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 核心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21.03 KB
- 文档页数:2
监控传输知识点总结一、监控传输的概念监控传输是指通过网络或传输介质传送监控信号,实现监控目标的监视和控制。
监控传输通常涉及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的传输,是监控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监控传输的应用1.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利用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对目标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的系统。
监控传输是监控系统的核心环节,通过监控传输,监控中心可以实时获取到监控目标的信息,进行监视和控制。
2.安防领域在安防领域,监控传输主要是指通过视频传输,实现对重要场所、重要设施等的实时监控。
通过监控传输,安防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工业控制在工业控制领域,监控传输通常涉及对温度、湿度、压力、液位等参数的实时监控和传输。
通过监控传输,工程师可以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预防故障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4.交通管理在交通管理领域,监控传输主要是指利用视频传输对交通路口、高速公路、停车场等进行监控,实现交通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监控传输,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提升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
5.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监控传输主要是指利用监控摄像头对医院的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医院的安全和秩序。
同时,监控传输也可以用于远程医疗,通过网络传输医疗图像和数据,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诊疗。
三、监控传输的技术1.视频传输视频传输是监控传输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视频传输技术包括模拟视频传输、数字视频传输和IP视频传输。
模拟视频传输通过传统的同轴电缆传输视频信号,数字视频传输通过网络或数字加密传输视频信号,IP视频传输则是利用IP网络传输视频信号。
2.音频传输音频传输是监控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传输方式。
通常使用模拟音频传输和数字音频传输两种方式。
模拟音频传输通过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模拟音频信号,数字音频传输则是通过数字编解码器和数字传输介质传输音频信号。
3.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监控系统中的另一重要传输方式,用于传输监控目标的信息数据。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管理概述管理的概念: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管理的环境:是管理谋求组织生存与发展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4.思想技能5.设计技能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成功有效的管理要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
作为艺术的管理——灵活性且富于创新。
①环境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感情。
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近代“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当代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基本出发点:提高劳动生产率、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进行心理革命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管理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
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六种经营活动、五大管理职能、十四条管理原则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种权力的类型):传统型权力(族长制、封建帝制)、超凡型权力(救世主、政治领袖)、法理型权力(政府机构、军队)近代管理理论: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理论(四个研究方向):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企业管理中的“人性”问题;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提出许多决策原理或主张;促进对决策上“双因素”的重视。
管理过程学派:吸收其他管理学家的思想和主张,不断丰富各项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内容。
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权变管理学派:组织是开放的;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职能运用过程中也要持有权变观点。
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核心知识点总结计算机一级考试核心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发展历程。
- 第一代计算机(1946 - 1957):电子管计算机,如ENIAC,体积大、功耗高、速度慢,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 第二代计算机(1958 - 1964):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减小、功耗降低、速度提高,开始应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
- 第三代计算机(1965 - 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可靠性和速度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更广。
-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
2. 计算机系统组成。
- 硬件系统。
- 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CPU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主频、字长、核心数等。
- 存储器。
- 内存储器(内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数据丢失;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数据不丢失,如BIOS。
内存的容量和读写速度影响计算机性能。
- 外存储器:如硬盘、光盘、U盘等。
硬盘容量大、读写速度较快,是计算机主要的外存设备;光盘有CD、DVD等类型;U盘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键盘用于输入字符信息;鼠标用于操作图形界面;扫描仪用于将纸质文档转换为电子文档。
