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知识要点一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课文离骚知识点归纳高一课文《离骚》知识点归纳《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独特的抒情长诗,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创作的。
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对《离骚》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以加深对这部诗歌的理解。
一、《离骚》的背景《离骚》是屈原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描绘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苦难。
诗歌借用了浩渺壮阔的自然景色和华丽的意象来表达屈原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自身困境的悲哀。
二、《离骚》的主题1. 爱国主题:《离骚》表达了屈原对国家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屈原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借此表达了他对国家内外形势的忧虑和对未来前途的期盼。
2. 自我表达主题:《离骚》是屈原深刻心灵的抒发,借用华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宣泄了他在谪居期间所经历的痛苦和困苦。
诗中表达了屈原对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的认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三、《离骚》的修辞手法1. 比喻:《离骚》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将自然景物、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与屈原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诗歌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 象征:《离骚》中的一些意象和符号具有象征意义,例如文中的龙、凤、鲲鹏等动物形象,代表着力量、希望和未来。
3. 反问:屈原在诗中经常使用反问句,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彰显了他的愤怒、忧虑和思考。
四、《离骚》的艺术特点1. 抒情性强:《离骚》是一部抒情长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自己命运的思考。
2. 豪放风格:《离骚》中运用了丰富华丽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示了其豪放的创作风格。
3. 音韵美:《离骚》选用了优美的韵律和节奏,使整个诗歌具有流畅的音韵美。
五、《离骚》的艺术价值和影响《离骚》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艺术手法的创新和独特的抒情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离骚》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观念也使其被广泛传播,并成为国内外读者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材料。
离骚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离骚》的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
他在楚国政治上曾是齐国宰相,但后来因为政治斗争而被逼害,最终投江自尽。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离骚》。
二、《离骚》的题材《离骚》是屈原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一首长诗,它描述了屈原在楚国被贬前途茫茫、意气飘零的心情,表达了他对楚国政治乱局的忧虑与悲愤,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痛苦。
全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以充分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挣扎、忧愁和对理想的追求。
三、《离骚》的风格《离骚》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在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思想方面都展现出了屈原的出色才华。
全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形成了华丽、丰富、雄浑、悲壮的艺术风格。
诗中还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元素,使诗歌更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四、《离骚》的意境《离骚》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符号,深刻地表达了孤独、寂寞、忧愁、挣扎等情感。
全诗的意境优美、深远,给人以耐人寻味的美感。
同时,屈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手法,展示了对历史、文化、人生的深层思考和感悟,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能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五、《离骚》的影响《离骚》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对后世文学、艺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人学士对《离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模仿、继承和发扬,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此外,它还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如绘画、戏曲、音乐等,为后人所传颂和演绎,广泛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六、《离骚》的价值《离骚》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历史和人文价值。
它不仅通过描绘古代社会政治乱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特点,也通过探讨人生真谛,传达了宽广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人生理想。
《离骚》常见知识点整理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辞赋体长诗,被誉为中国
古代辞赋的巅峰之作。
该诗是中国先秦时期大诗人屈原所作,通过对他个
人遭遇的抒发和对时代社会现实的观察,表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以下是《离骚》的常见知识点整理:
1.作者屈原:《离骚》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大诗人屈原所著。
屈原是
楚国人,生活在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生
平传奇,作品内容广泛而深刻,被誉为楚辞之祖。
3.体裁和风格:《离骚》是一部辞赋体长诗,采用了楚辞的传统格律
和风格。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等,具有悲愤
激昂、豪放奔放的特点。
4.文学价值:《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辞赋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
