内信息设备及系统防雷的第一道屏障,建筑物本身的防雷性能直接影响到其内计算机机房的防雷,因此,建筑物防雷必须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系统,屋面金属等电位连接)、施工和管理,达到建筑物的防雷目的。
2 屏蔽屏蔽是电子设备防护雷电电磁脉冲干扰的基本手段之一。
屏蔽就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阻挡或衰减外界电磁辐射能量向被保护的空间传播。
具体措施有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和金属线缆屏蔽。
对于机房的信息系统,特别是带有卫星接收和各种通信线路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大部分是通过电线电缆和各种通信线路侵入的。
因此,计算机机房位置最好选在建筑物的底层中央,同时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屏蔽措施。
(1)所有引入建筑物的电源线、各种通信数据线等金属线缆,必须采用金属屏蔽线缆或者穿金属管埋地引入机房,并在金属屏蔽层和金属管的两头做可靠接地,并且要求在入户前埋地的长度不小于15m。
雷电流的“集肤效应”使得相当大的一部分电流沿屏蔽层或金属管接地端口泄入大地,因此这种措施不尽可以有效阻止通过线缆引入的雷电波,还具有一定的防直击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