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梳理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27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部编人教版)目录:一、必修一1. 课文:《阅读与表达》、《诗经》、《论语》、《汉赋三篇》、《古文观止》2. 知识点概要:古代文学、词语解释、阅读与表达技巧二、必修二1. 课文:《秦始皇》、《孔子的故事》、《唐诗选》、《唐宋词选》、《元曲选》、《寓言故事选读》2. 知识点概要:古代史、文学作品鉴赏、修辞手法、古文阅读三、必修三1. 课文:《西游记》、《红楼梦》、《山海经》、《全宋文》、《元杂剧选》、《儿女英雄传》2. 知识点概要:古典小说、传统文化、文学流派、写作风格四、必修四1. 课文:《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长江三峡》、《白鹿原》、《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作家》2. 知识点概要:现代文学、文学流派、文学史、写作技巧、文学鉴赏1. 课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言文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2. 知识点概要:神话传说、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现当代作品鉴赏六、选修二1. 课文:《中国古代戏曲欣赏与鉴赏》、《中国现当代优秀作品选读》、《中国古代寓言与讽刺》、《古代文化名著精读》2. 知识点概要:古代戏曲、现当代作品、寓言与讽刺文章、古代名著七、选修三1. 课文:《中国当代报告文学选读》、《中国古代史诗选读》、《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经典赏析》、《中国近现代文化名著精读》2. 知识点概要:当代报告文学、古代史诗、传统文化、文学经典、近现代名著八、选修四1. 课文:《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精读》、《中国小说欣赏与鉴赏》、《中国古代诗歌名篇选读》、《中国当代文化名著赏析》2. 知识点概要:儿童文学、小说鉴赏、古代诗歌、当代文化名著1. 课文:《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中国近现代诗歌选读》、《中国现当代小说名篇选读》、《中国古代散文名著鉴赏》2. 知识点概要:古代文学名著、近现代诗歌、现当代小说、古代散文名著总结:本教材目录涵盖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内容涉及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
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通假字句子解析鼓瑟希.同“稀”,稀疏莫.春者同“暮”,“暮春”即春末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童子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师旅加之以师旅..古义:军队。
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
3.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风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端、章甫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鼓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冠冠.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后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小、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4.一词多义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将要、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名词,方形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名词,地域、边境知不吾知.也动词,了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动词,知道孰为汝多知.乎同“智”,名词,智慧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动词,比得上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作铿尔,舍瑟而作.动词,起身、站起来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振作青春作.伴好还乡动词,当作5.重点虚词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遂与.外人隔绝介词,和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尔.何如代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比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在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与、和何伤乎.语气助词,呢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用(一说同“已”,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为国以.礼介词,用以.俟君子连词,表顺承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状语后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乎尔”是“长”的状语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乎舞雩”分别是“浴”“风”的状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以饥馑”分别是“加之”“因之”的状语为国以礼“以礼”是“为国”的状语定语后置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童子”的定语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两个“吾”分别是动词“以”“知”的宾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齐桓晋文之事》1.通假字句子解析王说.,曰:……同“悦”,高兴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刑.于寡妻同“型”,典范、榜样,这里作动词,做榜样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同“网”,这里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篇:古代文学常识1. 文言文基本功:古文阅读技巧、词语解释、古文翻译。
2.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
3. 唐宋词:词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唐宋词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4. 宋元话本小说:话本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5. 传统戏剧:元曲、元杂剧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6. 古代散文:散文的定义、特点,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五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七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3. 诗歌写景: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技巧。
4. 唐人的爱情诗:唐代爱情诗的特点、写情一般技巧。
5. 唐咏史诗:唐代咏史诗的特点、写史的一般技巧。
第三篇:现代文学常识1. 白话文阅读:现代白话文阅读技巧、文学鉴赏方法。
2. 新诗:新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新诗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3. 小说: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家,小说鉴赏方法。
4. 戏剧: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作家。
5. 散文:现代散文的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散文鉴赏方法。
第四篇: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对比1. 古代诗歌的构造方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构造方式。
2. 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自由诗与固定诗的构造方式。
3. 句式与篇章结构: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句式与篇章结构上的对比。
4. 诗歌语言与意象: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语言与意象上的对比。
