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2.86 KB
- 文档页数:3
化学工程师Chemical Engineer2021年第3期Sum306No.3D01:10.16247/ki.23-1171/tq.20210352黄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房城,于兴博,郑秀茜,刘树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黄苓为一种常用中药,因其化学丰富以及强大的药理用备受关注9本文从黄苓的众多化学和药理用阐,为黄苓的、应用以及研究一的依据9关键词:黄苓9化学9药理用中图分类号:R284;R285文献标识码:+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8FANG Cheng,YU Xing-bo,ZHENG Xiu-xi,LIU Shu-min(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Abstract;As a kind of Chinese medicine,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attracts widely attentions and used for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This paper illustrate variou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which provided some basi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 research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Key words;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chemic中药黄',又名山茶根,黄苓条等,是唇形科植物黄苓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摘要:黄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黄芩多长于山顶、山坡等向阳干燥的地方。
作为四十种大宗药材之一,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有着不错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对于中药黄芩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发现黄芩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炎症甚至肿瘤的治疗中都有着不错的效果。
因此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能够给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使其能够在不同疾病治疗中选择更合适的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黄芩;药理作用前言:黄芩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草纲目》认为黄芩可以治疗风热湿热导致的头疼,可以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等。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的方剂及其效果,发现黄芩可以广泛应用于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并且都有着不错的效果,但是长久以来黄芩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众多中医药工作者在对黄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人们在有关黄芩药理作用上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本文通过对黄芩的药理研究进行总结,介绍黄芩的药理研究现状的同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中药黄芩的特点和主要应用黄芩又可被称为芩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好向阳坡地。
我国是黄芩的主要种植国,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都有着悠久的黄芩种植历史。
《神农本草经》里边就有提到黄芩在感冒、流感、发烧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草纲目》同样认为黄芩具有“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的作用。
从古至今,黄芩被广泛应用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比如胸闷、发热、湿热蕴结型黄疸、肺热咳嗽、腹痛、湿热泻痢、血热妄行及热毒疮疡等【1】。
2、黄芩的药理作用分析2.1、黄芩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当使用浓度为32.25mg/L的黄芩苷对卟啉单胞菌进行干扰时,可以显著抑制和破坏细菌的生物膜结构,并且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其作用效果更显著,说明黄芩苷对卟啉单胞菌的杀伤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黄芩的药理分析以及临床研究摘要】黄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入药部位为根,黄芩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黄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的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解热镇痛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现将其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黄芩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综述黄芩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于《神农本草经》中始载,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等作用,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往的研究对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以及所提取的活性部位之药理作用多有关注,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黄芩对肝脏、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也有保护作用。
现对国内外近几年黄芩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作如下综述。
1 药理作用1.1 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芩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体外对于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对许多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抗菌的有效成分是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
姚干[1]等通过采用体内、外实验的方法研究芩栀胶囊(黄芩、栀子),发现芩栀胶囊可以明显的延长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肺炎双球菌小鼠的存活天数,并且可以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使感染小鼠的肺炎性病变发生逆转,同时发现其能够有效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葡萄球菌、奇变杆菌、大肠杆菌、板畸杆菌等17种细菌。
近几年来黄芩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Qian Wang[2]等于体外对黄芩苷-锌复合物的抗HIV-l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芩苷-锌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较低,并且具有较高的抗HIV-l活性,还能较强的抑制重组子的逆转录和HIV-1进入宿主细胞。
1.2 抗炎镇痛作用:黄芩对于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黄芩对癌症的抗肿瘤作用研究黄芩(Scientific name: 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一种在中草药中被广泛使用的植物。
黄芩已经被证明具有抗菌、抗炎症、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黄芩对于癌症的抗肿瘤作用是一项具备潜力的治疗策略。
癌症是目前全球最为严重的健康挑战之一,而现有的抗癌治疗方法,如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抗癌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黄芩中的活性化合物可以针对多个癌症类型发挥抗肿瘤作用,而且研究结果显示其对于几种常见癌症的治疗效果是有希望的。
一项研究发现,黄芩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抗增殖和促凋亡的作用。
黄芩中的活性化合物,特别是黄芩素,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此外,黄芩还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和AKT/mTOR途径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此外,黄芩对肺癌的治疗也显示出潜在的抗肿瘤效果。
研究发现,黄芩酮、黄芩素和黄芩苷等黄芩中的化合物,可以逆转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
这些化合物能够降低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并增加药物的细胞毒性。
此外,黄芩中的活性成分还能够影响癌细胞的周期和增殖过程,从而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黄芩还对消化系统的癌症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芩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凋亡,对胃癌和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非常有效。
黄芩中的化合物能够调节多个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MAPK和Wnt/β-catenin等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除了上述类型的癌症,黄芩还被证明对其他癌症具有抗肿瘤作用。
例如,黄芩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抗击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
研究发现,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素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多种信号通路,如VEGF和FGF等,从而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
