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教学流程(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2.11 KB
- 文档页数:1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
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演示实验、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三、教学过程初二物理光的色散教学反思1、《光的色散》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这节课我应该把观察实验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2、本节导入是由色散实验的演示,三棱镜实验引入光的色散,使学生知道太阳光可被分解成七色光,这一实验没问题;接下来就是观察现象,由于效果不是很明显,导致是哪七色光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没有直观看到现象好。
3、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有自己的兴奋点,课堂中会期待着兴奋点的出现,课后会因为兴奋点的出现而心情舒畅,觉得很有成就感。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5光的色散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知识和技能: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学及教师适当讲解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1重点: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2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导入: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处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明确: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割,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述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
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 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是色散?2 色光的三原色是什么?3 什么是可见光谱?4 什么是紫外线?紫外线有什么特点?5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有什么特点? ?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 知识梳理1 色散情境介绍: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
知道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解开了光的色彩之谜。
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1)出示三棱镜让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点评: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识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教学流程(新版)新人教版
环节流程 内容与目的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分)
引入 用彩虹现象引入课题 1、图片展示;2、提问
3´
生1´师用2´
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 引入白光通过三棱镜会折射 1、学生画图,讲解 5´
生4´师用1´
演示色散 让学生认识色散现象
1、演示实验 2、讲解不同色光折射角度不同 3、图片展示,讲解光谱上各种光排列顺序 6´
师用6´
认识各种光 1、白光色散后得到的各种色光和看不见的光
2、按光谱讲解
1、提问形式、讲解白光组成、色光三原色 2、学生看书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总结 15´
生10´师用5´
小结和练习 总结知识点、巩固练习
1、列出知识点思维导图,学生填空 2、学生做巩固练习 10´
生8´,师2´
作业布置 师1´
合计 生23´,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