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东野圭吾经典社会派推理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白夜行》赏析《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一部推理小说,于1997年首次出版。
该小说以复杂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而闻名,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白夜行》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描写手法以及人物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一、主题分析《白夜行》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人性的复杂性和罪恶的边界。
小说通过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故事情节,揭示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和罪恶的本质。
尤其是对于两位主要角色——高中生悟和美穗,他们的复杂性和对罪恶的追求使得读者对人性的理解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二、描写手法分析1. 时间交错:《白夜行》采用了时间交错的叙事手法,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故事碎片逐渐揭示真相。
这种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紧凑,悬念更加吸引人。
2. 线索隐藏:作者巧妙地隐藏了一些关键线索,让读者感到困惑和好奇。
随着故事的推进,这些线索逐渐浮出水面,为结局的揭晓做好了铺垫。
3. 内心独白:通过角色的内心独白,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特别是在描述美穗和悟这两个主要角色时,内心独白更加突出了他们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
三、人物形象分析1. 高中生悟:悟是一个普通而内向的高中生,他内心隐藏着对父母离异的痛苦和对强者的崇拜。
悟与美穗的相遇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被迫卷入一个充满复杂关系和罪恶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悟逐渐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罪恶的无边界。
2. 少女美穗:美穗是一个聪明而理性的女孩,她在表面上显得温柔和善良,但内心却隐藏着对于复仇与报复的渴望。
美穗的形象凸显了复杂的人性,她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让读者对她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情感。
四、结语通过对《白夜行》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巧妙地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罪恶的边界。
通过时间交错和线索隐藏等描写手法,作者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主要角色悟和美穗的形象描写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考性。
《白夜行》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东野圭吾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以上就是对《白夜行》的赏析,通过对主题、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白夜行》的巧妙艺术构想评析【摘要】《白夜行》是东野圭吾推理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巧妙艺术构想备受赞誉。
作品背景设定的独特性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和张力,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人物塑造的精致性使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引人深思。
情节设计的复杂性错综复杂,每一个看似无关的线索最终都被巧妙地串联起来,让人惊叹作者的构思。
反转和悬念的处理使故事更加扣人心弦,读者始终难以预料下一步的发展。
心理描写的深度让人感受到每个角色内心的纠结和矛盾,让人们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去。
《白夜行》是东野圭吾巧妙艺术构想的完美体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推理小说佳作。
【关键词】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白夜行》、巧妙、艺术构想、评析、作品背景、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反转、悬念、心理描写、完美体现。
1. 引言1.1 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白夜行》的巧妙艺术构想评析在这部小说中,东野圭吾巧妙地塑造了一个复杂多变的背景设定,让故事情节充满了神秘和不可预测性。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被引向不同方向,每一次的转折都让人猝不及防。
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本作的一大特色,每个角色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性格特点,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生动。