此外,黄芩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并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9 -128-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 review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Radix吉晓丽(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9-0128-证型:GI【摘要】黄芩是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黄芩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笔者就本文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Abstract】Scutellaria root is the dried root of Labiatae herb Scutellaria, which was earliest recorded in “Shen Nong’s herbal classic”.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CM treatment, and it also plays a great role in modern clinical treatmen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Radix,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Keywords】Baical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doi: 10.3969/j.issn.1674-7860.2017.09.061黄芩性寒味苦,归肺、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
黄芩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作者:刘行鹏1 黄芩概况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主要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1)抗菌、抗病毒:黄芩抗菌、抗病毒范围较广,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另外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菌有效成分是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
黄芩有抗病毒的作用,对流感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2)抗炎:黄芩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黄芩水煎醇沉液对大鼠酵母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黄芩甲醇提取物、黄芩素、黄芩苷灌胃,均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抑制作用;黄芩茎叶总黄酮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甲醛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甲醇提取物及黄酮单体还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黄芩抗炎作用与其抑制组胺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黄芩新素Ⅱ、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均能抑制大鼠腹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HA)。
黄芩素、黄芩苷等通过多种环节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不同程度地抑制前列腺素E(PGE)和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从而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黄芩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具有抗免疫反应作用,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黄芩免疫抑制作用的环节包括:①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
②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
另一方面,黄芩也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黄芩苷锌络合物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使血清溶菌酶含量及红细胞补体C3bR酵母花环形成百分率也明显提高。
黄芩苷及黄芩苷元均能抑制免疫缺陷病毒(HIV-1)及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HIV-1 RT)的活性,黄芩苷元作用强于黄芩苷。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付国辉;马香芹【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5(000)022【摘要】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
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过敏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本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Scutellaria baicalensis,a dried root of perennial herb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in labiatae,is commonly used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It contains chemical constituents like flavonoids compounds,volatile oil,and polysac-charides,etc. and it ha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anti-bacterium,anti-virus,anti-allergy,anti-pyresis,abirrita-tion,anti-inflammation,and anti-tumor.Referred to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this paper reviews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 in order to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herb.【总页数】3页(P18-20)【作者】付国辉;马香芹【作者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1191;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1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相关文献】1.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郑勇凤;王佳婧;傅超美;王建新2.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果秋婷; 张小飞3.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果秋婷; 张小飞4.黄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任正肖;车萍;李紫薇;莫梅5.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汤鑫淼;崔悦;朱鹤云;安仁波;冯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0卷第2期2022年2月中华中医药学刊CHINESEARCHIVES 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Vol.40No.2Feb.2022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22.02.014黄芩苷的药理特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吴缠婷,周良良,邹婉清,成禹昕,陈振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江西省药物分子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摘要:黄芩属双子叶唇形科草本植物,常以干燥根部入药,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传统中药。
黄芩苷作为黄芩提取物中有效的黄酮类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抑郁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随着对黄芩苷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对其进行阐释。
就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文献综述,为黄芩苷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及特定部位的有效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黄芩苷;抗结肠炎;抗抑郁;抗肿瘤;心脑血管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22)02-0063-05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of BaicalinWU Chanting ,ZHOU Liangliang ,ZOU Wanqing ,CHENG Yuxi ,CHEN Zhenhua(School of Pharmacy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o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Drug Design and Evaluation ,Nanchang 330013,Jiangxi ,China )Abstract :Huangq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is a kind of herbaceous plant of Dicotyledonous Labiatae ,which is often usedas medicine with its dried roots.It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rthy of developing.Baicalin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fla-vonoids in the extract of Huangq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has broa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 -inflammatory ,anti -tumor ,antioxidant and antidepressant ,and has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At present ,with the in -depth study of baicalin about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ts specific molecular mechanism still needs a lot of researches to explain.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of baicalin ,providing research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aicalin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specific parts.Keywords :baicalin ;anti -colitis ;antidepressant ;anti -tumor ;cardiovascular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1703716);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01131800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2BABL206151)作者简介:吴缠婷(199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及质量分析。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芩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的草本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它的根和茎具有清热解毒、干燥湿度、冷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冒、咳嗽、痢疾等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芩的药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黄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绿原酸、咖啡酸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机酸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苯甲酸、水杨酸等,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抗菌成分。
