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理上的证据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545.50 KB
- 文档页数:51
关于证据学理分类的表述
证据学理分类是指根据证据的性质和作用将证据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学科。
一般来说,可以把证据分为以下几类:
1. 直接证据:指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目击者的证言、照片、录像等。
2. 间接证据:指根据某些已知事实推断出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物证、鉴定结果、专家意见等。
3. 证据链:指由几个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证据构成的一系列证据,通过证据链可以推导出某个事实的真实性。
4. 声誉证据:指涉及证人、当事人的品德、信誉等方面的证据,用来评估证人或当事人的可信度。
5. 反驳证据:指用来反驳对方证据的证据,目的是揭示对方证据的瑕疵、虚假或不足以支持其主张。
6. 公证证据:指由具有法律效力的公证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如公证书、公证处证明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证据学理分类,不同的分类在不同的案件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在进行证据分析和证据推理时,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证据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证据法学是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它是一门思想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法学,以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之一,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证据法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详细掌握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证据法律制度的本质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证据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证据制度内容:证据制度概述;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要求:(1)了解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2)掌握证据制度的主要历史类型;本章重点和难点: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证据法的理论基础内容: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要求:(1)了解认识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2)了解方法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3)了解价值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第三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内容: 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要求:(1)了解遵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2)掌握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第四章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内容:证据的真实观;证据的定义;证据的资格。
要求:(1)掌握证据的定义和资格;(2)了解证据的真实观。
本章重点和难点:证据的定义、资格。
第五章证据的学理分类内容: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要求:(1)了解证据分类的概念及意义;掌握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重点和难点: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及特征。
证据的学理分类一、引言证据是指用来支持论点或论断的信息、事实或数据。
在学术研究、法律审判、科学实验等领域中,证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证据的分类对于判断其可靠性、有效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证据的学理分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证据。
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根据证据与论断之间的直接关联程度,可以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 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直接证明或反驳论点的证据。
它可以是清晰的事实、观察、目击证言等。
直接证据一般具有明确的信息来源和直接的证明力。
直接证据的优点是能够提供直接的支持或反驳证据,使人们能够更直接地判断论点的真实性。
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目击者的证言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来确认肇事司机的过失。
2. 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或反驳论点,但通过推理、推测或相关性分析可以间接支持或反驳的证据。
它常常是基于某些已知的事实或规律,来推断与论点相关的信息。
间接证据的优点是可以填补直接证据不足的空白,并为论证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例如,如果一个案件中缺乏目击证人,但通过DNA的分析结果可以间接证明嫌疑人与案件有关。
三、物质证据和非物质证据根据证据的形式,可以将证据分为物质证据和非物质证据。
1. 物质证据物质证据是指可以通过感官观察或实验测试直接得出的证据。
它可以是有形的物体、文物、纪录或数字数据等。
物质证据的优点是能够通过直接观察或实验来验证其真实性,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犯罪现场发现的指纹,可以作为物质证据用于定罪。
2. 非物质证据非物质证据是指不能通过感官观察或实验测试直接得出的证据。
它通常是通过口述、书面记录、听觉记录等方式间接获得的。
非物质证据的优点是可以记录并传达人类思想、感情、经验等主观信息,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历史研究中,人们依靠文献、口述历史等非物质证据来还原历史事件。
四、直接物质证据和间接物质证据根据物质证据与论断之间的直接关联程度,可以将物质证据分为直接物质证据和间接物质证据。
证据的学理分类Litigation Evidence Law主讲人:李蓉湘潭大学法学院思考警察将某命案现场遗留的一封信件进行了复制,该复制件属于什么类型的证据?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 本证与反证2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3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4 目 录 C O N T E NTS1.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原始证据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手材料”。
传来证据传来证据,也称派生证据,是指从原始证据中派生出来的证据。
传来证据传闻证据对原始证据进行复制、拍摄、摘录、加工等中间环节所形成的是传来证据。
不是证人亲自感知案件事实所形成的证言,都属于传闻证据。
特别注意:2.本证与反证本证,是指在诉讼中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用于证明自己所主张事实的证据。
反证,是指没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用于证明对方主张事实不真实的证据。
3.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直接用以证明要件事实的证据称为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能够自然的或单纯的证明案件事实。
间接证据证据能够证明一定的间接事实或补助事实,而依此项间接事实或补助事实与要件事实之间的推理必然关系,要件事实因而间接获得证明。