情节设计上,东野圭吾巧妙地设置了种种谜团和悬念,让人欲罢不能。
他的反转处理非常巧妙,总能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给予读者震撼和惊喜。
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也十分深刻,让人们更能理解每个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白夜行》无疑是东野圭吾巧妙艺术构想的完美体现,其强大的叙事能力和独特的推理思维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探讨。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东野圭吾作为推理小说大师的独特魅力。
2. 正文2.1 作品背景设定的独特性《白夜行》的作品背景设定极具独特性,这一点体现在作者东野圭吾对于城市和小镇的描写上。
故事背景设定在东京和农村小镇福井县,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交相辉映,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对比和冲突。
东京作为现代化都市,代表着繁华和现代生活的光鲜外表,而福井则是一个宁静、闭塞的小镇,代表着传统和守旧的一面。
东野圭吾作品的社会性摘要东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从一个纵深面展现了近二十年的日本社会发展历程。
在作品中出现的社会性事件主要分为:(1)通过知名社会事件对犯罪时间进行标注与定位;(2)用计算机业的发展过程来描绘男主角的整个犯案过程;(3)通过对石油危机和泡沫经济的描写展示日本二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
而这些正说明《白夜行》是东野圭吾向“社会派”的转型之作。
关键词:东野圭吾《白夜行》社会性社会派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白夜行》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出版于1999年,虽入围2000年第122届直木奖却没有得奖,因此被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
自东野圭吾发表《白夜行》后,便开始被日本小说评论界评价为社会派作家。
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这一用语来自于1960年荒正人在《读卖新闻》上发表的文章《文学和社会》,指的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日本推理小说流派。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评论家认为东野圭吾属于推理小说本格派,因此本文通过对《白夜行》中的社会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试图证明《白夜行》是东野圭吾由推理“本格派”向“社会派”的转型之作。
推理小说本格派主要指推理过程神奇、惊险,犯罪过程描写血腥,作品内容以不可能犯罪为核心,注重逻辑推理。
与此相对,社会派推理小说并非单纯描写破案推理过程,而是将悬念、推理、破案的过程与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揭露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的内容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文字通俗易懂,有可读性。
东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主要描写了一件近二十年的悬案侦破过程,这一时间段正好处于日本从经济高速发展期到石油危机,历经泡沫经济的兴起、发展与破灭。
男主人公数次利用电脑产品和游戏来获取非法收入与信息,担任黑客利用电脑侵入各大公司的计算机系统以获得必要的数据和材料,其间经历了计算机行业开始阶段的无序混乱到知识产权、专利权的初步立法,以及游戏、电影、音乐的流行,描绘出日本当时迷茫无序而又浮躁难安的社会变革。
嫌疑人X 的献身》:本格推理的银幕呈现《嫌疑人X的献身》(《容疑者X①献身》)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家因其获得了日本文坛价值最高的文学奖项之一直木三十五大奖。
[1] 绝大部分的推理迷正是通过此书了解到东野圭吾这位才华横溢的推理作家。
由于该书的影响力,它被屡次搬上银幕,而最为著名的一次银幕呈现当属2008 年上映,由西谷弘执导的同名电影。
这部电影不仅获得了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具话题影片奖,也获得了其他多个奖项。
从电影所获得的荣誉可以看出,电影的魅力除了一部分来自于原著的精彩以外,与电影在其特殊的审美形式限制下所做出的努力也息息相关。
东野圭吾是当今日本“写实本格派” 的最重要代表人物,而本格推理又是传统推理小说中的重镇。
研究《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的改编与制作,对于探讨本格推理这种文学类型的银幕呈现极有借鉴意义。
一、东野圭吾与《嫌疑人X的献身》《嫌疑人X的献身》最震撼人心的并不是主人公的犯案手段与寻求脱罪的方式,而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爱和献身精神,这种情感与作品中发生的罪恶也不是脱离社会根源的。
在小说中,数学天才石神哲哉在被迫终止学业后到一所无人对数学感兴趣的学校教书,尽管仍然对数学充满痴迷,钻研着四色地图定律,但他的才华注定无用武之地,在不堪忍受生活的琐碎与绝望后他决定自杀,然而邻居靖子母女的出现让行尸走肉一般的他感受到了人世间唯一的温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在随后的岁月中,隔壁传来的靖子母女的笑声是他活着的最大动力,甚至他也萌生出了某些对靖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然而花冈靖子的生活也并不如意。
她原本是陪酒女郎,有着一位花天酒地的丈夫富坚慎二,两人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美里。
由于富坚的不成器,靖子与他离婚并在便当店工作以独自抚养女儿。
然而嗜赌成性的富坚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勒索,让靖子忍无可忍。