第五篇:现代新表达形式分析1. 新闻报道与特写报道:新闻报道的定义及特点,特写报道的定义及特点。
2. 读后感与观后感: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观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3. 书信:书信的种类与格式,书信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4. 广告语:广告语的构造特点,广告语的鉴赏方法。
5. 网络语言与宣传文案:网络语言特点与宣传文案的写作技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主要包含了一些很有趣的课文呢。
这里面有元代杂剧,像关汉卿的窦娥冤,那可真是一个超级悲惨的故事。
窦娥这个女子,她遭受了各种不公正的待遇,被冤枉判了死刑,她在临刑前发出的那些诅咒,后来都一一应验了,这情节真的是很震撼人心。
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之间那种冲破封建礼教的爱情,特别让人感动。
二、文学常识1. 元代杂剧的一些基本特点,它有着独特的结构形式,一般是一本四折,偶尔也有五折、六折的。
而且每折都有一个套曲,曲调的选择是有规定的。
杂剧还有一些角色分类,像旦、末、净、丑这些。
2. 关于作者。
关汉卿那可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写了好多杂剧,作品反映了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对下层人民充满了同情。
王实甫呢,他的作品风格比较优美典雅,西厢记在戏曲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三、字词积累1. 在这些课文里有很多生僻字。
比如说窦娥冤里的“刽子手(guì zi shǒu)”,这个词可不好读呢。
它的意思就是执行死刑的人。
造句:那个刽子手一脸冷酷地站在刑场上。
近义词可以是“行刑者”,反义词倒是不太好找呢。
2. “谂知(shěn zhī)”这个词也很特别,意思是深知、熟知。
出处是课文里,解释就是非常了解。
例如:我谂知你的为人。
近义词是“深知”,反义词可以是“懵懂”。
四、句子赏析1. 窦娥冤中的“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几句把窦娥心中的愤怒和对天地不公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
窦娥在遭受那么多冤屈之后,发出这样的呐喊,真的让人特别同情她的遭遇。
2. 西厢记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几句描写了离别的场景,景色描写烘托出了崔莺莺和张生分别时那种悲伤的情绪。
蓝天、黄花、西风、大雁,这些景象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幅充满忧伤的画,再加上后面的霜林被离人的泪水染醉,真的是太有画面感了。
逻辑与语文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梳理探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培养准确表达的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一、将学生分成五组:概念组、命题(判断)组、推理组、规律组、综合评判组。
1、前四组先试做四项子练习,然后再看逻辑理论。
2、前四级划出有关逻辑知识点,再做课文思考练习。
3、综合评判组四项子练习全做。
4、课外延伸练习一。
二、全体学生全面学习逻辑理论,四项子练习同步完成,教师相机点拨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布范围的思维形式。
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所谓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所谓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布范围的反映。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图示):①全同关系。
②包含关系。
③交叉关系。
④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
2、命题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语句“人是动物”(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就表达了一个命题。
命题是通过语句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只有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反问句才表达命题。
性质命题是简单命题的一种,它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一般逻辑书上都称之为直言命题。
性质命题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组成。
主项是表示命题对象的概念;谓项是表示命题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概念;联项是联系主、谓项的概念,也称之为命题的“质”;量项是表示命题对象数量的概念,也称之为命题的“量”。
如:这个(量项)铜器(主项)不是(联项)酒壶(谓项)。
复合命题,是包含了其他命题的一种命题,一般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
⑴、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知识梳理】1、基础盘点(1) 字音:踱步duó 弥望mí 颤动chàn宛然w a n 霎时shà 梵婀玲fàn渺茫mi a o煤屑xiè 落蕊ru 1夹袄jiá 平仄zè 颓废tuí歧韵qí 房檩l 1n 驯鸽xùn譬如pì 细腻nì 瞥见pi e…涸辙hé茎叶j i ng婆娑su o猗郁y i移徙x 1囚系xì圆弧hú尘垢gòu 黝黑y6u栅栏zhà 俯瞰kàn 水涡w o短暂zàn 虚掷zhì 徜徉cháng缪斯miù 澄清chéng 曲折q uzhé袅娜ni a o nuó 颤栗zhàn lì 混沌hùn dùn葱茏c o ng lóng 漪澜y i lán 黑魆魆潭柘寺zhè 蓊蓊郁郁w e ng脉脉含情mò mò一椽破屋chuá 削皮xi a o剥削x ue纤腰xi a n 纤夫qiàn 隽永juàn隽秀jùn 幽禁jìn 禁不住j in安宁níng 宁愿nìng 创伤chu a ng 创chuàng 建露水lù 露相lòu 厚薄báo 刻薄bó 薄荷bò参差c e n参与c a n人参sh en疏落luò 落枕lào 大大落落lu o 落在后面là 折腾zh e 折叠zhé折耗shé 差别ch a 参差c i差劲chà 出差ch a i 穿着zhuó着急zháo 走着zhe 着数zh ao独处ch u 妙处chù(2) 字形:点缀啜泣辍学拾掇没精打采斑驳倩影喝彩敛裾了截爽直萧索落寞严厉学历再接再厉喇叭咳嗽攀援玷污掂量惦记漂浮深邃吞噬常春藤船舶停泊嬉戏闲暇瑕不掩瑜名闻遐迩娇嫩矫情娇生惯养骄兵必败鞭挞黯淡轻歌曼舞漫不经心枝蔓(3) 词义: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期望对你有帮助!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词类活用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影(形容词作动词,神秘,隐藏)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连累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侵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疆)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禁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当)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全)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束缚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感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2.