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下城市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的广度、深度和运用三个维度,包括词形、词义、形态、搭配、语法、联想、内涵知识等方面。
(3)就研究方法而言,无论是目标词汇的选择,受试者的选择,阅读文章的选择还是测试方式的选择,都应尽量避免个体因素的影响。
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时长也应有更严格的控制,否则很可能使“词汇附带习得”变为“刻意词汇学习”。
总之,个体因素和一些外在因素都应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
参考文献:[1]鲍贵,王娟娟.前词汇量和时间对任务作用于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制约性[J].现代外语,2013(4).[2]段士平,严辰松.多项选择注释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213-218.[3]盖淑华.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73-76.[4]黄燕.检验“投入量假设”的实证研究--阅读任务对中国学生词汇记忆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4,27(4):386-394.[5]李红,田秋香.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2005 (3):52-56.[6]邵艳春.不同阅读目的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一项基于SPSS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6):12-15. [7]王改燕.二语自然阅读词汇附带习得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48-5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柳州特色场所公示语英译研究文/王 欣【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柳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柳州交流、参观和投资。
柳州同时享有广西工业、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盛誉,其特色地方的公示语是外国友人了解、感受和品味柳州独特风情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尤为重要。
本文在分析柳州特色场所现有公示语,结合功能对等理论,讨论分析恰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对柳州特色地方的公示语进行独到的翻译。
本文第一部分是介绍公示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部分是阐释功能对等理论,第三部分是柳州特色场所公示语翻译常见错误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是结合功能对等理论,根据公示语的不同作用和文本特点,提出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和反思。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公示语英译错误的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双语公示语已经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熟悉环境的“窗口”。
然而,国内公示语的翻译良莠不齐,不正确、不规范的翻译长期存在。
文章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公示语的英译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对等;错误分析一、公示语的特点及分类公示语,指以一种简洁、引人注目、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公众提供的带有内涵的信息,有时附带图片说明。
(一)公示语的特点1.简短。
公示语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对于乘客、游客等来说,看见它并立即理解它的意思很重要。
如果公示语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出现,那么,人们要花费时间去读、去理解,这样不仅让人觉得很麻烦,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2.简洁。
这是公示语翻译中的又一重要因素。
简洁,是指有意义且简单,内涵和内容要以一种清晰、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也是我们在翻译中试图达到的效果。
3.引人注目。
公示语要在特别的地方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如,一个警告性的公示语应该贴在即将倒塌的墙上。
看到它,人们就会远离危险。
警示语应该足够地引人注目、足够醒目。
4.通俗易懂。
这也是公示语至关重要特点。
有些人在翻译的过程中喜欢用高难度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子,以求给别人留下学术渊博的印象。
但这一点并不适用于公示语的翻译。
公示语就是要直接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让人一眼看见就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在翻译公示语时使用晦涩的词汇或者复杂的句子,无疑是失败的。
(二)公示语的分类公示语无处不在。
关于公示语的分类,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北竹、单爱民将公示语分为静态公示语和动态公示语两类。
他们认为,静态公示语具有指导和服务的功能。
静态公示语作为一种提示语,告诉人们什么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被广泛地应用于景区、信息查询、文化和商业措施、外国组织和街道等处。
吕和发、王颖从功能方面将公示语分为引导标志、以“请”开头的标语、以“不”开头的标语、注意当心、公共提示、行为举止、规则要求、告示通知、作息时间、景点解说10种。
从功能理论视角研究公示语的中译英翻译摘要: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翻译需要考虑功能等多个因素。
本文从功能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公示语的翻译应当注重对源语功能的保留,并结合目的语言的文化和语言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理论;中译英;翻译策略Abstract: Public signs are a spe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function,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public 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heory, and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m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should focus on preserv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making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in light of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language.Keywords: public signs; functional theory;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1.引言公示语是指在社会公共场所,为了提供信息或规范行为而采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作者:陈忻悦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30期摘要:公示语的翻译质量不管从文化交流还是便民利民的层面上来说都具有很大意义。