在一次冲突之中,母女俩失手将富坚杀死,从此陷入绝境。
隔壁洞悉一切的石神决定为靖子母女掩盖一切。
东野圭吾系列小说:日本社会与人性的写照
简介
东野圭吾是当今日本最成功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精密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推理而著名。
他的小说深入剖析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展示了人性中的黑暗和光明。
1. 日本社会背景
东野圭吾系列小说以日本作为背景,通过故事中描绘的社会环境来展现当代日本社会。
•城市生活:东京、大阪等城市是故事发生地,呈现出繁忙、拥挤又充满竞争力的都市生活。
•社会问题:小说中经常触及到一些社会问题,如家庭矛盾、职场竞争、婚姻关系等,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压力和困扰。
2. 推理元素
东野圭吾系列小说被称为推理小说,每个故事都包含巧妙构思和离奇案件解决方法。
•悬疑情节:故事中通常有一个引人入胜但复杂难解的悬疑情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被深深吸引。
•推理思维:主要角色通常是一个有洞察力的侦探或普通人,在解决案件时使用逻辑推理和观察力来揭示真相。
3. 人性关系
东野圭吾系列小说中的角色具有复杂且真实的人性。
通过故事情节,他揭示了
人类善良、邪恶、欺骗和奋斗等方面。
•主角性格:主要角色不仅仅是普通的英雄形象,他们也有各种缺点和弱点,展现出真实的人性。
•道德困境:小说中经常涉及到道德选择的抉择,使读者思考个体何去何从。
结论
东野圭吾系列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精妙构思的推理元素以及真实而
复杂的人性描写而闻名。
他通过这些作品展示了日本社会的现实和个体内心世界,并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性之谜进行思考。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小说简介及写作背景 (1)(一)小说简介 (1)(二)写作背景 (1)二、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2)(一)经济困难,婚姻不幸,生活辛苦,被迫工作 (2)(二)情感上对男性依赖 (2)(三)性格上软弱 (3)三、作品中女性生活环境分析 (4)(一)男权社会中的男女地位不平等 (4)(二)日本男性个体的劣根性 (4)四、人物塑造所表达的意义 (5)(一)女性在思想上要解脱束缚 (5)(二)女性要有经济独立的能力 (5)结语 (6)参考文献 (6)浅析《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女性形象摘要:东野圭吾是日本备受瞩目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家,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将日本社会现实展现得淋漓极致。
本文以其成名作《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通过分析作品中最有具代表性的两为女性角色,探寻女性形象所透露的社会性,以期促成读者更深层次的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嫌疑人X的献身》;日本推理小说;女性形象一、小说简介及写作背景(一)小说简介小说讲述了花冈靖子在与前夫的一次争斗过程中,失手犯下杀人罪,邻居石神为了保护她代罪入狱,得知真相的靖子内心崩溃,决心自首。
东野圭吾笔下的女性具有和传统日本女性所拥有的贤妻良母的形象不同的特点。
塑造被称为“恶女”的一类女性形象,是东野圭吾女性观的一种体现,分析其中的两个女主人公的女性形象特征,通过研究作者的女性观、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日本女性对于家庭观、婚姻观的变化等方面,探究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作品中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因此希望通过对东野圭吾女性形象的研究,来探讨他的女性观。
从而为以后对东野圭吾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写作背景《嫌疑人 X 的献身》这部小说中,对于环境的描写很少。
仔细看来,只有四到五处商务简单介绍,就已经为作品的冷色调打好了基础。
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对话也平淡无味,没有强烈的场景。
文字简洁精炼,渲染技法不太多,可以说整个小说是以写实的笔调拓展了平淡的故事。
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特色解析东野圭吾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日本推理小说作家,其作品不仅在国内拥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体,同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他的推理小说独具特色,让人沉浸其中,本文将从情节、角色和推理元素三个方面来解析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特色。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出人意料。
他善于利用扑朔迷离的线索和悬疑的情节来吸引读者,让读者在不断的猜测和推理中跟随故事发展。
例如,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故事开篇便给出了一个谋杀案的线索,然而这个线索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破案关键。
相反,东野圭吾通过引入数学天才石神这个角色,将情节推向了一个高潮,让读者在猜不透结局的同时,也被故事中的情感所打动。
东野圭吾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他的人物性格、背景和心路历程都相当丰富。
