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考试重点资料知识总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考试重点资料知识总结

临床微生物学检

1、潜伏感染:若宿主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原体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内,一般不排出体外,称为潜伏感染。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时引起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葡萄球菌肠炎等,如果肠道正常菌群破坏后艰难梭菌异常增长并分泌肠毒素,则可损伤肠粘膜引起伪膜性肠炎。

3、病原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病原菌在宿主间传播、侵袭、定植并逃逸免疫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4、细菌的大小以微米(um)为测量单位。

5、球菌呈圆球形、近圆球形、矛头状或肾形。

6、观察细菌动力可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穿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鞭毛染色

7、鞭毛可鉴别细菌,糖萼可作为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8、芽孢的功能:

⑴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强大的毒抗力。

⑵以是否杀死芽孢作为物品消毒灭菌判断效果的指标。

⑶芽孢在菌体的位置和直径大小随菌种的不同,这种形态特点有助于细菌鉴别。

9、生长曲线: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后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以倾注平板法计数孵育后的菌落数可换算出菌落形成单位,连续检测细菌不同培养时间的CFU,以CFU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生长数的变化规律曲线,称生长曲线。

10、生长曲线分为四期:

⑴迟缓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过程,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做好准备。

⑵对数生长期:细菌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对数增加。此期细菌代谢活跃而稳定,其大小、形态、染色性和生化反应典型,对外界因素反应敏感,是检测细菌生物学性状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适宜阶段。

⑶稳定期:生长繁殖菌数和死亡数处于动态平衡,此期细菌合成较多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

⑷衰亡期:细菌死亡速率逐步增加,死亡数大于增加数,一般不用该期的细菌做鉴定和研究工作。

11、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质粒。

12、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衣壳。辅助结构是包膜,包膜对乙醚是敏感的,若呈阳性,则说明有乙醚存在。

13、营养体呈单细胞类型的真菌又称酵母菌。营养体呈多细胞类型的真菌是由菌丝和孢子交织组成,称为丝状菌或霉菌。

14、细菌的科学名称的生物双名式,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构成,属名在前,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是形容词。例如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15、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的原则):

⑴尽早采集:一旦怀疑细菌感染,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⑵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可预测感染性

疾病的病原体,根据病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时机采集不同种类标本。

⑶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应尽可能在抗生素留取前标本。

⑷遵守无菌操作: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不得被其他部位细菌污染。盛放标本的容器应无菌。

⑸正确保存和运送:采集的标本及时运送,如路途遥远,一般应冷藏(但对脑膜炎和淋病奈瑟菌,需保温35~37℃)。

16、革兰染色的影响因素:①涂片厚薄②酒精脱色时间③染液贮存时间④细菌生长时期

17、抗酸染色法主要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支杆菌的检查。

18、倾注平板接种法:常用于牛乳、饮水和尿液标本的菌数的测定。

19、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为发酵型,此类细菌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通常为兼性厌氧型。

20、IMVIC试验:I代表吲哚试验,M代表MR试验,V代表VP试验,C代表枸橼酸盐试验;IMVIC试验用于肠杆菌和细菌的鉴定。

21、氧化酶试验:本试验肠杆菌科阴性,弧菌科、非发酵菌阳性(除个别菌种外)、奈瑟菌属均阳性。

22、凝固酶试验用于致病性葡萄菌的鉴定。

23、玻片法凝集试验原理:取已知型别的抗血清1滴滴在玻片的一端,用接种环取细菌混匀成悬滴。另取生理盐水1滴滴在载玻片的另一端,用接种环混匀成悬滴,轻轻摇晃玻片,如果加入血清出现凝集颗粒,而对照侧仍然均匀浑浊,则凝集阳性。用途:用于细菌菌种鉴定和分型。特点:方便简单、快速、特异性强。

24、荚膜肿胀试验原理:有荚膜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当与相应的抗血清反应时荚膜将明显增宽,在显微镜下可见在蓝色细菌周围有边界清晰的环状物,厚薄不等,而对照侧无,则为荚膜肿胀试验阳性。用途: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的检测。

25、制动试验:用已知鞭毛抗体与未知细菌鞭毛抗原结合,使鞭毛强制相互粘着失去动力,细菌停止运动,从而特异性的鉴定。常用于运动活跃的细菌鉴定,如霍乱弧菌。

26、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⑴动物接种⑵鸡胚培养⑶组织培养【实验室主流】

27、二倍体细胞培养:广泛用于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

28、纸片扩散法:培养基:pH为7.2~7.4,琼脂厚度为4mm。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如链球菌、肠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等需加入相应的营养添加剂。细菌接种:用0.5麦氏管校正菌液浓度(1.5×108CFU/ml),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旋转平板60°以保证接种菌的均匀分布,各纸片中心相距>24mm,纸片距平板內缘>15m,苛养菌应孵育在含CO2的环境中,肠球菌检测对苯咗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须孵育24h。

29、最低抑菌浓度(MIC):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抑菌浓度。用途:是体外药敏试验衡量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指标。30、K-B法影响因素:1.培养基:培养基的质量如pH、硬度、湿度、深度。2.药敏纸片:药敏纸片的含药量、药敏纸片的保存和厚薄。3.接种菌量4.试验操作质量:孵育条件和温度、时间,抑菌圈测量工具等。

