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学
- 格式:docx
- 大小:14.68 KB
- 文档页数:3
古籍版本学古籍版本学1、古籍的定义:(一)以装订形式作为标准(二)以语言表达形式为标准(三)以著者时代作为标准(四)以成书年代作为标准2、古籍版本学研究内容第一,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内容,古籍版本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意义和方法等。
第二,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同书异本研究、善本管、标志性成果等。
第三,古籍制作方式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写本源流、刻本源流等。
第四,单种(含丛书)图书版本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版本数量、版本系统、版本优劣等。
第五,古籍版本鉴定的规律,其中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3、古籍版本学发展的历史划分:(一)从先秦到两汉为版本学的产生时期(二)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为版本学的发展时期(三)宋元为版本学的成熟时期(四)明清为版本学的繁荣时期4、古籍版本学与目录学的关系古籍版本学离不开目录学:(一)考证一书的版本离不开目录学(二)鉴定古籍版本离不开目录学(三)古籍版本鉴定成果的解释离不开目录学目录学也离不开古籍版本学:(一)书目著录离不开版本学(二)目录学的任务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指导读书门径。
5、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意义(一)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二)读书治学的需要(三)发展现代出版事业的需要(四)发掘文物、保护文物的需要(五)图书馆工作的需要6、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方法:(一)文献考证法:就是把古籍版本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
(二)比较研究法:就是通过比较版本异同,鉴定版本。
具体分三个方面:(1)同书前后不同卷页相互比较,看办事大小、行款字体、学术风格等是否一致。
(2)同书异本相互比较。
主要是内容和形式上。
(3)同古籍书影进行比较。
(三)实验研究法: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古籍版本进行鉴定。
(例如显微分析)(四)计量研究法:就是通过计量分析研究版本。
7、胜任古籍版本学的最基本训练第一,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史知识。
《对古籍版本学的认识》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籍版本学。
古籍版本学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世界。
比如说,咱们都知道古代有很多书,但是同样一本书,可能会有不同的样子,这就是不同的版本。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看了两本《红楼梦》,一本纸张黄黄的,字也小小的;另一本呢,纸张白白的,字还特别大。
老师说这就是不同的版本。
古籍版本学能让我们知道一本书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就好像一本书的成长故事。
比如说,一本很古老的诗集,刚开始可能只有很少的人有,后来慢慢传啊传,有了更多的版本。
它还能帮助我们分辨书的好坏呢。
有些版本可能印刷很清楚,错误也少;有些版本可能就不太好,字都看不清。
通过古籍版本学,我们能更了解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就像通过一扇小窗户,看到了过去的世界。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古籍版本学挺有趣的?《对古籍版本学的认识》小朋友们,咱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古籍版本学。
古籍版本学啊,就像一个有趣的侦探游戏。
比如说,同样是一本古诗集,为什么有的看起来旧旧的,有的看起来新新的呢?这就是不同的版本啦。
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个叔叔特别喜欢一本古代的医书。
他找到了好几个版本,有手写的,有印刷的。
然后他通过研究这些版本,知道了这本医书的变化。
古籍版本学能告诉我们书的来历。
就像知道一个小朋友是怎么长大的一样。
比如说,一本古代的小说,一开始可能只是在小范围流传,后来越传越广,就有了各种不同的样子。
它还能让我们知道书的价值。
有些版本因为很稀少,所以就特别珍贵。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对古籍版本学有点好奇啦?《对古籍版本学的认识》同学们,咱们来谈谈古籍版本学。
古籍版本学就像是一个魔法的盒子。
比如说,同样是一本古代的故事书,有的版本画了很多漂亮的图,有的版本啥图都没有。
我给你们讲个例子,有个哥哥很喜欢一本古代的兵法书,他收集了好几个版本。
通过对比,他发现有些版本解释得更清楚,能让他更好地理解。
古籍版本学能让我们看到书的演变。
就好像一棵树从小小的树苗长成了大树。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献学: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分类、鉴定、整理、利用和保护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文献的内在规律和价值,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2. 古籍版本学:古籍版本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古代书籍的各种版本及其差异、源流、价值等问题,旨在确定古籍的真伪、年代、作者和内容等信息。