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2001年《民诉证据规定》第77条《刑诉解释》第105条,对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确立了限制性规则。
除了强调单个间接证据要查证属实、相互印证以外,司法解释还要求间接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并且达到了“结论唯一”、“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程度。
实物证据 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形态为其表现形式的证据,又称广义上的物证。
如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言词证据 是以人的陈述为其表现形式的证据。
如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鉴定意见。
4.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的划分,除了有证据载体的表现形式这一分类标准以外,还与这两类证据的形成机理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第一篇:《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您了解吗?》咱们在生活中,有时候难免会碰到需要证据来证明一些事情的时候。
今天就跟您唠唠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
比如说,您和朋友一起做生意,结果账目出了问题,这时候合同就是一种书证。
合同上清楚写着你们的合作方式、分成比例等等,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据。
还有像现场的监控录像,这就是视听资料,能把当时的情况原原本本展现出来。
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里,有一种叫物证。
就好比发生了交通事故,撞坏的车辆就是物证,能说明事故的严重程度。
再比如证人证言,有人亲眼看到了事情的经过,他说的话也能作为证据。
了解这些分类,能让咱在需要的时候,更清楚怎么去找有用的证据。
第二篇:《聊聊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说说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
先来说说物证,比如说家里进小偷了,被弄坏的门锁就是物证,能证明有非法入侵的情况。
书证也很常见,像借了钱打的借条,这就是书证,能说明借款的事实。
还有电子数据,比如聊天记录,如果里面提到了重要的事情,那也能当证据。
我有个朋友,就是靠聊天记录证明了别人欠他钱。
还有勘验笔录,像警察对犯罪现场的勘查记录,这也是很有力的证据呢。
所以说,搞清楚这些分类,遇到事儿咱心里就有底啦!第三篇:《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您得知道!》大伙平时可能觉得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离咱挺远的,其实不是这样!给您举个例子,您买了个东西质量有问题,发票就是书证,能证明您在啥时候买的。
要是有人在公共场合诽谤您,旁边有人录下来了,这录音就是视听资料。
还有物证,比如打架的时候打破的东西,能证明冲突的激烈程度。
再比如说鉴定意见,像珠宝鉴定,能说明东西的真假和价值。
知道了这些分类,咱就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啦!第四篇:《谈谈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谈谈证据材料的学理分类。
比如说,您发现买的食品过期了,那这过期的食品就是物证。
还有证人证言,就像小区里有人看见有人乱停车挡住了通道,他出来作证,这就是证人证言。
第一篇习题(1——3)第一篇习题(1——3)第一章证据法的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证据学2、证据学的研究对象3、证据学的体系4、证据法律制度二、填空题1、各国证据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系主要有()和()。
2、证据学大研究方法很多,但()是证据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证据属于历史范畴,证据是伴随着()活动发展而来的。
三、多项选择题1、事实材料成为证据应当具备的条件是()A.其本身是真实的B.与待证的案件事实有关联C.取得的方式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D.在审理中经过当事人质证2、在我国诉讼中,不具备证据能力的材料为()A.侦查人员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被告人的口供B.侦查人员违法搜查取得的物证C.原告在自家录音电话上透露的与被告的谈话D.私家侦探在旅馆门前偷拍的被告与第三者的照片3、法院在民事裁判中认定的事实是()真实的事实A.达到客观B.接近客观C.达到法律D.到达绝对4、在以下表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证据法的目的具有多元性B.证据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真实C.证据法的目的之间存在着冲突D.诉讼效率也是证据法的目的四、问答题1.什么是证据力?什么是证明力?2.当事人主义的特点是什么?3.我国分权主义诉讼制度的表现是什么?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发展历史一、名词解释1、神示证据制度2、神誓法3、水审4、火审5、法定证据制度6、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二、填空题1.现代证据制度可以分为()、()和()。
2.对外国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仍然存在的证据制度,可以划分为几种:();();()。
3.水审又分为()和()两种。
4.自由心证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为();二是()。
三、单项选择题1、《汉穆拉比法典》第131条规定:“倘若某自由民之妻被其丈夫所诬陷,而她并没有在与其他男子共寝时被捕,则她应对神宣誓,并得回其家。
”这段话中涉及到的证据制度是()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制度 D.相关性证据制度2、《唐律疏议·断狱》中的“八议请减老小”条规定,在不许拷问被告人迫使其招供的情况下,“皆据众证定罪”。
一:证据学理上的分类
(1)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以证据的来源为标准所做的分类)
所谓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又称原生证据。
所谓传来证据是指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又称派生证据。
一般来说传来证据和传闻证据的区别是传来证据即包括言词证据又包括实物证据,而传闻证据只包括言词证据。
(2)言词证据和实物(依证据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方式为标准)
(3)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证据对案件事实所起的作用为标准)
所谓有罪证据是指能够证明犯罪事实存在,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证据。
也成为控诉方证据,包括在公诉案件中控诉方举证的犯罪嫌疑人具有加重、减轻、从轻、或免除处罚的情形。
所谓无罪证据是指证明犯罪事实不存在,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
(4)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以证据与案件事实关系为标准,即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事实)
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需与其他证据配合使用才能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证据。
(5)本证和反证(以证据对双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是否成立的作用为标准)
本证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用以证明自己所准长得事实存在的证据。
反证是指反驳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证据而提出相反的证据
二:法律上的分类(根据2012年3月14日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所做分类为8中
(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
(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