但是由于汉语的文字和表达习惯与英语有本质上的区别,许多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给人以误导,无法发挥公示语应有的指示作用,还影响着城市在外籍人士心中的形象。
因此,如何完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应该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课题。
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福建地区轨道交通设施公示语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译者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公示语翻译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30.0711公示语及公示语翻译公示语是公众在公共场合所见的文字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它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
公示语的双语化是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必然;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用意图在于让外籍人士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更加便捷、自如地了解、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因此,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虽然经过多年的英语教育,国人的英语水平较改革开放之前已有很大提升,但英语公示语与英语应用于日常沟通、生活有极大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存在一些不当现象,令人啼笑皆非,不能达意反而更容易令人产生误解。
例如,福州地铁站刚试营运的时候,福州火车南站(Fuzhouhuochenanzhan)用拼音作为翻译就曾引起了人们激烈的讨论。
关于公示语翻译的研究表明各学者的研究理论视角各不相同,研究角度多从交际翻译策略、语用学、生态翻译学出发,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福建地区一些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目前还较少,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百花园地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研究背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反映出“城市”在国际交往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益阳市为例,于2005年7月,2010年7月和11月,2013年4月先后与韩国南海郡,以色列科迪瓦市和佩塔提克市,以及蒙古国布尔干省成为国际友好城市。
而一座城市对外的第一“窗口”就是其城市公示语。
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公示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示。
因此,规范、准确的城市公示语英译对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国际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和弗米尔(Hans J.Vermeer)在其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1984)一书中提出了核心在于翻译的目的和译文功能的实现这一理论体系。
并因此认为译者可选择他们认为灵活可行的翻译策略来实现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本文拟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城市公示语的不同功能来相应地探索可行的英译方法。
二、城市公示语的功能分类城市公示语是指公示给驻华外籍人士、来华留学、旅游、经商及其他交流的海外宾客等,涉及衣、食、住、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
其主要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功能。
指示性公示语的功能在于指示服务内容。
如:“问询服务”(Information)、“外卖窗口”(Take Away),属于“静态”信息。
提示性公示语仅起提示作用。
三、益阳市城市公示语英译1.现状益阳是一块耀眼的翡翠,地处湖南省北部。
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
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东北部频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与本省岳阳市毗邻;西和西南部是连绵千里的雪峰山,与常德市、怀化市接壤;东距省会长沙市70公里,与长株潭经济共同体相连;南连湘中腹地娄底市。
是当今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
基于翻译功能理论对北京地铁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北京地铁网络发达,公共交通便利,极大地方便着人们的日常出行。
另外,北京地铁各处都有双语提示标志,以方便国际友人出行。
该研究小组通过对北京地铁15号线进行实地考察并拍照取,搜集并整理、分析北京地铁15号线百余条中英文公示语,探讨其英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翻译功能理论及原则,提出相应的解决办促进使地铁站公示语翻译规范化。
标签:北京地铁15号线;公示语翻译;翻译功能;英译问题一、功能翻译理论的定义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又称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1971年由德国的莱斯(K.Reiss)首先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评价的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学者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拓展了译文功能理论。
她强调译文和原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质量和数量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
这就是说,根据译文语境,原文中的哪些内容或成分可以保留,哪些需调整或改写,该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
功能目的论有两项基本原则,一是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二是目的随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按照这两项原则,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
二、公示语的定义及目的公示语翻译就像一扇窗,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这对维护和提高中国国际形象很重要,错误的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也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具体来说,地铁内公示语以呼唤功能为主,兼有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其目的在于提供关于安全乘坐地铁的信息,引起乘客注意。
而公示语中的内容重在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所以内在的信息都应该尽可能通过翻译传递给国外游客。
