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章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科学与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49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MOdernEdUCationTeChnOIogy)课程编号:Z210025总学时数:14+18 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适用专业:师范类各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施的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教师要求,而为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的一门应用类课程,目的在培养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它的理论基础。
并对本课程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点与作用,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术,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阐述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媒体基本原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特点,选择和组织不同侧重面的教学内容,解决相关领域中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和素养。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课时)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教育技术的定义;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1.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掌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的掌握,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点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点2: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知识点3: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二节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知识点1: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知识点2:信息社会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知识点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点1:总述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点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5:传播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6:视听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第三章视听教学媒体知识点1:教学媒体的分类知识点2:投影器的使用。
知识点3:视频展示台的使用。
知识点4:听觉教学媒体的使用。
知识点5:电视机的基础知识知识点6:扫描仪的使用数码照相机知识点1:镜头。
各类镜头的特点(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远摄镜头)知识点2:数码照相机的类型、结构。
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知识点3:摄影用光与景深。
景深与快门的作用。
知识点4:摄影构图。
各类景别、构图的特点。
知识点5:相机的基本操作.。
感光度、拍摄模式选择。
第四章现代教学应用系统知识点1:现代教学应用系统的类型知识点2:投影机特点、使用(正确开、关机等)及注意事项知识点3:网络的类型、特点知识点4:微格教学的特点知识点5:校园广播系统的常见类型第五章知识点1:文本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2:图形图像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3:声音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4:动画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5:视频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第六章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点1:计算机辅助教育,辅助教学的含义,知识点2: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流程知识点3: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知识点4: 多媒体课件类型及特点知识点5: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第七章教学设计知识点1:教学设计的概念知识点2:教学设计的应用层次知识点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知识点4: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点5:学习内容分析知识点6: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点7: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知识点8: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知识点9: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1-2章目录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与演变二、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三、教育技术定义四、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二、教学理论三、传播理论四、系统科学理论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与作用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变革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三、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第一节现代教学媒体一、教学媒体的概念及分类二、现代教学媒体的特性三、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应用第二节现代教育环境一、现代教育环境的概念二、现代教育环境教学功能第三节现代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一、校园网二、多媒体教室三、网络技术四、数字图书馆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与演变美国教育技术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也最大。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分为三条脉络:一是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经历程序教学,最后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二是发端于直观,经历视觉教学运动,视听教学运动,最终形成的媒体教学;三是由经验性的教学系统方法发展形成的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
(一)直观教学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二)视觉教学阶段(20世纪20-30年代)(三)视听教学阶段(20世纪30-50年代)(四)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五)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1970年6月25日,全美教育协会的视听教学部正式更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早期,我国的教育技术称为“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创的名称,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中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的。
1919年,我国的教育工作开始运用幻灯进行教学,这是我国电化教育起步的标志。
我国的电化教育分为两个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
(一)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在视听教育阶段,电教领域应用的主流技术是:投影、录音、电视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授课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时:34 学分:2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适用对象:师范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根据“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概念,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充分体现现代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2.以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本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3.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媒体的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4.使学生能利用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处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2学时)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2学时)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学时)第五章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第六章信息化教学设计(5学时)第七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5学时)第八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2学时)第九章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学时)第十章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3.教学设计理论4.信息化教学设计5.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6.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7.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验实训12学时。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放、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经历四个阶段: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含义:术涉及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每一个环节,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以改进和优化人们的学习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学科)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2.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用技术3.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对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调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映——强化”的学习模式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苛勒的顿悟说“接竹竿实验”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学习不应只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构造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徐成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技术的定义●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1教育技术1.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教育技术的定义(1)技术技术是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各种手段的总合,包含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
物化技术智能技术(2)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目的:促进学习研究对象: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研究领域: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2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有待于扩展)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四个阶段3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1)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2)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具体步骤:(这个使用一个动画流程图展示)阐释和分解既定的教育目标——分析满足目标所需要的教育任务和内容——制定教育策略——安排教育顺序——选择教育媒体——开发和确定必要的学习资源——(?实施教学?)——评价教育策略和学习资源的效果——修改策略和资源直到有效(3)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学目标●选择和使用最优教育效果的测度●选择和采用最优的教学活动●选择最优的环境条件4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电化教育:南国农1985年《电化教育学》中的定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1.1.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升本科)的必修课,4学分。
遵照上级指示,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升木科)的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暂时借用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之教学内容,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要求暂时参照该课程教学大纲的卜•册内容及其教学要求。
