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课题结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8.44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的科学,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众多从事教育科研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注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一研究课题。为了落实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提出了改革的基本理念,尝试建立新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及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见《学科教育》1999年第四期,题目《关于我国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在这个宏伟的设想中,专家们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体会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进一步发展所必要的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就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上提出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通过科学的逻辑思维训练促进儿童神经中枢、大脑树突细胞网络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以实现智力开发的目的。所以,研究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课题。选择这个课题,正是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开发儿童的智力,实现数学启蒙的价值。

二、课题确立的原因

本校地处惠农区园艺镇(原惠农县园艺回民小学),服务半径多是回族农民的子女,由于保守的民族传统,闭塞的区域信息,落后的文化底子,以及家长简单原始的教育方法,使来源于本地区的大部分学生思维简单、拘谨、迟缓,与市区学校同龄儿童的思维发展程度无法比拟。这种学龄前期以至学龄初期形成的思维劣质,无疑是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学校这几年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虽有提高,但幅度很小。全靠老师们课上讲、练,课下补、辅,搞题海战术,既增加师生的负担,又耗费了师生大量的精力。面对学校领导焦虑的眼神,学生忙于作业的身影,家长爱怜的言语,怎么办呢?不断地反思让我们醒悟,只有求助于教育科研,通过教育科研把教师从传统的习惯性教学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被压迫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思维更灵活、更开阔,学习更轻松,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所以,我们意图凭借学科教学来改变学生的思维劣势,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实现课程目标与学生发展相一致;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三个代表"的思想,走育人为本,科研兴校之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

2、江泽民主席指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和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智慧的源泉,理性的使者、创造的火花、情感的母亲。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学会思考,终身受用无穷。

四、课题的界定

数学思维的品质是衡量数学思维质量高低的指标,是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课题研究仅界定在本校数学领域内的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五个方面。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小学生的反应快,计算迅速。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机灵、不机灵,做题、做事活不活。能不能用所学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适应于多变的习题,而综合地分析解答。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过程中,能用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深刻的阐述。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有价值的见解或能用独特、新颖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分析、判断、辨析、鉴别以及自我意志的调空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价值

1、学科目标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目标,采取稳步扎实地训练措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此切实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2、育人目标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懒思"、"畏思"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理性认知观念,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

3、科研目标

(1)探索出各年段学生应具备哪些相应思维品质,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应如何进行思维品质训练。

(2)通过研训,构建"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方法、措施,并形成体系和教学模式。

4、研究的价值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和形关系的可能性、数据的处理等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数学把握的最基本的反映。数学作为一种基本应用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在搜索、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模型,研究模型,作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它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简捷的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正是基于这一育人理念。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在面对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就能积极思维,周密考虑,就能正确判断和迅速做出结论,就能跳出前人的思维定势,重组思维模式,鉴别比较,择优弃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是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时代,数学无处不在,这是儿童适应未来社会机遇与挑战的必备品质,这也是未来知识化、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才显的更加富有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数学课程标准》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古今中外教育家论述依据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数学中的许多内容具有枯燥的一面,因此教师应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趣味化,创设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加深理解。

2、著名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赞可夫认为:即使完全落实个别对待的教学要求,优生的发展仍会受阻,而差生在发展上则几乎毫无进展,这是因为没有把致力于学生的一般发展看作最重要的任务,来调动全体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选择问题对象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学生养成不良习惯,使全体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能提出问题,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