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制备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氯化锌制氧化锌工艺流程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陶瓷、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而氯化锌制氧化锌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工艺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氯化锌制氧化锌的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氯化锌制氧化锌的主要原料是氯化锌和氨水。
氯化锌可以通过锌矿经过熔炼、冷凝、蒸馏等步骤得到。
氨水则是通过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2. 氯化锌的溶解将制得的氯化锌固体加入到溶剂中,通常选择的溶剂是水。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加热并搅拌,以促进氯化锌的溶解。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溶液的浓度。
3. 加入氨水将氨水缓慢地加入氯化锌溶液中,同时要保持适当的搅拌,以确保混合均匀。
在加入氨水的过程中,溶液会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锌沉淀。
4. 沉淀分离在氯化锌和氨水反应生成氧化锌沉淀后,需要对其进行分离。
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是通过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
将混合溶液放入离心机中,利用离心力将沉淀与溶液分离。
分离后的氧化锌沉淀可以通过干燥或其他处理进行进一步加工。
5. 氧化锌的烧结将分离得到的氧化锌沉淀进行烧结处理。
烧结是指将颗粒状的物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下,使其颗粒间发生结合,形成块状物质的过程。
在烧结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剂,如助熔剂和烧结助剂,以提高氧化锌的烧结性能和质量。
6. 氧化锌的精炼烧结后的氧化锌还需要进行精炼处理,以提高其纯度和质量。
精炼通常通过重结晶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进行。
在重结晶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溶剂,将氧化锌溶解后再重新结晶,以去除杂质。
同时,还可以通过过滤、洗涤等步骤进一步提高氧化锌的纯度。
7. 氧化锌的干燥经过精炼处理后的氧化锌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通常可以通过高温加热或真空干燥的方式进行。
干燥后的氧化锌可以进行包装和储存,以备后续使用。
以上就是氯化锌制氧化锌的工艺流程。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对每个步骤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氧化锌制备
氧化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制备,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煅烧法:将锌粉或锌矿石在空气中进行高温煅烧,使其氧化生成氧化锌。
这种方法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2. 水热法:将锌离子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铵等氢氧化物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
然后将氢氧化锌沉淀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处理,得到氧化锌。
3. 溶胶-凝胶法:通过将适当的锌盐与氨水或其他碱性溶液反
应生成氢氧化锌溶胶,然后经过适当的处理得到氧化锌胶体。
最后将氧化锌胶体进行干燥和煅烧,得到氧化锌粉末。
4. 溶液法:将适当的锌盐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加入适量的碱性溶液,使得pH值升高。
在适当的条件下,锌盐会与碱性
溶液中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
然后将氢氧化锌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和煅烧,最终得到氧化锌粉末。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氧化锌粉末的颗粒大小、形貌以及性质可能会有所差异。
选取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应用。
氧化锌说明书氧化锌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ZnO。
它是一种白色固体,常见于自然界中的锌矿石中。
氧化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医药、防晒、化妆品、橡胶制品、涂料和陶瓷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氧化锌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主要应用。
一、性质氧化锌的物理性质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氧化锌的熔点为1975摄氏度,沸点为2360摄氏度。
它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和碱溶液中。
氧化锌的热导率较高,电导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二、制备方法1. 肖夫法:将锌粉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锌。
这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制备方法。
2. 水热法:将锌盐与碱性溶液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则可以得到氧化锌。
3. 溶胶-凝胶法:利用合适的溶胶,通过凝胶作用将其转化为固体氧化锌。
三、主要应用1. 医药领域:氧化锌具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常用于舒缓皮肤刺激和治疗皮肤炎症,例如湿疹和痱子。
此外,氧化锌还可以用于防治烧伤。
2. 防晒领域:氧化锌被广泛应用于防晒霜和日常护肤品中。
它能够吸收和反射紫外线,起到有效的防晒作用,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3. 化妆品领域:氧化锌是化妆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提供白皙效果、吸附油脂和控制皮肤油脂分泌等。
它还可以用于控制面部出油和改善肤色不均匀的问题。
4. 橡胶制品领域:氧化锌常用于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作为催化剂和活性剂。
它可以增强橡胶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提高耐磨性和耐候性。
5. 涂料和陶瓷领域:由于氧化锌具有良好的遮盖性、抗侵蚀性和耐热性,因此在涂料和陶瓷制造中广泛应用。
它能够改善产品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四、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氧化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直接接触,以免引起过敏或刺激。
2. 存放时,将氧化锌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3. 在处理氧化锌时,建议佩戴防护手套、防护面具和防护眼镜,避免范围过大的粉尘。
4. 如意外接触或误食氧化锌,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具体的接触情况和症状。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1.方法步骤为:
(1)氧化锌溶液配制:将氧化锌置入自身重量5~10倍、40℃~75℃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制成氧化锌溶液;(2)充气反应:向氧化锌溶液通入CO?气体,同时搅拌,加热升温到85℃~90℃,保温240~450分钟,然后停止通入CO?气
2.