黄芩还能够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如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合用,能够降低抗生素用量,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黄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其抗病毒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
在病毒感染初期,黄芩能够抑制病毒的吸附和复制,从而减轻病毒感染的症状。
黄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其抗氧化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长期服用黄芩可以改善身体的抗氧化状态,预防衰老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黄芩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等症状。
其利尿成分主要是有机酸类化合物。
黄芩可以用于治疗尿道感染、肾炎等疾病引起的水肿症状。
黄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内服时,可以单味药煎服,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各种疾病。
如与知母、栀子等配伍,可以治疗肺热咳嗽;与黄连、半夏等配伍,可以治疗胃热呕吐;与阿胶、地黄等配伍,可以治疗阴虚内热。
在外用方面,黄芩可以用于治疗痔疮、痈疽等疾病。
黄芩在中医美容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普济方》中记载的“三黄散”,就是以黄芩、黄连、黄柏为主要成分的外用制剂,可以治疗面部长疱、皮肤溃疡等。
黄芩根茎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茎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方剂中,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尿退热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对黄芩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黄芩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途径发挥。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此外,黄芩还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黄芩根茎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对多种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黄芩根茎的药理作用还与其主要化学成分的药效有关。
黄芩苷和黄芩甙是黄芩根茎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根黄素是黄芩根茎中的另一种重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黄芩根茎的药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由于黄芩根茎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增强了药效。
研究表明,黄芩根茎中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相互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增强了药效。
总之,黄芩根茎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
黄芩根茎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随着对黄芩根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深入,其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黄烈岩;聂黎行;康帅;于健东;魏锋;马双成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26)4
【摘要】黄芩为我国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湿温、暑湿、泻痢、黄疸、肺热咳嗽、血热吐衄等多种病证。
现代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保护神经元等多种生物活性,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相关疾病。
现今市场上流通的黄芩商品覆盖了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年限的药材,此外,在我国部分区域,存在黄芩属同属不同种植物被视为黄芩代用品的情况,如甘肃黄芩与滇黄芩。
鉴于黄芩复杂的使用现状,文章对近年来黄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9页(P88-96)
【作者】黄烈岩;聂黎行;康帅;于健东;魏锋;马双成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典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黄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黄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黄芩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黄芩,亦被称为金黄连、共和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其中黄芩苷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并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因此,提取黄芩苷的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提取黄芩苷的方法是水提法、醇提法、酸提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提取效率低、环境污染等。
因此,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提取方法,如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本文着重介绍这些新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微波提取法是利用微波在介质中的穿透、吸收和转换作用来加速黄芩苷的提取。
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优点。
然而,微波加热对黄芩苷的结构也会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其质量下降。
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作用于黄芩,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作用将黄芩中的黄芩苷分子释放。
该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
但是,超声波提取法也有一些缺点,如超声波对黄芩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代替传统有机溶剂进行提取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高效、纯度高等优点,而且提取效率高。
但是,超临界流体提取法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和专业知识,所以要求提取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总之,不同的提取方法适合不同的情况。
如果需要快速高效地提取大量的黄芩苷,则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可以是不错的选择。
而如果需要提取质量高、环保的黄芩苷,则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这些提取方法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理解其对黄芩苷质量的影响,并找到更优的提取条件。
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摘要黄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免疫调节以及对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黄芩;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研究Pharmacological advances in study on Scutellaria (College of Pharmacy,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The mainly active ingredient of Scutellaria are flavonoids.These ingredients have antipyretic,antiinflammatory,antibacterial,antiviral,antitumor,scavenging free radicals,immune regulation and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Key word:Scutellaria;Pharmacological effects;Mechanism of action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主根肥厚,断面黄绿色。
茎基部多分枝。
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下面具多数下陷的腺点。
总状花序顶生;二强雄蕊。
小坚果卵球形。
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
生长在向阳山坡、草原。
其干燥根(药材名:黄芩)为清热燥湿药,性寒、味苦,归肺、脾、肝、胆、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临床上广泛用于肺热、肠炎痢疾、黄疸及化脓性感染等症。
一.主要成分经研究证实,黄芩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芩苷元( baicalein) 、黄芩苷( baicalin) 、千层纸素( oroxylin - A) 、千层纸素A -7 -O -葡萄糖醛酸苷( oroxylin - A -7 -O -glucu-ronide) 、白杨黄素( chrysin) 、汉黄芩素( wogonin) 、汉黄芩苷( wogono - side) 、黄芩新素Ⅰ、Ⅱ ( skullcapfla-vone) 、二氢黄芩苷( dihydroba - icalin)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