-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机有喷墨、激光等类型,用于打印文档;音箱用于输出声音。
- 软件系统。
-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界面;语言处理程序,将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 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WPS等)、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视频播放软件(PotPlayer等)等,用于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
欢迎阅读数控技术一填空:40分共50个空(答40个空及以上可得40分)二简答:40分三小计算:20分(一个插补题一个小计算题)第一章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领域交叉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它是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向。
数控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另外一个重要1.什么是机床数控技术?机床数控技术由哪几部分组成?(数控技术是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对机床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用数控技术实现加工控制的机床称为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由程序载体,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装置,机床主体和其他辅助装置组成。
)2.数控加工有哪些主要特点?(1.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2.适合复杂零件加工3.生产效率高4.对产品改型设计的适应性强5.有利于制造技术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6.监控功能强,具有故障诊断的能力7.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3.什么是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半闭环控制?(记住这是数控机床按伺服系统控制方式分类)4.什么是点位控制、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它们的主要特点与区别是什么?(这是数控机床按照运动轨迹分类。
特点区别见P6)5.简述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CNC系统由数控程序、输入装置、输出装置、计算机数控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主轴驱动装置和进给(伺服)驱动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等组成)6.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高速,高精度化2.开放式3.智能化4.复合化5.高可靠性6.多种插补功能7.人机界面的友好)7.简述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的全过程。
(见图P1图1-1)(1)Z坐标的运动:由传递切削动力的主轴所规定;(2)X坐标的运动:是水平的,平行于工件的装夹面,是在刀具或工件定位平面内运动的主要坐标。
(3)Y坐标的运动:+Y的运动方向,根据X和Z坐标的运动方向,按右手直角笛卡儿坐标系确定。
(4)旋转运动A、B和C:正向的A、B和C相应地表示在X、Y和Z坐标正方向上按照右旋螺旋前进的方向。
CSP初赛知识点梳理在准备CSP(信息学奥赛)初赛时,了解和掌握以下核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份文档将帮助你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准备考试。
1. 数据类型在CSP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和字符串型。
你需要了解这些数据类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便能够正确地声明和操作变量。
2. 运算符和表达式了解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和使用方法对于编写正确的表达式非常重要。
你需要熟悉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比较运算符,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来进行数学运算和条件判断。
3. 控制结构控制结构是指用于控制程序流程的语句,包括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你需要了解和掌握if语句、switch语句、while循环和for循环等常见的控制结构,以便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分支控制和循环执行。
4. 数组和字符串数组和字符串是常见的数据结构,在CSP中经常会用到。
你需要了解如何声明、初始化和操作数组,以及如何处理字符串的输入输出、截取和查找等操作。
5. 函数和模块函数是一段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代码块,模块是由一组相关的函数和数据组成的程序单元。
你需要了解如何定义和调用函数,以及如何使用模块来组织和重用代码。
6. 文件操作在CSP中,你可能需要读取和写入文件来处理输入和输出。
你需要了解如何打开、读取和关闭文件,以及如何进行文件的写入和读取操作。
7. 数据结构和算法基础了解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是CSP考试的基础。
你需要了解线性结构(如栈、队列和链表)和非线性结构(如树和图),并了解常用的排序和搜索算法(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二分查找)。
8. 编程技巧和调试在编写代码时,掌握一些常用的编程技巧和调试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你需要了解如何优化代码、处理边界情况和调试程序等技巧,以便能够编写高效、正确的代码。
以上是CSP初赛的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和准备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餐饮管理重要知识点集锦——《餐饮管理》赵顺顶第一章、餐饮业食品安全制度一、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内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法律体系管理体系科技体系1、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指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有机体系。
包括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指南等。
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管理职能、政策制定、监管运作和风险交流3、食品安全科技体系:是指国家进行食品安全控制时所需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包含于科学的风险评估、检测监测技术、溯源预警技能和全程控制技术等技术支持体系。