3. 校勘学:校勘学是文献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文本的错误和遗漏,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和史料,进行文字修正和补充,以恢复原文的真实面貌和意义。
4. 编纂学:编纂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编排和出版文献资料的方法和原则,包括选题策划、素材搜集、体例设计、编辑加工、审稿出版等环节。
5. 档案学: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性质、分类、管理和利用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填空题1.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书籍、手稿、碑刻、档案、电子文献2. 古籍版本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鉴定版本、研究版本源流、评价版本价值3. 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对校法、他校法、理校法4. 编纂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题策划、体例设计5. 档案学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内容?A. 文献的产生和发展B. 文献的分类和鉴定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D. 文献的整理和利用答案: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A. 稿本B. 刻本C. 抄本D. 印刷本答案:C. 抄本(抄本也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3. 下列哪种校勘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来发现和纠正错误?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答案:A. 对校法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素材搜集B. 内容创新C. 体例设计D. 审稿出版答案:B. 内容创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答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书籍B. 手稿C. 碑刻D. 档案E. 电子文献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校勘学的基本方法?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E. 归纳法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选题策划B. 素材搜集C. 体例设计D. 编辑加工E. 审稿出版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鉴定和评价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E. 创作和发表档案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A. 鉴定版本B. 研究版本源流C. 评价版本价值D. 比较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E. 分析版本的装帧艺术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献学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与实际应用无关。
一.名词解释5*61. 熹平石经:熹平四年,所刻的石经即后世所谓的《熹平石经》,只包括今文学的《诗》、《书》、《仪礼》、《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传。
是用来统一经籍文字的,起了政府法定课本的作用。
2.正始石经:到三国曹魏正始时,由于上古文学势力的影响,又在洛阳石碑刊刻了《三字石经》,。
所谓三字,就是“三体”,是因为古文之下加上篆、隶成为三体。
一共刻了《尚书》和《春秋》两种古文经,后世长称之《正始石经》。
3. 元九路本《十史》:大德年间浙江行省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所属九路儒学分刻的《十七史》,实际上是《宋书》和《周书》七种未刻,所以也称元九路本《十史》。
这九路本《十史》现存的尚有《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隋唐》、《南史》、《北史》等几种。
4. 全相:“全相”者,全书每页上方都把内容图像出来之谓。
5. 内府本:内府,本指直属于皇帝的仓库宫室,内府本就是皇家的刻本。
狭义:由司礼监刊刻,下属经广库存储书版并印行的成为内府本。
广义:由司礼监刊刻,下属经广库存储书版并印行的,并在洪武年间刊刻的和和宦官没有关系的内府本是广义上的内府本。
6. 嘉靖本:明时期,明刻本发生了一词大变化。
字体的变化是最显著的。
字体由此前的赵体突然改变成整齐的欧体,而版式也由此前的大黑口变成了白口。
在嘉靖时所刻数量最多,质量又高。
因此就将其称之为嘉靖本。
7. 武英殿本:康熙是三年,修书刻书当转归文职人员办理。
康熙十九年,武英殿本正式成为修书刻书之处当即在其时。
习惯上讲康熙及其后的专称“武英殿本”。
通常称为“殿本”。
8.清后期七大藏书家及其藏书楼:山东杨氏:海源阁;湖州陆氏:皕宋楼;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
二.简答1.雕版印刷的步骤。
①选定木材,按书式锯成版片后,要放在水里浸,浸上个把月。
如果急用等不及,也可以改用煮。
浸或煮后再把它刨光,阴干,不能在阳光下晒,以免龟裂。
干后檫上豆油,刮平,磨光,然后才能贴“写样”。
古籍版本学的意义
