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在南川
- 格式:pdf
- 大小:258.66 KB
- 文档页数:19
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教育一线绽放光彩——以重庆市南
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为例
伍星平;李静
【期刊名称】《进展》
【年(卷),期】2024()3
【摘要】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是伴随国家“三线建设”成立、发展起来的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学校紧跟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培养时代所需人才,在传承“三线精神”50余年教育实践探索中,确立“守正出新”理念体系、开发“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五维一度”教学体系、形成“五点一线”协同体系。
为学生播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市内外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力求在新时代教育一线绽放光彩。
【总页数】3页(P259-261)
【作者】伍星平;李静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0.1
【相关文献】
1.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可贵尝试——以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为例
2.季会制:乡镇人大履职破冰之旅r——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人大履职路径探索与实践
3.打造“361阳光教育”诠释快乐教育真谛——记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4.用赏识教育
让每个孩子绽放光彩——北京市朝阳区苇沟小学校长邵理田谈“赏识教育”5.浅析城郊小学的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以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小学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地区三线建设遗产文化再生路径初探-以816地下核工程改造为例发布时间:2022-03-18T08:02:02.185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0期作者:刘彦龙12 张慧玲12[导读] 新一轮的城市竞争是软实力的竞争,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刘彦龙12 张慧玲121.重庆工商大学商业策划与服务设计研究所2.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摘要:新一轮的城市竞争是软实力的竞争,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与西南地区软实力提升结合起来,将其提高到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是提高西南地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城市建设中三线建设遗址"再生"就是通过"文化更新"这个途径演变成一种符号化的资本,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既保留了历史遗址自身的价值又能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
本文拟以816地下核工程改造路径为例进行分析,探究重庆地区三线建设遗产文化再生路径。
关键字:三线建设; “816”地下核;文化再生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内实施了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属于当代工业遗产类型之一。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段重要的历史,广大三线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线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的大山深处,许多企业经过关、停、并、转后,留下的场址、厂房、设备与设施以及生活区建筑等。
一、重庆地区三线建设遗产发展历程及现状重庆因其靠山隐蔽的地理面貌,实力较强的工业基础,加之拥有丰富的能源条件,因此成为全国重点建设三线企业的核心地域之一。
(一)发展历程重庆周边兴建了一批兵器、核工业、船舶、冶金、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等国防企事业单位及民用企业,如长安机器厂,62、54两个研究所和四川仪表总厂,816核工业厂等。
所建项目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同时具有一定的规模,构成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极大的促进了重庆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重庆在西南地区的经济实力。
三线建设的故事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初期,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加强中国国防力量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包括了大量的矿山、工厂、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故事一:攀枝花建设传奇攀枝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曾经是三线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攀枝花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关于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中国决定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以满足国内钢铁需求。
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地点选在了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在当时的情况下,攀枝花市还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
为了建设这座钢铁厂,几十万人来到了这里,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斗。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地理环境恶劣、生活设施不足等等,最终在攀枝花市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厂。
故事二:兰州铁路局的奋斗兰州铁路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铁路枢纽,也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之一。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兰州铁路局的员工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为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铁路技术还比较落后,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兰州铁路局的员工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地进行铁路修建和改进工作。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等等,最终建成了一条条高质量的铁路线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线建设是一段具有历史意义的建设过程,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也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o. 11 Vol. 34Nov. , 2019第34卷第11期2019年11月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DOI : 10. 16069/j. cnki. 51-1610/g4.2019. 11. 010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以天兴仪表厂为例王毅(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31)摘 要: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内地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 经济建设。
重要的战略地位使重庆成为三线建设常规兵器工业的建造重镇。
天兴仪表厂是重庆军工企业“钻山进沟”的代表,从选址到搬迁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该厂在后期调整改造中革新理念,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走出困境,成为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军工企业通过自我革新走向成功的典型。
