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小说话本艺术特色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21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著名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
话本写到一个为人做妾而又无辜被处死的陈二姐。
陈二姐是陈卖糕的女儿,出身城市贫民。
丈夫刘贵住在南宋都城临安,话本说他“祖上源是有根基的人家”,大约属于官僚地主阶级。
刘贵早先还读书做文章,求取功名,后来家道中落,就改行学做生意。
但这个富家子弟读书不长进,做生意也是外行,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他妻子王氏,娘家还算富有。
陈二姐是他没有穷困时娶的小娘子。
他与妻子王氏,去给丈人王员外拜寿,王员外留他住了一个晚上,送他十五贯钱,去开个柴米店,以便维持生活。
刘贵拿了钱回家,进城遇到个相识的朋友,留下喝了一会儿酒,到了家门口,已是点灯时分。
陈二姐一人在家守到天黑,闭了门,在灯下打瞌睡。
那刘贵敲门,敲了半天才把她惊醒。
刘贵抱怨她开门开迟了,又带着几分酒意,就故意吓唬陈二姐,说是把她典给了一个客人,典了十五贯钱,待以后有了钱时,再把她赎回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妇女可以被人随意买卖,自己丝毫做不得主。
作品这样描写陈二姐:“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陈二姐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回娘家去告诉父母,又怕有人来把她带走,当晚就轻轻出门,与邻居朱三妈借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上路,遇上一个卖丝的小伙计崔宁。
这崔宁与《碾玉观音》里的崔宁同名同姓,不是一个人。
他从城里讨账,收了十五贯钱往回赶,顺路伴送陈二姐一程。
谁因陈二姐离家后,小偷摸入房中,杀死刘贵,拿走了刘贵的十五贯钱。
邻居追上陈二姐,连同崔宁送去临安府衙门。
崔宁身上正有讨账的十五贯钱,临安府尹就认定他是奸夫,伙同陈二姐谋死亲夫。
崔宁与陈二姐,有口难辩,被打得死去活来,二人受刑不过,只得屈招。
临安府尹把崔宁判“斩”,把陈二姐判“剐”。
话本作者说:“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与那崔宁谋财害命的时节,他两人须连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邻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却被人捉住了?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
宋代话本话本释名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
「说话」是隋唐时代的习语, 是讲史故事的意思。
话本便是随着说话这种技艺发展起来的通俗文学形式, 是当时的白话小说。
话本里有诗有话、有词有话、有评有话, 所以又叫做「诗话」、「词话」或「平话」。
宋代话本的兴盛原因前代文学的影响/ 白话文体的运用唐代的「市人小说」这种说话艺术是宋、元话本的前驱。
变文除人物故事的描绘外, 它的散文韵文交错的体裁也为部分所吸收, 如《快嘴李翠莲记》等。
而前次的志怪小说、史传散文及传奇等都对话本的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而白话文体的运用, 在唐代已开始流行起来, 到宋代发展成为用白话写小说。
宋朝商业繁荣, 城市兴起, 文娱需求增加。
宋朝由于工商业繁荣, 造成君臣上下极度享乐的风气, 市民对娱乐的需求增加, 于是说话艺术有了大量比较固定的听众。
而市民所从事的职业, 使他们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有条件成为说话人的主要听众。
固定的演出地点说话艺术有比较固定的演出地点。
当时说话的主要演出地点是「瓦栏」, 是一种规模颇大的娱乐场所。
加上市民人口的增多, 居住的集中, 为艺人的固定演出创造了条件。
说话艺人众多宋代专门从事说话的艺人很多, 这些艺人还建立自己的行会组织----「雄辩社」、「书会」等来出版书籍和切磋技艺。
会中亦有专人为说书人编写话本。
社会提供了不少题材宋代虽说与外患相始终, 但南宋偏安, 社会繁荣, 这对话本提供了不少写作题材。
宋代话本的家数据周密《武林旧事》记, 宋代话本可分为下列四家, 而说小说者有五十二人, 讲史者有二十三人, 说佛者有十七人, 说合生者只一人。
由此可见, 四家中以小说及讲史最为普遍。
小说小说又叫银字儿, 有讲有唱, 大多是一些短篇故事, 内容十分丰富, 有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和说铁骑儿等。
讲史讲史只说不唱, 只讲述一些长的历史故事, 大多以前代的史事作为根据。
谈经谈经由唐代的俗讲演变而来, 主要是一些关于宗教的故事。
“宋元”春色关不住—宋元话本小说中的情色叙事研究摘要:情色与文学的二元共生关系是一个一直存在着的现象,探究文学作品中的情色叙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探析文学作品的主旨内涵,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窥探人类自身的精神意识以及相应的时代风气。