2.1
(1
2.2
在可溶性锌盐中加入沉淀剂后,当溶液离子的溶度积超过沉淀化合物的溶度积时,即有沉淀从溶液中析出。
沉淀经热解得纳米氧化锌。
常见的沉淀剂为氨水、碳酸铵、和草酸铵。
不同的沉淀剂,其反应生成的沉淀产物也不同,故其分解的温度也不同。
此法操作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不高,成本较低,但粒度分布较宽,分散性差,洗涤原溶液中阴离子较困难。
3.溶胶-凝胶法
实验原料和制备工艺
醋酸锌,柠檬酸三铵,无水乙醇,保护胶,乳化剂,蒸馏水。
以醋酸锌为原料,柠檬酸三铵为改性剂,配置一定浓度的醋酸锌溶液,搅拌均匀后,置于恒温水槽中,在搅拌加热的条件下,均匀的加入无水乙醇,2h后醋酸锌完全溶。
氧化锌方案1. 概述氧化锌(Zinc Oxide,ZnO)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重要无机材料。
它具有很高的折射率、电子迁移率和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在光学、电子、能源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2. 氧化锌制备方法2.1. 化学法2.1.1.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简单来说,水热法是将锌盐与氢氧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氧化锌。
2.1.2.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制备薄膜氧化锌的方法。
•通过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将锌或锌化合物的蒸汽转化为固态氧化锌。
2.1.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氧化锌胶体的方法。
•通过逐渐凝聚固相粒子来形成胶体。
2.2. 物理法2.2.1. 热蒸发法•热蒸发法是一种制备薄膜氧化锌的方法。
•通过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锌蒸发到基底上生成薄膜。
2.2.2. 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一种制备氧化锌薄膜的方法。
•通过使金属锌靶反应而生成氧化锌薄膜。
3. 氧化锌的应用领域3.1. 光学领域•氧化锌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透明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学镜片、光纤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3.2. 电子领域•氧化锌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如场效应晶体管(FET)、发光二极管(LED)等。
3.3. 气敏传感器•氧化锌可以作为气敏材料应用于气体传感器中。
•氧化锌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发生电阻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氧化锌材料的电阻变化来检测目标气体的浓度。
3.4. 其他领域•氧化锌还广泛应用于催化剂、防晒霜、涂料、橡胶制品等领域。
4. 总结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在光学、电子、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希望本文能够为对氧化锌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引用格式示例:作者. (年份). 标题. 出版地:出版者.如:Smith, J. (2000). Zinc Oxide: A Versatile Inorganic Material. New Yo rk: Wiley.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氧化锌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氯化锌制氧化锌工艺流程一、氯化锌的制备氯化锌的制备是制取氧化锌的关键步骤。
一般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氧化锌和盐酸反应以及氢氧化锌和氯化氢反应两种。
1. 氧化锌和盐酸反应制备氯化锌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粉末,并将其与盐酸缓慢混合。
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氯化锌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ZnO + 2HCl → ZnCl2 + H2O2. 氢氧化锌和氯化氢反应制备氯化锌将适量的氢氧化锌悬浊液与氯化氢缓慢混合,并加热反应。
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氯化锌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Zn(OH)2 + 2HCl → ZnCl2 + 2H2O二、氧化锌的沉淀通过上述制备得到的氯化锌溶液,需要经过沉淀和处理步骤,将其中的氯离子去除,从而得到纯净的氧化锌。
1. 氯化锌溶液的净化将氯化锌溶液加入氢氧化铵溶液中,并搅拌均匀。
氢氧化铵可以与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铵沉淀。
将沉淀过滤,得到净化后的氯化锌溶液。
2. 氯化锌溶液的沉淀将净化后的氯化锌溶液缓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不断搅拌。
氯化锌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氧化锌沉淀。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ZnCl2 + 2NaOH → Zn(OH)2 + 2NaCl三、氧化锌的处理得到的氧化锌沉淀需要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从而得到纯净的氧化锌产品。