该文在实地考察的基 础上从历史地理学、社会学角度初步探讨了天兴仪表厂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
关键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天兴仪表厂;重庆中图分类号:TK730.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 (2019) 11-0066-0520世纪60年代初,在严峻的国内外局势下, 中共中央作出“集中力量,争取时间,建设三线,防止外敌入侵”的战略决策。
⑷9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四面环山,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加之,兵器 工业基础雄厚,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指定为常规兵器工业的建造重镇。
经过三线建设①,重庆建立 起了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
三线建设给重庆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工业遗产,如西南铝加工厂、四川仪表厂、重庆钢铁厂、816核工厂、长 安机器厂、重庆特钢厂、四川维尼纶厂、天原化工厂等。
有的工业遗产已改制或拆迁,有的工业遗产已闲置或破产。
本文以改制的天兴仪表厂为 例,从历史地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重 庆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
三线建设在南川三线建设在南川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卢华丽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针对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做出了“调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进行备战”的重大决策,从而在中国在内陆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之久的三线建设。
地处西南的重庆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南川又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
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中游地区,以重钢为原料基地,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必要机械设备的基地。
”[①]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建设,包括国防工业内部配套项目,以及为兵器工业服务的基础工业和机械工业配套项目。
其中,新建红山、庆岩等兵工企业14个[②],在南川的就有5个(国营天兴仪表厂、宁江机械厂、庆岩机械厂、红泉仪表厂、红山铸造厂)。
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在较大程度上加快了重庆的现代化进程。
一、南川建设三线的区位优势南川历史悠久,春秋时为巴国属地,唐贞观十一年(637)始置县。
解放后属四川省涪陵地区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1997年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2006年撤市设区,拥有1370年的建置史。
南川具有建设战略大后方所必须的地理环境和基本条件:南川位于川黔交界的大娄山脉西北侧,地处云贵高原末端,是内陆腹地大山区。
东承重庆武隆县和贵州省道真县,南连贵州省正安、桐梓县,西及重庆巴南区、綦江县和南桐矿区,北接重庆涪陵区,自古以来就是渝南黔北的交通要道。
早在1937年,川湘公路就从南川境内中部通过,距重庆主城区仅170余公里。
通向贵州省遵义、贵阳两市的又有省际公路相连,距长江水运涪陵水码头也只有百公里,距铁路运输万盛火车站仅有40公里。
其南部以金佛山、柏枝山、顶箐山为屏障,山势高峻,切割强烈。
境内有大小溪河91条,属长江流域乌江、綦江水系,水资源较丰富。
大三线建设——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工程总投资:2053亿元工程期限:1958年——1978年“三线建设”,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
即使当时的人们说起,也十分神秘。
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
何谓“大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1964年至1978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
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战略大后方”。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
用心可谓极其良苦!中国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
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
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全格局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从1840年至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
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
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
1938年到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25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三线建设心得体会篇一:加强党性修养守住三线_学习心得体会加强党性修养守住"三线"_学习心得体会习总书记强调: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
当前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党性修养,守住道德底线。
领导干部的道德是成就事业的根本,面对各种诱惑,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
领导干部面对各种诱惑,一旦守不住道德底线,就可能犯错误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
近年来出现的雷政富、秦国刚等人就是党性淡漠,没有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最终不仅道德丧失,更是触碰了党纪国法。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把加强道德修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防微杜渐,守住道德底线,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工作生活中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警钟长鸣,时刻保持防范警惕之心,不抱侥幸心理,不越雷池半步,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
强化廉政意识,守住纪律红线。
领导干部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和清廉,顶得住诱惑。
面对各种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的领导干部一是要加强学习,强化廉洁从政的意识。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政治理论学习与作风建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与廉政建设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法律观念,强化廉政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二是要严于自律,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保持两袖清风,清正廉明,自觉远离权利、金钱、美色的诱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侵袭,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三是要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党章》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遵守法律法规,不碰"带电高压线”。