这些人物不仅形象立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各自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在《白夜行》中,女主角雪穗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不惜一切代价向上爬,这种坚韧的性格让很多读者深感共鸣。
同时,男主角亮司则为了守护爱人而不断努力,二人的情感也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充满了独特的元素,诡异的场景、神秘的人物、离奇的事件等都是他的标志性特点。
他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故事中,让每一个细节都成为解开谜题的关键。
在《恶意》中,作者设置了一个双重人格的角色,通过这个角色的转换,制造出一系列的谜团和悬疑,让读者在深入剖析人物心理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推理带来的快感。
推理小说除了需要解决谜题之外,还需要触动读者的情感。
东野圭吾的作品往往在悬疑推理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情感描写,让读者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共鸣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同时也可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在《祈祷落幕时》中,作者通过描绘父女之间的深情厚意和成长的痛苦,让读者不仅感受到了故事的悲情色彩,同时也体会到了生活中无奈和坚强。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具有丰富的情节、独特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推理元素,同时情感描写也十分出色。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十佳作品都有哪些喜欢看推理小说的人,大概都绕不过“东野圭吾”这个名字。
他在作品中通过简单质朴的语言不断诉说着人性的隐恶与自赎,让读者欲罢不能。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十佳作品盘点,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十佳作品盘点东野圭吾十佳作品1.《白夜行》这是一本需要细品的书,一开始看会觉得非常杂乱,好像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生活事件。
男女两个主人公好似是两个世界的人,除了开头以外都没有交集。
一直看到最后才会发现一切故事其实都是藏在水面以下的。
男主倒也罢了,女主真的叫人鸡皮疙瘩直树,不但伪装天衣无缝,而且敏感细心,几乎是算无遗策,不枉“可怕”二字。
东野圭吾十佳作品2.《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至今最受好评的一部小说,社会派与本格推理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本书叙事方式十分独特,凶手和主角要替凶手掩盖杀人的意图在开篇就全部告诉了读者,所隐藏的只有主角的掩盖手法,这是一个巧妙的运用人们思维定势的小说,如果不看结尾,很难想到会有人用这种方式来帮别人脱罪。
东野圭吾十佳作品3.《放学后》东野圭吾的成名作,这是一本非常清新质朴的校园本格推理小说,全书以师生矛盾为主线,而对造成矛盾的原因却加以隐藏,在小说艺术手法上有较多模仿的痕迹,但是小说对杀人动机的隐藏十分成功,结尾反转的很有力,让人意想不到。
东野圭吾十佳作品4.《恶意》东野圭吾的小说一向冷峻,直抵人心最黑暗一面,这本书是其代表。
开头那个诡计虽是开胃小菜,但也能迷惑住不少人,更重要的是它为后面的核心诡计做好了铺垫,更凸显出凶手的人心阴暗凶险到了何等地步,看完整本书,我不禁脊背发凉,冷汗直冒。
东野圭吾十佳作品5.《解忧杂货店》三个成长在同一福利院的不良少年为掩藏闯空门的行迹,误入一个偏僻破败的杂货店,而他们竟然撞到穿梭的时间隧道……与其说这是一本推理小说,不如说这是本童话,满满的治愈和说教,用非理性的框架构思,诉说着一些理性的叙述。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多么希望身边有一个解忧杂货店。
解读东野圭吾经典社会派推理作品摘要:作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创作了大量成功的作品。
他的作品中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执着探究尤为具有魅力。
《红手指》这部作品即其创作后期社会派代表作之一。
小说散发的艺术魅力与蕴含的社会价值值得我们欣赏并深思。
关键词:东野圭吾社会派推理小说红手指人性
东野圭吾在日本可谓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畅销推理小说家。
同时,他在亚洲也是无数推理小说迷追捧的对象。
而今年夏天,随着一部日剧《东野圭吾推理系列》的热播,东野圭吾这个名字无疑被更多国人所知晓,一股“东野圭吾推理旋风”正势不可挡地席卷着整个亚洲。
然而我国国内日本文学研究领域对东野圭吾文学的研究却少有涉及,本文旨在探讨东野圭吾出版于2006年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红手指》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一、东野圭吾与其作品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
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
1985年开始活跃于推理小说界。
其早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娱乐性胜于深刻性,代表作有《放学后》(1985)。
中期(20世纪90年代)作品涉及悬疑、科幻、社会等多个领域,逐渐开始突破传统推理的框架,代表作有《宿命》(1990)、《分身》(1993)等。
后期(进入21世纪以后)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代表作有《彷徨之刃》(2004)、《红手
指》(2006)等。
东野圭吾的小说一直颇受影视界青睐。
至今为止,他的70多部作品中有近30部在各个时期被翻拍成影视作品。