31、E-试验:是一种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的原理和特点测定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的定量技术,E试条是一种宽5mm,长50mm的商品化塑料试条。

32、联合药物敏感试验: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的意义:1.治疗混合性感染2.预防或延迟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3.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剂量以避免达到病毒性剂量4.联合用药比单一

用药时常常效果更好。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可以出现4种结果:1.拮抗作用2.无关作用3.累加作用4.协同作用。判断标准:FIC指数<0.5协同作用;0.5~1为相加作用;1~2为无关作用;>2为拮抗作用。

33、培养基的一般质量控制:1.外观:每种培养基均应标注清楚、无浑浊,固体培养基应无菌落生长。2.无菌试验:培养基制作完成后,应检测每批培养基的灭菌效果,无菌生长为合格。3.培养基的量:斜面培养基的长度为试管长度的2/3,MH平板的厚度为4mm,其他平板厚度一般为3mm。4.培养基pH:配制好的培养基pH应与规定的pH相差±0.2以内。5.性能试验:每一批新配制的、新购入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性质的标准菌株进行预测,合格方可使用。

34、灭菌器: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 TCC7953和ATCC12980的培养基或菌片。

35、生物安全水平及适用范围:

⑴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1:是微生物基础实验室,进行试验用的都是最低等级的污染物或安全的微生物,并且完全符合标准实验室操作,如枯草芽孢杆菌等。

⑵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如:沙门菌属、乙型肝炎病毒等的试验操作。

⑶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3:操作对象一般是可以经呼吸道传播的危险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

⑷四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级BSL-4: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是一些非常高危险性并且可以致命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且现今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者治疗方法来处理,如:出血热病毒。

36、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出院后才发生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探视者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工作人员的职业性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通常认为是医院感染。

37、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1.病原体以细菌最多见,真菌感染明显增多2.大多数为条件治病微生物3.多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或多重耐药 4.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以感染多种病原体常见的医院感染:泌尿道感染

38、血培养的指征:1.当患者发热≥38℃或低体温≤36℃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

⑨/L(特别是存在核左移时),或绝对粒细胞减少 3.合并有明显感染症状体征、伴有感染病灶存在时,就应该采血进行血液细菌培养

39、血液标本采集:.①采血时机:理想的血液细菌培养应该是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之前进行,故采集血培养应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发热前。②采血部位:应行径皮外周静脉穿刺采血,应严格无菌操作。③采血份数:对每名患者应至少从不同部位采集至少2~3份,对怀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应间隔1h,连续采集3份血进行培养④采血量:通常采血量应是培养基的1/5或1/10,成人患者每次最好采集10~15ml;对于儿童患者,每瓶至少注入1~5ml。

4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检测原理: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消耗培养基内的营养物质产生CO2,通过CO2感应器反映瓶内CO2浓度变化,以此来判断瓶内有无微生物生长。检测方法:放射性14C标记技术,特殊CO2感受器均质荧光等检测培养基中PH值,氧化还原电势以判断血液或其他无菌体液中有无细菌。

41、用于常规细菌检测的脑脊液应为1ml或大于1ml;用于检测抗酸菌的脑脊液量应为5ml 或大于5ml。

42、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学检查:封闭性

A、封闭性脓肿: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和脓肿标本置于厌氧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B、放线菌感染标本:选取流出脓液中的额“硫磺样颗粒”置于无菌试管内送检。

43、急性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

44、痰液标本的采集法中的气管采集法:通过支气管镜用保护性导管支气管刷采取呼吸道标本,最适合进行细菌培养。

45、痰液标本的检查方法:确定标本是否适合做细菌培养,在低倍视野中鳞状上皮细胞<10个,或白细胞>25个。

46、常规粪便培养,同时选用肠道强选择性培养基(SS平板或XLD或HE)和弱选择性培养基(如Mac或EMB或中国蓝平板)

47、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黄绿色水样粪便

48、膀胱穿刺法:常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取尿液法,该方法是目前判断膀胱内有无细菌感染的金标准,常在怀疑厌氧菌感染时采用。

49、尿液中一般细菌及假丝酵母菌培养菌落计数>105CFU/ml提示可能为泌尿系统感染。

50、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生殖道支原体、杜克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是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软下疳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阳性者可确诊。

51、葡萄球菌属:多数菌株耐盐性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近年来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52、链球菌属:A群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草绿色链球菌偶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53、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淋病奈瑟菌引起急性淋病性尿道炎。

54、淋病奈瑟菌的培养:标本应接种于预温的巧克力平板,5%~10%CO2培养,35~37℃,24~48h。

55、奈瑟菌的特征:革兰阴性球菌,肾形或咖啡状,成双排列,凹面相对。氧化酶和触酶阳性,淋病奈瑟菌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56、肠杆菌科生物学特性:①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有菌毛,多数有周身鞭毛。②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血平板生长为灰白、湿润、光滑的菌落,在肠道选择性培养(MAC、EMB、SS)上,因乳糖分解或不分解,生长为不同特征的菌落。③生化反应活跃,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邻单胞菌除外),触酶阳性(痢疾志贺菌除外),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④肠杆菌科抗原构成主要的有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和菌毛抗原等;表面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去除表面抗原能消除这种阻断作用。⑤肠杆菌科细菌抵抗力不强,大多数肠道致病菌不分解乳糖,在Mac平板出呈无色菌落。