收稿日期:2021-04-22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安徽小三线调整改造研究 (AHSKY2019D116)㊂作者简介:徐有威,男,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㊂张程程,男,上海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㊂2021年7月第43卷㊀第4期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Jul.2021Vol.43㊀No.4DOI:10.13393/ki.1672-6219.2021.04.0032020年三线建设研究述评徐有威,张程程(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㊀200444)摘㊀要:三线建设研究在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热点领域㊂2020年是三线建设研究的重要一年,既有以往的研究重点包括三线建设理论与实践㊁三线精神研究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㊁区域史研究㊁工业布局与规划㊁移民与工农关系问题等,同时也包括新问题的探讨如三线建设与乡村振兴㊁教育与医疗卫生问题㊁音乐史研究㊁民工问题㊁交通安全与治安保卫等诸多方面㊂2020年三线建设研究的特点包括重视概念与内涵的辨析,多学科交流互动的进一步增强,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㊂关键词:三线建设;㊀小三线建设;㊀研究述评;㊀2020年中图分类号:K 27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6219(2021)04-0010-05㊀㊀1964年至1980年的三线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一个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战略[1]㊂按照毛泽东提出的战时地方上要能够各自为战的要求,所有的省区市都建有各自的后方基地,此即小三线建设㊂2020年有众多三线建设研究成果陆续出版㊂根据笔者不完整的统计,2020年共有104篇论文,包括95篇学术论文和9篇学位论文㊂尽管从数量来看相较于2019年的140篇研究文章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从研究水平的角度来看,2020年三线建设研究实现了突破和发展㊂其中‘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3期㊁‘宁夏社会科学“2020年第2㊁4期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㊁‘三峡论坛(三峡文学㊃理论版)“2020年第3期等均开设有三线建设的研究专题㊂202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英文版),发表了徐有威的一篇有关三线建设研究的综述文章,成为三线建设研究至今为止第一篇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出版的文章㊂在95篇学术论文中,有2篇论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有23篇论文刊发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期刊中,约占发文总数的24.2%㊂同时还有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转载㊂在学位论文方面共有8篇硕士论文和1篇博士论文㊂其中上海大学有3篇硕士论文,西南科技大学有2篇硕士论文,西南大学㊁湖北工业大学㊁西北民族大学各有1篇硕士论文,上海师范大学有1篇博士论文㊂尽管在数量上略少于2019年的12篇学位论文,但在总体上成果依然丰富㊂2020年,黄巍的‘突破与回归:辽宁三线建设述论“荣获第八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㊃成果奖(省政府奖)二等奖,她的另外一篇研究成果‘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三线调整 以辽宁新风机械厂(1965-1999)为例“荣获沈阳市第二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㊂四川宜宾学院周明长的 西北地区三线建设城市发展史研究 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资助,重庆工商大学贺高祥副教授的 西南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审计及生态化利用路径研究 获得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助㊂由此可见,2020年三线建设研究在研究水平和影响力方面都比以往取得了提升㊂有鉴于此,本文拟对2020年三线建设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有助于三线建设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㊂一、三线建设热点问题研究近年来,得益于相关档案文献㊁口述史料㊁民间文1献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的持续推进,三线建设研究日趋升温,成为中国当代史研究范围内的重要课题㊂在三线建设研究深入开展过程中,一批重要问题的探讨与交流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如三线建设理论与实践㊁三线精神研究㊁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㊁移民问题㊁工农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在近年来已成为三线建设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㊂1.三线建设理论与实践对于任何学科或问题的深入研究,其理论框架与研究实践的探讨有助于该研究的持久开展,三线建设研究亦是如此㊂目前,有关三线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㊂徐有威对三线建设研究的总体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作为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新兴领域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但是需要在史料搜集与整理㊁研究视野与方法㊁理论与思想等层面进行拓展和延伸[2]㊂周晓虹探讨了口述历史对于三线建设在内的新中国工业化历史叙事的重要性㊂口述历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普通个体的生命体验加以呈现,从而在宏大的国家叙事中勾勒历史的细节,通过集体记忆建构整个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与集体群像[3]㊂总体来看,学界已普遍认识到三线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其理论深度和实践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㊂2.三线精神研究三线精神研究自三线建设研究兴起以来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㊂相较于以往,2020年的三线精神研究更加侧重于其内涵和本质的探讨㊂朱云生㊁何悦对三线精神的历史源流和精神实质进行了分析㊂三线精神直接产生于三线建设,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㊁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时代感召包含其中,从而使三线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不仅仅局限于三线建设本身,更是与国家㊁社会和个体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4]㊂陈先兵对不同时期三线精神的内容和含义进行了梳理,提到目前学界普遍赞同将三线精神表述为 艰苦创业㊁无私奉献㊁团结协作㊁勇于创新 [5]㊂可以看到,对三线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将有助于三线精神在当下更好地传播和弘扬㊂3.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关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三线建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㊂2020年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从概念和意义的角度出发,也有从各地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实际出发㊂吕建昌㊁杨润萌㊁李舒桐探讨了三线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强调完整的三线工业遗产由物质与非物质两个层面构成,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6]㊂徐嵩龄基于政治经济学中的制度价值分析了三线工业遗产的意义㊂这一视角站在更宽广的视野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遗产进行比较,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对于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思考[7]㊂刘怡和雷耀丽从遗产价值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陕西三线工业遗产所具有的历史价值㊁科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西三线工业旧址的保护与利用措施[8]㊂桂平飞㊁黄华以 531 兵工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图片与数据对该工厂遗址的现状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济源市的一张文化名片[9]㊂韩晓璇将视角落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生活区的保护与利用方面,通过对绵阳三线建设工业区的调查与研究,为实现其居民记忆场所功能的延续和拓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10]㊂4.