文学价值。
其表达深刻、语言优美,思想含蓄、情感真挚,被视为中国古
代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6.影响:《离骚》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后世文
学艺术创作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诗风和思想内涵对后世文人诗人产生了
启发和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7.代表作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作品涵盖了包括
《天问》、《九歌》在内的众多诗歌作品。
《离骚》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
厚的思想内涵,成为屈原杰出文学成就的代表作。
通过对《离骚》的常见知识点整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具有
重要地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悲
愤的情感抒发,使得《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光芒,并为后世文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离骚的文言知识点总结一、《离骚》的题目及背景《离骚》一词中的“离”字,原指“离别”之意,后引申为“离奇、离异”等含义。
而“骚”字在此处可以理解为“悲凄”、“扰动”等意,也可以指代词或曲的意境和意境的扩散。
整个诗篇的题目表明了屈原离散离异的心情、境遇的落寞凄凉,描绘了他在心灵世界中的动荡多变和内心的苦闷痛苦。
二、《离骚》的体裁和特点《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散文诗。
它的体裁在一定程度上介于诗与赋之间,它继承了先秦时期乐府的骚体文学传统,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的特点。
《离骚》一文使用了许多古代文言词汇和句式,在语言表达上非常精练,并且意境幽远,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三、《离骚》的内容及主题《离骚》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屈原自身的遭遇、心路历程和对时局的忧虑展开,其中融入了大量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全文以屈原的思想情感为主线,抒发了作者在意外被流放时的无奈和彷徨,对家国破灭和人生命运的苦楚感叹,以及其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时局的忧虑等。
《离骚》以古代神话传说为背景,引发了对道德、政治、人生、伦理等多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四、《离骚》的文言知识点总结1、古代文言词汇的使用《离骚》中运用了许多古代文言词汇,如“怀瑾”、“精金”、“凝负”、“綦暮”等,这些词汇多为古代文言词汇,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言的熟悉和运用。
2、句式的运用《离骚》中使用了许多古代文言句式,如“宁逝为鸟兮,弃名与利兮”、“吾草树之本乎兮,岂乐夫落佚兮”,这些句式具有典型的古代文言特点,句式多为并列句、倒装句、排比句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离骚》中使用了许多古代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拟人等,比如“千里逝兮,吾望望兮”,“肆出此下民兮,愿死以谢天”,这些修辞手法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4、意象的运用《离骚》中使用了许多古代文言意象,如“繁鸟逝兮,人莫识兮”、“萧条兮蕰黍、露坚兮藁麦”,这些意象在文中用以突出作者的感情和境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离骚知识点总结大全《离骚》,又名《离骚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所作的一篇长篇抒情诗。
屈原在楚怀王朝任宰相的时候,由于遭受到政治打压,于公元前278年投河自尽。
《离骚》则是屈原在被流放期间所作的抒情诗歌,其中融合了对现实的哀叹和对理想的追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本文将对《离骚》的内容、文学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一、《离骚》的内容《离骚》是一篇长篇抒情诗歌,全篇共包括九章。
内容主要讲述了屈原对楚国政治的失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述离。
屈原在《离骚》第一章中描述了自己被流放的遭遇,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和对政治现状的不满。
2、怀远。
此章中屈原回忆起了古代圣贤的事迹,对于自己所遭遇的不幸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抒发。
3、怀归。
屈原在这一章中表达了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进一步展现了对离故乡的思念之情。
4、怨歌。
在这一章中屈原表达了对楚国政治腐败的愤怒和对自己遭遇的不公的抱怨,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5、九歌。
这一章是《离骚》的重头戏,屈原在其中借鉴了古代神话和传说的素材,展现了对辽阔的想象和对理想国家的追求。
6、九辩。
屈原在这一章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处境的沉痛,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未来的期许。
7、九思。
这一章主要反映了屈原在流放途中的感触和对心灵的诸多抒发,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和对理想的追求。
8、九歎。
屈原在这一章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政治的关切。
9、祭神。
这一章是《离骚》的结尾,屈原在其中祈祷上苍降福祖国,申诉自己的遭遇,并希望未来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离骚》的文学特点《离骚》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文学特点十分鲜明。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抒情性。
《离骚》是一首长篇抒情诗歌,其内容主要表达了屈原对于政治失意、流离失所的抱怨和对于理想未来的追求,情感真挚、激昂澎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屈原离骚知识点总结一、内在主题1. 爱国主题《离骚》是一部表达忠诚爱国情怀的长篇抒情诗。
作为楚国的守护神屈原,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对楚国的兴衰命运感到忧虑和痛心。
诗中屈原多次表达了“奋勉何人,倚心而息”的情怀,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忠诚和担忧。
2. 个人抒情《离骚》中穿插了大量屈原个人的抒情情感,描绘了他的内心痛苦和无奈。
诗中屈原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迷茫和无奈,表现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3. 命运之思《离骚》对命运和人生意义展开了深刻的思考。
屈原在诗中反复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命运的不可抗拒,表现了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和对宇宙规律的想象。
