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科王高考专项【3+2+1】-地理(全国)考点梳理-专题14 中国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482.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6高考(新课标II)地理答案及解析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陈禄春第Ⅰ卷本卷共11小题。
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解析】本题组考查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和意义1。
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以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为中心,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2.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答案】1.B2。
C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3。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4。
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解析】本题组考查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专题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高考预测从近几年高考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新中国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尤其是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失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主要是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 要明确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成功的探索、出现的重大失误以及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注意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使农民拥有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改革在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方面的具体措施。
同时注意联系当前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等内容;注意掌握从沿海到内地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的过程,分析对外开放对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掌握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指导性意义以及十四大、十五大的具体内容,同时联系时政内容进行分析把握。
2.要抓住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经济建设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梳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的同时,要注意与必修1、3中的相应的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相联系,形成模块之间的知识网络。
3.建国以来,在经济领域,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变,即建国初期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新时期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注意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特别是与中国现阶段的改革新动向、“三农”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联系在一起,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
4.运用全球史观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及其利弊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苏联和西方在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调整及相互借鉴。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
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图1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专题7 城市与交通【考纲预测】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其变化;从考查内容上看,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及特征、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及其变化。
从考查形式上看,题贴近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实际,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文字材料为背景命题。
从考查能力上看,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突出综合分析能力考查。
在2016年高考复习中,应重点注意:(1)进一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探讨新城区建设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2)联系我国或其它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3)注重城市化问题和城市各功能区合理规划之间的紧密联系,关注我国各类城市的发展状况等;(4)以某一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或以某一城市交通发展为命题背景,通过交通图判断交通网络及特点,并分析问题,提出措施。
【考点突破】一、城市形态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城市总体上的外部轮廓形状。
主要类型分析对比如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量的影响;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应按照污染越轻、离市中心越近的原则布局;不同污染类型的企业在布局时,应遵循下表: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远近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
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
具体如下所示:①市中心(O 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专题卷14 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模拟冲刺卷考点定位:荒漠化。
水土流失。
湿地和森林破坏。
其它生态环境问题。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4·山东临沂)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
该区域最高海拔1 480米,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米。
回答1~2题。
1.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①土地沙漠化扩大②水环境恶化③洪涝灾害频发④水土流失增加⑤地面大幅沉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2.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B.地势较低,降水量多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2015·经典模拟·云南玉溪)近年来,被誉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的鄱阳湖区持续干旱,2012年1月的水位更是创下60年来历史新低。
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水位低于12米的枯水天数,2010年比2000年延长124天B.2006年鄱阳湖区降水偏多C.目前水位的快速下降,还没有影响到湖区航运、渔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D.鄱阳湖枯水期呈现出现时间提前、结束时间退后趋势4.鄱阳湖湿地的生态价值体现在()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②防止咸水入侵③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④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⑤观光旅游⑥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A.①③⑥B.③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2015·经典模拟·北京海淀)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研究发现,油棕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依据资料推断()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6.油棕产业链中()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应靠近原料产地C.油棕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2015·经典模拟·安徽马鞍山)黄土台塬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占绝对优势,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聚集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土地流失转化速度加快。
专题14 中国地理
【考纲预测】
中国地理作为高考命题的背景和基础时,高度关注我国人口、自然;人口、社会发展等的现实问题;关注国土整治与开发的重大举措,关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或成就。
命题方向突出表现在地理定位和我国的自然、经济区域差异。
主要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结合文字材料综合考查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特征,尤其是区域发展、区域环境建设以及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
从考查的能力要求看,地理高考重视思维理性、逻辑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区域性和区域特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以考查学生的地理能力,须要具有读图、判读能力及分析图表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在2016年高考复习中,应重点注意:(1)结合新闻热点、重大工程,以各种图文资料为载体,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质、气候特征以及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2)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预防及减灾措施,并分析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运用系统地理知识,对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进行比较,关注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突破】
一、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地势及其影响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对比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三、我国降水和气候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成因和影响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3.
四、中国的河流的特点及水文特征 1、河流的基本特点
五、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内、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季风区南北跨度大,因此南北差异也较大。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六、我国主要农业区区位条件
七、中国四大地区的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