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舒适温度与建筑节能
- 格式:pdf
- 大小:185.93 KB
- 文档页数:3
热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和转换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建筑领域中,热学的应用至关重要,能够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更舒适、节能的建筑环境。
本文将探讨热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并介绍其对建筑能效的影响。
1. 热传导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热传导,即热量在固体或液体中的传递。
建筑中常见的热传导问题包括墙体和窗户的热传导。
在设计建筑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结构以减少热传导。
例如,使用具有较高绝缘性能的材料作为墙体的构建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热量向室外传导,提高建筑的能效。
2.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建筑中常见的热辐射问题包括太阳辐射和人体辐射。
在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避免过度的热量进入室内。
可以通过使用反射材料,如镀膜玻璃或遮阳窗帘,来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传递。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计通风系统,以提高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3. 空调系统建筑中最常见的热学应用之一是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通过控制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和质量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设计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隔热性能、通风系统和室内热量负荷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空调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对室内温度的需求,并且节约能源。
4. 能源管理热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还包括能源管理。
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寻找节能的方法十分重要。
通过研究热传导、热辐射和室内热量负荷等问题,可以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策略。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外墙结构和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
通过能源管理,建筑可以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5. 热舒适性最后一个方面是热舒适性,即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感受。
热学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确定室内热环境的舒适程度,并提供改善建议。
通过研究热传导、热辐射和室内热量负荷等因素,可以确定合理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范围,以提供最佳的热舒适性。
总结起来,热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从热传导到空调系统,再到能源管理和热舒适性,都有热学的身影。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在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建筑热工设计不仅关乎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室内舒适性,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建筑热工设计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探究如何运用热力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能源的高效利用。
一、建筑热工设计的概念建筑热工设计是指通过热力学原理和方法,对建筑物的热环境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益和舒适性。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建筑热工设计的原理1.热传递原理:建筑热工设计的基础是热传递原理,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隔热层的厚度,以及采用适当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等手段,可以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损失。
2.室内热舒适原理:建筑热工设计还需要考虑室内的热舒适性,即保持室内的合适温度和湿度条件。
根据人体的热感受和热代谢特性,可以确定合适的室内温度范围,并通过设计合理的空调系统来达到热舒适的目标。
三、建筑热工设计的方法1.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热工设计中,应该采用节能设计原则,即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布局和形状等方面,减少热能的消耗和损失。
另外,还可以采用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热负荷计算:为了确定建筑物的热负荷,可以采用热负荷计算方法,通过考虑外界气象条件、建筑结构、建筑用途和人员活动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物需要供应的热量和冷量。
3.能耗分析和优化:通过对建筑物能耗的分析,可以找出能源消耗的主要问题和瓶颈,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加强建筑的隔热性能、改善建筑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效率,或者通过改变建筑用途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节能。
四、建筑热工设计的实践1.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建筑热工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优质的隔热材料可以减少室内外热量的传递和损失,提高建筑物的热阻抗。
同时,还可以选择具有良好的光热特性的材料,从而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节能措施 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节能措施
摘要: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正在逐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拥有舒适、健康建筑的需求。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不断的认识和发现,及时把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使我们的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暖通空调;发展;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基于我国建筑能耗日益提升、碳排放量持续扩大等不良现状,我们只有从建筑节能、暖通空调技术研究发展入手,更新传统技术体系,树立节能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节能材料、节能思路、节能技术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才能真正创设优质建筑工程,美化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态环境,以建筑节能实际行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 1 节能设计措施要到位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暖通空调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 一是从设计入手,合理选择和设计暖通空调系统,使其在高效、经济的状况下运行。 设计是工程的龙头,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建筑负荷计算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设计工期短,许多设计人员为了节省时间,错误地利用设计手册中供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估算负荷用的单位建筑面积的冷热负荷指标,直接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冷热负荷的依据,往往使得总负荷偏大,从而导致空调采暖设备偏大,初投资增大,运行费用增加,能量消耗上升。 