1. 氧化锌沉淀的过滤将氧化锌沉淀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杂质。
可以使用滤纸或其他合适的过滤介质进行过滤。
2. 氧化锌沉淀的干燥将过滤后的氧化锌沉淀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干燥。
也可以使用低温烘箱或其他适当的干燥设备进行加速干燥。
3. 氧化锌的粉碎和细磨将干燥后的氧化锌沉淀进行粉碎和细磨,以得到所需的颗粒大小和表面质量。
4. 氧化锌的煅烧将粉碎和细磨后的氧化锌进行煅烧处理。
煅烧温度和时间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以获得所需的氧化锌品质。
氯化锌制氧化锌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氯化锌的制备、氧化锌的沉淀和处理。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纯净的氧化锌产品,用于各种应用领域,如电子、化工和建材等。
将0.005 mol·L-1的NaOH乙醇溶液缓慢滴加到含有0.005 mol·L-1的Zn(NO3)2·6H2O乙醇溶液中.将混合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 在130℃下反应12 h, 将反应产物经二次去离子水、乙醇等洗涤后, 在130 摄氏度下干燥,即可获得纯ZnO纳米棒.在ZnCl2 溶液(0.20 mol/L) 中加入一定量的SDS, 搅拌下于65 ℃将Na2CO3 溶液滴加到该溶液中(120 滴/min, n(Na2CO3)/n(ZnCl2) = 2),恒温反应0.5 h.将反应液倒入聚四氟乙烯罐中, 在150~160 ℃进行水热反应12 h, 自然冷却后离心分离, 用去离子水洗涤到无水Cl−离子, 再用无水乙醇洗涤2~3 次, 50 ℃真空干燥2 h, 300 ℃焙烧3 h, 即制得ZnO 纳米管.将0.1 L0.1 mo l/ L二水合醋酸锌的乙醇溶液置于带冷凝管和干燥管的0.5 L 圆底烧瓶中, 在80 ℃搅拌3 h, 不断收集冷凝物, 最后可获得0.04 L 中间物和0.06 L 冷凝物.将中间物迅速用冷的绝对乙醇稀释至0.1 L, 冷至室温, 得0.1 mol/ L 中间产物.氨水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在水——乙醇介质中用氨水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Zn(OH)2和ZnO材料, 讨论了介质组成对沉淀产物ZnO微粒的粒径范围及形貌的影响, 并研究出由Zn(OH)2分解为纳米ZnO的最佳干燥脱水条件为200℃、2h。
表明本方法不需高温处理就可得到颗粒均匀且分布窄的ZnO纳米材料, 粒径可达17~6nm。
一、试剂与仪器主要原料为氯化锌、无水乙醇、氨水等, 均为分析纯试剂。
仪器为微型滴定管、磁力搅拌器、恒温干燥烘箱。
二、试验方法以水——乙醇为溶剂, 其中醇的体积含量分别为0%(去离子水)、20%、60%、100%。
将氯化锌、氨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不同浓度是多少?)。
氧化锌常识1 普通氧化锌的生产工艺及制备方法进展普通氧化锌包括直接法氧化锌、间接法氧化锌和湿法氧化锌。
其中直接法氧化锌占10% -20%,间接法氧化锌占70%气80%,而湿法氧化锌只占1%-2%。
直接法也称“韦氏炉”法,因首先出现在美国,又称“美国法”。
直接法生产氧化锌,优点是成本较低,热效率高。
含锌的原料在1000-1200℃下,被含碳物质(主要是煤)还原。
锌原料的含锌质量分数在60%-70%。
反应设备一般选用回转窑。
常用的回转窑长30m,直径2.5 m左右。
燃烧气中含有的锌蒸气和CO,可导入氧化设备,使氧化反应进行完全,再经过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布袋分离器,以收集成品。
直接法生产的氧化锌为针状结构,是工业等级氧化锌。
直接法氧化锌因含有未能完全分离的杂质,白度也较差,但因价格较低而有一定的销路。
间接法出现于19世纪中叶,法国使用金属锌在坩埚中高温气化,并使锌蒸气氧化燃烧,而收集到氧化锌粉末,因此也称为“法国法”。
工业上,间接法生产ZnO是先将锌块在高温下熔融而蒸发成锌蒸气,进而氧化生成ZnO。
产品品型及物理性能与氧化的条件有关,而产品的纯度与所用的锌块纯度有关。
间接法也可使用锌渣等低规格的含锌原料,但需要采用气-液相的分离技术,预先分离出Cd,Pb,Fe及Al等杂质,以提高锌蒸气的纯度。
除去杂质的措施如下:1)采用坩埚法或马弗炉法,使不易蒸发的Fe和Pb等杂质成渣而分离;2)采用分馏法,使高温蒸发的原料蒸气中的Cd,Pb,Fe,Al及Cu等杂质在通过由碳化硅材料制成的分馏塔板时得以分离;3)采用二室炉分离法,原料预先在一室炉中分离杂质,进入第二室后,在无氧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蒸馏,以提高锌蒸气的纯度,如纯度不够,还可以继续用分馏法分离少量的Pb;4)采用回转窑法,在回转窑中使物料熔化、蒸馏,并有部分氧化,可控制温度、CO2及O2的分压等操作条件,以减少Pb杂质的含量,还可控制生成的氧化锌的颗粒和晶体形状。
氧化锌有哪些生产方法氧化锌(ZnO)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陶瓷、涂料、电子、军工、医药等领域。
氧化锌也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催化剂和光催化材料。
本文将介绍氧化锌的几种生产方法。
热法热法是最早被应用于氧化锌生产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烧结法、间接烧结法和水热法等。
其中,直接烧结法是最传统的方法,通常是将锌矿石矿石和燃料添加到炉中,再进行还原反应产生氧化锌。
间接烧结法是在间接还原氧化锌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处理方法得到氧化锌。
水热法一般是在高温、高压和碱性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生成氧化锌颗粒。
热法优点是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但是操作条件要求较高,反应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能源,容易产生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化锌溶胶,再进行烘干、煅烧等处理得到氧化锌粉末。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分散性好、晶体粒度可调控等优点,但是较为复杂,需要多个步骤进行处理,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成本比热法高。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氧化锌前体气体流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锌,在基底表面进行沉积形成氧化锌薄膜或粉末。
