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巧姐最后结局是什么?王熙凤之女巧姐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人物详细简介:宁国府1、贾敬:宁国公贾演的孙子,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的次子。
是丙辰科进士,却一味好道,放纵家人胡作非为。
后因吃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
死后天子追赐他五品之职。
3、贾珍:贾敬之子,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
生活极度放纵,他虽有一妻二妾,但仍和儿媳秦可卿、妻妹尤二姐关系暧昧。
后因作恶多端,被人参奏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
4、尤氏:贾珍之妻。
虽为宁国府当家奶奶,但并无实权,素日只是顺从贾珍。
她极力阻止过尤二姐的婚事,但无奈贾珍主意已决。
当王熙凤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大闹宁国府,尤氏束手无策,随王熙凤作践。
7、贾蓉:贾珍之子。
妻子秦可卿死后,父亲贾珍花了一千两银子给他捐了个五品龙禁尉。
后娶胡氏为妻。
贾蓉和他父亲贾珍一样荒淫无耻。
他和婶娘王熙凤有著不可告人的关系,还和姨娘尤二姐不乾不净。
由于他和父亲作恶多端,被人参奏,宁国府被锦衣军查抄。
后依附荣府生活。
8、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
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11、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
母亲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
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
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荣国府13、贾母: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
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
她不大喜欢大儿子贾赦和大儿媳邢夫人,偏爱小儿子贾政和小儿媳王夫人。
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但并不支持宝黛的爱情。
她批准了王熙凤的“掉包计”,使宝玉被迫娶了薛宝钗。
后以八十三岁高龄去世。
14、鸳鸯:贾母的大丫头。
贾赦看上她,非要纳她为妾,让邢夫人、鸳鸯的哥嫂来劝她,威逼她,但她坚决不从。
贾母死后,她自知逃不出贾赦等人的玩弄,悬梁自尽。
15、林如海: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
考中探花后,钦点为巡盐御史。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名著阅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生平、命运、结局【判词】“十二钗”就是十二个女子。
在这里,“十二钗”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巧姐: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详解】1.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
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
《红楼梦》100个人物简介及最终结局1、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真身,出生时口中即含玉,此玉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后通了灵性,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让它与神瑛侍者一起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
他是封建叛逆者。
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
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
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2、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
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扼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3、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4、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
红楼梦1.十二钗的最后结局: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
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
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
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
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红楼梦巧姐唱的词
《红楼梦》对巧姐的判词介绍,以两句话描述了巧姐的一生。
原文: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注释:
这一首是说巧姐的。
1、“势败”句——贾府后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所以说“势败”、“家亡”。
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
当指她被“狠舅奸兄”卖出。
2、“偶因”句——刘姥姥进荣国府告艰难,王熙凤给了她几十两银子。
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
脂批说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事”(甲戌本第六回),又说巧姐与板儿有“缘”(庚辰本第四十一回),当是指他们后来结成夫妻,过着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
“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凤姐更惯于搜刮聚敛,对刘姥姥不过是偶施小恩小惠而已。
“巧”,语意双关,是凑巧,同时也指巧姐。
判词翻译成白话就是:家势已经衰败就别提当年富贵,家破人亡就别说谁是骨肉至亲。
偶然接济过的刘姥姥却记下了凤姐对她的恩情而成为了巧姐的恩人。
红楼梦经典诗词赏析大全四经典诗词四(上)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诗词鉴赏】这一首说的是贾元春。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
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