三、北京地铁15号线公示语翻译实例分析根据实地调查,笔者总结出北京地铁15号线站内公示语音译存在以下五类问题:(一)拼写、格式和标点错误公共交通指示语根据其特殊性,浏览率极高,正确的拼写、格式和标点不仅是书面文本的基本规范,体现城市文化,更在潜移默化中具有教育功能。
从功能对等看公示语翻译的功能和应用摘要:公示语翻译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话题,公示语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娱乐和购物等等。
一个城市的公示语翻译好坏,直接影响国际友人对这个城市的印象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印象。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谈论公示语翻译的功能以及应用,以及功能主义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功能对等;公示语;功能和应用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84-02一、功能对等理论基础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在1964年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中,译者要关注的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这一理论强调语言交际效果的对等,而不是形式对等。
后来,奈达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
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谈其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功能和应用的影响。
奈达认为:“翻译实在接受语种寻找与原文信息最为接近的自然地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对等”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词汇,它是翻译标准的最高上限,而“部分对等”和“功能相似”就可以说翻译标准的下线,笔者认为,对于一般的翻译行为来说,大多数都处于上限与下限之间,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抛弃了“文本中心论”的主张,开始重视读者的反映,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直译和自由翻译之间的争议。
德国学者科勒甚至在1972年声称:“等效原则将成为压倒一切的原则。
”而刘宓庆等人指出:“在有些情况下等效是不可能达到的。
”二、功能对等视角下公示语翻译的功能(一)功能对等的功能功能对等理论首先给公示语翻译以理论支持,使其在翻译时有理可循。
而功能对等包含的“风格”,“意义”,“格式”,“文本”对等,又为公示语翻译的好坏提供了参照标准,令公示语翻译达到自然,忠实于原文的要求,使其不管在哪种语言文化中,都达到相同的“效果”。
试析功能对等理论下公示语的翻译策略摘要:公示语在中国随处可见,它起着向人们传达信息的目的和指示人们行为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因此,公示语的翻译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目前而言,公示语的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出现了大量的错误。
本文以就公示语翻译的错误类型进行分析,并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框架下讨论公示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公示语;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05-01公示语是指能够传递给人们信息、指导或者警告人们行为的信息表,它随处可见。
公示语带给人们信息、指示或者说明。
公示语是一种具有感召功能的文本,以公众的反应和行动为目的,为公众提供信息,指示其行动。
公示语的感召功能体现了公示语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那些让读者产生了反应并且达到了公示语功能的翻译才是有效的公示语翻译。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奈达在广泛的翻译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是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
所谓“功能对等”,是指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该理论强调准确表达原文的信息,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其文学形式、本来的字、词顺序、原来的语法甚至是时态特征,换言之,就是抛弃两种语言在表面形式上的对等,而是追求其功能上的一致。
这一方法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和意义的绝对忠实性以及功能的对等性,根据公式语的特点和感召功能,这一理论成为了公示语翻译的重要依据。
因此,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公示语翻译时应该遵守的基本理论。
公示语的重要性决定了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
但是,目前而言,公示语的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有的让人莫名奇妙,有的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从公示语的翻译结果和效果来看,很多公示语翻译根本没有传递出原来汉语公示语想要表达的意思,有的翻译一味的追求表面形式的对等,结果意思却面目全非,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公示语的翻译文史纵横《新西部》2013.33期浅谈功能对等理论下公示语的翻译童美茹(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公示语的翻译必须考虑其是否能在译语读者中起到相应的指示、提示、限制和警示作用,文章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借助实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奈达;功能对等;公示语;翻译功能对等理论由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 其理论的主旨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强调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不局限于文字表面的一一对应,而是注重两种语言间功能效用上的对等。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而在这其中,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目的语所传递的意义比转换生成后的表现形式更为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一致有时会让形式成为表达源语意义时的羁绊从而使源语本身想传达的文化内涵有所缺失。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工作或观光旅游,公示语作为我国对外合作中的“窗口文化”,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公众场合使用的交际性语言,我国目前公示语的翻译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改善和解决。
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我们只有将其四大主要功能发挥出来才能对公众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服务作用,其指示功能、提示功能、限制功能和警示功能只要在切合译入语文化的适宜表达中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