该方法具有高纯度、高制备尺度、金属表面涂层等特点,但是设备成本高,操作难度大,需要高度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氧化锌前体气体流和基底温度等因素。
氨解法氨解法也称为沉淀氧化法,是通过将氨和氢氧化锌反应生成氧化锌沉淀。
该方法简单、易控制、成本低,但是产物颗粒大,颗粒形态分散性较差,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大颗粒氧化锌的制备。
电沉积法电沉积法是在电化学工作电极中以合适的电位控制反应过程,使氧化锌在电极表面析出。
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温度低、制备晶体或非晶体的氧化锌粉末或薄膜等,但是设备需要特殊的电化学反应设备,无法大规模生产。
结论以上就是氧化锌的几种生产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方法。
液相沉淀法制备氧化锌纳米粉论文摘要:纳米氧化锌由于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因此与普通氧化锌微粒相比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隧道效应、久保效应,具有非迁移性、荧光性、压电性、光吸收性和散射紫外光能力,在橡胶、陶瓷、涂料、日用化工、催化剂、吸波材料、导电材料、磁性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lj。
纳米ZnO材料的良好功能性体现的前提是要有粒径小、颗粒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ZnO粉体。
因此,纳米Zn()粉体的制备工艺成为研究热点。
纳米氧化锌粉体的制备方法可分为液相法、气相法、固相法。
液相法是选择一种或多种合适的可溶性金属盐类,按所制备的材料组成计量配制成溶液,使各元素呈离子或分子态,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沉淀剂或通过蒸发、升华、水解等操作,使金属离子均匀沉淀或结晶出来,最后将沉淀或结晶脱水或加热分解得到所需的材料粉体。
液相法生产的产品纯度高,化学组成容易准确控制,适于大规模生产。
关键字:液相,沉淀,氧化锌,纳米粉正文:(一)实验目的:①学习液相沉淀法制备氧化锌纳米粉的方法②了解氧化锌纳米粉的用途(二)实验原理:1.主要性质与用途氧化锌,又称锌白,分子式为ZnO。
氧化锌纳米粉(Nanometer zine oxide powder)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属六方晶系,晶格常数为a=3.24×10-10m,c=5.19×10-10m,为两性氧化物,溶于酸和碱金属氢氧化物,氨水,碳酸铵和氯化铵溶液,难溶于睡和乙醇。
无味,无臭。
在空气中能吸收为二氧化碳和谁。
熔点约1975摄氏度,密度5.68g·cm-3。
氧化锌纳米粉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粉料,其粒径介于1~100nm之间。
由于颗粒尺寸微细化,使得氧化锌纳米粉生产了其本体块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使得氧化锌纳米粉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
本品主要用来制造气体传感器,荧光体,紫外线遮蔽材料(在整个200~400nm紫外光区有很强的吸光能力),变阻器,图像记录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器,高效催化剂,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
氧化锌厂工艺介绍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橡胶、化工、陶瓷、玻璃、涂料等行业。
氧化锌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下面将详细介绍两种工艺的步骤和特点。
湿法氧化锌工艺是指通过将锌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来制备氧化锌。
具体步骤如下:1.原料准备:将粉状的锌金属和稀酸(通常为硫酸)加入反应釜中,控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比以及温度。
2.反应:加热反应釜,并加入一定量的稀酸作为催化剂,将锌与酸溶液反应生成锌离子。
3.沉淀:将反应后的溶液通过沉淀分离,将锌离子沉淀为氧化锌。
4.过滤:通过过滤装置将沉淀物分离出来。
5.脱水:将分离出的氧化锌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6.干燥:将脱水后的氧化锌放入干燥设备中,使其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
7.细磨:对干燥后的氧化锌进行细磨处理,获得所需的粒度。
湿法工艺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可以得到更高纯度的氧化锌产品。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酸,需要处理;对环境污染较大。
干法氧化锌工艺是指将锌矿石烧结并氧化来制备氧化锌。
具体步骤如下:1.矿石破碎:将锌矿石进行破碎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粒度。
2.碳化:将锌矿石与焦炭一起放入炉内进行碳化,将锌矿石中的氧化锌还原为金属锌。
3.氧化:使还原后的金属锌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锌。
4.分离: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氧化锌与其他杂质分离。