57、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第1、2、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菌素耐药,其耐药性主要由该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所致。

58、副伤寒可于第1周采取血液,第2、3周取粪便,第3周取尿液,全病程取骨髓做培养。

59、肥达试验:用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60、志贺菌属的微生物学检验:㈠标本采集㈡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MAC/EMB、SS,35℃培养18~24h观察结果,有无色半透明菌落生长,应作进一步检查。㈢鉴定:氧化酶阴性,KIA:KA——,不产生脲酶,动力阴性,IMViC为—/+ + ——。㈣血清学鉴定:首先志贺菌属4种多价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如凝集,再进一步做血清定型鉴定。

61、变形杆菌属的鉴定:迅速分解尿素。

鼠疫是我国甲类传染病。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兼性厌氧菌,在4~40℃均能生长。

62、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需氧菌,菌体直而细长,绝大多数动力阳性,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30~37℃,多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

63、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潜在感染,烧伤病人。

64、铜绿假单胞菌的微生物学检验:⒈标本采集:不同的标本,如痰、伤口分泌物、尿液、脓及穿刺液、血液、脑脊液、胸腹水、关节液。⒉直接显微镜检查: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为革兰阴性杆菌。⒊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血平板,35~37℃,18~24h,典型的铜绿假单胞菌落,中等大小,表面菌属光泽。⒋鉴定:产生水溶性蓝绿色、特殊的气味、氧化酶试验阳性,作非发酵菌微量生化鉴定。

65、不动杆菌属为一群不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阴性、不能运动的革兰阴性杆菌。

66、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菌体一端有单鞭毛,采患者“米泔水”样粪便或培养物做悬滴观察,细菌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或流星状,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阴性弧菌,呈鱼群样排列。霍乱弧菌现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仅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霍乱。初次分离常选用PH8.5的碱性蛋白胨水进行选择性增菌,在TCBS选择基上,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黄色,在含亚碲酸钾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如4号琼脂和庆大霉素琼脂平板,可将碲离子还原成元素碲,形成灰褐色菌落中心。

67、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验:⒈标本采集:粪便。⒉直接显微镜检查:⑴涂片染色镜检镜检有“鱼群”样排列的革兰阴性弧菌。⑵动力和制动试验直接取“米泔水”样便制成悬滴(或压滴)标本,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⒊分离培养:将标本直接接种于碱性胨水,35℃,6~8h后,接种至TCBS平板或4号琼脂平板或庆大霉素琼脂平板,35℃、12~18h观察菌落形态。应使用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多价和单价抗血清进行凝集,结合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作出初步判断。⒋鉴定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生物学分型。

68、副溶血弧菌:菌体一端有单鞭毛。神奈川现象是鉴定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株的一项重要指标。

69、幽默螺旋杆菌是人类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重要病原菌。

70、卫星现象:将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距离越远的菌落越小,这种现象称为卫星现象。

71、流感嗜血杆菌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分为a,b,c,d,e,f六个血清型,其中b型的致病性最强,f型次之。

72、百日咳鲍特菌常用的培养基为鲍—金培养基(B—G)。军团菌属常用的培养基是BCYEa培养基,不能在血平板上生长。

73、串珠试验将待检菌种于含0.05~0.5U/ml青霉素的培养基中35℃培养6h后,炭疽杆菌形态发生变化,菌体成为大而均匀的圆球状成串排列,为炭疽芽孢杆菌特有的现象。

74、蜡样芽孢杆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75、加特纳菌属的镜检,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见上皮细胞(细胞浆呈红色,细胞核为蓝紫色)被大量革兰阳性或染色不定小杆菌覆盖,导致细胞边缘不清,称为线索细胞。

76、白喉棒状杆菌在粘膜局部定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毒血症,粘膜上皮细胞渗出的纤维蛋白和局部细菌、炎症细胞、坏死组织凝结在一起形成灰白色膜,称为假膜。77、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检验:㈠标本采集:从疑似假膜的边缘采集分泌物。㈡直接显微镜检查,将标本直接涂片,分别做革兰染色和异染颗料染色,镜检发现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形态典型且有明显异染颗料。㈢分离培养:标本分离可用亚碲酸钾血平板、血平板,纯培养用吕氏血清斜面,35~37℃,18~24h,呈黑色菌落。㈣鉴定㈤毒力试验

78、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迅速,有毒力的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束状生长。结核分枝杆菌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故实验室常用酸或碱处理标本以消化标本中的粘稠

物质并杀死杂菌。

79、结核菌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菌体成分,有两种:一种是旧结核菌素(OT),另一种是纯蛋白衍生物(PPD),目前都有PPD。PPD有二种: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和卡介苗制成的BBC—PPD,每0.1ml含5个单位。

80、试验时,取0.1ml PPD注射两前臂皮内,48~72h后,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表明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或细胞免疫正常。

81、麻风分支杆菌的人工培养迄今为止尚未成功。

82、厌氧菌分为:芽孢厌氧菌和无芽孢厌氧菌。

83、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特征:⒈感染局有其他产生⒉发生在粘膜附近的感染⒊深部外伤⒋有特殊的分泌物⒌某些抗生素治疗无效感染⒍细菌学特征