二是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及采暖方式。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但对于不同热湿参数组合的环境,其空调系统的能耗却大不相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空调冷热源,力求实现冷热源的多元化。暖通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环也日趋加剧。如何合理选择冷热源,已经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同时,系统还应加强冷热回收利用的研究运用工作,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也是实现空调节能的途径之一。热回收主要是通过系统中安装的能量回收装置,用排风中的能量来处理新风,可以减少处理新风所需的能量,降低机组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在选择热回收装置时,应当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经济状况、工程实际和排风中有害气体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选用合适的热回收装置,从而达到花较少的投资回收较多热(冷)量的目的。 2 提高暖通空调节能效率 很多暖通设计师对新规范中新风量的规定表示赞同。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最小新风量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建筑满足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设计师认为,在目前中央空调清洗不够规范的背景下,加大新风量很必要。不过,对于室内设计温度的要求,设计师却持保留态度。暖通空调行业流传着一种十分形象的说法:“如果说节能像一棵树,很多枝杈可以作为思路,那么,业主方的意见更像那个根。设计师的态度,将成为决定暖通专业乃至建筑节能的根本性因素。”在建筑领域,建设方的意见非常重要。此外,要想增加新风量或者增强风机盘管处理室内回风的能力,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新风口应单独或布置在盘管出风口的旁边,而不应该布置在盘管回风吸入口。 研究表明,加大新风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但增加了系统能耗。新风定值必须按照规范来确定,因为新风量对于能耗和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员密度较大时,新风的供应按人员密度来确定非常不经济。我国建筑采用新风需求控制(检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得注意的是:新风量变化,排风量随之发生变化,否则造成负压将适得其反。 据了解,对于多个空气调节区合用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各区负荷变化较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调节室内温度,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全空气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时应注意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点:第一,要采用风机调速改变系统风量,而不能采用定速风机而改变系统阻力调节;第二,应采取保证最小新风量的措施,避免因送风量减少造成新风量不满足卫生要求的结果;第三,在调节末端送风口风量时,推荐采用串联式风机驱动型末端装置以保证室内的气流分布。类似于屋顶传热量较大、吊顶内发热量较大、吊顶空间较大(吊顶至楼板底的高度超过1米时)等情况,如果采用吊顶内回风,就会导致空调区域增大、空调耗能上升等问题,对节能非常不利。所以,当建筑顶层或者吊顶上部有较大热量、吊顶空间较高时,直接从吊顶回风并不合理。 对于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度控制的区域,其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而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以利于集中处理、调节,发挥有利因素,弥补之前产生的问题。 当建筑空间高度大于或等于10米且体积大于1万立方米时,宜采用分层空调系统。与全室性空调方式相比,分层空调系统夏季可以节能30%左右,但冬季节能效果并不明显。通常设计时,夏季的气流组织为喷口侧送,下回风,高大空间上部排风;冬季一般在底层设置地板辐射或地板送风供暖系统,也可将上部过热的空气通过风道送至房间下部。 3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1)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方式 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但不同的热湿环境参数组合空调系统的能耗是不相同的。例如在冬季,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空调方式,把整个室内的空气加热,通过空气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就需要较高的空气温度,此时通过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加热新风的热损失都比较大。如果改变传统的空调方式,增加辐射热,此时所需要的空气温度降显著下降,显然后者比前者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2)排风余热回收技术 夏季,空调建筑的排风温度低于室外新风温度,室内含湿量也低于室外新风含湿量。利用热回收装置对排风和新风进行热交换,可以降低新风温度和湿度。冬季,排风温度高于室外新风温度,排风含湿量高于室外新风含湿量,热回收装置可以预热和加湿新风。具体做法为:在排风出口安装热交换器,排风和新风分别通过各自的通道进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行间接接触换热,利用排风余热来预热新风(或者利用余冷来预冷新风),从而达到回收排风余热的目的。 (3)建筑热电冷三联供技术 当天然气为城市中主要的一次能源时,与简单的直接燃烧相比,先由燃气发电,再用发电后的余热供热和制冷,可获得更高的能量利用率。这种方式通过大型建筑自行发电,解决用电负荷,提高了用电的可靠性,减少了长途输电损失。同时以余热的方式解决了供热和空调的能源问题。对于全年存在稳定的电负荷和稳定的热负荷或冷负荷的建筑,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暖通空调技术与系统的节能减耗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光靠相关行业领域在设计、安装、技术与资源研发等环节的能耗控制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环境中的所有成员都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暖通空调使用与节能意识,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清蓉,高静.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2]何剑锋,生态小区绿地规划与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 [3]任廖坤.暖通空调技术发展与建筑节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4]王鹤, 刘世欢.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问题探析[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066・ 建 筑 技 术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第44卷第12期2013年12月
Vo1.44 No.12 Dec.2013
采用不同电加热取暖设备的室内舒适性与 节能效果对比测试 任静.李江宏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100076,北京) 摘要:为掌握不同方式电加热取暖设备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电能的利用率及抵御外界环境影响的能 力,抽取四种相同工作原理的电加热取暖设备进行室内温升、平均温度、温度波动性、均匀性、降温及采暖耗电量 等参数的测试,根据检测数据对比分析室内舒适性和节能效果,证明水暖机的室内温度舒适性和耗能指标均优 于其他对比设备。 关键词:电加热;取暖设备;室内舒适性;节能效果 中图分类号:TU7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26(2013)12—1066-04
CoNI’RASTI、 TEST OF INTERIOR COMFORTABILITY AND ENERGY—SAVING PERFORMANCE AMONG DIFFERENT ELECTRICAL HEATING EQUIPMENTS
