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 格式:doc
  • 大小:588.54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在天体形状的圆圈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发光特性的天体。

“月”与“夕”在甲骨文中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月,甲骨文在半圆形中加一短竖指事符号,表示半圆形天体发光的特性。古人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月满时短,月缺时长,遂以残缺的圆形即半圆代表月

亮。有的甲骨文有所变形,将“夕”写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

进一步变形,失去半圆形象。

山,甲骨文像遥望中地平线上起伏连绵的群峰的线描,有三(众多)座峰头。金文写成剪影。有的金文将三个峰头简化成三个短竖,淡化峰尖形象。篆文保留中间一座峰岭的象形特征。水,甲骨文像峭壁上落下的液滴。有的甲骨文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两边液体向下流泻飞溅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山涧。

木,甲骨文像上有枝干、下有根系的一棵树。造字本义:扎根于土地的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手,甲骨文字形“盥”*中的“手”像五指伸张的样子。造字本义:伸张的五指,人的前肢。金文、篆文

止,甲骨文是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造字本义:脚趾。有的甲骨文

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目,甲骨文、金文像人的眼睛。籀文(面,脸)(眉毛)(眼睛),表示眼睛在脸上的位置,是在眉毛之下。造字本义:人的眼睛。篆文将金文字形横写的“美目”写成“竖目”。“目”的甲骨文

竖写则为“臣”,表示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眉,甲骨文在眼睛上方画一道折皱线,表示眼睛上方可伸展可皱缩的毛发。有的甲骨文将折皱状

改成几根毛发形状,并加“人”,强调“眉”为人类的体貌特征。有的甲骨文将“人”写成“女”,强调女子美丽动人的眉毛。造字本义:眼眶上可以缩展的毛发。金文省去“人”。有的金文将眼上毛发写成

形状模糊不清的。篆文相比甲骨文,“目”上方的形象变形很大:。隶书则将

篆文的写成面目全非的

田,甲骨文在一大片垄亩上画出三横三纵的九个方格,表示阡(竖线代表纵向田埂)陌(横线代表横向田埂)纵横的无数井田。有的甲骨文像畸形的地亩。有的甲骨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阡陌(无数的纵横田埂)简化为一纵一横。造字本义:阡陌纵横的农耕之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斤,甲骨文像曲柄顶端带有尖锐刀锋的金属工具。造字本义:一种比斧子更小的砍凿工具。金文严重变形,将甲骨文的单笔图形,拆分成两个部分,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锋形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将甲骨

文字形中曲柄形状的写成,刃形、斧形消失。篆文在金文基础上继续变形。隶书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刀锋的写成“丁”形

鳥,甲骨文、像长尾飞禽,描画了飞禽的喙、羽、爪。有的甲骨文画出了全身的羽毛和羽冠。造字本义:长尾飞禽。金文、篆文淡化鸟喙形象,并将飞禽的爪形简化成“匕”。隶书变形较大,误将篆

文的尾羽与鸟爪合写成“四点底”,至此,羽、爪形象尽失。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四点底”简化成一横

魚,甲骨文、、金文、、、像头、鳍、尾俱全的水中脊椎动物。造字本义:有鳍、鳃和流线体型的冷血水生脊椎动物。甲骨文字形中(现汉中没有对应字形)像张着凶猛虎口的大鱼;有的甲骨文字形(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字形)表示将鱼吊挂起来风干。金文中的简体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鱼头简化成“人”形,将鱼尾简化成“人”形。篆文则将鱼尾形状简化成“火”形。隶书将篆文的“火”写成“四点底”。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四点底”简化成一横

鹿,甲骨文、像长着大眼睛和一对枝角的短尾四脚动物。造字本义:哺乳动物中反刍类的一种,

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灵巧的四蹄。篆文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有所变形,淡化了丽角,突出了四蹄。隶书使丽角形象完全消失

戈,甲骨文由“弋”(干)、(即“又”,表示手握)组成,表示手握弋柄。造字本义:有钩刃的长柄战具。有的甲骨文将“又”写成。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误将篆文的“弋”(干)写成,“干”形消失。无锋的树杈为“干”,棍棒加锋刃为“戈”

“州”是“洲”的本字。州,甲骨文是指事字,在“川”的中间加一个小三角或小圆圈指事符号,表示河川中央的冲积沙洲。造字本义:独立于河心的冲积沙洲。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在河川的两岸也误加小圆圈(小岛、沙洲)。隶书将篆文的三个小圆圈写成三个点。当“州”的“河心沙洲”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洲”代替

“瓜”是“苽”和“蓏”的本字。瓜,金文像藤茎上挂着葫芦状的果实。造字本义:挂在藤上的葫芦状果实。篆文将葫芦状写成“厶”。有的篆文在葫芦和藤茎上加草“艸”另造会义字“苽”,强调“瓜”的植物属性。“蓏”的字形表示一藤挂多果。楷书将葫芦状的写成“厶”后来“苽”引申出“茭白”的含义,而“藤上果实”的含义仍由“瓜”承担

齿,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口腔中上下相对的门牙。金文写成“臼”状,在张开的嘴巴里露出门牙。造字本义:门牙。有的金文加声旁“止”,变成形声字。篆文将上下两排的门牙写成两排

冑,甲骨文(顶端有竖管、可以插羽毛或缨饰的头部金属护罩)(冃,“冒”的本字,帽子),表示一种保护头部的特殊金属帽子,顶端竖管有羽毛,标志首领地位。造字本义:古代的首领或统帅的金属头盔。金文

加“目”,将甲骨文的“冃”明确写成“冒”。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的籽实。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多颗籽实省略成一颗,并画出籽粒。造字本义:草木结出的球状籽实。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籽实形状简化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的简化成馬,甲骨文是长脸、大眼、鬃毛飞扬、长尾有蹄的动物形象。有的甲骨文用大眼借代口、眼、耳构成的头部。金文简化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眼与鬃毛的形象写成,将足与尾的形象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将甲骨文的马头、马足变形成,同时强调马鬃形象。造字本义:善跑的力畜。隶书将篆文字形中侧视的两只马蹄与马尾写成“四点底”加折笔的。俗体楷书利用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四点底”简化成一横

牛,甲骨文像动物头部的线描,突出了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字形状,以及向两侧弧形伸出的一对尖角。造字本义: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力大,能耕田、拉车。有的甲骨文淡化了牛鼻的形象。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加强了中间的竖笔,彻底抹去牛鼻的形象,同时也淡化了牛角的形象。隶书将篆文的一对尖角写成,使整体字形完全失去动物形象。

“羊”是“祥”的本字。羊,甲骨文像两角弯曲、两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形的动物。造字本义:两角弯曲、

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有的甲骨文在弯角与鼻尖之间加一短横。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突出弯曲的尖角。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的弯角写成。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类似“草头”的羊角形状写成了标准的“草头”,至此,羊角、羊嘴的形象消失殆尽

向,甲骨文(冂,屋顶由两斜面组成的房屋)(口),表示房壁上的开口。造字本义:为房屋通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