84、厌氧菌的常用培养方法:厌氧罐(盒)培养法、厌氧气袋法和厌氧手套箱培养法。

85、产气荚膜梭菌在厌氧血平板上培养,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可作为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定之一。

86、艰难梭菌在CCFA平板上,形成较大的表面粗糙、边缘不齐的黄色菌落,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见黄绿色荧光。

87、脆弱类杆菌群,临床标本中为最多见。

88、钩端螺旋体属在血清学诊断中,目前常用显微镜凝集试验。

89、密螺旋体属血清学诊断:⑴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国际上常用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国内常用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TRUST 试验。⑵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90、肺炎、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多见于艾滋病:穿透质支原体

91、细菌L型在无抗生素等诱导因素作用下,可返祖为原菌,染色后易褪色。

92、凝集试验是检测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的一种非特异性试验。

93、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滤菌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生活周期的原核细胞型生物。

94、沙眼衣原体是引起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95、立克次体大多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血液为最常用的分离标本。

96、皮肤廯菌的微生物学检验:①标本采集:采集患者的皮屑、甲屑、病发、脓痂等标本,采集标本放于清洁纸袋。②直接显微镜检查:皮屑标本用10% KOH或25%含5%甘油处理后制成涂片。皮屑、甲屑镜检可见有隔菌丝或成串孢子,病发可见内孢子或发外孢子。③皮屑、甲屑和病发用70%酒精或在青、链霉素混合液内浸泡5min,取出用生理盐水洗3次,然后接种沙氏培养基,25℃培养,每周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直至第四周。④鉴定:皮肤廯菌的鉴定主要依据菌落特征,镜检特点,尤其是大分子孢子形状及特殊形状菌丝,必要时辅以鉴别试验。

97、白假丝酵母菌也称白色念珠菌,革兰染色阳性,以出芽方式繁殖,形成的芽孢子可伸长成芽管,不与母细胞脱离而发育成假菌丝。可形成表面光滑、灰白色或奶油色的典型酵母样菌落,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形成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98、HSV—2与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99、巨细胞病毒在培养基上培养,核内出现周围饶有一轮“空晕”的大型包涵体,形似“猫头鹰眼”状。

100、EBV抗原分为2类:①病毒潜伏感染时的抗原;②病毒增殖性感染相关的抗原

101、RT—PCR检测标本中SARS—CoV RNA是目前最理想的快速诊断方法。

102、细菌学检查与病毒学检查的比较:

①形态学检查的不同:细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病毒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普通光学显微镜

可观察病毒的包涵体成少数大型病毒颗粒。

②分离培养:细菌用人工培养基分离,病毒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组织培养。

③鉴定:细菌依据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试验和动物实验进行鉴定;病毒主要依据动物、鸡胚和组织培养中的表现,以及血清学试验进行试验。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 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叫细菌L 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现在常用的质粒大多数是经过改造或人工构建的,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②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美兰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总论部分 1.绪论(掌握) 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 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 4.噬菌体(了解) 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 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 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 8.病毒概述(掌握) 9.真菌概述(掌握) 10.其他微生物(了解) 11.免疫学基础 (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 一、绪论(掌握) 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 ②微生物的种类 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 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立克次体 B.放线菌 C.细菌 D.真菌 E.衣原体 『正确答案』D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 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 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2.芽孢:某些细菌在它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细胞核逐渐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胞子。 3.鞭毛;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细菌可以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和逆时针)来改变运动状态。 4.菌毛: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特点是:细、短、直、硬、多,菌毛与细菌运动无关,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前者与细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关,后者为中空管子,与传递遗传物质有关。 5.质粒: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闭合共价环状双链DNA分子。

6.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7.异染颗粒: 8.L型细菌:当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核成被抑制时,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9.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生物细胞(主要是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 10.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它由脂类A、核心多糖和寡糖重复单位构成。 11.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增殖,经过一定时间(18~24h)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孤立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12.核衣壳:由病毒的核心核酸和包绕核酸的外壳蛋白构成。 13.热原质:许多G-菌如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一些G+菌如枯草芽胞杆菌能产生一种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成为致热原。(其实就是指菌体脂多糖)。

医学微生物重点整理考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护一XY 绪论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长曲线 细菌生长的影响因素 常见的生化反应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上的意义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名词解释:消毒、灭菌 巴氏消毒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质粒 转座因子 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源性转换)接合、转化、转座、转导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条件致病菌 菌群失调 定位转移 细菌的毒力组成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败血症、脓毒血症 医院感染、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比较 区别要点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物质抗原抗体或细胞因子等 免疫出现时间慢,2~4周快,立即 免疫维持时间长,数月~数年短,2~3周 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 第九章球菌(coc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型链球菌的区别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淋球菌的培养特性、传播途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脑膜炎球菌的培养特性、传播途径、所致疾病 第十章肠杆菌科 埃希菌属: 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 引起肠道感染的五组大肠杆菌 志贺杆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伤寒沙门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肥达反应 第十一章弧菌属 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 霍乱弧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副溶血弧菌的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 第十二章空肠弯曲菌和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 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致病机制、防治原则 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性、所致疾病 肉毒梭菌的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 第十四章棒状杆菌属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 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毒力试验(Elek平板) 第十五章分枝杆菌属 结核杆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BCG 结核杆菌的致病物质 结核菌素试验 第十六章微小杆菌 卫星现象 嗜肺军团菌的传播途径 第十七章动物源性细菌 炭疽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炭疽杆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 布鲁杆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考试重点资料知识总结