区域史研究尽管三线建设区域史研究始终在持续开展,但是研究区域较为集中㊂从大三线的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四川㊁贵州㊁云南㊁青海㊁甘肃等省份,小三线的研究可谓一枝独秀,对其他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㊂2020年的三线建设区域史研究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探索㊂刘盼红通过相关档案资料㊁文献以及口述史料的综合运用探讨了福建小三线的建设历程,在这其中重点分析了上海对福建小三线建设的援助㊂在沪闽两地的共同推动下,福建小三线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发展,带动了福建西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11]㊂李云㊁张胜㊁徐有威关注到了地处皖西大别山地区的安徽小三线建设,对其决策㊁规划㊁筹建和调整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12]㊂周云㊁周晨阳重点探讨了广东小三线建设的决策背景㊂这其中既有国家层面的备战备荒与调整工业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考量,也有广东自身省情的考虑,包括广东的海防形势㊁工业条件㊁自然环境等因素[13]㊂朱小娟就海南小三线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就其对海南工业化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建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4]㊂朱睿超则梳理回顾了1964年至1990年兰州的三线建设历程[15]㊂涂枫卿聚焦四川绵阳地区的三线建设历史,通过大量档案资料与文献的阅读,梳理了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发展历程㊂三线建设对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绵阳在四川甚至是全国的影响力[16]㊂程汉明㊁孔福生更是将目光下移至县域,关注到了湖北省通城县的三线建设历史㊂三线建设不仅11在经济层面对当地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社会文化㊁生活方式都对山区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17]㊂5.工业布局与规划三线建设出于战备的考虑,普遍遵循 靠山㊁分散㊁隐蔽 的建设要求,因此其工业布局与规划同普通工业设施的建设存在较大差别㊂徐利权㊁谭刚毅㊁高亦卓从城乡建设规划的视角将三线建设的规划布局置于近代国内外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中进行分析,突出体现了三线建设 企业办社会,集体化生活 的鲜明特征[18]㊂同时,徐利权㊁谭刚毅㊁万涛以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工业布局情况及功能,整体上体现了三线建设厂矿 小而全 的特点[19]㊂此外,袁磊㊁万涛㊁徐利权通过调研对三线建设遗存建筑进行了分类,并对俱乐部和住宅两类典型建筑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对这些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20]㊂王毅认为四川三线企业在总体上围绕重庆和成都两座中心城市展开布局,沿宝成㊁成昆等铁路线呈 H 形分布,从而在点㊁线㊁面之间形成有机结合,有利于四川地区工业布局朝着合理平衡的方向发展[21]㊂王毅还对重庆地区三线企业的规划布局进行了分析㊂在三线建设的推动下,重庆地区的工业布局发生了重要改变,工业发展重心开始由主城区向江津㊁南川等地拓展,带动了一批工业城镇的兴起[22]㊂6.移民与工农关系问题该问题同样是三线建设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㊂有关三线建设移民问题的研究整体上延续了以往的研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前进㊂张勇认为三线建设中的移民经历了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从一开始的不适到此后的逐步适应,再到改革开放后与当地的融合,体现了三线建设具有的 单位社会 与 文化孤岛 的显著特点[23]㊂郭旭㊁刘博从三线建设者和当地人的两种视角出发,分析了三线人这一特殊身份㊂在三线人眼中, 我们 有着强烈的优越感,而在当地人眼中, 他们 是一个独特的群体[24]㊂在工农关系问题方面,2020年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厂社关系的探究㊂李德英㊁粟薪樾对三线建设初期的厂社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㊂厂社结合在本质上就是要探索一条工农并举的道路,然而在三线建设的实践中这种模式存在问题较多,终使其陷入困境[25]㊂马军㊁朱焘以江西国营九七四七厂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分析与口述采访等研究方法探究国营九七四七厂自上海迁移至江西后与当地之间的关系变化㊂双方既有利益冲突的一面,同时也有相互协作的一面,由此逐渐形成为一个农工互融型社区[26]㊂二、三线建设新问题研究在2020年的三线建设研究开展过程中,除了对以往一些热点问题的继续研究外,还有一些新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呈现出来,如三线建设与乡村振兴㊁教育与医疗卫生问题㊁音乐史研究㊁民工问题㊁交通安全与治安保卫等诸多方面㊂这些问题中有的是此前从未受到关注的,还有的尽管并非首次提出,但也鲜有探讨㊂这也为今后三线建设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㊂1.三线建设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此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在持续开展㊂2020年的三线建设研究中就有学者将目光关注到这一方面㊂徐有威㊁张胜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小三线工业遗产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路径㊂在对安徽省霍山县小三线工业遗产的实际调研中,分析总结霍山县以 文化+旅游 为中心的艺术乡村建设工作,进而探讨其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实现小三线工业遗产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提供对策和建议[27]㊂韦运玲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计算机专业如何服务德阳三线建设城市的发展[28]㊂由此可见,在深入贯彻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三线建设的历史实践及其丰富遗产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价值㊂2.教育与医疗卫生问题教育与医疗卫生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两大民生热点领域,在三线建设 企业办社会 的过程中,教育和医疗问题同样值得关注㊂在教育问题方面,崔一楠㊁徐黎就三线建设时期高校迁建问题进行了分析㊂为服务三线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大批位于东部地区的高校一分为二或整体搬迁至中西部地区,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损失,但在整体上增强了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从而助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29]㊂邹富敏㊁徐有威分析了上海小三线企业子弟学校教育的开展情况,认为子弟学校的开办为职工消除顾虑,安心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师资力量的缺乏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㊂尽管上海小三线企业为此通过多种渠道努力缓解师资力量薄弱的难题,但是很难从根本上加以解决[30]㊂在医疗卫生问题方面,王佳翠㊁谯丽娟㊁湛正坤对三线建设前后遵义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强调三线建设的开展对于增加当地的医疗资源,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1]㊂徐有威㊁陈莹颖梳理和回顾21了上海小三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指出上海小三线的医疗资源不仅服务于小三线职工,同时也服务于当地百姓,从而为缓解厂地矛盾,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32]㊂徐有威还整理发表了原上海小三线八五钢厂和培新汽车厂的医疗卫生事业档案资料,为今后的三线建设医疗卫生史研究提供了基础[33]㊂3.音乐史研究三线建设音乐史研究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㊂六盘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苏世奇教授对此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㊂继2019年主编的‘六盘水三线建设音乐口述史“一书出版后,2020年又从概念㊁内涵㊁研究方法的视角对三线建设音乐进行阐述㊂三线建设音乐是一种以三线建设为母体,体现三线建设历史面貌㊁时代特征和讴歌 三线精神 的音乐文化类型㊂ 飞地 音乐是三线建设音乐的主要文化属性㊂目前对三线建设音乐的研究主要利用音乐口述史㊁音乐图像学㊁音乐社会学等方法来展开[34]㊂相信在今后的研究开展过程中,三线建设音乐史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㊂4.民工问题在三线建设的早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民工是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发挥了关键作用㊂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民工问题的探讨却鲜有涉及,刘本森㊁刘世彬关注到了这一问题㊂他们以山东小三线建设为例,通过查阅大量山东省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资料,对山东小三线建设中的民工动员问题进行了分析㊂从民工的招收与选拔再到建设过程中的民工动员,山东小三线企业通过各种措施和办法来激发民工的劳动积极性,为山东小三线建设的顺利开展贡献了重要力量[35]㊂从民工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近年来三线建设研究由宏观向微观层面的转变仍在持续进行㊂5.