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方丈,古:一丈见方今:庙宇里的住持)2、墙常常而是(常常,古:到处今:常常)3、余自束发(束发,古:表示儿童今:扎头发)一词多义1、始室始洞然(副词,才)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副词,起初,起先)2、过日过午已昏(动词,偏过)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从轩前过(动词,经过)3、置顾视无可置者(动词,放置)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4、而余扃牖而居(连词,表修饰)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墙常常而是(连词,表修饰)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代词,你的)呱呱而哭泣(连词,表修饰)5、为始为篱,已为墙(动词,扎/砌)轩东故尝为厨(判定词,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判定词,是)吾从板外相为应对(介词,为,给)余稍为修萁(介词,为,给)6、以以当南日(连词,表目的,用来)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执此以朝(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7、谓且何谓阁子也(叫做)妪每谓余曰(告知,对……说)8、一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先妣尝一至(副词,时而)9、日不能得日(阳光)日过午已昏(太阳)一日,大母过余曰(天,一昼夜为日)10、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在……之前)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已故的)11、前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方)从轩前过(前面)12、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他日汝当用之(代词,指象笏)儿之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顷之(助词,调解音节)13、西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边)室西连于中闺(西边)14、得不能得日(照到)得不焚(能够)15、已日过午已昏(副词,已经)已为墙(副词,不久)16、当以当南日(挡住)他日汝当用之(应当)17、然室始洞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余居于此(连词,然而,但是)18、书借书满架(书籍)或凭几学书(写字)19、食小鸟时来啄食(食品)欲食乎(吃)20、大大类女郎也(副词,很,非常)先大母婢也(大母,双音节词,指祖母)21、所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动词前的指导代词,……的……)22、从吾从板外相为应对(介词,由,自)从余问古事(动词,跟从)23、自余自束发(从,由,介词)自语曰:“……”(自己,代词)24、归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动词,返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知识点梳理与总结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本单元有中国诗歌、外国诗歌, 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 《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 《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 《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 《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教学时, 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 学生必收获情感, 启迪思想。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 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 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 即: 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欣赏技巧是重要的, 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 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 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 “象”即形象、物象, 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 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具体教学中, 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 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 如“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 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 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 更吸引人, 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复习要点:1.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
2.按要求朗诵。
3.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情表》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泽去家..百里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6.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1.将⎩⎪⎨⎪⎧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要)②出郭相扶将. (扶持)③将.子无怒 (请)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⑤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将领)2.行⎩⎪⎪⎨⎪⎪⎧①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遵行,实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运行)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拄)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③策.勋十二转 (登记,记录)④执策.而临之 (马鞭)4.质⎩⎪⎪⎨⎪⎪⎧①质.性自然 (本性)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杀人时作 垫用的砧板)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资质,禀性)④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 (询问)5.非⎩⎪⎨⎪⎧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不正确)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副词,不是)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责备,批评) 6.之⎩⎪⎨⎪⎧①悦亲戚之.情话 (结构助词,的)②感吾生之.行休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代词,这些)④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7.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让)②舟遥遥以.轻飏 (连词,表修饰)③眄庭柯以.怡颜 (连词,表目的,来)④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⑤王语暴以.好乐 (介词,把)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8.而⎩⎪⎨⎪⎧①觉今是而.昨非 (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表转折)③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表承接)四、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凭借 2.会.有四方之事 恰逢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久 4.三径就.荒 接近 5.知来者之可追. 补救 6.聊.乘化以归尽 姑且 7.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知道 8.悟已往之不谏. 挽回 9.饥冻虽切. 急迫 10.恨.晨光之熹微 遗憾 11.幼稚盈.室 满 12.犹望一稔. 庄稼成熟 13.时矫.首而遐观.. 举;远望 14.景翳翳..以将入 阴暗的样子15.曷不委.心任去留随从、顺从16.或植.杖而耘耔立,扶着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船3.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4.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不时5.生生.所资动词作名词,生活6.携幼.入室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儿童7.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心情8.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羡慕9.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0.悦.亲戚之情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11.乐.琴书以消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皆口腹自役。
(判断句)译文:都是为了谋生而役使自己。
2.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句)译文:农夫们告诉我春天来到了。
