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格律诗平仄拗救

  • 格式:docx
  • 大小:27.16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律 是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格律的简称。 包括四个方面: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 一、句数 律诗、律绝、排律(长律)

二、押韵 押韵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书是为帮助诗人选字押韵而编写的。陆法言《切韵》 “平水韵”虽为后出,但唐人作诗用韵与之相合。 律诗押韵的具体情况: 1. 偶数句押韵 2. 一般只押平声韵。

3. 不能“出韵” ,即韵脚必须使用同一韵部的字(声调、主要元音、韵尾相同) 入韵时,首句的最后一个字可以选用邻韵字) 。

三、平仄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 中古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的对照。 律诗的基本句式(以五言为例) : 仄仄平平仄(甲) 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

仄仄仄平平(丁)

(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加一对相反的平仄) 平仄的基本要求:

一句之中,平仄 一

联之内,平仄 上下两联,平仄 开头:五言仄起仄收式。 开头:五言平起平收式。 开头:五言平起仄收式。 开头:五言仄起平收式。

甲、丙开头为首句不入韵式,乙、丁开头为首句入韵式

(二)律诗的口诀与“拗救”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反映大致情况,但不尽正确。

律诗中, 如果违反平仄格律, 叫做“拗”。一个句子拗了, 诗人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加以补救, 叫做“救”,“拗” 与“救” 合起来称为“拗救” 。经过拗救的句子仍然是合律的。 1. 甲种句式关注三四字,口诀: 出三拗,对三救,可救可不救。 出四拗,对三救,一定得去救。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乙种句式关注第一字,口诀: 一拗三救救孤平。

恐惊天上人。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注意:“孤平”只针对乙种句式而言。 3. 丙种句式关注第三字,口诀: 三拗四救一必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种句式又称“特种拗句” ,往往用在尾联的出句。 山中一夜雨。 (三拗一必平)

4. 丁种句式注意第三字,绝不能改仄为平,否则就成了“三平调” 归纳“一三五要论,二四六不分明”之处。

练习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根据普通话读音判断古入声字 符合以下条件的字通常是古入声字: 1.

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 b 、d 、g 、j 、z 、zh )而读阳平的字。

2. ue 韵母的字,除“瘸、靴”外。

3. Uo 韵母和翘舌声母相拼的字。

4. 声母f 、Z 、C 、s 和a 相拼的字。 符合以下条件的字通常不是古入声字: 1. 鼻音韵尾的字。

2. 读 zi 、 Ci 、 si 的字。

3. 韵母是 uei 、 uai 的字。

、陈彭年《广韵》 、南宋“平水韵”

,即一韵到底,不能用邻韵的字(当首句 相间” 。 相

对” 。 相

粘” 。 根据粘对的原则可以推导出律诗的句式构成。 (一)律诗的四种不同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甲种句式 乙种句式 丙种句式 丁种句式

,是律诗的大忌。

四、对仗律诗一般在中间两联使用。律绝大多不用对仗。

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

律诗特有的对仗:

1.借对(借意、借音)

2.流水对(一联中的两句,字面对仗、意思相承)

第四章语法(一)

实词和句式

第一节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一) 1.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划分标准:词的语法特征(主要是语法功能)。划分目的:讲清语言的组织规则(包括词的语法意义和句子结构)

2.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

(二)词类活用主要跟名词、动词、形容词有关。

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名词——人和事物名称;主语、宾语、定语、谓语。动词——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谓语。

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定语、状语和谓语。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概述

(一)词类的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具备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

1.两个要素:“词有定类” ;语法功能“临时改变”

2.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⑵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人君无道,则内暴虐百姓,而外侵欺其邻国。 《韩非子•解老》

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汉书•郦食其传》)

(3)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衣弊履穿,贫也。(《庄子•山木》)

小结: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的结果,词义固定,不是临时的。词类活用是词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了别类词的特征,词 义不固定。不过,有时一个词活用得久了,也可以可能转化为兼类词(王、衣)

注意词的兼类与同形词的区别: 吾欲之南海,何如? 爱共叔段,欲立之。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三、词类活用的具体情况 (一)从左右,皆肘之。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二) 桓公立, [石碏 ]乃老。《隐公三年》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卒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三)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论贵粟疏》

请略陈固陋。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四)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论语•述而》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僖公二十三年》

(五)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游雅]常众辱奇,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

《魏书•陈奇传》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韩非子•显学》

出而哇之。《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

四、词类活用的条件 教材 286-289 页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 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

世之所谓贤士,莫若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 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 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 命者也。

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自上观之,至 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 附:名词用作状语

(一)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1.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童子隅坐而执烛。《礼记•檀弓上》

2.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3. 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

《孟子•万章下》

4. 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中山狼传》

注意:与一般主谓结构的区分: A 看前面是否另有主语; B 根据语境 (二)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史记•商君列传》

劝学》

与臣而将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