二、艺术特色1. 抒情浪漫主义《离骚》是中国古代抒情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屈原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和意象,深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抒情诗的独特魅力。
2. 雄浑豪放的风格《离骚》诗风雄浑豪放,气势磅礴。
屈原运用了雄浑豪放的词藻描绘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表现了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
3. 奇思妙想的表现手法《离骚》中不乏奇思妙想的表现手法,如屈原描绘的“麟角折,麒麟殆”,“传人何乐,叹尔好逑”,“抚玉有瑕,弄珠有裂”等,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力。
三、历史背景1. 屈原生平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字正则,国名平,楚国人。
他是楚国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早年随楚怀王征伐秦国,后曾任楚怀王的宰相。
后因遭受政敌的陷害,屈原被谗言贬斥,最终以投汨罗江自尽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自杀的文学家。
2. 楚国的政治局势《离骚》创作于楚国的战国时期,当时楚国处于割据混战的状态,朝代更迭,政治动荡,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屈原身为楚国宰相,深感国家危机,因此在《离骚》中表达了对楚国兴亡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3. 屈原文化的传承随着汉唐以来屈原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屈原文化。
《离骚》作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中国文学瑰宝。
离骚知识点总结离骚知识点(总结10篇)离骚知识点(一):难句翻译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我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完美的.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齐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能够挫败的吗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完美)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完美)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一样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坚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貌)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离骚知识点(二):离骚名言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知识点《离骚》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优秀4篇)《离骚》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句子,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
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4篇《离骚》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离骚》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篇一主要的一些观点屈原在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一位“忠君爱国”、“忠信、廉洁、正直”的爱国忧民的诗人;被誉为“虽可与日月争光可也”的伟大历史人物。
殊不知,屈原作为一位诗人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位政治家却是失败的。
他的失败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国运紧密的联结起来。
他爱楚国,是爱的那么的深沉和执着。
他深深地爱着楚国的文化,这一点造就了因此,被后人所称赞的爱国思想,实质上只是愚昧的“忠君”思想。
它并非是一种代表先进的思想意识,而且与历史的发展潮流恪恪不入。
正是愚昧的“忠君”思想注定了屈原一生的悲剧命运。
但我们不能按今人的'民主观念来勉强屈原!在他那个时代“爱国”只能通过“忠君”来实现,可以说,“爱国”须忠君!屈原的爱国思想也是无可置疑的。
我认为,屈原之死是有价值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活着须有所追求,否则,他的人生就是浑浑噩噩的一场梦!振兴楚国是屈原一生的较高理想。
当这个理想破灭,他的人生还有何意义!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以明志!“幸福是非死得不到的!”屈原以死抗争,是为了唤醒民众,死得其所。
屈原是有气节的。
闻一多先生说:“如果对于当时那在暴风雨前窒息得奄奄待毙的楚国人民,屈原的《离骚》唤醒了他们的反抗情绪;那么,屈原的死,更把那反抗情绪提高到爆炸的边沿。
”从屈原的人格上进行分析,他的死是其人格美的具体显现。
屈原之死,首先是悲壮的爱国之举,其次是对高尚的气节、神圣的人格的捍卫!同时又是对黑暗政治较强烈的控诉、较有力的抨击!表面看来他是自杀,实际是奸D小人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屈原的死没有价值!屈原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根本不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楚怀王那个昏君身上。
离骚》常见知识点整理《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
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an)朝谇(sui)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6)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価:価(mia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e)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価(miO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un)郁邑余侘(chd)傺(chi)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6)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i)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d )以鞿jl)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 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d)以鞿jl)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 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d)以鞿jl)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価(miO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ke)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六、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七、难句翻译1.余虽好姱(kua)以鞿(ji)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 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离骚》著名经典名言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二、重点实词。