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译文: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5.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译文: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6.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译文:既然让心志被形体役使。
7.稚子候门。
(省略句)译文:小儿早就等候(在)家门口。
8.寓形宇复几时?(省略句)译文: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9.问征夫以前路。
(状语后置句)译文: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
七、名句填空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八、课文化常识1.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晋代田园诗人。
2.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实际上二者仍是不同的两种文体。
3.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民间称为中秋。
4.三径:西汉末,衮州刺史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九、与课文有关的成语1.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
2.乐天知命: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由命运支配,于是安于自己的处境,没有任何忧虑。
滕王阁序一、通假字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二、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古义:谦称,后生,晚辈。
今义:儿童。
4.序属三秋..古义: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义:三年。
5.俨骖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①走上路程,动身;②上轨道。
6.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三、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 (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③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④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⑤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⑥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仍然)⑦暮去朝来颜色故.(容颜衰老)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没,干涸)③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完,吃完)④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尽头)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穷尽)3.穷⎩⎪⎪⎨⎪⎪⎧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处境 艰难)②岂效穷.途之哭 (走投无路)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尽,走到…… 尽头)④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处境艰难,走投 无路)⑤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竭,尽)4.临⎩⎪⎨⎪⎧①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光临,来临)②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到某地)③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从高处往下探望)④临.表涕零 (面对)5.即⎩⎪⎨⎪⎧①即.冈峦之体势 (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就)③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就)6.胜⎩⎪⎨⎪⎧ ①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才华出众)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盛大的,美好的)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景色优美的)④刑人如恐不胜. (尽)⑤不胜.其烦 (承受,承担)7.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反而,却)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暂且)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四、重要实词1.识盈虚之有数. 定数 2.气凌.泽之樽 超过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时序(春夏秋冬) 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有蹉跎,有坎坷 5.纤歌凝而白云遏. 阻止 6.虽赊.远 7.云销雨霁. 雨过天晴 8.逸兴遄.飞 迅速 9.他日趋.庭 快步走 10.家君作宰.县令 11.潦水..尽而寒潭清 蓄积的雨水 12.披.绣闼,俯雕甍 打开,分开 13.彩彻区.明 天空 14.遥襟甫.畅 刚,顿时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名词作动词,变成废墟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看3.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5.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6.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7.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才8.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窜9.徐孺下.蕃之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来10.屈.贾谊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11.腾.蛟起.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判断句)译文:汉代的豫章故郡,是现在的洪都新府。
2.宾主尽东南之美。
(判断句)译文:(赴宴的)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判断句)译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般灿烂夺目啊,那是孟学士文章的辞采。
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判断句)译文: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
5.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判断句)译文:在座者如水上浮萍相遇,都是身在异乡之客。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被动句)译文:怀念朝廷而又不能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出去侍奉君王呢?7.爽籁发而清风声,纤歌凝而白云遏。
(被动句)译文:宴会上排箫声响起,好像清风徐徐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被遏止而不能飞动。
8.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宾语前置句)译文:没有遇到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摸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息。
9.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宾语前置句)译文:年幼的我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宴会。
10.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远望夕阳映照下的长安,遥看在云间的吴会。
11.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状语后置句)译文:在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
12.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定语后置句)译文:享有崇高名望的都督阎公,远道来到洪州。
13.渔舟唱晚,响穷蠡之滨。
(省略句)译文:渔船上的人(在)夜晚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