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基础理论体系.pptx
- 格式:pptx
- 大小:9.39 MB
- 文档页数:72
藏医药学理论(一)基础理论藏医有自己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中,三因素理论(又称三因学说)是它的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藏语译音)这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能量的基础。
其中隆是主导人体全身机能活动的一种动力,具有“气”的性质;赤巴是主导人体热能的一种因素,具有“火”的性质;培根与人体水液的物质保持密切联系,具有“水”和“土”的性质。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三因素在人体内保持着协调和平衡,因而它是生理性的;一旦三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过于亢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出现隆的病态、赤巴的病态、培根的病态,它们又变成了病理性的东西,治疗上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健康的水平。
依据三因素不同的生理机能和存在的部位,各自又有五种不同的隆、赤巴和培根。
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既具有各自不同的具体属性,又具有共同的特性。
隆:具有糙、轻、寒、微、硬、动这六种性质。
“糙”的特点是性情急躁、舌苔厚而明显,皮肤粗糙;“轻”指身轻动作敏捷,性情易变;“寒”指喜欢就火向阳,避寒就温,食物喜热,喜饮温水热水;“微”指随处可到,无孔不入之意;“硬”则指易卷聚成形,如易生痞块,腹硬不易下泻等;“动”是善行而数变、情绪易激动。
藏医把人的体质分成三种类型,即隆、赤巴、培根型。
凡是隆型的人都有以上的这些性格和脾气特性。
赤巴:具有腻、锐、热、轻、臭、泻、湿等七种性质。
其中的“腻”指皮肤油腻分泌较多;“锐”指性情暴躁,发病多急,患肿块时一般较易化脓;“热”指发病多为热性,喜凉食冷饮;“轻”是指得病较易治,轻松;“臭”指身体多汗臭,小便多而浓臭;“泻”指食不消化,易发生腹泻;“湿”指常有水湿痰液,易泻泄,易出现肿湿的病症。
凡是赤巴型的人,其性格、患病病情多有以上这些特性。
培根:其特性为腻、凉、重、钝、稳、柔、粘等。
这里的“腻”指粘腻而带有油性,如舌苔腻滑,排泄物也多粘腻而油质之感;“凉”为身常凉。
藏医理论体系——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藏医理论体系——"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藏医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藏医药在其理论形成过程中,曾向邻近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学习过各种先进的医学精华,并把它们加以消化、改造和提高,形成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
藏医药学认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进行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和基础。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三者在人体内保持着协调和平衡的关系,因而是生理性的。
每当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过于兴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变成了病理性的东西,而出现隆的病态、赤巴的病态和培根的病态,治疗上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健康的水平。
隆、赤巴、培根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不同的功能,但它们之间并非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隆: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各种机能密切相关。
它的性质与汉族中医的“气”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根据隆的不同机能和存在部位的不同,又可以把隆分成五种:维命隆:音译“索增隆”。
它存在于人体头顶部,也即中医所说的百会穴的部位,其运行的部位是咽喉部和胸部。
它司人体的吞咽动作,司理呼吸运动,唾液分泌,打喷嚏,打饱呃,使人的记忆力清醒、增强,感官聪明而敏锐,还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
上行隆:音译“紧久隆”。
它存在于人体的胸部,并运行于鼻部、舌头和喉头部位。
它司人体的发声,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善于思考。
遍行隆:音译“恰不其隆”。
它主要存在于心脏,并运行于全身。
它司人体四肢的活动、屈伸行走,还司眼睛及口唇的开合,并主管人的语言和思维活动。
下泄隆:音译“吐色隆”。
它存在于人体的肛门部位,运行于人体的下部,包括大肠、膀胱、会阴等部位以及大腿的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