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80.4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一(上)期

中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 6.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杜甫《登高》中,“______ ,______ ”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

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 ,______ 。”两句表露乐视人清高孤傲、

与世不合的性格,为整首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使人进入官场却最

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 ,______ ?”两句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建功立业。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

杜甫

春日春盘①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注】①春盘:古代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

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皇帝也于立春前一日向臣僚赐春盘。②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诗写于立春日,《登高》写于重阳节,因具体时间不同,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也截

然不同。

B.首联“忽忆”一词,表明诗人是由眼前的春盘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

回忆。

C.颔联诗人具体回忆了昔日在两京时立春日庆祝的盛况,与今日之现状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D.除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外,诗歌还通过借助自然景物及人物的自身行为等方式来抒发

感情。

诗中说“杜陵远客不胜悲”,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之“悲”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

为“知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理论上“知音”的内

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从而经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

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

者以能有“知音”为幸。而现实生活中,“知音”往往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 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

音译。在基本内涵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

“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

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

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往往特指

大众文化的欣赏者。

③在文本辨识力方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

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伪存真,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

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

力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

学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在参与方式上,粉丝欣赏文学作品,要求突破“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

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

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⑤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

是以文化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

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MTV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的释放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

不能相互替代。

(选自《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有删节)

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知音”的内涵在理论上至少涉及两方面,其中之一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深度契合。

B.“粉丝”的名称有些不伦不类,它属于“fans”的音译词,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对

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C.“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他们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文学批评的旨趣更理

性、客观。

D.“粉丝”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只会关注文本的细节,在文学批评上更具主观

随意性。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第①②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称谓的来历、内涵等,令读者对两个

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B.文章第①段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增加文章浓

厚的文学色彩。

C.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阐述,使读

者对“知音”和“粉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第④段中

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知音”与创作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相互尊重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为

“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

衍生产品。

C.金庸的“粉丝”能去伪存真,使那些用“金庸”之名仿作的小说被淘汰,可见“粉

丝”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

D.知音能够写出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却很难创作其他类型的新文本,可见他们的生

产力还没有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