临床微生物学检 1、潜伏感染:若宿主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原体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内,一般不排出体外,称为潜伏感染。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时引起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葡萄球菌肠炎等,如果肠道正常菌群破坏后艰难梭菌异常增长并分泌肠毒素,则可损伤肠粘膜引起伪膜性肠炎。 3、病原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病原菌在宿主间传播、侵袭、定植并逃逸免疫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4、细菌的大小以微米(um)为测量单位。 5、球菌呈圆球形、近圆球形、矛头状或肾形。 6、观察细菌动力可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穿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鞭毛染色 7、鞭毛可鉴别细菌,糖萼可作为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8、芽孢的功能: ⑴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强大的毒抗力。 ⑵以是否杀死芽孢作为物品消毒灭菌判断效果的指标。 ⑶芽孢在菌体的位置和直径大小随菌种的不同,这种形态特点有助于细菌鉴别。 9、生长曲线: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后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以倾注平板法计数孵育后的菌落数可换算出菌落形成单位,连续检测细菌不同培养时间的CFU,以CFU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生长数的变化规律曲线,称生长曲线。 10、生长曲线分为四期: ⑴迟缓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过程,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做好准备。 ⑵对数生长期:细菌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对数增加。此期细菌代谢活跃而稳定,其大小、形态、染色性和生化反应典型,对外界因素反应敏感,是检测细菌生物学性状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适宜阶段。 ⑶稳定期:生长繁殖菌数和死亡数处于动态平衡,此期细菌合成较多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 ⑷衰亡期:细菌死亡速率逐步增加,死亡数大于增加数,一般不用该期的细菌做鉴定和研究工作。 11、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质粒。 12、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衣壳。辅助结构是包膜,包膜对乙醚是敏感的,若呈阳性,则说明有乙醚存在。 13、营养体呈单细胞类型的真菌又称酵母菌。营养体呈多细胞类型的真菌是由菌丝和孢子交织组成,称为丝状菌或霉菌。 14、细菌的科学名称的生物双名式,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构成,属名在前,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是形容词。例如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15、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的原则): ⑴尽早采集:一旦怀疑细菌感染,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⑵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可预测感染性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利用各种实验 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 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一项重要检测技术。以下是一些临床 微生物检验的知识点。 1.微生物的鉴定:通过观察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 生物学特征等,进行鉴定。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革兰染色、培养 特性观察等。 2.微生物的分离:将样本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使其能够单独生长并 进行后续的检验和鉴定。常用的方法包括涂布法、稀释涂布法、过滤法等。 3.微生物的培养:将分离后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增殖形成纯种,并提供足够的数量用于进一步检验。常用的培养基包括富养基、选择 性富养基、增菌富养基等。 4.微生物的药敏试验:通过对分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不同抗菌药物的 敏感性试验,确定该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常用的方法有 纸片法、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5.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为了达到更快速、准确的临床微生物检测 结果,目前发展了许多快速检测方法,如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质谱 技术等。 6.微生物的标本采集和保存:正确的标本采集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常见的标本有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采集后应存放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避免微生物的生长 和变质。

7.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主要涉及到常见的病原微 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对于每种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和操作要点有所不同。 8.质量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对质量控制要求较高,包括内、外质控。内质控主要通过引入质控菌株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操作,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外质控则是通过参加各种质量评估项目来衡量实验室 的检测质量。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 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医生在接到微生物检测结 果后,应结合临床病情和患者的病史等信息,合理解读检验结果,并进行 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微生物知识要点: 一、葡萄球菌: 1 致病因素: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 TSST-1; 耐热核酸酶;葡激酶;透明质酸酶;脂酶。 2 临床意义:疖痈等;内脏感染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 内膜炎;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毒素相关)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毒性休克综合症;假膜性肠炎。 3 鉴定:细菌和菌落形态;生化实验:触+微阳性;链+肠阴性 葡:杆菌肽R,呋喃唑酮S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征:普通平板-脂溶性黄色色素;血琼脂-β溶血; 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甘露醇发酵+ 2).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二、链球菌: 1致病因素:M蛋白;脂磷壁酸;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 2 临床意义:A群:化脓性炎症;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II III 肺炎链球菌:大叶性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脑膜炎、 心内膜炎。 3 鉴定:形态。。培养+血清等,血琼脂-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光滑 小菌落;肺炎链球菌48h呈脐窝状。 几中链球菌特征: A群:血平板β溶血; 杆菌肽-敏感 B群:血平板β溶血; 杆菌肽-耐药;CAMP+;胆汗七叶苷(—);马尿酸水解试验(+) 草绿色链球菌:血平板α溶血;optochin耐药;胆汗七叶苷(—); 肺炎链球菌:血平板α溶血;optochin敏感,菊糠分解(+),胆汗溶菌(+),荚膜肿胀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是指研究人类疾病与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 及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代谢功能、致病机制及其与人类免疫 系统的互动等方面知识。下面将通过总结医学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来加深 对这一学科的理解。 1.微生物的分类和形态结构: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 生虫等。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病 毒是非细胞生物,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中进行 复制;真菌包括酵母菌和菌丝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真菌丝等结构; 寄生虫是一类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包括原虫、线虫等,它们在宿主体内寄 生和繁殖。 2.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 质等环境条件,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分枝等方式进行繁殖;病毒无法 自行繁殖,它需要感染宿主细胞并利用细胞机制复制自身;真菌可以通过 分裂生殖、芽生、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寄生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分 裂繁殖、卵生、母体生殖等。 3.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能量和合成生物分子。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新陈代谢、呼吸代谢等方式进行能量产生;病毒无自 身代谢系统,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中获得能量;真菌和细菌可以通过各种 代谢途径合成生物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等;病毒无法进行自主 合成,需要利用宿主细胞合成所需的生物分子。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害宿主细胞、产生毒素、激活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导致疾病的发生。细菌可以通过胞外毒素、内毒