REN Jing,LI Jiang-hong (Beijing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f CSCEC,100076,Beijing,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aster different electrical heating equipments influence on interior comfort degree, their power efficiency and resistance against external influences,four types of electrical he ̄ing equipments with the same working principle aye randomly selected for tests of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such as interior temperature rise,average temperature,temperature fluctuation,uniformity,cooling and heating power consumption,etc.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their interior comfortability and energy—saving effects ay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interior temperature comfortability and power consumption index of water heating equipment aye better than other heating equipments. Key words:electrical heating;heating equipment;interior comfortability;energy—saving effect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条文说明制定说明《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月21日以第1270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1 总则 1(0(1 规范宗旨。
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是基本建设领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障工作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持续消耗能源,如何通过合理选择系统与优化设计使其能耗降低,对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目标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作用巨大。
1(0(2 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其中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科教建筑、医疗卫生建筑、交通邮电建筑、文体集会建筑和其他公共建筑等。
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其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均应符合本规范各相关规定。
民用建筑空调系统包括舒适性空调系统和工艺性空调系统两种。
舒适性空调系统指以室内人员为服务对象,目的是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或维持良好的健康水平的空调系统。
工艺性空调系统指以满足工艺要求为主,室内人员舒适感为辅的空调系统。
本规范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是针对某些特殊要求、特殊作法或特殊防护而言的(并不意味着本规范的全部内容都不适用于这些建筑物的设计,一些通用性的条文,应参照执行。
有特殊要求的设计,应执行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 1(0(3 设计方案确定原则和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选择要求。
浅谈暖通空调技术与建筑节能[摘要]暖通空调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其发展创新对建筑节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能源日益紧缺的现代社会,建筑节能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随着人们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新能源的暖通空调技术必将成为建筑主流。
[关键词]暖通空调技术发展建筑节能建筑能耗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
在各项建筑能耗中,采暖和空调能耗最大,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日益增长,暖通空调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与创新在以后的建筑发展中必将占有主导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暖通空调技术分类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与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其具体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供暖技术。
分户热计量的实施;供暖系统改造;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新型散热器应用与发展;区域供热供冷、冷热电联供技术;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
2.通风技术。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通风;传染病医院病房通风;手术室等生物洁净空调的空调洁净技术;商场、地铁等公共空间的通风;工业通风。
3.室内环境质量。
热舒适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建筑装饰材料、设备散发污染物规律研究、评价方法等),通风空调气流组织与室内空气品质。
4.燃气空调。
燃气热泵;使用燃气的冷热电三联供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5.蓄能技术。
冰蓄冷空调;低温送风技术;水蓄冷技术;蓄热供暖。
6.公共建筑hvac。
体育馆、剧院、商场、商用办公综合楼等的供暖空调通风技术;建筑方案排烟设计。
7.可持续发展能源技术与暖通空调。
可再生能源利用;热回收技术与设备;建筑本体节能;被动式建筑。
8.节能环保设备的开发。
利用低位热能和水源、土壤热源的热泵;高能效设备。
9.空调通风系统和设计进展。
绿色建筑节能检测及节能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绿色建筑节能检测及节能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以解决目前建筑行业在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现有的节能检测方法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为建筑业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检测;节能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的节能性能往往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进行绿色建筑节能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建筑节能检测的方法1.1 绿色建筑节能检测的意义1.1.1 提高节能效果的可行性绿色建筑节能检测可以通过对建筑能源使用情况的评估和分析,为建筑主体提供详细的节能改进建议。
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建筑在能源消耗方面的状况,发现潜在的节能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可以包括改进建筑材料的选择、采用更高效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优化建筑设计等。
通过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1.1.2 保障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绿色建筑节能检测,可以评估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判断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确保建筑具备高效能源利用的能力,才能保障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绿色建筑节能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建筑中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从而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保障。
1.2 节能检测的指标体系1.2.1 能耗指标能耗是评估建筑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能耗指标包括总能耗、单位面积能耗和能源利用系数等。
总能耗指标反映了建筑的整体能源消耗情况,单位面积能耗指标可衡量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而能源利用系数则用于评估建筑使用能源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