一方面,翻译恰当的公示语能帮助我们提升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直观形象,而另一方面,公示语的滥用或误解无疑会导致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错误的公共标志甚至可以损害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尝试对汉英公示语翻译现存的错误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和翻译技巧,希望能对公示语翻译研究有些启示和帮助。
从功能对等理论浅谈公示语英译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常被用于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等地方,用以传达特定的信息、规定或者警示。
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翻译要求准确传达信息,同时保持原文的表达风格和语言特点。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公示语英译进行浅谈,旨在探讨公示语英译的方法和要点。
功能对等理论是尼达曼(Eugene Nida)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翻译理论,强调译文要在功能上与原文相等,即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义。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公示语英译的重点是准确传达信息和意思,同时考虑到译文的使用环境和读者背景。
首先,公示语英译需要准确传达信息和意义。
公示语通常用于传达特定的规定、禁止、警示等,因此翻译时应准确传达其含义。
例如,一条公示语“禁止吸烟”在英文中可以翻译为“No smoking”或者“No smoking allowed”,都能准确传达禁止吸烟的意思。
另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公示语,翻译时可以采用更详细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准确传达。
例如,一条公示语“请勿在此处停车,以便应急车辆通行”,在英文中可以翻译为“Do not park here, for emergency vehicle access”,准确传达了禁止停车和应急车辆通行的意思。
其次,公示语英译需要保持原文的表达风格和语言特点。
公示语通常具有简洁明了、直接明确的特点,因此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这些特点。
例如,一条公示语“请勿乱扔垃圾”,在英文中可以翻译为“Do not litter”,保持了原文的简洁明了的风格。
另外,公示语还常常使用命令句或者祈使句的语气,以提醒读者遵守规定或者注意事项。
翻译时应注意保持这种语气,以增强翻译的说服力和威慑力。
最后,公示语英译需要考虑到译文的使用环境和读者背景。
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使用环境和读者背景不同,因此翻译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例如,对于国内的公示语,可以使用“禁止”、“请勿”等词汇来准确传达禁止或者提醒的意思;而对于国外的公示语,可以使用“No”、“Do not”等常用的词汇进行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南阳市公示语翻译作者:薛书玉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19期公示语在公众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错误的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也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本文就南阳市旅游景点公示语英汉翻译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指导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提出几种解决方法,希冀通过对人们影响重大的公示语翻译的探讨,让人们对公示语的翻译方法和原则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公示语”是给公众在公共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
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与公示语翻译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功能”二字把翻译视为一种交际形式,着重于翻译的内容和结果,以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所接受信息能否做出基本一致的反应为依据。
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翻译要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髓,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
为保全内容而改变形式,其变动程度要视不同语言之间在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而定,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前提下,使译文更具有可读性,方便读者理解和接受。
这一理论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依此原则,公示语的翻译要达到中文和英文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全面对等,既要考虑原有信息和翻译信息之间的对等程度,也要考虑到本地读者和外来读者的地区文化差异。
基于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征,本文从功能对等角度对南阳市部分公示语翻译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2.南阳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2.1混淆了忠实原则和功能对等公示语翻译是一种工具性翻译,是在目的语文化的交流中充当一种独立的信息传递工具,译文可以根据自身的目的对原文进行调整。
百家论点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看长沙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以橘子洲头景区为例李梦媛邓跃平(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摘要:景点的对外宣传类公示语作为一种独特的公示语类型,对展示我国景区特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以奈达的功能理论为基础,浅析宣传类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应该采用的方法、策略,在表达清译文的意图、保留自己宣传特色的同时,还应该将西方国家的人文风趣、文化和审美习惯作为考虑因素,以实现橘子洲景区旅游产业和外籍游客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景区公示语;宣传类1引言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使国内一线城市的公示语有了明显进步,然而在其他地方(本文以长沙为例),公示语翻译还是有许多问题,这极大损害了公示语传递信息的功能。
旅游景点宣传类公示语翻译是展示给来中国的外国人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国名片,所以必须要抓住机会,发挥中国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及时纠正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继而规范景点的对外宣传材料和公示语。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探讨长沙市橘子洲头景点的公示语翻译,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2公示语的特点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是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公示语在公共场合中向公众展示信息,包括指路牌、标语、公告、警告、提示、禁止、限制等等。