中国古籍版本学以中国古代图书(古籍)的版本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版本鉴别为核心,揭示图书的刊刻(或传写)者、印刷(或制作)时地、版本优劣、版本异同、版本源流等,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学科服务的辅助性科学。
古籍版本学对于我们阅读图书和学术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习版本学是整理古籍的第一道工序。
整理古籍,在标点,注释,今译等工作之前要从事校勘工作,而校勘之先必须搜求异本来正本清源,理出版本源流,从而选择最好的本子作为底本。
这是整理古籍成败的关键。
其次,古籍版本学是读书治学的根基。
读书治学,先了解版本,就可以弄清楚应看哪种版本的书,哪种版本的文字内容比较完整,较为正确,是可靠的资料,才能少走弯路,提高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再次,对於今天的图书馆工作,比如编写馆藏古籍书目、撰写善本书志,首先要鉴定版本,这些都要有版本学知识。
没有版本学知识,对于中国的古籍便无法做深刻、正确的研究和探索。
如果我们不能从浩如烟海的流传下来的古籍中择出其中的优秀版本,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对于每一个从事古籍和古汉语、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和喜欢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学习一些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古籍版本学基础问题古籍版本学作业1.解释以下名词:(1)《书林清话》:叙述刻书源流,于南末临安陈氏、明代汲古阁毛氏、渭代纳兰性德之通志堂等诸家最称详尽。
副析版本名称,凡书之称册、书之称卷、书之称本、书之称叶、书之称函,阐述皆甚精当。
征探讨雕版起源方面、如书有版刻之姑、刀刻原于金石、巾箱本之始、书肆之缘起、到书有圈点之始、书有节抄本之姑、刻书分宋元体字之始等等,都有充分的依据;在论述各类别本的特征及其鉴别方面,尤多经验之谈,正如张舜微先生所说的“阅肆日久,藏书素丰,库掌毕生,不妨精熟,故版本之学.最能名世”(《清人文集别录》卷二十—)。
(2)《藏书纪事诗》:是中国历代藏书家的诗体传记及古籍版本目录资料著作。
叶昌炽撰。
始编于光绪十年(1884),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
(3)《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出版。
它是为初学者指引行径而列的书目*共收录古籍删多种。
每书后有简要说明,并指出何种版本较好。
范希曾在此基础上补收了一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补上了原书漏掉的版本,又纠正其中的一些错误。
范氏所补的书止于1930年。
(4)《中国版刻图录》一部系统反映中国雕版印刷成就的大型书影图谱。
赵万里主编。
该书选辑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历代雕版印刷的书籍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样页,按刻版时代和刻版地区编排,展示了各个时代刻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从中可看到同一时代在不同地区刻印的书在字体风格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版刻风格的延续性。
(5)卷轴装:是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後,使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卷沿用,现代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
(6)旋风叶: 旋风叶是从卷子演变成册叶的第一步,是册叶的第一种形式。
旋风叶的出现大约是在唐末。
(7)蝴蝶装 : 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8)包背装 : 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起于南宋后期。
第三单元版本学古籍版本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30分)《中国版刻图录》包背装官刻本宋建本武英殿套印本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1、“善本”这一概念出现于何时?原来的涵义是什么?今天所说的“善本”涵义有无变化?怎样区别?请用图示方法表示其关系。
2、鉴别古籍版本有哪三条主要依据?此外还有其他哪些因素?请对这些因素略加说明。
3、学习古籍版本为什么要强调实践?在今天除了直接利用古籍原本外,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增加感性认识?4、王国维、赵万里在古籍版本学研究上各有什么贡献?5、雕版印刷应当发明于什么时期?有什么主要证据可以说明?6、明代前期、中期、后期版刻风格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不含建本)?各时期有何主要特征?其中的所谓“嘉靖本”仿刻的是南宋哪一地区刻本的风格?现代印刷业所使用的“宋体”字大体起源于何时?定型于何时?7、最早记载活字印刷是什么书?何时何人所作?现传世最早的活字印本是何时何地何人所印?古代活字印本与刻本的区别主要有哪几点?古籍版本学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30分)《中国版刻图录》:北京图书馆,(赵万里)。
(1)? 大型通代版本图录(唐至清)。
(1)刻本、活字、插图。
(1)前言、每种说明。
(1)总体水平很高,存在不足。
(1)包背装:古籍装制形式,(1)南宋后期至明代中期,(1)对蝴蝶装的改进,(1)书叶有字面向外,(1)为线装取代。
(1)官刻本:古代主要刻书系统之一,(1)历代各级官府刻本,(1)中央地方,(1)较少变化,(1)校勘较精。
(1)宋建本:以福建建阳为中心,(1)坊刻,(1)注意变化,(1)校勘不精(1)特征。
(1)武英殿:清代内廷修书、官刻,(1)康熙至光绪刻书,(1)主要集中于乾隆以前,(1)武英殿本,(1)刻书精工。
(1)套印本:元代,(1)二种以上颜色(朱墨),(1)明末吴兴闵、凌,(1)形式美观,学术性差。