二、良好生产规范(GMP)的内容及特点:1、GMP是良好操作规范的简称,是一种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于食品生产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2、内容:包括机构与人员、厂房和设备设施、卫生管理、文件管理、物料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储存和销售管理等方面内容,涉及生产的方方面面,强调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来保证产品质量。
3、特点:原则性时效性基础性多样性三、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内容1、水(冰)的安全性2、食品接触表面的情节3、防止交叉污染4、手清洁、消毒和卫生间设施的维护5、防止外来污染物污染6、有毒化合物的处理、储存和使用7、雇员的健康状况8、害虫的灭除和控制四、餐饮企业如何建立HACCP体系定义: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
(一)、首先,准备工作:1、组建HACCP小组(人员组成;人员的主要职责;小组成员具备的工作能力)2、对菜品进行分类并描述(生食类;热加工后即食类;热加工后冷却类)3、描绘生产加工流程图并进行现场验证(二)、其次,基本步骤:1、进行危害分析,确定预防控制措施2、确定关键控制点(常见关键控制点: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及储存,烹调,食品的冷却、冷藏,运输,再加热,餐饮前台服务;餐具的清洗消毒与保洁)3、关键限值的确定(所使用的指标:温度、湿度、时间、PH值、添加剂含量、索证、外观和气味等)有效性原则,简单便捷性,经济性。
工程控制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程控制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原理及数学模型;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控制系统的特点、设计方法及适用范围;3.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工程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并能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3.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工程控制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对控制理论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分类及性能指标(对应教材第一章)-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及转换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 传递函数及其性质- 状态空间模型及其转换方法3. 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稳定性、瞬态响应及稳态误差分析(对应教材第三章)- 系统稳定性判定方法- 系统瞬态响应性能分析- 稳态误差分析及性能指标4. 控制系统设计:PID控制、根轨迹法及频域分析法(对应教材第四章)- 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根轨迹法设计控制系统- 频域分析法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5. 现代控制技术: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及自适应控制(对应教材第五章)- 模糊控制原理及设计方法- 神经网络控制基本原理- 自适应控制技术及其应用6.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对应教材第六章)- 控制系统仿真软件介绍-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控制系统实验设计与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分配适当课时,确保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点。
容错控制知识一知识点1冗余:多余的重复或啰嗦内容,通常指通过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2冗余设计:通过重复配置某些关键设备或部件,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冗余的设备或部件介入工作,承担已损设备或部件的功能,为系统提供服务,减少宕机事件的发生。
3冗余设计常用方法有硬件冗余、软件冗余(主要指解析冗余)、功率冗余。
3.1硬件冗余方法是通过对重要部件和易发生故障的部件提供备份,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能。
软件冗余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控制器来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冗余度,从而改善系统的容错性能。
硬件冗余方法按冗余级别不同又可分为元件冗余、系统冗余和混合冗余。
元件冗余通常是指控制系统中关键部件(如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的冗余。
(l)静态“硬件冗余”例如设置三个单元执行同一项任务,把它的处理结果,如调节变量相互比较,按多数原则(三中取二)判断和确定结构值。
采用这种办法潜伏着这样的可能性: 有两个单元同时出错则确定的结果也出错,不过发生这种现象的概率极小。
(2)动态“硬件冗余”即在系统运行之初,并不接入所有元件,而是留有备份,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某元件出错时,再将候补装置切换上去,由其接替前者的工作。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切换的时延过程,最好能保持备份元件与运行元件状态的同步。
3.2软件冗余又可分为解析冗余、功能冗余和参数冗余等,软件冗余是通过估计技术或软件算法来实现控制系统的容错性,解析冗余技术是利用控制系统不同部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功能上的冗余性,当系统的某些部件失效时,用其余完好部件部分甚至全部地承担起故障部件所丧失的作用,以将系统的性能维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冗余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DCS 本身的可靠性和数据通信的可靠性, 但对于整个闭环系统来讲,系统中还包含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等现场设备,他们往往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出现故障的概率也比较高,软硬件冗余一般无能为力,我们要采用容错控制来提升系统稳定性。
4 容错控制指控制系统在传感器,执行器或元部件发生故障时,闭环系统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并且能够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则称之为容错控制系统。
服装仓库管理知识点总结服装仓库管理是服装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库存准确性、提高物流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服装仓库管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掌握关键环节,提升管理效能。
一、仓库规划与布局1.仓库选址:根据企业规模、物流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仓库位置。
2.仓库分区:合理划分存储区、拣货区、打包区、退货区等,提高作业效率。
3.货架选择:根据服装种类、尺寸、存储需求等选择合适的货架类型。