景区公示语是国外游客获取景点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恰当规范的宣传类公示语的汉译英对树立景区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语公示语相对比汉语公示语更多采用大写字母,用字较少,而且常用名词,动名词或者名词短语。
3功能对等理论奈达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
指出翻译不仅要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应该包括语义,风格,文体上对等,在翻译过程中想要传达除了表层词汇信息,也要更深层的文化信息。
其中“功能对等”中包括四个方面对等: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对等。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翻译不一定是单纯为追求和原文中词语形式上的相似,也可能是为了取代字句直译,或者翻译出原文没有直接体现出的信息,例如“长沙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功能对等理论下城市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作者:马楠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3期
摘要:城市公示语以最简洁明确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信息。目前,很多城市都采用双语公示
语,以方便外国朋友的阅读。公示语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其翻译质量还有待提高。公示语
的翻译的目的就是准确地再现源语的信息。使两种语言的读者对信息能达到相同的理解。而功
能对等理论同样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因此,本文采用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公示语翻译。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功能对等
公示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又叫做标识
语、标示语、标记语等。公示语是指公开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
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和图形信息。公示语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
了便利。而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里双语公示语越来越普遍,外国友人可以直接通
过公示语了解中国。因此,中文公示语的英译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城市公示语的翻译仍
存在误译、错译甚至乱译的现象。
一、公示语翻译的错误现象
(一)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在英语使用中比较常见,其产生的原因一般为英语使用者本身的英语水平不高,
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在翻译时直接套用母语的使用习惯和语言规范。中式英语通常表现为
凭自己的理解甚至想象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英语。例如:小心滑落(Carefully
slip),多功能厅(Many Function Hall),请勿拍照(Don’t take Photograph)。
(二)语法错误
标识语翻译中的语法错误现象包括拼写错误,如将“吸烟室”翻译为”Smorking Room”,其
中”Smoking”一词拼写错误;用词错误--即词汇的选择和运用,包括相近词、词汇形式的选
择,如自助银行(Automatic Teller Machine)中”Automatic”不准确,应改为”self –service
banking”,当心夹手(Warning hands pinching)应改为”Beware hands pinching”;逐字翻译,如
请您带好随身物品(Please take good personal luggage)应改为”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personal luggage”。
(三)文化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同国家间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慣的差异产生了文化差异。这也是影响翻译效果的一
个重要因素。如药房一词在美国译为”Pharmacy”而在英国则为”Chemist’s Shop”; 地铁站中的
小心缝隙译为”Care the gap”,而伦敦的表达则为”Mind the gap”。
以上几种错误的翻译既死板又不真实,英语读者无法真正理解其含义。不能达到标识语的
真正作用,使翻译失去了意义。虽然公示语的翻译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其错译现象仍较普
遍。误用的以及造成误解的公示语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了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认真
负责外,还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前,首先要了解公示语的特点。一般来说,公示语具有简洁、易懂、清晰可见、形
式统一等特点,并大量使用动词、名词缩略语。公示语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目的
是向人们传达这些信息,为人们提供帮助。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原则是强调译文读者对
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这也是标识语翻译的目的。因此,奈达的对等理论
可以指导公示语翻译,可遵循以下方法。
(一)蕴意翻译
有时,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的译文不能完全表达原文的内容,或由于文化差异,读者不能
理解原文的蕴意。这时,就要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原文并将核心蕴意直接表现在
译文中,如闲人免进(Staff Only)。
(二)同化原则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就是典型的同化原则的代表。同化是指把译出语的语言形式或内容在
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改动,以适应译入语的语言文化环境。如“在营业中”不是”In Business”
而是”Open”。在我国特定的文化环境里经常会出现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词,如:街道办事处译
为”community center”而不是直译为”street office”。
三、结论
城市公示语虽篇幅短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文字形式,
正确规范的公示语不仅实现了向公众提供信息的基本功能,也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与对外宣
传形象。而每种语言都存活在它的文化中,所以翻译时要考虑文化差异的限制,译出实用有效
符合规范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尤金·奈达,查尔斯·泰伯.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杨永林,刘春霞.双语公共标识的文本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8(5).
[3]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