素和细胞因子等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病毒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并复制繁殖,导致细胞损伤和免疫反应的激活;真菌通过菌丝侵入宿主组织,排出各种 代谢产物对宿主产生毒性影响;寄生虫可以侵入宿主组织、分泌毒素和引 起免疫反应。 5.微生物与人类免疫系统的互动:微生物与人类免疫系统之间形成了 一种动态平衡。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除病原微生物,保护宿主免受感染;微生物则通过各种机制逃避宿主免疫攻击,侵入宿主细胞并进行复制。微 生物的致病能力受到微生物定植和宿主系统免疫状态的影响,包括宿主个 体的免疫力水平、免疫调节及免疫记忆等。 6.微生物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验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局部炎症等症状;实验室检验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真菌孢子培养等;分子生物学 技术包括PCR、基因测序等。治疗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抗 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以上是医学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总结。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为疾病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 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构造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构造简单 比外表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繁殖快,代强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微生物类型 根据微生物大小、构造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 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开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1〕列文虎克创造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斯特 第一章细菌的根本性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构造 1.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功能,肽聚糖构造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一〕细胞壁 化学组成与构造,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 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构造比拟 •细菌细胞膜的构造与真核细胞根本一样,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构造,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 功能: 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 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总论部分 1.绪论 2.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以及人工培养 4.噬菌体 5.细菌的遗传变异和实际应用 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和物理化学灭菌法 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 8.病毒概述 9.真菌概述 10.其他微生物 11.免疫学基础 1) 抗原、抗体的概念 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 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4) 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 5) 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 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微生物是个体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等种类,它们的特点和区别也不尽相同。正常菌群是一种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体。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则是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形菌、螺菌、弧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部分。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细胞膜则具有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等功能。细菌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其中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细菌还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它们具有

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运动器、抗原性和与致病性有关。 三、其他微生物的概述 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真菌则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四、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包括抗原、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以及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则是一种能够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是指针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其分类包括I型、II型、III型和IV型。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则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免疫学诊断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 1、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全部是重点** 三型八大类特点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 毒和朊粒 无细胞结构,结构最简 单,体积最微小,能通 过滤菌器;单一核酸; 活细胞内寄生。 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 菌、螺旋 体、支原 体、衣原 体、立克次 体 仅有原始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真核细 胞型微生物真菌、原虫 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 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有多种完整细胞器。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 *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27、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28、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沿穿刺线生长呈模糊或根须状,并使培养基变混浊为动力阳性) 29、α溶血:菌落周围血培养基变为绿色环状;红细胞外形完整无缺。 β溶血:红细胞的溶解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环。 γ溶血:无溶血。 双环:在菌落周围完全溶解的晕圈外有一个部分溶血的第二圆圈。 30、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有氧参加——氧化型;无氧降解——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而分解蛋白胨——产碱型。(肠杆菌科细菌发酵型全+) 31、甲基红试验(与V-P试验相反):阳性红色,阴性黄色。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 32、白喉棒状杆菌:G+,异染颗粒、毒力试验,Elek平板,亚碲酸钾血琼脂。外毒素(毒血症)