(2)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1、“善本”这一概念出现于何时?原来的涵义是什么?今天所说的“善本”涵义有无变化?怎样区别?请用图示方法表示其关系。
古籍版本学
我国古籍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出现的书籍。
古籍版本学研究对象:各种形式的古书版本(包括写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
善本:国家图书馆收藏善本的断限为清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以前的古籍一般来说皆为善本。
在现存古籍中,凡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虽不全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又流传较少者,均可视为善本。
单页古书版式结构:版框(边框、边栏);界行(界格);书口(中缝、版心、版口,记录署名、卷页、刻工、字数等);鱼尾(分单、双、黑、白、花鱼尾);象鼻(细黑口、大黑口,白口);天头(书眉);地脚
古书外形结构:书衣(书皮);书签;书首(书头);书根(可体协书名、册次);书脑;书脊(书背);包角
古书其他名称:书名页(封面、封页、内封、封面大题),指书衣后题写书名的一页。
扉页:(护页、副页),衬在书衣和书名页之间的空白页,常有藏书家的题记、跋语。
牌记:(墨围、木记、碑牌、书牌),文字周围大多围以长方形边框或图案,刻书者用以申明版权以及广告宣传的一种特殊标识。
古书版本类别:重刻本(版式可不同)、覆刻本(翻刻本,字体可变)、影刻本、递修本、官修本、坊刻本、家刻本、写本(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抄本(传抄本、影抄本)、活字本、套印本、百衲本、拓本(黑底白字)、影印本
图书简史:
甲骨文:三千多年前殷商后期的遗物,是我国最古的史料。
最初于1898年在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发现的。
金文:商代后起,为保存某些重要文件或纪念某些重大事件,便在青铜器上铭刻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也是我国珍贵的档案史料。
简策:周代末期出现的简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
1930年在内蒙古发掘的居延汉简,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成册书籍。
帛书:在竹木简盛行的同时,春秋末年或战国出年出现了写在帛上的书;以后一千年间一直与竹木简同时行用,直到晋代纸书盛行,才被一起被取而代之。
七十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彩帛画和帛书。
石经:传世最早的是秦国的石鼓,上面镌刻篆书,即“石鼓文”。
石经:将经书刻成石碑。
东汉“熹平石经”、三国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五代后蜀“孟(永日)石经”、北宋“二体石经”、清乾隆“十三经”
东汉蔡伦改造造纸术。
东晋末年,纸成为主要书写工具。
古籍用纸的种类按原料区分,有四种:麻纸、皮纸、竹纸、草纸
纸书装帧形式演变:卷轴装(盛行于汉魏六朝至隋唐五代,由卷、轴、、带、签组成)、旋风装(由卷轴装向册页装过渡的形式,龙鳞装、旋风叶子)、经折装(折子装,多被佛道二教经典所采用)、梵夹装(古印度佛经原有的装帧形式,经文写在贝多树叶上)、蝴蝶装(唐末五代出现,盛行于宋元,册页装的最初形式)、包背装、线装(源于两宋之交,明中叶后盛行,今仍用)。
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唐代中期以前。
现存最早雕版印刷品:南朝鲜发现的汉译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咒》;《陀罗尼经咒》
活字印刷术由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升(加日字头)发明的,宋沈括《梦溪笔谈》有记载。
元初农学家王桢创制木活字,著《造活字印书法》。
清规模最大的木活字印书,是乾隆年间摆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从书》。
铜活字源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最有名的出版家为无锡华氏“会通馆”、“兰雪堂”和安氏“桂坡馆”。
清代著名铜活字印本是雍正时内府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宋代形成三大刻书中心:两浙(欧体)、四川(颜体)、福建(柳体),其刻本分别称作浙本、蜀本、闽本。
避讳较严
官刻:监本、公使库本;家刻;坊刻(陈起,陈道人)
元四大刻书中心:大都、平水、杭州、建阳,绝大多数用赵孟(兆页)体,又称“吴兴体”,且多简字。
元刻书特点概括为“黑口、赵字、无讳、多简”
兴文署本;书院本(梅溪书院、西湖书院、象山书院);家刻(岳氏刻《九经》,称“相台本九经”,岳飞九世孙岳浚);坊刻(举业之书、元曲杂剧)
明代刻书中心:建阳、苏州、杭州、金陵、新安、北京;明中叶后流行线装,插图本出现。
经厂本;南北监本;藩刻本(明代刻本中的精品;署藩、宁藩、晋藩);书帕本;
家刻(汲古阁主人毛晋,“汲古阁本”);坊刻(建阳坊刻“麻沙本”)
明代两大著名私人藏书家:天一阁主人范钦;汲古阁主人毛晋
明版本学理论代表:胡应麟《经籍会通》;祈承曗(火字旁)《嶦(三点水)生堂藏书约》
清代刻书:武英殿本(殿本,乾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聚珍本”);官书局本。
传说先秦孔子删定《诗》《书》等,整理出《六经》定本,可推为版本学先驱。
清代版本学专著问世,集大成代表作:叶德辉《书林清话》
清代版本学家分类:考订家、校家、收藏家、鉴赏家、掠贩家。
现代著名版本学家:张元济、傅增湘、王重民
古籍版本学两大基本技能:版本鉴定、版本考订(辨析古籍版本优劣)。
古籍版本鉴定基本方法:有根据牌记、刻工、讳字、原书序跋、后人题跋识语、藏书印记、著录、书名、卷数、目录、体例、衔名尊称谥号、书中所涉人物、年号、史实、地名、官名官署名、校勘、综合考辩等十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