5.干燥:将氧化锌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6.细磨:对干燥后的氧化锌进行细磨处理,获得所需的粒度。
干法工艺的优点是可以利用锌矿石直接制备氧化锌,没有废酸排放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艺相对复杂,设备投资较大。
以上是关于氧化锌的湿法和干法工艺的基本介绍,不同工艺适用于不同的生产需求,具体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氧化锌制备,间接法,直接法,湿化学法,水热合成法氧化锌制备途径自然界的红锌矿中存在氧化锌,但纯度不高。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氧化锌通常以燃烧锌或焙烧闪锌矿的方式取得。
全球氧化锌的年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有以下几种生产方法。
氧化锌制备的间接法间接法的原材料是经过冶炼得到的金属锌锭或锌渣。
锌在石墨坩埚内于1000 °C的高温下转换为锌蒸汽,随后被鼓入的空气氧化生成氧化锌,并在冷却管后收集得氧化锌颗粒。
间接法是于1844年由法国科学家勒克莱尔推广的,因此又称为法国法。
间接法生产氧化锌的工艺技术简单,成本受原料的影响较大。
氧化锌制备的直接法直接法以各种含锌矿物或杂物为原料。
氧化锌在与焦炭加热反应时,被还原成金属锌被蒸汽,同时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锌,以除去大部分杂质。
直接法获得的氧化锌颗粒粗,产品纯度在75%-95%之间,一般用于要求较低的橡胶、陶瓷行业。
氧化锌制备的湿化学法湿化学法大体可分为两类:酸法与氨法。
二者分别使用酸或碱与原料反应,而后制备碳酸锌或氢氧化锌沉淀。
经过过滤、洗涤、烘干和800°C的煅烧后,最终得到粒径在1~100纳米的高纯度轻质氧化锌。
酸法通常是将含锌原料与硫酸反应,得到含有重金属离子的非纯净的硫酸锌溶液。
然后经过氧化除杂、还原除杂,以及多次沉淀,用色可赛思萃淋树脂除去大量的铁离子,得到纯净的硫酸锌溶液。
将此溶液与纯碱中和,得到固体的碱式碳酸锌。
用色可赛思萃淋树脂锌液除氟去氯。
碱式碳酸锌经洗涤、烘干及煅烧,得到轻质氧化锌。
酸法生产的产品质量较高。
氨法通常是用氨水及碳铵与含锌原料反应,得到锌氨络合物,然后除杂,得到合格的锌氨络合溶液,然后经过蒸氨,使锌氨络合物转换为碱式碳酸锌。
最后经烘干、煅烧而得到轻质氧化锌。
氨法的成本相对较低。
氧化锌制备的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指在密闭的反应器(高压釜)中,通过将反应体系水溶液加热至临界温度,从而产生高压环境并进行无机合成的一种生产方法。
电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也日益成熟。
在纳米材料中,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材料。
它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能和电学性能,因此在太阳能电池、气敏电子器件、催化剂、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电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是一种较为简单、低成本、环保的方法。
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电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基本原理电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需要将锌材放置在氧化液中进行电化学反应,通过氧化液和锌板之间的电位差,在电解液中形成氧化锌离子,再通过还原反应形成纳米氧化锌。
电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需要考虑电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控制其反应机理。
常用的氧化液有KOH、NaOH、NH4OH和LiOH等碱性溶液,其中以KOH溶液效果最好。
二、电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具体操作方法(1)实验准备:取约1g的锌材、4.5g KOH和70 mL去离子水,在玻璃杯中搅拌均匀即可。
(2)电解反应:将锌材置于溶液中,两端各连接一根电极,通过电解液中的电子来促进反应。
在控制好反应时间的同时,通过改变电压、电量、电流密度等参数,来调整纳米氧化锌的形貌和大小。
(3)产物处理:待反应完成后,在产物中加入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等,用超声波强制震荡,使纳米氧化锌均匀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以便后续研究和应用。
三、电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电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形貌和大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越长,纳米氧化锌的尺寸越大、分散性越差,表面越粗糙。
(2)电流密度:电流密度越大,纳米氧化锌的尺寸越大、分散性越差。
(3)电压:电压越大,纳米氧化锌的尺寸越大、分散性越差。
(4)溶液浓度:溶液浓度与纳米氧化锌的尺寸和分散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四、电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性能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电解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具有较好的晶体结构和粒子尺寸分布,可以大大提高纳米氧化锌的化学反应和应用性能。
煅烧氧化锌的工艺一般有火法焙烧和湿法焙烧两种工艺流程,其中火法焙烧工艺流程也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氧化锌焙烧工艺流程火法焙烧工艺是在高温下,将含锌物料直接还原,产出的锌蒸气再氧化得氧化锌;或以金属锌为原料经挥发氧化得氧化锌的过程。
湿法冶炼浸出,除杂,蒸氨制备碳酸锌,然后在干燥煅烧炉内经1000℃高温煅烧制得。