临床微生物检验学考试复习知识重点资料

第一章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 1.显性感染:如果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体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机体 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则称为显性感染。2.病原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病原菌在宿主间传播、侵袭、定植并逃逸 免疫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3.侵袭力【黏附:可由黏附素介导,革兰阴性菌为菌毛,革兰阳性菌为磷壁酸。宿主黏膜 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素受体一般是糖蛋白或糖脂。】 第二章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 细菌的大小以微米(um)为测量单位。 2. 鞭毛功能动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呈现旋转运动是由基础小体的同心环旋转产生,推动力来自于质子动能,即质子浓度梯度流动所释放的ATP。鞭毛旋转方向决定运动类型。 3. 观察细菌动力可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穿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 4.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种类生长,使需要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第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 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质粒。 2.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DNA,携带有编码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它能独立于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 3. 质粒的特性:a.不相容性【是指相似的质粒在同一细胞中不能共存】b.可转移性【质粒的转移方式随不同质粒而不同,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有质粒编码的接合系统】c.自主复制质粒【利用宿主系统独立于染色体进行复制】d.质粒可自然丢失或用人工方法消除。 4. 培养特性变异新从患者体内分离的沙门菌通常为光滑型,经人工培养后菌落呈粗糙型,这种变异称S-R变异。S-R变异常伴有抗原、毒力和某些生化特性的改变。 第四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1. 病毒的结构可分为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衣壳。辅助结构是包膜(是包围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结构),包膜对乙醚是敏感的,若呈阳性,则说明有乙醚存在。 第五章真菌的基本性状 1.营养体呈单细胞类型的真菌又称酵母菌。营养体呈多细胞类型的真菌是由菌丝和孢子交织组成,称为丝状菌或霉菌。 第六章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1. 细菌的科学名称的生物双名式,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构成,属名在前,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是形容词。 第七章感染病病原学诊断与预防 1. 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的原则): ⑴尽早采集:一旦怀疑细菌感染,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⑵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可预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根据病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时机采集不同种类标本。 ⑶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应尽可能在抗生素留取前标本。 ⑷遵守无菌操作: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不得被其他部位细菌污染。盛放标本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微生物(细菌和蓝藻)、真核微生物(真菌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每种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对不同微生物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2.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微生物需要一定的生长条件才能繁殖,其中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营养物质和氧气等。熟悉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发展过程,从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3.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感染是导致人类许多疾病的原因之一、了解感染过程中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病非常重要。免疫系统是人体清除和防御微生物感染的关键,对于研究免疫机制和开发免疫相关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机制各不相同。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通过分泌毒素、侵犯宿主细胞或操纵宿主细胞的代谢等方式诱导疾病的发生。研究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5.微生物检测和诊断: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是判断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6.抗微生物药物和耐药性:抗微生物药物是治疗感染病的主要方法。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微生物耐药性的出现,使得原本可治疗的疾病变得难以治疗。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和开发新的药物对于控制微生物感染和预防耐药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7.食品安全与微生物:食品污染是常见的卫生问题,与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了解微生物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学习正确的食品处理和储存方法有助于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8.传染病与公共卫生:微生物感染是许多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总结来说,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涵盖了微生物分类、生长和繁殖、感染与免疫、致病机制、检测和诊断、抗微生物药物和耐药性、食品安全、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的学科。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与微生物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真菌部分 重点整理——医学检验资料文档

第一节概述 真菌的特点: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与人关系密切 一、定义: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含几丁质及纤维素 二、分类 临床分类(按致病部位):浅部真菌、深部真菌 形态学分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在鉴定上起重要作用 三、生物学形状 (一)形态与结构 1、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包括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 酵母型真菌以芽生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不产生菌丝,其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 类酵母型真菌也以芽生方式繁殖,菌落与酵母型真菌相似,但它产生的芽体不从母细胞上脱落,而是延伸入培养基内形成假菌丝。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 2、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种基本结构组成 A.菌丝: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萌发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按照功能分为: ①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②气生菌丝:露出培养基向空气中生长;③生殖菌丝 按照结构分为: ①有隔菌丝:多数致病性真菌;②无隔菌丝。 菌丝的形态大小不一(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菌丝间有无分隔、形状特征(绒毛状/絮状/粉末状) →鉴别真菌 B.孢子:由生殖菌丝产生的一种繁殖体,是真菌的繁殖结构。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类(a)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多为非致病性真菌所产生。 (b)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不经两性细胞的配合。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可分为三种 ①分生孢子:又可分为大分生孢子(其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真菌都能产生,诊断意义不大) ②孢子囊孢子 ③叶状孢子:又可分为:芽生孢子(一般芽生孢子生长到一定大小仍不与母体脱离,则形成假菌丝)、厚膜孢子(是真菌的一种休眠形态)、关节孢子 真菌种类不同,孢子形状大小也不同→鉴别真菌 (二)培养特性 1、培养条件 营养:一般细菌用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常用沙保(Sabouraud)培养基 温度:22 ℃~28℃(深部真菌:28 ℃/ 37℃) pH:4.0~6.0 (弱酸性) 需氧、湿度高

临床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复习资料总结

名解: 1、微生物: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在一般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将会涨破死亡,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3、质粒: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与遗传变异有关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4、胞质颗粒: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大多为贮藏的营养物质。其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其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异染颗粒。 5、菌落:由单个细菌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分裂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6、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7、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芽胞和其他非病原微生物 8、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 9、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 10、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11、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损害特定靶器官, 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如: 破伤风。 12、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13、菌血症(bacteremia):血中有菌。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或间断性入血,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繁殖而致病 14、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 产生大量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15、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所引起的症状 16、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17、条件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之间及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转化成条件致病菌。 18、人工主动免疫: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19、人工被动免疫: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20、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杆菌在牛乳培养基中可分解乳酸产酸,使牛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冲散凝固的酪蛋白,并将封固液面的凡士林层上推,甚至冲掉试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 21、卫星现象: 当与金葡菌在血平板上共同孵育时,由于金葡菌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因而在金葡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的菌落较大,离金葡菌菌落越远的菌落越小 22、包涵体:易感细胞内含繁殖的始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 23、外斐反应:变形杆菌某些X菌株的菌体抗原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具有共同抗原),以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 24、病毒(Virus):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只能在活的、敏感细胞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 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学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新陈代谢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变异快,适应能力强;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个体微小;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和原虫;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 3、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会引起疾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菌群)平衡失调时可治病;大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条件致病菌越来越显示其致病作用。 4、首次使用固体培养基的科学家是:郭霍 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 吕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5、病毒是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6、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外膜 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脂多糖(脂质A) 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作用于具有细胞壁的细菌; 8、中介体(类线粒体):其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9、核质:决定细菌性状和遗传特征,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 10、质粒:是细菌染色体(核质)意外的遗传物质;