因此,本文围绕程毅中先生的《宋元小说家话本集》,梳理分析了话本小说中出现的情色叙事,旨在进一步解读话本小说的文学内涵,以及更加全面地了解宋元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宋元话本情色叙事引言:宋元时期,一方面,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情色仍是较为禁忌的话题,加之程朱理学兴起,儒学大肆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人们对情色话题仍主要持回避态度;但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日益提高,值此背景下,勾栏瓦舍以及话本说书等文化娱乐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书会才人在创作时考虑到受众的“媚俗”心理,就像康正果所说的,常“从满足市井听众好奇猎艳的趣味到迎合他们的庸见,直到喂养他们粗俗的正义感”,因而出现了不少情色叙事内容,其文笔之生动已初具审美价值,相关创作主旨也往往带有警戒世人的意图,反映出不少时代的风气与观念。
性爱情色本是人类社会一大永恒话题,但是,国人潜意识里的“谈性色变”使得我们迟迟难以客观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尝试着研究了近现代作品中的情色叙事,然而,在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其实也早已出现了不少这一主题的书写刻画,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内涵等待我们进行挖掘。
本文围绕着程毅中先生的《宋元小说家话本集》进行讨论,对其中的情色故事及叙事内容进行了分析,旨在从相关话本数目、叙事特点、话本主题、叙事角色以及叙事空间等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以期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进一步窥探宋元时期的社会风尚及审美趣味。
一、宋元话本小说中的情色叙事概况在本文中,笔者围绕程毅中先生的《宋元小说家话本集》,整合梳理了40篇作品中包含情色叙事的内容,大致情况如下:首先在数量上,程毅中先生收录的40篇话本小说中,绝大多数作品均有涉及男女情爱,但在提及情色之事时,多以简短、含糊的表达带过,尽管如此,40篇话本中仍有15篇包含明确的情色叙事表达,分别为:《红白蜘蛛》(《郑节使立功神臂弓》)、《洛阳三怪记》、《西湖三塔记》、《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定山三怪》、《错认尸》、《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碾玉观音》、《风月瑞仙亭》、《张生彩鸾灯传》、《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金鳗记》、《勘靴儿》、《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及《刎颈鸳鸯会》,可见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已初现情色叙事的规模,且数量较为可观;其次,关于话本中情色叙事的细节刻画,在上述15篇话本中,大多数作品常以“当即做了夫妻”、“枕席之欢”、“上床云雨”等套话草草带过,但《红白蜘蛛》、《勘靴儿》、《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洛阳三怪》、《错认尸》等几篇话本大胆地对性爱之事进行了描写,从语言、动作、乃至心理等几方面对男女的鱼水之欢进行了细腻描写和生动比喻;最后,虽是写风月之事,但这些情色叙事的主题,实则大多围绕着“情欲节制”的讨论而展开,尽管存在如《风月瑞仙亭》等话本对男女自由恋爱的传颂,但更多的话本则带有警戒世人克制淫欲的教化意图。
作者: 谈凤梁
出版物刊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9-74页
主题词: 宋元小说;艺术特点;小说创作;白话短篇小说;唐代传奇;人物形象;小说史;宋元时代;
魏晋小说;讲唱艺术
摘要: <正> 宋元小说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它继承了古代说书艺术、魏晋小说和唐代传奇的现实主义传统,直接奠定了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基础。
研究小说话本的艺术特点,能够邦助我们了解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演变情况,对今天的文艺创作也能起借鉴作用。
宋元时代,说书讲唱艺术中有个专讲“小说”的门类,这个门类的艺人说书用的底本,。
宋元话本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技巧宋元话本小说在说书人口头讲说过程中形成的“家说”和“门庭”之分,主要的依据标准是题材的不同。
其实,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同类题材的小说往往具有相同的深层结构及一整套与之呼应表层结构技巧。
下面按题材的不同来分别进行透视分析。
⒈愚行小说。
这类小说的情节往往由一个人的愚蠢行为开始,引发自己和别人的另一件愚蠢行为,如此环环相扣,将一系列愚蠢行为牢系于一条紧密的因果链上。
如《错认尸》、《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计押番金鳗产祸》、《刎颈鸳鸯会》、《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新桥市韩五卖春情》等都有大致类似的情节特点。