工艺稳定易操作,无需二次煅烧一次成型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煅烧氧化锌图片
关于氧化锌的含量,需要首先算出,氧化锌中锌的百分比:65/ 81=80.25% 则99.7%氧化锌中锌含量为:99.7% x 80.25% =80.0%
它的制作工艺流程是:1、将锌炉料和焦煤粉碎成为小于40目颗粒料,将锌炉料与焦煤按1∶0.30~0.35的比例进行混合拌匀得到混合料。
2、将混合料制成有直径为8-15毫米颗粒混合料,后将颗粒混合料投入回转窑中进行冶炼。
3、在含锌量为15%~25%的氧化锌矿石或含锌工业渣进行冶炼生产氧化锌时,可大幅度节约焦碳或燃煤。
4、通过冶炼获得的煅烧氧化锌生产率高、产品量好、结瘤量小。
具体工艺流程由矿料制备,回转窑焙烧与锌氧粉收尘三个主要工序所组成。
充分利用了煅烧尾气,既简化缩短工艺流程、又适合大型工业化连续生产,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实用装备技术。
洛阳丹柯锌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多种品质氧化锌的厂家,生产规模设计为年产煅烧氧化锌2万吨,直接法氧化锌5000吨,间接法氧化锌3000吨,润滑油添加剂专用氧化锌3000吨,活性氧化锌2500吨,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欢迎大家致电咨询。
氧化锌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氧化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它在电子、光电、光催化、传感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何高效、可控地制备氧化锌材料,成为了研究者们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氧化锌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氧化锌材料的制备方法氧化锌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备,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化学合成法、水热法、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氧化锌材料。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微观形貌可控、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常见的化学合成路线有沉淀法、水解法、氧化还原法等。
其中,沉淀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氧化锌粉末的方法,它利用氧化合物在水中析出的原理,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如反应温度、pH值等)可以得到不同形貌、性质的氧化锌粉末。
同时,化学合成法也可以得到氧化锌纳米粒子、量子点等纳米尺度的氧化锌材料。
2. 水热法水热法是利用水热条件下的高温高压反应来制备氧化锌材料。
水热法可以得到形貌复杂、尺寸可控的氧化锌纳米晶体、纳米线等材料,同时也可以合成三维结构的氧化锌微纳米体。
水热法的优点在于环保、成本低,同时也可以在合成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掺杂元素(如铜、银等)来调控氧化锌材料的性质。
3.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指通过在高温高压的气相反应条件下,使氧化锌前体分解并在衬底上沉积成相应的氧化锌材料。
气相沉积法可以得到致密、均匀的氧化锌薄膜,其制备精度较高,适用于制备复杂的微纳器件。
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主要是指将一定条件下溶胶凝胶化,从而得到氧化锌材料。
溶胶-凝胶法具有成本低、可控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制备氧化锌多孔材料、纳米结构等材料。
同时,该方法也可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得到具有不同形貌、性能的氧化锌材料。
二、氧化锌材料的应用氧化锌材料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质,如宽能隙、高电子迁移率、高比表面积等,因此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光电子学氧化锌是一种优异的半导体材料,它在红外、可见、紫外光谱范围都有很好的透过性,同时也具有比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水热法制备氧化锌粉体
内容:原料的计算,工艺流程(每组四个工艺参数),反应机理,过程操作
1、原料的计算:
取m(ZnO)=4.069g,则Zn(NO3) + 2NaOH=ZnO↓+ 2NaNO3 + H2O
189.481.38
n 4.069g
则n = 9.47g
由反应方程式得,取硝酸锌为9.47克,氢氧化钠为10克
2、工艺流程(每组四个工艺参数):
Zn(NO
3) NaOH
CH
3CH3(超声波)
加离子水N2HCH2CH2NH2
160
3、反应机理:
Zn(NO3) + 2NaOH=ZnO↓+ 2NaNO3 + H2O
CH3CH2OH + NaOH = CH3CH2ONa +H2O
CH3CH2OH + 2NaNO3 = CH3CH2ONa +H2O
CH3CH2ONa + N2HCH2CH2NH2= CH3CH2O- NHCH2CH2NH- CH3CH2O
4、过程操作
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比例(单位:ml)
取9.47g硝酸锌与10g氢氧化钠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50ml水溶液,在1、2、3、4的水热高压釜各加入上述溶液3ml,按表配比,在四个水热高压釜中各加入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形成混合物。
随后四个水热高压釜均加入5ml乙二胺,用超声波震荡30min,将水热高压釜置于水热炉中,保温160℃,24h,待水热炉温度降至室温(40-50℃)后将水热高压釜从水热炉中取出,放置于阴凉处,2h后,开启水热高压釜,将所得纳米氧化锌,用去离子水和丙酮洗净,干燥,称取。
