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的典型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述

案例1:A公司向某银行申请了两张银行承兑汇票,用以向B 公司支付货款共计690万元。同日,案外人C持系争的两张票据及其余的52张票据,向D农信社申请贴现,但D农信社在办理贴现前并未向某银行进行票据查询。2011年11月16日,A以上述两票据已遗失为由,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A向法院起诉要求贴现银行及转贴现银行返还系争票据。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35号)、《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在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236号)等规定的要求,D农信社作为贴现人,在办理贴现手续时负有对基础交易关系真实性及系争票据效力有无瑕疵的审查义务,但D农信社显然未尽到上述义务,C提供的增值税发票金额与总贴现金额相差甚远,D农信社在贴现时亦未向承兑人进行书面查询,在此情况下,D农信社的贴现行为违反相关规定,具有过错。同时,A作为原票据持有人,对系争票据存在保管上的过错,且该过错是导致本案系争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法院判定A对其损失应自担主要的民事责任,D农信社对损失承担30%的赔偿责任,向A公司赔偿损失207万元。

(案例来源: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3)沪一中民六(商)终字第287号)

案例2:A公司合法取得三张出票时间均为2008年5月14日的银行承兑汇票。随后A公司失去对该三张票据的控制,随即向法院公示催告。在公示催告期间,B银行黄冈支行申报权利,称该行已于5月30日对该其中两支汇票为C公司办理了贴现。A公司遂将B银行黄冈支行起诉至法院,要求该行返还票据。经查明,B 银行持有的两张汇票上,A公司背书后,C公司、D公司进行了连续签章和背书,但A公司、C公司、D公司之间无真实贸易关系,C公司在申请贴现时,向该行提供了虚假的购销合同和增值税发票。

该案在一审、二审中,法院均认为,申请贴现的票据不但要合法、有效,还要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并给付对价,银行在办理贴现业务时既要对票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还要对申请贴现的票据是否具有真实的交易背景进行审查。再审时法院认为,法律规定的贴现银行的审查义务是一种形式审查义务,贴现银行无需对贴现申请人取得票据的基础法律关系进行实质审查。B银行办理票据贴现时审查了贴现申请书、购销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并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向汇票承兑行进行了查询并得到承兑行“无挂冻止付”答复,尽到了必要的审查义务,不存在重大过失的情形,因此再审最终驳回A公司要求B银行返还票据的诉讼请求。

(案例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3)鄂中法民再终字第14号)

二、案例分析

上述两个案例所涉情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银行承兑汇票的原持有人在丧失汇票后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在公示催告期间已为该汇票办理贴现并成为现持票人的银行向法院申报权利后,原

票据持有人为维护自身权益向法院起诉贴现银行,要求银行返还票据或票据利益。而且,涉案汇票在向银行办理贴现时均存在伪造票据背书及签章,伪造基础交易合同、发票等贴现材料的情节。

案例1中的一审及二审、案例2中的一审及二审,均作出了支持票据原持有人而对贴现银行不利的判决;而案例2中的再审判决则作出于贴现银行有利的判决。由此可见,票据纠纷各方争议较大,且目前法院对于该类型的票据业务纠纷案件的态度和看法仍存在较大分歧,法院的观点不同可能导致作出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

上述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其一,贴现银行对没有真实交易关系的票据进行贴现是否属于“重大过失”取得票据,能否取得票据权利;其二,银行在进行票据贴现时,如何尽职履行审查义务,才能够取得完整有效的票据权利。

三、相关法律依据

《票据法》第十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第十二条规定“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第三十二条规定了“以背书转让的汇票,后手应当对其直接前手背书的真实性负责”。票据贴现在法律性质上属于票据背书转让行为,应当符合《票据法》对于票据转让应当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要求。就如何认定贴现银行在办理贴现中是否尽到了审查义务,法院往往援引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对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的规范要求作为判断贴现银行在票据背书转

让过程中是否尽到审查和查询义务的依据。引用依据常见的有《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十条,《支付结算办法》第九十二条、《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因此,对于银行在办理贴现业务过程中未审查出票据背书或签章虚假、或贴现申请人提交的基础交易合同、发票等贴现材料虚假的情形下,容易被法院认定为银行办理贴现业务违反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未尽严格审查义务,存在重大过失,进而被法院认定为不享有票据权利。

四、案例启示

我行相关单位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中应谨防他人利用受托办理票据业务之机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占有银行承兑汇票之机,以伪造票据签章及贴现材料的方式向我行申请办理贴现业务,导致我行被原票据持有人起诉要求我行返还票据的风险。据此,为避免被票据债务人以取得票据有重大过失为由抗辩,进而产生纠纷,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和控制此类风险:

(一)按照内外规的要求严格履行票据贴现业务办理手续,谨防为无真实交易关系的票据办理贴现。我行相关单位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不论是否为低信用风险业务,应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及银监会、地方银监局的关于票据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的相关外规要求以及我行票据业务内部制度要求,做好贴现申请人申请材料完整性及真实性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贴现资金用途合规性审核、票据真实性审核及票据查询等工作,确保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合法合规、拟贴现票据真实有效,并具备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