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年龄。
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
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
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运无法与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
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诗词鉴赏】这一首说的是探春。
判词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
”这副画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离别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远嫁的情景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
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
说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为。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
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
红楼梦巧姐最后结局是什么?王熙凤之女巧姐简介红楼梦巧姐最后结局是什么?巧姐最后去哪了?巧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王熙凤与贾琏之女。
巧姐由于年纪幼小,性格尚未形成,在书中处于陪衬地位。
她生日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巧姐”。
在高鹗整理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贾府破败后,她险些被王仁、贾环、贾蔷、贾芸等人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幸而刘姥姥、平儿、王夫人合力将她救出,最后由贾琏作主嫁到姓周的富农家,丰衣足食。
但根据书中判词及伏笔,“狠舅奸兄”应是王仁和贾蓉,婚配则是刘姥姥的外孙王板儿。
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儿中,巧姐与秦可卿同辈,而年龄最小。
她娇贵多病,第21回染了痘疹,第42回撞了花神,第84回惊风。
清虚观打醮,凤姐催着张道士换巧姐的寄名符。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之前受凤姐所托给大姐儿取名字,刘姥姥听说巧姐生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便给她起名巧姐,“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从这‘巧’字上来”。
前八十回巧姐戏份较重的一次出场仅出现在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文中:“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
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
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
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个细节仍然只是陪衬,表现她娇生惯养,并暗示她与板儿的姻缘。
巧姐结局疑点后四十回巧姐结下三桩仇怨:第
84回惊风,贾环不慎打翻药铞子;第88回巧姐见到贾芸就哭;第114回凤姐死后,王仁想趁机捞一把,巧姐嫌他“我妈妈在时舅舅不知拿了多少东西去”。
第117~119回巧姐险些被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参与者有:王仁(舅),贾环(叔),贾蔷、贾芸(兄),刑大舅(舅爷),邢夫人(祖母)。
危急时刻被刘姥姥、平儿、王夫人合力营救。
第119回巧姐回府,后来下嫁农村。
此结局基本符合前八十回的设定。
但又存在两个疑点:据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伏笔,巧姐奸兄锁定为贾蓉,而贾蔷、贾芸都是好男儿;据刘姥姥起名及柚子佛手的伏笔,巧姐姻缘锁定为王板儿,而不应凭空出来一家姓周的富农。
对此,我们无需一惊一乍,因为《红楼梦》本来就是一部充满矛盾的书,例如巧姐与大姐是二是一?前八十回也很混乱。
在长达十年、增删五次的改稿过程中,作者前后期创作思路发生了改变,而巧姐、贾蔷、贾芸的前后矛盾恰好留下了改稿痕迹。
另外,脂批和探佚学认为巧姐要被卖到青楼,后由刘姥姥赎身,87版红楼梦予以采纳。
人物赏析巧姐有个“巧”字,她的结局在金陵十二钗中可谓最圆满,那为什么说薄命呢?这是因为“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她经历抄家、丧母两大磨难,在家中饱受欺负,更险遭狠舅奸兄毒手,毕竟有过逢凶遇难的波折,自身又多灾多病,不得不以贫苦来化解。
巧姐的遭遇更多照见了其他人的人性。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特写凤姐对贾蓉有恩,贾蔷下姑苏采买女伶、贾芸进大观园种树也多亏凤姐、贾琏提携,王仁更是从凤姐这里捞到不少好处,可后来反倒是这几个亲舅兄
谋害巧姐,让人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势利。
日久见人心,真心知恩图报的却是同姓连宗、偶受小惠的外四路来的贫苦乡下人刘姥姥和王板儿。
而平儿能顺利护送巧姐出家门,也得益于她平时待人宽厚,替凤姐行善积德。
第92回为巧姐立传,写她慕贤良。
文中详写不厌贫的(孟光的荆钗布裙,鲍宣妻的提瓮出汲,陶侃母的截发留宾,还有画荻教子的)、苦尽甘来的(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苏蕙的回文感主),恰是巧姐性格和命运的写照。
第15回凤姐宝玉在一个庄户人家见到二丫头纺绩,也预示了巧姐结局。
巧姐判词原文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注释这一首是说巧姐的。
1、“势败”句——贾府后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所以说“势败”、“家亡”。
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
当指她被“狠舅奸兄”卖出。
2、“偶因”句——刘姥姥进荣国府告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
脂批说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事”(甲戌本第六回),又说巧姐与板儿有“缘”(庚辰本第四十一回),当是指他们后来结成夫妻,过着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
“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凤姐更惯于搜刮聚敛,对刘姥姥不过是偶施小恩小惠而已。
“巧”,语意双关,是凑巧,同时也指巧姐。
判词翻译成白话就是:家势已经衰败就别提当年富贵,家破人亡就别说谁是骨肉至亲。
偶然接济过的刘姥姥,后来成了救命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