将mol·L-1的NaOH乙醇溶液缓慢滴加到含有mol·L-1的Zn(NO3)2·6H2O乙醇溶液中. 将混合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 在130℃下反应12 h, 将反应产物经二次去离子水、乙醇等洗涤后, 在130 摄氏度下干燥,即可获得纯ZnO纳米棒.在ZnCl2 溶液mol/L) 中加入一定量的SDS, 搅拌下于65 ℃将Na2CO3 溶液滴加到该溶液中(120 滴/min, n(Na2CO3)/n(ZnCl2) = 2),恒温反应h. 将反应液倒入聚四氟乙烯罐中, 在150~160 ℃进行水热反应12 h, 自然冷却后离心分离, 用去离子水洗涤到无水Cl离子, 再用无水乙醇洗涤2~3 次, 50 ℃真空干燥 2 h, 300 ℃焙烧3 h, 即制得ZnO 纳米管.将0. 1 L0. 1 mo l/ L二水合醋酸锌的乙醇溶液置于带冷凝管和干燥管的0. 5 L 圆底烧瓶中, 在80 ℃搅拌3 h, 不断收集冷凝物, 最后可获得0. 04 L 中间物和0.06 L 冷凝物. 将中间物迅速用冷的绝对乙醇稀释至0. 1 L, 冷至室温, 得0. 1 mol/ L 中间产物.氨水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在水——乙醇介质中用氨水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Zn(OH)2和ZnO材料,讨论了介质组成对沉淀产物ZnO微粒的粒径范围及形貌的影响,并研究出由Zn(OH)2分解为纳米ZnO的最佳干燥脱水条件为200℃、2h。
表明本方法不需高温处理就可得到颗粒均匀且分布窄的ZnO纳米材料,粒径可达17~6nm。
一、试剂与仪器主要原料为氯化锌、无水乙醇、氨水等,均为分析纯试剂。
仪器为微型滴定管、磁力搅拌器、恒温干燥烘箱。
二、试验方法以水——乙醇为溶剂,其中醇的体积含量分别为0%(去离子水)、20%、60%、100%。
将氯化锌、氨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不同浓度是多少)。
取一定体积(一定体积是多少)的氯化锌乙醇溶液于烧杯中,加以适当速度搅拌,不同浓度的氨水从微型滴管中缓慢滴入氯化锌乙醇溶液中,使之进行反应。
控制氨水用量,调节pH值为左右,确定滴定终点。
反应得到的白色沉淀物,经抽滤洗涤后自然风干即为Zn(OH)2纳米粉,Zn(OH)2经干燥(200℃、2h)脱水后,为ZnO 纳米粉体。
三、不同乙醇浓度对ZnO粒径的影响样品号 1 2 3 4醇含量/%(体积分数0 20 60 100粒径范围/nm 286~46 100~31 38~14 17~6这一结果表明,在此混合介质中,乙醇的存在对反应中生成的ZnO晶核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含量越高,这种抑制作用也越强。
四、氯化锌和氨水不同浓度下ZnO粒径大小ZnCl2浓度/molL-1 粒径范围/nm 氨水浓度/%(体积分数)粒径范围/nm 32~12 10 32~1425~15 15 25~1534~10 25 16~7氯化锌的浓度对ZnO的粒径影响不大,规律性不强;氨水的浓度对ZnO的粒径稍有影响,浓度增大,粒径是减小趋势,浓度为15%时,粒径为25~15nm,浓度为25%时,粒径为17~7nm。
五、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所用原材料成本低,过程易控制等,是制备ZnO纳米粉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固相合成氧化锌一、试剂与前驱物的准备七水硫酸锌、无水草酸纳均为分析纯;准确称取mol比为1:1的七水硫酸锌和无水草酸纳,分别研磨后,充分混合,再转入同一研钵中共研磨30min。
热水洗去副产物后,再用无水乙醇淋2~3次,于70℃烘干。
二、纳米氧化锌的制备由前驱物的热分析得ZnC2O4的热分解温度为400℃.将ZnC2O4置于马弗炉中加热升温至分解温度,保持3h,即得浅黄色纳米氧化锌。
液相沉淀制备氧化锌一、单组分锌氨溶液的制备取LZnSO4600mL于1000mL烧杯中,搅拌下缓慢加入8mol/L氨水150mL(以生成Zn(NH3)42+计过量一倍),强烈搅拌下分次加入Ba(OH),继续搅拌6h,离心沉淀,并用3号砂心漏斗过滤。
二、纳米氧化锌前驱体的制备将以上滤液转入500mL圆底烧瓶中,接上回流冷凝管,置于集热式磁力搅拌器上加热除氨,当pH值降至8~9时,Zn(OH)2沉淀析出,用pH=9的氨水溶液洗涤沉淀至用Ba2+离子检测不出SO42-离子为止,将沉淀抽滤,80℃干燥。
三、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将干燥处理后放入Zn(OH)2沉淀送入450℃马弗炉中煅烧3h,得到纯白色纳米氧化锌粉体。
直接沉淀法制备氧化锌本实验是先将Zn(NO3)26H2O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水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充分搅拌的条件下滴加适量沉淀剂NH3H2O,待反应完全后经过滤沉淀,得到Zn(OH)2经干燥,煅烧后制的纳米氧化锌。
1、反应物配比以L的Zn(NO3)26H2O:NH3H2O=1:2,1:,1:3,1:4的配比,在其它条件下分别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配比为1:时收率较高,股为最佳配比。
2、反应温度:最佳反应温度为40℃直接沉淀法制备ZnO纳米材料直接沉淀法的原理是在包含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于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剂后从溶液中析出,将阴离子除去,沉淀经热分解值得纳米ZnO。
