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 格式:docx
- 大小:15.39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第一单元主题:走进千山万水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篇》第二单元主题:以诚待人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第三单元主题:童话的魅力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人间世》第四单元主题:热爱生命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影帝山客犹眠。
译文:桃花的花瓣上述含着昨夜的雨珠,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2.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 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3、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ihTo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Z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4、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似乎在片刻Z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5、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7、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
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8、客中行(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杳,玉碗盛来琥珀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4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9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经典诵读姓名:班级:1.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 陆游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chuàng)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过松源县晨饮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6.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lài)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
7.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8.新雷(清 )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9.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0.还自广陵(宋)秦观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1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3.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14.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课本古诗《秋思》2、秋词(其一)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3、秋日北宋秦观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4、笠翁对韵(一)一东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二冬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第二单元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6、军中夜感明张家玉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7、马上作戚继光明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8、笠翁对韵(二)三江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四支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 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第三单元9、过分水岭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10、小溪元刘秉忠小溪流水碧如油,终日忘机羡白鸥. 两岸桃花春色裏,可能容箇钓鱼舟.11、落日呼归白鼻豚明张琦紫絮茅花飞入门,浅溪幽响出篱根. 溪家老妇闲无事,落日呼归白鼻豚.12、笠翁对韵(三)五微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周有若,汉相如.王屋对匡庐.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 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第四单元13、山行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4、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5、山行南宋叶茵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16、笠翁对韵七、虞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鲈脍竟归吴. 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八、齐鸣对吠,泛对栖.燕语对莺啼.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绛县老,伯州犁.测蠡对燃犀.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投巫救女西门豹,赁浣逢妻百里奚. 阙里门墙,陋巷规模原不陋;隋堤基址,迷楼踪迹亦全迷.第五单元17、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8、泊船瓜洲19、夜坐北宋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20、笠翁对韵九佳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冰桃对雪藕,漏箭对更牌.寒翠袖,贵荆钗.慷慨对诙谐.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携囊佳韵随时贮,荷锄沉酣到处埋. 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十灰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 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第六单元21、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22、村居北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23、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4、笠翁对韵(六)十一真莲对菊,凤对麟.浊富对清贫.渔庄对佛舍,松盖对花茵.萝月叟,葛天民.国宝对家珍.草迎金埒马,花醉玉楼人.巢燕三春尝唤友,塞鸿八月始来宾.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十二文言对笑,绩对勋.鹿豕对羊羵.星冠对月扇,把袂对书裙.汤事葛,说兴殷.萝月对松云.西池青乌使,北塞黑鸦军.文武成康为一代,魏吴蜀汉定三分.桂苑秋宵,明月三杯邀曲客;松亭夏日,薰风一曲奏桐君.第七单元25、春日北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26、春日北宋晁补之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27、春日南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8、笠翁对韵(七)一先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轻烟.歌宛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彩剪芰荷开东沼,锦妆凫雁泛温泉. 帝女衔石,海中遗魄为精卫;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二、箫琴对管,斧对瓢.水怪对花妖.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臣五代,事三朝.斗柄对弓腰.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风定落花闲不扫,霜馀残叶湿难烧.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第八单元29、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30、忆江南(其二)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31、忆江南(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32、笠翁对韵(八)三肴诗对礼,卦对爻.燕引对莺捎.晨钟对暮鼓,野馔对山肴.雉方乳,鹊始巢.猛虎对神獒.疏星浮荇叶,皓月上松梢.为邦自古推瑚琏,从政于今愧斗筲.管鲍相知,能交忘形胶漆友;蔺廉有隙,终对刎颈死生交.四豪茭对茨,荻对蒿.山麓对江皋.莺簧对蝶板,麦浪对桃涛.骐骥足,凤凰毛.美誉对嘉褒.文人窥蠹简,学士书龙韬.马援南征载薏苡,张骞西使进葡萄. 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
四年级《经典诵读》人教版76到100首四年级《经典诵读》100篇经典诵读:1.《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古滕老师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湖口望庐山瀑布》(唐)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6.《留别王维》(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9.《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15.《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6.《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8.《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1.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雪人·顾城在你的门前我堆起一个雪人代表笨拙的我把你久等你拿出一颗棒糖一颗甜甜的心埋进雪里说这样才会高兴雪人没有笑默默无声直到春天的骄阳把它融化干净人在哪里心在哪里呢小小的泪潭边只有蜜蜂3.关于友情余秋雨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
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看你之后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