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学大纲(删除上册内容)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要求和考核一、课程性质课程大纲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指导文件《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制定。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先修课程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类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目的捉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
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主体)、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起信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文化的意识,增强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观念。
2.了解信息、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木内容,了解教育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
3.常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木、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
4.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屮去的能力。
5.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木理论和方法。
6.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综合能力,媒体应用能力和评价管理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淫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7.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学习要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AECT1994和AECT2005的定义、内涵、范畴)(1)教育技术AECT1994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AECT2005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与AETC’94定义相比,AECT’05定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①英文定义的“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的名称被“Educational Technology”的名称所取代;②“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被更改为“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③“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两个研究对象被变换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④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范畴被缩减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并有合适的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管理”三个范畴。
何克抗教授提出了较能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内涵:①理论和实践并重;②学习过程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③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3)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2、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提高教育质量;(2)提高教学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4)促进教育改革。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价值指向(需要理解、联系实际指导专业成长)。
(1)做学生的向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做乐于协作的研究者;(3)做课程的开发者;(4)做资源的涉及组织者;(5)做终身的学习者。
4、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需要理解标准、联系实际指导专业成长。
现代教育技术第⼀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第⼀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1994年AECT概念: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第⼆节教育技术发展简史2、教育技术的产⽣是以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视觉教育运动”为起点。
3、教育技术不是在某⼀领域或⽅向上的逐渐深⼊,⽽是多条线索多个领域并⾏交叉结合的过程,具有综合性特征。
4、教育技术的三种系统⽅法(1)媒体技术与视听教育美国⼼理学家普莱西是世界上第⼀台教育机器的发明者,1924年,他根据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练习律、效果律、同化律理论设计了⼀台可以进⾏测验、记分和教学的简单仪器。
20世纪50年代美国⼼理学家斯⾦纳设计出了新的⼀代教学机,被称为“斯⾦纳程序教学机”。
(2)教育传播(3)系统⽅法5、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对媒体技术和理论依据的关注,都表现出⼀定的选择性;对⼈的作⽤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不断吸纳新的观念,并且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并且在此过程中快速发展其⾃⾝。
6、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进⼊80年代,我国电话教育迅速发展。
80年代后期,随着与外国教育技术界交流的增加,以及对新的理论、经验、成果的不断吸纳,然们发现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在视听教育的研究范畴。
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7、我国教育技术学术界的观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法以及学习⼼理学成果的指导下展开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活动,⼀般都称为现代教育技术。
8、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深⼊地运⽤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第⼀,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第⼆,教育信息载体多媒体化。
第三,信息传输⽹络化。
第四,教学过程智能化9、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向,主要是在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应⽤、教与学模式的创新教育技术能⼒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领域。
10、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中的作⽤A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的突破⼝。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program)总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 10课外学时学分: 2适用专业: 师范专业(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增強其职业技能,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适应未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系统地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教学媒体的类型、功能特点和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整合的方法,探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原理、模式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了解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学会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初步掌握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整合的方法。
(三)正确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掌握教学设计的原理、模式与方法。
(四)了解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原理、模式与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一、概念解读(一)什么是教育技术?(二)教育技术与相关理论(三)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二、任务与活动(一)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二)教育技术与相关理论的理解第二章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一、教学媒体(一)教学媒体概念(二)教学媒体分类(三)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一)教学资源的概念(二)教学资源的分类(三)教学资源的开发1、教学资源的检索与获取2、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3、教育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三、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一)多媒体教室(二)多媒体网络教室(三)其他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四、实验活动:视听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实验五、实验活动:教学网站制作第三章教学设计一、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一)案例导入(二)核心概念(三)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四)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五)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类型二、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一)案例导入(二)核心概念(三)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四)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五)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类型三、设计与编制教案(一)规划教案基本内容(二)改写教案模板(三)编写教案四、教案设计成果的评价(一)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二)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五、实验活动:教学方案设计第四章教学实施与评价(一)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环境条件及其特点(二)教学实施计划的设计二、教学评价(一)基本概念(二)教学评价的类型(三)教学评价技术1、课堂观察2、调查3、测验4、档案袋评价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教与学模式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采用多媒体演播教学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实验、问题探究、资源检索、在线讨论等多种教与学模式。
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技术9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0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利于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是什么?每一个范畴各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应该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内容。
设计: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评论: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利用: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开发:文印技术、音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综合技术。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进入教育领域,为建立新型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奠定了基础,使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多样化、自主化、国际化成为可能。
•三种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三种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说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课程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方式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2.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4.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5.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6.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7.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的工具8.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工具9.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10.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11.计算机作为教学管理工具第二章:1、什么是媒体、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媒体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籍、画册、报纸、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的播放设备等。
当媒体承载的是教育信息时,被称为教育媒体,教育媒体是指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