交通安全与治安保卫三线建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其多系军工生产的特殊性质,交通安全与治安保卫工作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㊂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更加深入细致的梳理和勾勒三线建设的全貌㊂窦育瑶以上海小三线建设为研究对象,利用机关档案㊁企业档案㊁口述资料㊁报刊资料等史料对上海小三线建设交通安全问题进行详细阐释㊂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上海小三线建设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为应对这一不利局面,上海小三线企业从思想教育㊁工作能力及规章制度等方面入手,旨在为上海小三线企业的交通安全创造有利条件[36]㊂宣海霞则是以上海小三线企业和江西小三线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小三线企业治安保卫问题㊂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偷窃㊁赌博和不正当男女关系是小三线企业中存在的最主要的治安问题㊂为此,这也成为小三线企业治安保卫的重点工作㊂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小三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也开始由传统的管制型向合作型转变[37]㊂6.其他问题研究除前文提到的内容外,还有一些问题研究同样值得关注㊂徐有威㊁张志军关注到了江西小三线企业的 军转民 问题㊂从最初的消极被动到后来的主动求变反映了江西小三线企业对 军转民 态度的变化,在 军转民 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也为此后深入进行的军民融合进程提供了历史思考[38]㊂聂红萍㊁方锦波对甘肃天水地区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㊂为妥善解决由于选址不当等原因造成天水三线企业发展受困的不利局面,天水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为实现企业和区域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39]㊂黄巍以辽宁小三线三新厂为例,探讨小三线职工的日常食品供应问题㊂这看似普通而又平常的吃饭问题背后却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小三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40]㊂周明长则是将铁路网建设同三线建设城市体系相结合进行分析㊂铁路网建设有效推动了三线建设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对于改变三线地区原先的相对落后局面,加速三线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41]㊂三、2020年三线建设研究的特点通过前文对于2020年三线建设研究主要内容的梳理与回顾,可以看到2020年的三线建设研究在延续以往研究热点的同时也有新问题㊁新方向的探讨㊂总体来看,2020年三线建设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视概念与内涵的辨析㊂三线建设研究开展以来,缺少理论关照是众多专家学者提到的一个普遍问题,这自然也不利于三线建设研究的可持续发展㊂针对这一问题,在2020年的三线建设研究中重视概念与内涵的辨析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点㊂诸如对于三线精神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㊁三线建设音乐等基本概念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问题㊂这类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持续推进将为有关问题的研究规划正确的方向㊂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更加重视概念与内涵的辨析,唯其如此,才能厘清三线建设研究中的各个关键要素,才能有效避免三线建设研究的同质化问题㊂第二,多学科交流互动的进一步增强㊂三线建设31研究作为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方向同样受到社会学㊁经济学㊁政治学㊁管理学㊁建筑学等其他学科的关注㊂这对于三线建设研究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多学科融合发展将会是今后三线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㊂纵观2020年的三线建设研究可以看到三线建设的多学科互动交流又有所推进㊂以三线建设音乐史为例,苏世奇立足音乐学的学科视角,依托大量史料分析,从 三线建设音乐 的概念㊁内涵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认为 三线建设音乐 是产生于三线建设时期并延续至今的一种以三线建设为题材,以反映三线精神为内核的音乐文化类型,与同时期的知青音乐㊁文革音乐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方法㊂该研究为三线建设在音乐学领域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初步划定了学科边界,同时又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三线建设研究的学科视野㊂此外,三线建设与工业遗产㊁政治经济学㊁农村经济学㊁哲学等学科的交流互动也在持续深入,进一步丰富了三线建设的研究体系㊂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多学科的交流互动仍会持续增强,共同助推三线建设研究朝着更加体系化的方向迈进㊂第三,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㊂鉴往知来是历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功能,特别是对于当代史的研究往往能够与现实产生紧密的联系,三线建设研究亦是如此㊂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注定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史册㊂在这场疫情中,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㊂‘三线建设与遵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上海小三线医疗卫生与皖南社会“两篇论文探讨了三线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当下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㊂此外,乡村振兴战略㊁教育资源分配等当下的热点话题也在2020年的三线建设研究中得到了体现㊂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办社会 的典型代表,许多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都能够在三线建设这段历史中得到或多或少的体现,这也为三线建设研究增添了许多现实意义,有利于三线建设研究的可持续化发展㊂四㊁结语三线建设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未来还有许多潜力和价值等待去挖掘㊂因此,及时总结和回顾三线建设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开始由原先的数量型增长逐步向质量型发展转变,这是在相关部门㊁专家学者㊁三线建设亲历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重要成果㊂与此同时,三线建设研究开始重视概念与内涵的辨析,多学科交流互动的进一步增强,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相信这也会成为此后三线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㊂随着对于政府档案㊁企业档案㊁口述史料和民间文献等史料搜集与整理工作的持续推进,三线建设研究在今后将会取得更加丰硕和更有影响力的成果,对推动中国当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㊂参考文献:[1]㊀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2]㊀XU Youwei.Exploring New Frontier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Studies:A Case Study of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20(2):164-182.[3]㊀周晓虹.口述史㊁集体记忆与新中国的工业化叙事 以洛阳工业基地和贵州 三线建设 企业为例[J].学习与探索,2020(7): 17-25.[4]㊀朱云生,何悦.三线精神的历史生成逻辑与精神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4):12-14.[5]㊀陈先兵.论 三线精神 的理论内涵和重要价值[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4):23-29.[6]㊀吕建昌,杨润萌,李舒桐.三线工业遗产概念初探[J].宁夏社会科学,2020(4):139-146.[7]㊀徐嵩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意义:基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价值认知[J].