”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4.《学会欣赏》片段·林清玄欣赏,是一种理解和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欣赏,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
其实,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是一种爱。
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欣赏之中,世界才能充满爱。
欣赏是更深层次的接受。
从欣赏自己开始,欣赏家人,欣赏朋友,欣赏敌人,欣赏蓝天,欣赏白云,欣赏身边的一切,欣赏这个世界。
欣赏也是创造爱的方式之一。
5.大地的话·关登瀛假如你是种子,请到我的怀里睡。
这里有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
你可以发芽、生根,开花、吐蕊。
让枝头的果子一咕噜一咕噜往下坠。
假如你是飞鸟,任你在我胸前飞。
这里有高远的天空,落脚的大树,清清的湖水。
你可以在枝丫上住巢,在枝头上和伙伴相会。
无论你唱什么歌,我总觉得很清脆。
即使你是游鱼,我也要给你充足的水,如果你嫌湖小,嫌河窄。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材料(一)古诗诵读1、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5、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6、惠州一绝 (宋)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8、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浪淘沙 (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3、三衢道中 (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4、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5、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9、江雪宋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内容期中前1.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yù),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4.《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中华成语千字文》人猿揖别(1)浩瀚宇宙,银河苍茫。
地球生命,雨露阳光。
斗转星移,天行有常。
大陆漂移,七洲四洋。
四时更替,寒来暑往。
云行雨施,万物生长。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
自然造化,大块文章。
千岩万壑,层峦叠嶂。
电闪雷鸣,狂涛巨浪。
云合雾集,千态万状。
长林丰草,傲雪凌霜。
6.《中华成语千字文》人猿揖别(2)飞禽走兽,虎视鹰扬。
适者生存,不主故常。
人猿揖别,竖起脊梁。
劳动造人,历尽沧桑。
幕天席地,饮露餐霜。
穴居野处,出没无常。
茹毛饮血,食果为粮。
栉风沐雨,袭叶为裳。
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物竞天择,万物灵长。
7.8.(两周背完整首诗歌)我们去看海金波——选自《我们去看海》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9.其实,我是……金波——选自《我们去看海》其实,我是一条鱼。
当我跃入水里,自由地畅游时,我想这样告诉你。
其实,我是一只鸟。
当我攀上山顶,有云从耳边拂过,我想这样告诉你。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第一部分:国学经典《大学》选读1、本末始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修身为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3、诚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4、正心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5、齐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5)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6、治国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乡村即景1.《乡村》2.《芦花》3.《荷》第二单元:天的魔术4.《日时》5.《雪》6.《日月星》第三单元:别样的争和辩7.《猫捕鱼》8.《龟兔竞走》第四单元:读书要得法9.《读书》10.《读书有三到》11.《读书需有疑》第五单元智慧少年12.《道边李苦》13.《破瓮救友》第六单元:听孔夫子讲学习14. 摘自《学而》15. 摘自《为政》16. 摘自《为政》第七单元:听孔夫子讲道与德17.“朝闻道,夕死可矣。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八单元:听孔夫子讲君子与小人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一单元乡村即景1、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2、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3、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单元天的魔术4、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译文:子 [zǐ] (夜十一点至一点)。
丑 [chǒu] (凌晨一点至三点)。
寅 [yín] (夜三点至五点)。
卯 [mǎo](早晨五点至七点)。
辰 [chén] (上午七点至九点)巳[sì]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午 [wǔ] (白天十一点到一点)未[wèi] (下午一点至三点)申 [shēn] (下午三点至五点)。
酉[yǒu] (下午五点至七点)戌 [xū] (下午七点至九点)亥 [hài] (晚九点至十一点)5、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默》我站在高山之巅,张望着四周。
远处是连绵的山脉,仿佛与天相连。
草原上的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它们对我微笑。
碧波万顷的湖泊清澈如镜,映照着天空的蓝。
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鼓舞。
这里是我的精神家园,我从这里寻找力量。
《小狗钓鱼》小狗儿钓鱼钓得好,捉了一条大鱼准是它的报酬。
它把鱼网背在背上,奋力向前跑。
不久,它把鱼带到了主人跟前。
主人高兴地笑了,小狗摇起了尾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和智慧是人生的通行证。
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的果实。
《丢东西》小明上学迟到了,急忙跑向学校。
可是,在路上,他不小心将自己的书包掉在了公园。
回到家,小明才发现书包不见了。
他慌张地跑回公园,却发现书包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他伤心地坐在了长椅上,泪水不禁从眼中流淌下来。
突然,一个热心的大叔走了过来,递给了小明他找到的书包。
小明高兴地笑了,感激地向大叔道谢。
事后,小明明白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
《孔融让梨》孔融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喜欢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
有一次,他看到有人把一碗粥放在石头上,说要捐赠给路上行走的人。
可是,如果有人拿走了粥,石头就会被打破,赶蚊子的人就会受伤。
孔融赶紧上前说:“粥尽管捐赠出去,石头用别的东西代替就行。
”人们听了,纷纷拍手称赞孔融聪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要懂得变通,聪明要善于解决问题。
《古诗三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咏鹅》白鹅洗净天上飞,闲傲河山冰雪衣。
雅望苍穹悠悠远,鹅湖宜与鹤为依。
这三首古诗唱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他们用简短的词句描绘出了壮丽的景色和内心的挣扎。
这些古诗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丰富与深厚,是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和传承的。
《小草》小草绿叶茂盛,成团成串。
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摆,宛如小精灵。
阳光下,它们展示出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小草没有雄伟的树木,没有引人注目的花朵。
四年级经典诵读诗篇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放鱼唐.李群玉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钩。
剑客唐.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利州南渡唐.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地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盆池唐.韩愈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示张寺丞王校勘宋.晏殊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送春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四年级上学期1.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前出塞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4.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寿阳曲.渔村夕照元马致远鸣榔罢,闪暮光。
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8.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yú)州。
9.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上李邕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2.秋浦歌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3.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4.冬夜读书示子聿(yù)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5.望江南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6.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经典天天读(四年级上册)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创作背景: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创作背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
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创作背景: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