如电影《宿命》、《信》、《嫌疑人x的献身》等,电视剧《白夜行》、《流星之绊》、《神探伽利略》等,其中多部取得过收视冠军。
二、东野圭吾与社会派推理小说
社会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推理小说的一种流派。
社会派推理小说注重运用逻辑推理的手法,制造悬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批判精神,已成为日本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开创者是松本清张,代表作家有水上勉、黑岩重吾等。
东野圭吾的侦探小说大致可分为四大类:本格派推理、幽默派推理、悬疑派推理和社会派推理。
其中,属于社会派作品的有《白夜行》(1999)、《湖边凶杀案》(2002)、《信》(2003)、《红手指》(2006)等。
这些作品均显示了东野圭吾刻画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执着。
三、解读《红手指》
《红手指》是东野圭吾“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7部小说。
该书起初是作为短篇在《小说时代》杂志上发表的。
准备收入2000
年出版的短篇集《有一个谎言》,却发现题目和情节都不适合短篇,终于在六年之后重新创作成长篇出版了。
《红手指》在日本出版3
个月即销售100万册,荣获日本纪伊国屋“年度最佳图书”。
《红手指》在中国的知名度虽不及东野圭吾最受欢迎的两部作品《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而涉及这部小说的研究也可说是寥寥无几,但是这并不代表《红手指》就不值得被人们重视和研究。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五十出头的前原昭夫下班后发现一名女童死在自家后院,而凶手正是他十五岁的儿子直巳,在妻子八重子的百般阻挠下,昭夫为了“保护”儿子和家庭,放弃了去警察局自首的念头,转而嫁祸给自己的母亲——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前原政惠。
然而,这本小说的独特之处就从刑警加贺恭一郎看穿真相的一刻开始。
加贺看出昭夫说谎之后并没有立即戳穿他的谎言,而是对同是刑警的表弟松宫说:“刑警并不是只破案就够了。
什么时候破案、怎么破案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家里有隐瞒的真相,但不应该在警察局的审讯室里强迫他们说出来。
必须在家里,让他们自己说出来。
”这段被公认为本书中最经典的话,无疑是作者东野圭吾这位“人性侦探”最好的体现。
于是,一场感人肺腑的人性救赎展开了序幕,令所有推理小说的“华丽较量”都黯然失色。
“红手指”这个题目来源于书中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太太前原政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患老年痴呆症,只是为了疏远冷漠的儿子和媳妇,同时也为了体验患过老年痴呆症的老伴死前的感受而伪装出来的)利用口红将自己的手指染红,以此证明自己不是杀人凶手,并希望以此来提醒儿子回头是岸。
然而,昭夫并没有发现母亲的良苦用心,反而一味地包庇儿子的罪行。
他甚至认为“母亲也一定愿意牺牲自己来救孙子”。
直到警察要带走前原政惠时,昭夫看到挂在母亲拐杖上的名签——昭夫小时候亲手做的送给母亲的第一份礼物时,良知未泯的他才最终悬崖勒马。
故事中最讽刺的桥段莫过于,当昭夫的儿子直巳被带到警局审讯时,一直闭口不语的直巳平
静下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都是父母不好。
”至此,昭夫所谓的对孩子的保护和爱,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小说的主角也终于不再是侦探,而是人性本身。
小说的重点也终于不是推理,而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若说《白夜行》与《嫌疑犯x的献身》都蕴含着深沉的爱情之爱,那《红手指》直面的就是缺失的亲情之爱——当今社会悲凉的现实。
两个母亲——前原八重子和前原政惠,面对她们各自犯错误的儿子的两种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八重子一味地占有和溺爱儿子,甚至在得知儿子杀人后以“为了儿子的前途”作为托辞,千方百计阻挠丈夫报警自首,她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在拯救自己的儿子;相反,政惠并没有如昭夫期望的那样“牺牲自己来救孙子”,而是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提醒儿子悬崖勒马,勇敢面对错误。
结果呢?显然,八重子错了,错在她不懂什么是亲情之爱。
她所谓的对儿子的爱不仅使儿子成为一个自我封闭、残忍的杀人凶手,还使之成为了一个不思悔改的社会败类;而政惠的儿子昭夫在最后时刻实现了自我的救赎,虽然这过程依然令人唏嘘不已。
一个父亲兼儿子——前原昭夫,母亲和儿子之间的选择,亦是是与非的选择。
昭夫真的爱这两者吗?也许他爱儿子直巳,否则也不会为之铤而走险。
然而当得知儿子在学校遭到欺负时,他的态度却是粗暴的训斥和逃避;也许他爱母亲政惠,否则也不会有最后的自我救赎。
然而他却把患病的母亲视为累赘包袱,对母亲的关心和尊重也只是流于表面,内心却避之不及。
难怪他对自己母亲的认识还不如身为外人的加贺。
归根结底,昭夫亦不懂什么是亲情之爱。
由此可见,亲情缺失的社会现状实在令人汗颜。
在当今充满竞争和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拼命地努力着、奋斗着。
但是,大多数人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却丢失了比物质更宝贵的东西——亲情。
在中国,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都是亲情缺失的直接受害者。
面对亲情缺失这一问题,社会、个人应该引起强烈重视,并且一起努力,给社会补“爱”。
结语:
《红手指》是一部当之无愧的让读者看完“想大哭一场”的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了现实的悲凉。
东野曾在访谈中谈到:“人性的独白、社会的炎凉,这些是人类永远需要关注的命题,永远不会过气。
”这些命题确实需要我们深思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