东南文化,2020(1):6-11.[8]㊀刘怡,雷耀丽.价值视域下陕西 三线工业 旧址保护与再生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12):136-137.[9]㊀桂平飞,黄华.河南济源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研 以531 兵工厂为例[J].中外建筑,2020(9):110-112. [10]韩晓璇.记忆场所视角下绵阳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生活区保护与活化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0.[11]刘盼红.福建小三线上海支内人员的日常生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12]李云,张胜,徐有威.安徽小三线建设述论[J].安徽史学,2020(5):159-168.[13]周云,周晨阳.广东 小三线 建设的决策背景探析[J].科技智囊,2020(10):26-32.[14]朱小娟.海南工业化进程中的小三线建设[J].智库时代,2020(7):1-2.[15]朱睿超.兰州 三线 建设研究(1964-1990)[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0.[16]涂枫卿.绵阳三线建设史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0.[17]程汉明,孔福生.鄂南通城的 三线 建设[J].档案记忆,2020(8):31-34.[18]徐利权,谭刚毅,高亦卓.三线建设的规划布局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20(2):151-158.[19]徐利权,谭刚毅,万涛.鄂西北三线建设规划布局及其遗存价值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5):109-116.[20]袁磊,万涛,徐利权.三线建设遗存建筑的类型与空间特征研究[J].华中建筑,2020(11):23-28.[21]王毅.四川三线建设企业布局与工业发展刍议[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3):105-114+159.[22]王毅.三线建设中重庆地区的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1-75.[23]张勇.区隔与融合:三线建设内迁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变迁[J].江海学刊,2020(2):206-216.[24]郭旭,刘博. 我们 与 他们 :三线人的自我认同与群体区隔[J].宁夏社会科学,2020(2):143-150.[25]李德英,粟薪樾.三线建设初期 厂社结合 模式检视(19651966)[J].史林,2020(5):156-166+221.(下转第48页)41。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摘要:一、三线建设的背景与目的二、三线建设的范围与划分三、三线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四、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五、现代视角下的三线建设反思与启示正文:一、三线建设的背景与目的三线建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当时,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特别是来自苏联的军事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形势,毛泽东等我国领导人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国家战略后方的安全,增强我国的防御能力,同时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三线建设的范围与划分三线建设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以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
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被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被称为小三线。
这些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的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等天然屏障。
三、三线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成果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
这一过程中,我国在西部地区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三线建设还推动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三线建设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它确保了国家战略后方的安全,为我国在冷战时期应对外部威胁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三线建设加强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最后,三线建设为我国后来几十年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
五、现代视角下的三线建设反思与启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视三线建设:1.提升战略思维: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要有远见卓识,科学制定国家战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历史与现实结合视角的三线建设评价对于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横贯国家3 个五年发展计划,涉及13 个省、市、区,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2] ,有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次民工参加,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西部地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三线建设,1981年6 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未提及,原因是在三线建设的评价问题上争议较多而未能形成共识。
中央实施的三线建设项目大多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而四川、重庆又是西南三线建设项目的重点地区,三线建设初期在四川、重庆实施的重点项目有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成昆铁路、以成都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重庆至万县的造船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汽车、机械制造、特殊冶金工业,以后又增加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
三线建设项目在四川、重庆的实施,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实实在在地加快了西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由此也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鉴此,20XX年9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国情调研组对三线建设项目较多的四川省、重庆市的部分三线建设项目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昆铁路、广安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陈列馆、重庆市南川区三线建设项目遗址,先后在攀枝花市、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凉山彝族自治州、重庆市社科院与当地党政有关部门、三线建设亲历者、研究三线建设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访问三线建设项目区周边群众,查阅相关档案文献。
本文基于调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角,对长期争论未果的三线建设评价进行探讨。
一、对三线建设项目的评价不能一刀切作为中央的重大战略而实施的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范畴的概念,但三线建设企业及基础设施项目的历史尚未断裂而得以延续,至今依然存在和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
鉴此,为便于对三线建设做出公允评价,本文首先对实地考察及座谈中涉及的三线建设项目的历史与现状做客观陈述。
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生产力。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不可磨灭的一页,“三线建设”文化是新中国重大建设时期形成的一种典型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时代性、教育性、启迪性。
全国“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在西南地区,核心区在重庆,位于綦江区丛林镇的晋林厂就是全国“三线建设”一个缩影。
