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文化的软件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16.35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及途径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指明着力加强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文化作用困境途径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
针对于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
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1]因此,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为方向,以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为主导,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一)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中的家族阈限,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以血缘、宗族为中枢的社会运行模式,十分强调“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普遍以家庭为背景进行农业生产。
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以促进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家族式经济的发展,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这种以一种社会性的“个体”因素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的家族式的经济模式就成为一种阻碍。
浅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地域、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及农民共同努力,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措施,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从基层开始。
要想让农民接受、使用这些服务,首先要确保基层文化服务站的建设与运行。
基层文化服务站既是文化服务的前沿,又是文化知识的受众和传播者。
加强基层培训与管理,定制符合当地特色和需求的文化服务计划和项目,关注文化服务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实现更高效、更有效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其次是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资。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是农民接触、享受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其水平和数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不仅包括图书馆、文化广场、驿站等传统文化服务场所,还要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建设电子阅览室、数字文化馆等现代文化服务设施,覆盖更广的人群。
而这需要来自政府及社会各方的持续投入,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应该不断增加,专项资金应得以落实,政策层面应进一步鼓励各类投资和参与,以共同促进乡村文化设施的更新升级和提升。
再者,利用新媒体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渠道,容易互联、协同,更便于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发展。
利用新媒体推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以达到更高效、更方便的效果,丰富化的文化服务内容,以及更加普及化的传播方式。
需要政府、社会组织、文化服务机构等各方共同投入,并加强组织协作,整合资源达到最好的效果。
此外,要注意推进文化服务区域化建设。
农村地区常是地广人少,无法支撑大型的文化服务设施的开放和维护,因此,文化服务区域化建设应当纳入发展规划,在小范围构建起一定规模的文化服务点位,力求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文化服务的普及度。
浅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旨在促进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
本文将阐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意义和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意义(一)促进文化素质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适应农村居民需要的文化资源,使农民能够更便利地接触各种文化信息,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二)改善生活质量。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社会和谐,加强文化艺术与大众生活的融合。
(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现状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原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城市相比存在一些差距。
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以下问题:(一)文化场馆设施不足。
在人均卫生间、厕所及其他配套设施方面,与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滞后,条件较为简陋。
(二)资源分配不均。
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城市中心相对容易获得高端文化资源,那些文化资源比较稀缺的边远地区则难以获得应有的服务。
(三)低水平的文化教育和培训。
农村公共文化教育和培训项目的数量和水平都有待提高。
(四)文化产品供应稀缺。
农村文化产品的供应相对稀缺,市场需求没有得到adequate 地满足。
三、建议(一)加大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增加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场馆配套设施的改善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和推广。
(二)推广优秀文化信息。
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应用、广播电视等传媒形式以及文化市场、文化节庆等活动,大力推广优秀文化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它。
(三)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在农村中增加艺术和文化类课程的设置,提高文化知识普及率。
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农村,文化工作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就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资金不足。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很多地方的文化工作投入都比较少,导致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发展。
2. 人才匮乏。
由于受到城市吸引力和农村发展规划的限制,一些有文化工作能力和热情的人才都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基础薄弱。
3. 群众参与度低。
由于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对于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较低,导致文化工作的开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 内容单一。
在一些地方的文化工作中,内容单一、形式陈旧,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吸引群众的眼球。
5. 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
由于农村文化工作的宣传渠道有限,很多时候文化活动无法及时传达到农村群众中,影响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1. 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投入。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资金投入,鼓励各地大力支持农村文化工作的发展,提高文化工作水平。
3. 积极引导群众参与。
通过设立文化奖励政策,组织文化节庆活动等方法,引导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4. 丰富文化活动内容。
针对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增加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读书活动等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满足农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5. 加强宣传渠道建设。
扩大农村文化活动的宣传覆盖面,加强新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的利用,提高农村文化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