这类作品的共同深层结构是纵欲是破家的罪魁。
或者从正面说是:为人须本分守业,才会有家业兴旺。
而与这一深层结构相呼应的结构之技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预警手法的频繁使用。
为了渲染叙事的神秘恐怖气氛和传达惩戒之意,说书人在主人公走近危境的关键时刻,总是适时插入预警。
叙述者的一次次预警,都一步步逼近主题。
第二个方面是巧合。
巧合是指作者在情节发展的多种可能中,选择最具偶然性的可能,使情节发展到预定目的。
它在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刺激读者亦惊亦喜的快感的同时,透视和隐喻着人心叵测的生存危机感和世事沉浮的命运拨弄感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五贯戏言巧成祸》。
⒉公案小说。
这类小说一般都可概括为这样一种情节模式:犯罪、剖析案情、判罪。
这类作品可提炼出这样一种深层结构:作恶必受惩。
其结构之技有两点值得注意:①叙述罪犯的犯罪经过,常采用控制视角的叙述方法,制造神秘效果。
以《简贴和尚》为例。
这篇小说在讲述时却打破了话本小说传统结构模式和叙述方式。
在正话故事职守,说书人在简要介绍了皇甫殿直一家的概况后,其全知角度一下子被大大收缩到比故事中的人物所知还要少的程度。
他突兀地描写了一个“浓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绰口”的官人在皇甫殿直家巷口的茶坊里登场,然后一步步地客观描叙这官人奸计的事实、得逞。
这样的人物出场方式在话本叙事中是不同寻常的。
作者: 纪德君[1]
作者机构: [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405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页码: 140-144页
主题词: 宋元时代;小说家;话本;叙事艺术
摘要:宋元小说家话本的叙事艺术经验,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1)确立特定的叙事时空,以强化故事的真实性.(2)撷取闾巷异闻,喜谈'蹊跷怪事',使故事富有传奇性.(3)选择'结构核',生发故事,粘连情节,使故事充满戏剧性.(4)运用科诨玩笑和俚语俗谚等,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这些叙事艺术经验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今天的小说创作也不乏借鉴意义.。
第十章宋代小说第一节话本的兴起一、定义: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话本”定义中的两个关键点:“说话”或“说话人”、“底本”(一)“说话”或“说话人”1、“说话”是一种技艺,一种职业,是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特殊名称,相当于后世的“说书”。
2、“说话”渊源很久,大约隋唐时始称“话”或“说话”。
3、隋侯白《启颜录》:“白在散官,隶属杨素,爱其能剧谈,每上番日,即令谈戏弄,或从旦至晚始得归。
后出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才可与玄感说一个好话。
’”(见《太平广记》二四八引)宋元“说话”的情形1、说话的场所:(1)“瓦肆(舍)”、“勾栏”、茶楼酒肆:“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
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三座。
常有两座勾栏,专说史书。
” (《都城纪胜·瓦市》)(2)“打野呵”:“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要闹宽阔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
” (《南宋市肆记》)2、说话的种类及其性质:(1)讲史、讲经、小说、说铁骑儿(或曰合生,或曰说浑话)。
(2)说话人以卖艺为生,面向市民大众,说话的目的在挣钱养家糊口。
说话是“贱役”,备受社会轻视。
(二)底本:“说话”和“话本”1、说话人平时要揣摩复习,师徒间传习授受,或传之子孙,世代相守,所以有了“话本”。
2、最初的话本,只是一种写本,仅仅掌握在说话人手里,当作秘本应用和传抄,并不公开传播以供大众阅览。
3、写作“话本”的目的,是为了职业,为了实用,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文学或审美。
4、由于坊间书贾的搜求牟利,“话本”被刻印流传。
二、现存宋元话本小说保留到今天的宋代话本有40余种,元代话本有16种,小说史上一般统称它们为“宋元话本”。
具体情况看下表:第二节话本小说的成就一、宋元话本的思想内容(一)基本主题:暴露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官吏草菅人命、玩忽职守;妇女地位低下,无安全保障;个性解放,追求婚姻自由。
(二)我们认为,宋元话本小说所反映的应该是下层城市市民的真性意识,是广大市民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判断。
鲁迅评价宋代话本的句子鲁迅对宋代话本的评价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他对宋代话本进行了评价。
下面列举了鲁迅评价宋代话本的一些句子:1. “宋代话本是一种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流行文学,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彩的情节吸引着读者。