厂区内有目前最为庞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三线建设”旧址、抗战时期最为神秘的飞机制造厂(海孔洞)等历史文化资源。
凭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深入挖掘和打造晋林厂“三线建设”文化,弘扬“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敢打硬拼,历险磨难、信念愈坚,饱尝艰辛、斗志更强,奉献青春、无怨无悔”的爱国创业精神,必将对全区人民精神层面产生积极影响,提升綦江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知名度,加快构筑重庆文化高地进程。
一、“三线建设”文化的产生“三线建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国防布局的一次大调整,经济能力的一次大调度,巩固了国防,理顺了工业发展的布局,缩小了中国沿海与内地的差别。
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为解决经济发展和防备侵略战争,党中央提出了一、二、三线的战略部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方针,国家把以军工为主的一些基础产业牵往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和西北地区,这些军工企业后来也成为了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脊梁骨。
以丛林镇晋林厂为典型代表,许多科技人才满怀豪情壮志,告别大城市,告别亲人,投身到艰苦卓绝的“三线建设”中来。
他们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怕牺牲,有的“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把一生都献给了”三线建设”,为国防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地区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意义重大、适逢其时(一)“三线建设”文化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生存的土地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一笔物质与精神财富。
重庆卫星城特色旅游区都市后花园南川——南川地处重庆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幅员2602平方公里,1994年4月撤县设市,2006年10月撤市设区,辖3个街道、31个乡镇, 66万人口。
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南川发展的“135”总体部署,南川区正在打造成为区域经济中心、重庆卫星城、都市后花园和特色旅游区。
南川是一座历史文化城。
“南川者南江之别名也”,春秋时为巴国属地,唐朝贞观十一年设县,1374年的建制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以东汉崖墓群、龙岩城、尹子祠、正阳桥最具代表性,历史文化独具魅力。
金佛山“山即是佛、佛即是山”,被称为“南方如初佛地,巴蜀第一名山”,佛教文化独具魅力。
金佛山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查明生物物种8085种,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中华药库、植物“麦加”,生态文化独具魅力。
南川是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楹联文化之乡、民间歌舞之乡、笙歌苗舞之乡、板凳龙之乡,民间文化独具魅力。
南川是“双枪老太婆”地下活动基地,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三线建设时期,5家兵工企业和1家研究所落户南川,三线建设文化独具魅力。
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蕴,铸就了“勤劳勇敢、开明开放、实干图强”的南川人文精神。
南川是一座区域中心城。
南川毗邻重庆、贵州8个区县,素为“渝黔喉襟、巴渝险要、渝湘要冲”。
地处重庆二环与三环之间,属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距重庆CBD、空港、长江深水港、保税港、铁路枢纽港仅1小时车程,目前正规划建设“六高、三铁”,构建“渝湘、渝道、南万、南涪”4大对外通道,正在成为重庆南部交通枢纽、重庆连接中东部的重要关节点和桥头堡。
2010年,全区实现GDP143.6亿元、增长17.6%,人均GDP达到4042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131%,经济总量居渝南黔北6区县之首。
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商贸物流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等“五大园区、七大板块”加快开发建设,铝工业、旅游业、特色农业、民营经济、城镇建设和房地产业加快发展,是重庆铝工业基地、笔电配套基地、区域物流枢纽。
“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1、“三线建设”军工“基地”(30多个军工“基地”代表)011基地:贵州安顺,歼击机和教练机生产基地。
歼7.。
012基地:陕西汉中。
预计建设成歼击机生产基地,1975年,中央决定西安飞机设计所研制的运八飞机由012基地继续研制,基地变为运输机制造基地。
1979年彤辉机械厂、劲松机械厂和012飞机设计所分出单独设立陕西飞机制造公司,012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产基地。
1980年,运八飞机投入批量生产。
013基地(湖南航空):张家界—长沙。
管辖几个航空配件厂(主要是3028厂湘陵机械厂)和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第三设计院。
014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
158厂南峰公司从汉中迁来,专门制造空空导弹。
061基地(江南航天)贵州遵义。
防空导弹生产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基地(航天七院)四川万源—成都。
火箭/弹道导弹生产基地。
航一院分建。
063基地(航天四院):陕西西安。
064基地(并入062基地):四川达州。
066基地(三江航天):湖北远安—孝感。
飞航导弹生产基地(红鸟)。
航三院分建。
067基地(航天六院):陕西凤县—西安。
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
航一院分建。
068基地(湖南航天):湖南邵阳4县1市—长沙。
航二院分建。
1970年始建,1978年停建,1994年搬迁到长沙。
081基地(川北电子):四川广元。
原0821指挥部,1965年开始兴建,为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082基地:四川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基地。
083基地(振华电子):贵州都匀。
541总厂:坦克制造基地,机关在山西闻喜东镇,厂区分布在山西绛县、翼城和垣曲。
2、“三线建设”军民两用项目(2000多个项目代表)中国二汽:湖北省十堰市,中国第二大汽车集团。
四川(重庆)汽车制造厂:红岩车等。
嘉陵摩托车:重庆市,摩托车生产。
江汉油田:湖北省潜江市。
长庆油田:陕西省,中国第三大油田。
我所经历的陕西“三线建设”(转帖)标签:陕西三线建设2010-04-07 19:37阅读(344)评论(0)编者的话:1964年,我国处于国内经济状况全面好转,但国际环境日益险恶的局面。
鉴于此种形势,中共中央在1964年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出了“集中力量,抓紧时间,建设三线,加强国防,进行备战”的战略决策,陕西正是进行“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并在1965年正式开始进行“三线”建设。
1966年1月11日,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统一领导和组织西北的“三线建设”。
1968年8月14日,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在生产组下设置了内地建设办公室,12月1日决定将内地建设办公室交省革委会“三线”建设指挥部领导,为了加强对“三线”建设的领导,省革委会又于12月5日成立了“基本建设指挥部”,进行陕西省的基本建设指挥(1971年11月撤销了“省基建指挥部”,成立了“省革委会基本建设委员会”)。
在从1966年——1979年长达15年的时间里,国家在陕西投入建设资金208.38亿元,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400个。
经过这场大规模的建设,陕西不仅形成了工业新格局,更对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任钧同志在1965年——1980年间,担任着陕西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1965年11月——1967年2月)、省革委会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11月——1974年底)、省革委会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1974年底——1980年2月),并任陕西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1965年11月——1967年2月)、省革委会基本建设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0年12月1975年12月)、省革委会基本建设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6年1月——1978年6月)等职务,直接领导并参与顾许多大型基建任务的建设。
据此,采访组在2007年4月间多次采访任老,请他记述了这段工作经历。