以氯化锌为原料,直接沉淀法制备ZnO纳米粒子;研究了制备过程中Zn2+浓度、焙烧温度等条件对ZnO纳米晶体粒径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较小的反应浓度可以获得较小的晶体粒径;在其他反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制备的纳米ZnO粒子,其晶粒尺寸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晶粒逐渐增大,与体相ZnO粒子相比,纳米ZnO粒子在紫外区光吸收能力显着增强,为ZnO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一、反应机理以氯化锌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备纳米ZnO的反应方程式:ZnCl2 + 2NaOH === Zn(OH)2↓+2NaCl热处理:Zn(OH)2 === ZnO(s) + H2O↑二、工艺流程三、原料及仪器氯化锌、氢氧化钠、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四、制备方法(1)前驱物的制备取浓度分别为L、0,5 mol/L、mol/L和mol/L的锌盐的溶液,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迅速加入等摩尔的氢氧化钠溶液(mol/L),并强烈搅拌,生成物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进行洗涤,放入6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得到前驱物。
(2)纳米ZnO的制备将制得的前驱物分别为200℃、300℃、400℃和500℃和条件下进行焙烧2h,得到了纳米ZnO粒子。
尿素沉淀法制备氧化锌现将分析纯的尿素用二次去离子水溶解在烧杯中得到一澄清溶液,再补加适量的二次去离子水,达到所需的体积,实验中,尿素与硝酸锌的摩尔浓度比为2:1,然后在95℃~125℃下加热溶液进行反应,由于水溶液在100℃以上的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溶液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首先尿素在提高的温度下开始缓慢水解:CO(NH2)2+2H2O→CO2↑+2NH3`H2O水解产物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锌沉淀,3Zn2++CO32-+4OH-+H2O→ZnCO32Zn(OH)2H2O↓沉淀经过滤、洗涤,在100-110℃下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h左右,干燥后的沉淀置于马弗炉中,在450℃下煅烧3h得到氧化锌产品。
ZnCO32Zn(OH)2H2O→ZnO+ H2O+ CO2↑尿素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本文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并选用尿素作为沉淀剂。
实验主要使用的试剂有六水合硝酸锌和尿素。
所使用的溶液采用去离子水进行配制而成。
实验过程取定量的六水硝酸锌溶于水,并将溶液放在磁力加热搅拌机上搅拌半个小时,使溶解得到反应充分。
接着加入定量的尿素,使溶液充分的沉淀。
万一止一·一式一为尿素水解的方程式,由于尿素的水解需要在℃以上的温度才能实现,所以沉淀进行的很缓慢。
最后再将沉淀物经过过滤,多次用高纯度水进行洗涤,然后放到真空干燥箱中在℃下干燥个小时,最后在马弗炉中高温℃锻烧个小时,这样就可以得到我们所要的样品了,此时的样品是纳米实心球颗粒。
第一步,首先要制备胶体碳球的制备,配置的葡萄糖溶液,装入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内,用机械工具拧紧之后将高压釜放在摄氏度的烘箱内放置小时,得到可以作为牺牲模板的胶体碳球。
胶体碳球的反应原理是这样的,在高压反应釜内的高温高压的情况下,首先形成低聚糖分子,低聚糖分子是长链状的结构,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碳核开始形成。
在形核的过程中,低聚糖分子不断脱水,发生碳化。
碳化的过程中,低糖分子会不断向中心聚合,逐渐形成碳球的结构。
第二步,接着开始纳米空心球的制备,以六水硝酸锌和乙醇的摩尔比为的比例进行配制,作为前驱体反应物,逐滴滴入盐酸,将值调至,用磁力搅拌机搅拌分钟,当搅拌均匀时,加入刚才制备的胶体碳球,继续搅拌个小时。
然后在摄氏度的烘箱里干燥,最后放在摄氏度下的马弗炉中进行缎烧,再保温小时后,就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样品,纳米空心球结构。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分析实验过程实验的过程与尿素沉淀法制备纳米ZnO材料的方法大致相同。
主要使用的试剂有六水合硝酸锌、尿素、氧化铺、浓硝酸。
所使用的溶液采用去离子水进行配制而成。
实验过程取定量的六水硝酸锌溶于水,取适量氧化铺粉末溶于浓硝酸,等到两份溶液都混合均匀后,将两份溶液混在一起并将所得溶液放在磁力加热搅拌机上搅拌半个小时,使溶解得到反应充分。
接着加入定量的尿素,使溶液充分的沉淀。
最后再将沉淀物经过离心过滤,多次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然后放到真空干燥箱中在120℃下干燥2个小时,最后在马弗炉中高温800℃锻烧3个小时,这样就可以得到我们所要的ZnO:Eu纳米粉体样品了。
mol ZnCl2和摩尔比3%的稀土元素与12ml乙二醇均匀混合搅拌,然后加入mol NH4Ac和mol NaOH,然后混合搅拌,缓慢加入H2O并搅拌一小时。
然后移入高压反应釜中120℃24h。
然后在室温下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4次,100℃烘干2h,然后600℃退火2h,得到白色粉末。
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配置L的硝酸锌溶液(A),进行磁力搅拌30min。
配置对应浓度的柠檬酸溶液(B),磁力搅拌30min。
然后A与B混合型称最终反应液,磁力搅拌3h,形成溶胶。
干燥箱保温80℃,12h。
放入130℃干燥足够长时间凝胶脱水膨化从而得到前驱体。
放入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细腻的粉末,放入马弗炉中400摄氏度烧结2小时,冷却后继续研磨。
文献中Nd(钕)掺杂效果比Eu(铒)掺杂效果好以分析纯的Zn(NO3)2·6H2O、NH4HCO3、Cd(NO3)2·4H2O、Y(NO3)3·6H2O为原料。
按名义组分分别称量适量原料溶于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将Cd(NO3)2·4H2O、Y(NO3)3·6H2O、Zn(NO3)2·6H2O溶液混合,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将NH4HCO3溶液缓缓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至沉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