”2. “宋代话本以其丰富多样的主题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3. “宋代话本中的情节跌宕起伏,紧凑有致,给人以紧张刺激的阅读体验。
”4. “宋代话本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感染力,让读者很容易被故事吸引。
”5. “宋代话本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真实可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6. “宋代话本的叙事风格独特,采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7. “宋代话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8. “宋代话本对于当时社会的风气、道德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反思。
”9. “宋代话本中的故事情节多样化,既有悲剧性的,也有喜剧性的,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
”10. “宋代话本的艺术手法独特,不仅在叙事上有独到之处,还在描写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以上几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宋代话本的评价是积极的。
他认为宋代话本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彩的情节,语言简练明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同时,他也指出了宋代话本的艺术手法独特,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反思。
总体而言,鲁迅认为宋代话本是一种有价值的流行文学形式,对于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章宋元话本小说和明清拟话本小说话本的概念: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书的底本,属于通俗文学、市民文学。
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
包括(1)小说,多写下层民众生活内容,其话本一般称为“小说”,是成就最高的话本,如《小说张子房慕道记》。
(2)讲史,即是演讲历史故事,其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三国志平话》。
(3)说经,是宣扬佛经故事,其话本有时称为“诗话”,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拟话本的概念:明清时代很多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
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1、描写爱情的篇章最具有进步意义和艺术魅力。
(1)择偶标准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
(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
(3)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
(4)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只是被同情的弱者。
2、断案折狱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题材内容。
(1)揭露封建司法制度腐败及各级官吏残酷、虚伪、无能。
(2)刻画了少数正直廉明而有才智的清官。
3、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方面内容。
4、歌颂赞扬劳动人民美德的作品也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重要内容。
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1、常以前代书史作为蓝本,是一种富于新鲜主题思想的新的创造。
2、体制上具有特殊形式,一般都有(1)题目。
(2)入话头回,是故事的前奏,又名“得胜头回”。
(3)正话,就是话本正文,正式的故事,说书的主要内容。
(4)结尾,一般有收场诗和结束语,其作用在于总结概括全文。
3、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方面较之前代小说出现了飞跃。
(1)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人物形象的描绘成为小说的主要使命。
而且改变单一的“以事写人”的纵切格局,设计“因人设事”的横断模式。
(2)情节线索趋于单一,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对情节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几乎滴水不漏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