以下是采访组根据本人回忆整理的采访内容,严格来讲,“三线”建设的范围应该有两个,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一个是国家统一规划的建设,这叫做“大三线”建设;一个是各个地方自己规划的,叫“小三线”建设。
EXPERIENCE区域治理略论三线建设在四川的发展及其影响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熊晓雪摘要: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四川省因其独特的历史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幸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
三线建设期间,对四川的工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铁路干线的修筑和国防工业建设等。
关键词:三线建设;四川省;发展;影响中图分类号:D2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2-0012-0002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
这次工业布局的重大调整,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给内陆大省四川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
[1]三线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改善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与超级大国周旋赢得时间。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所以将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
三线建设在四川的发展改变了四川的经济状况、改变了交通落后的状况。
三线建设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要归功于大公无私、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者们。
“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留给四川的宝贵财富。
一、总体三线建设情况(一)三线建设决策的形成在20世纪60年代初,风起云涌、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对中国当时的经济战略决策和战略布局产生直接的影响。
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外敌入侵形成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
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主要表现为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展开攻势。
同时中国与周边的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令人不安。
印度军队在中国的西面不断向中国领土发起大规模入侵,在南面有美军与越南的战争的战火逐步向我国的南大门蔓延,台湾从东面对大陆的军事进行不断骚扰、叫嚷着向大陆发起反攻。
三线建设的名词解释
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了国家
安全和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该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条纵贯南北的交通线(即第一线)、一条沿着海岸
线的交通线(即第二线)以及一条连接两条线的交通线(即第三线)。
这样的三线网络被设计为抵御外敌入侵、实现资源调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一线是指中国在边境地区修建的交通线,旨在加强边境防御和保卫国家安全。
这条线路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电信等基础设施,以确保边境地区的战略通信和快速部署能力。
第二线是指中国沿着海岸线修建的交通线,旨在加强海防和海上运输。
这条线路包括港口、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以确保国家的海上交通畅通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三线是指连接第一线和第二线的交通线,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调配。
这条线路包括公路、铁路、管道等基础设施,以实现资源的输送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三线建设在中国的实施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
动作用。
它不仅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家安全的整体能力,还促
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线建设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了中国整体的现代化进程。
三线建设在南川三线建设在南川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卢华丽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针对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做出了“调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进行备战”的重大决策,从而在中国在内陆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之久的三线建设。
地处西南的重庆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南川又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
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中游地区,以重钢为原料基地,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必要机械设备的基地。
”[①]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建设,包括国防工业内部配套项目,以及为兵器工业服务的基础工业和机械工业配套项目。
其中,新建红山、庆岩等兵工企业14个[②],在南川的就有5个(国营天兴仪表厂、宁江机械厂、庆岩机械厂、红泉仪表厂、红山铸造厂)。
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在较大程度上加快了重庆的现代化进程。
一、南川建设三线的区位优势南川历史悠久,春秋时为巴国属地,唐贞观十一年(637)始置县。
解放后属四川省涪陵地区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1997年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2006年撤市设区,拥有1370年的建置史。
南川具有建设战略大后方所必须的地理环境和基本条件:南川位于川黔交界的大娄山脉西北侧,地处云贵高原末端,是内陆腹地大山区。
东承重庆武隆县和贵州省道真县,南连贵州省正安、桐梓县,西及重庆巴南区、綦江县和南桐矿区,北接重庆涪陵区,自古以来就是渝南黔北的交通要道。
早在1937年,川湘公路就从南川境内中部通过,距重庆主城区仅170余公里。
通向贵州省遵义、贵阳两市的又有省际公路相连,距长江水运涪陵水码头也只有百公里,距铁路运输万盛火车站仅有40公里。
其南部以金佛山、柏枝山、顶箐山为屏障,山势高峻,切割强烈。
境内有大小溪河91条,属长江流域乌江、綦江水系,水资源较丰富。
难忘青春岁月作者:邹井高来源:《延安文学》 2019年第5期邹井高历史,犹如一枚橄榄,让人细细品嚼,慢慢回味。
1965年2月,为了备战,中央批准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器工业后方基地规划。
当时的第五机械工业部在重庆成立了西南三线建设筹建处,以具体规划和实施。
本着分散隐蔽的原则,经过选点后,决定将內蒙包头二机厂,在重庆附近的綦江、江津、万盛、南川等地,再建一座现代化的国防厂。
于是红泉、庆岩、红山、渝齿、双溪、平山、庆江、青江便相继诞生了。
一群英勇无畏的军工战士离开城市,来到深山荒沟里,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
1970年8月,我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内蒙草原——包头市,登上奔赴大西南的列车。
列车挟着凛冽的寒风,碾过白雪皑皑的秦岭,直到窗外扑入一片生机盎然的嫩绿,一股暧意拥着我进入了天府之国——四川。
列车又继续行驶了十多个小时以后,喘着粗气,一声长叹,来到西南山城——重庆。
但这里还不是我的最后的目的地,又经过几小时的汽车颠簸,黄昏时分,才进入南川境内,一个拐弯,驶进了一条新修通往山沟、坑洼不平的土公路时,我终于和行李一起被卸在了路旁,这就是庆岩机械厂所在地。
一下车我举目四望,山脚下到处都是当兵的在建房。
我问来接我的同志:“工厂在哪儿,离这里有多远?”他们说:“不远,过了那两座山岩就是厂房。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我什么也没看见,只见一辆辆汽车从山沟里驶进驶出。
一位俊俏活泼的姑娘补充道:“山沟里的厂房已基本建好,有的车间在进行设备安装,山沟外面修的是家属住房,我们住的是农民的房子,等修好后就搬进去。
”这里只有一座大山,没有城市里的热闹场景,只是一片年代久远而从没有过的建筑工地特有的喧嚣。
我正在四处张望,一群生龙活虎的同龄人不由分说抢过我的行李,拥着我爬上一座小山,住进了一间四面透风的草屋——民房。
老同志的嘘寒问暖,青年人的活泼开朗,很快感染了我,一扫感到荒僻的惆怅,从他们的摆谈中我方知道:在这金佛山下,蜿蜒几十里正集合着一群三线建设的热血儿女,我有幸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