4.库存管理:采用ABC分类法对库存进行分类,实现精细化管理。
二、库存管理1.入库管理:对采购、生产等环节的服装进行验收、上架,确保库存准确性。
2.出库管理:根据销售订单进行拣货、打包、发货,保证及时准确完成订单。
3.库存盘点: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准确,防止库存积压。
4.库存预警:设置合理的库存预警机制,及时补充库存,降低断货风险。
三、仓储作业管理1.作业流程优化:梳理仓储作业流程,消除冗余环节,提高作业效率。
2.作业人员培训:加强作业人员培训,提高作业技能和效率。
3.作业设备配置:根据作业需求,合理配置作业设备,提高作业效率。
4.作业安全:加强作业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安全。
四、仓储信息化管理1.仓储管理系统:采用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库存、作业、人员等信息的实时监控。
2.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库存、作业等环节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3.信息化设备:运用条码、RFID等技术,提高仓储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
4.系统集成:与企业的ERP、CRM等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协同效率。
五、仓储成本控制1.仓储成本核算:明确仓储成本构成,进行成本核算,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成本控制策略:采取合理措施,降低仓储成本,提高仓储效益。
3.资源优化配置:合理配置仓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服装仓库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177个核心知识点总结!(必修选修)必修课本1、适应性、应激性、反射、遗传性2、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的现象。
结构上是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代谢上(本质上)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发育:是指由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至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
其本质是机能的健全和完善。
生殖:产生后代。
是生物体成熟后的一种特征,能保证物种的延续。
3、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结构基础:细胞等。
4、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矿质元素最基本元素:C基本元素:C、H、O、N含量最多的元素:O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主在元素:C、H、O、N、P、S矿质元素: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必需的矿质元素:N、P、S、K、Ca、Mg、Fe、Mn、B、Zn、Cu、Mo、Cl、Ni;5、细胞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与细胞内亲水性物质结合,不能自由流动,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其多,则抗逆性强(抗旱、抗寒)。
自由水:游离形式存在,自由流动,参与生化反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
其多,代谢旺盛,抗逆性弱。
6、钠、钾、镁、铁、磷、氮、碘、钙、硫的作用钠: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钾: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保持心肌的兴奋性。
铁: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镁:叶绿素的成分。
磷:ATP、NADP+(辅酶Ⅱ)、磷脂、核酸等成分。
氮:蛋白质、核酸等的成分。
碘:甲状腺激素的成分钙:骨、软骨的重要成分,血中Ca2+能维持骨骼肌收缩的机能。
硫: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7、蛋白质、核酸8、纤维素、维生素、淀粉、糖元纤维素:细胞壁的成分,属于多糖,在植物体内常见。
维生素:动物生长需要,动物自己不能合成,是由外界摄取的微量有机物,不是供能物质,是辅酶或辅基的一部分,有水溶性(Vc、VB)、脂溶性(VD、VA)两大类。
1 / 2
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2.控制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有: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3.在控制过程的衡量绩效环节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
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4.在控制过程的纠正偏差环节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
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5.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
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
补救。同期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
督。反馈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
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6.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为哪些类型?
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8.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是(B)。
A、领导职能B、控制职能C、组织职能D、计划职能
9.控制就是(A)各项活动,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项偏差的过程。
A、监视B、协调C、领导D、组织
10.确定控制标准,首先应该明确组织中哪些事或物需要加以控制,即确定
(A)。
A、控制对象B、控制人员C、控制方法D、控制水平
11.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C)。
2 / 2
A、拟定标准B、衡量成效C、纠正偏差D、管理突破
12.强调预防作用的控制方法是(C)。
A、现场控制B、反馈控制C、前馈控制D、13.控制工作通过纠正偏差的行
动与管理的其他四个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过程形成一个(C)。
A、完全封闭的系统B、完全开放的系统C、相对封闭的系统D、相对开放
的系统
14.控制工作的下列原理中,强调主管人员应只注意重要的偏差的是
(A)。
A、控制关键点B、直接控制C、例外情况D、反映计划要求
15.质量处李处长在生产现场中发现一个工人没有按照作业规范操作,他立
即上前去制止。这种控制方式属于(A)。
A、现场控制B、直接控制C、预先控制D、间接控制
16.利用年终财务报告分析进行控制是属于(B)。
A、现场控制B、反馈控制C、前馈控制D、直接控制
17.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行为,属于(A)。现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