11异染颗粒: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白喉棒状杆菌特有物质,在吕氏培养基中产生,具有溶原性;与致病性无关; 1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荚膜: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致病作用、抗原性、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免疫原性、抗吞噬作用; 鞭毛:鉴定价值,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致病作用、有化学趋向性、抗原性; 菌毛:要用电镜才能看到、普通菌毛(黏附作用)、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芽孢:增强对热的抵抗力、无侵袭力、为细菌的休眠体; 11、细菌L型:没有细胞壁的细菌,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形成“油煎蛋”样菌落;具有返祖现象;尿路感染的患者反复发作但普通培养无菌生长,首先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支原体培养也是呈“油煎蛋”样菌落,但是没有返祖现象; 12、用比浊法可以判断细菌的数目; 细菌的染色与细菌的带电现象有关; 细菌的代谢与细菌的表面积有关; 细菌的物质交换与细菌的半透性和渗透性有关; 13、大多数细菌的PH为7.2-7.6、霍乱弧菌PH为8.4-9.2、结核分枝杆菌PH为6.5-6.8、乳酸杆菌PH为5.5; 14、嗜冷菌的最适温度为0~20℃; 嗜温菌的最适温度为30~37℃;大多数的病原菌属于此类; 嗜热菌的最适温度为50~60℃; 15、C O2培养是的浓度为5%-10% 16、细菌一般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结核杆菌需要18-20小时才能分列一次(3-4)周才能生长;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一章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 根据微生物与人体的关系:有益微生物条件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肠道中双歧杆菌最为典型 P11 *1潜伏感染:若宿主与病原病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原体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内,一般不排除体外。(如果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减弱,或侵入的病原体数量增多,毒力较强,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则称为显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V: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虫媒传播多途径传播 P21 2,(病原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病原菌在宿主见传播侵袭定植并逃避免疫的能力,称为侵袭力。由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物质等构成 P25 3、胞内菌感染免疫:胞内菌分专职和兼职,兼职胞内菌在宿主体内主要寄居在细胞内生长繁殖,但是亦可在细胞外没有无活细胞的环境生存繁殖。(如结核分支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第二章细菌的基本形状 P38 1、细菌大小以微米um为测量单位。人肉眼的最小分辨率为0.2mm. 按其外形:球菌杆菌螺旋菌球形呈圆球形、近圆球形、矛头状和肾形 P41 2 、鞭毛功能:1)动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旋转运动是由基础小体的同心环旋转产生,推动力来自质子动能,即质子浓度梯度流动所释放的ATP。鞭毛旋转方向决定运动类型,观察细菌动力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2)鉴别细菌;鞭毛及细,一般染色不能看见,常用特殊染色和镀银染色观察细菌有无鞭毛及鞭毛数量、分布,可用于鉴别细菌 P42 3、性菌毛可也结合的方式在细菌之间传到DNA,导致细菌毒性及耐药性的变异 6、糖萼功能 1)与细菌毒力有关:有糖萼的细菌表面光滑,不易被细菌细胞吞噬,消化,逃避免疫吞噬后的细菌可在机体组织细胞中生长繁殖引起感染。2)细菌的鉴别和分形:夹馍物质具有特异性抗原,可作为细菌的鉴别和分形。3)形成生物膜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组分-----磷壁酸 8、芽孢功能:1)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具有强大抵抗力2)以是否能杀死芽孢作为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的判断指标,3)芽孢在菌体的位置和直径的大小随菌种的不同,这种形态特点有利于细菌的鉴别。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绪论 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分类:原核类:细菌(真菌类、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阮病毒、拟病毒)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 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3.微生物的发展史 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消毒法,雁颈瓶实验) 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科赫法则,证实了疾病的病原学说)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细菌定义: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1. a细菌形态:球菌、杆菌(最常见)、螺旋菌 b细菌细胞的构造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间体、核糖体、气泡、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芽孢和伴孢晶体等。 细胞壁概念: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2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需; 3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 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缺壁细胞 四类缺壁细胞 a.L型细菌: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L型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形成煎鸡蛋状小菌落 b. 原生质体:用人为方法,在细菌生长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物质,如青霉素、丝裂霉素C,或用溶菌酶分解掉细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c. 球状体:用溶菌酶、青霉素等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状体。 d. 支原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组成:基体、钩形鞘、鞭毛丝 靠鞭毛丝旋转而动,其动力来自质子动力,由细胞膜内外质子浓度差和电势差决定。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后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1)多层膜结构,通透性很差。(2)组分:水分少(5%),DPA(吡啶二羧酸),富含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