1. 掩涕。
- 掩面垂泪。
涕,眼泪。
(长太息以掩涕兮)2. 修姱。
- 修洁而美好。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3. 鞿羁。
- 喻指束缚、约束。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4. 谇。
- 谏诤。
(謇朝谇而夕替)5. 替。
- 废弃、贬斥。
(謇朝谇而夕替)6. 忳。
- 忧闷。
(忳郁邑余侘傺兮)7. 侘傺。
- 失意的样子。
(忳郁邑余侘傺兮)8. 溘死。
- 突然死去。
溘,突然、忽然。
(宁溘死以流亡兮)三、重点虚词。
1. 之。
- 结构助词,“的”。
如“帝高阳之苗裔兮”。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中的“木兰之坠露”“秋菊之落英”。
- 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恐年岁之不吾与”(正常语序为“恐年岁之不与吾”)。
- ④代词。
如“怨灵修之浩荡兮”(代指楚王)。
2. 以。
- 连词,表并列。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蕙纕”与“以揽茝”并列)。
- 连词,表目的,“来”。
如“背绳墨以追曲兮”(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来追求邪曲)。
- 介词,因为。
如“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张仪因为用一个张仪就可抵汉中之地,请求前往楚国)。
四、通假字。
1. 错。
- 通“措”,措施。
“偭规矩而改错”。
2. 邑。
- 通“悒”,忧愁苦闷。
“忳郁邑余侘傺兮”。
3. 圜。
- 通“圆”,圆形。
“何方圜之能周兮”。
五、古今异义。
1. 浩荡。
- 古义:荒唐。
如“怨灵修之浩荡兮”。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 工巧。
- 古义:善于取巧。
如“固时俗之工巧兮”。
今义:技艺巧妙。
3. 穷困。
- 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如“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六、词类活用。
1.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字:名词用作动词)- 名,取名;字,取字。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知识点整理整理《离骚》是战国时期闻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学问点整理,盼望对你有关心。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学问点整理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很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法规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反)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死以流亡兮(突然,突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看,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时的衣服,比方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转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法规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n)郁邑余侘(ch)傺(ch)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患病)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期) ①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①谣诼(zhu)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荷以为衣兮(用做) ①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妙)①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①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妙)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①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学问点整理《离骚》是战国时期闻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知识点总结离骚知识点总结《离骚》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错:规矩而改错(通“ ”,措施)2.邑:郁邑余兮(通“ ”,忧愁苦闷)3.:何方之能周兮(通“ ”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 ”,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 ”,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 ”,返回)(二)词类活用1.:余虽好修以兮(名作动, )2.淫:谣谓余以善淫(动作名,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 )(三)古今异义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古义: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 |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规矩而改错(古义: |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 |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死以流亡兮(古义: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四)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kuā)以(jī)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kuā)以(jī)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五、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以兮,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六)关于屈原的`对联:①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长沙岳山的三闾大夫祠 )②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离骚高一节选知识点《离骚》高一节选知识点《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巅峰之作”。
作者屈原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思想,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离骚》的几个高一节选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第一节:人生的无常屈原在《离骚》中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无常的哲理。
他写道:“靡室靡家,猗嗟伤哉!汝何曾孝?宗庙何亏?神灵何哀?……亲戚故旧,老小疢残。
”这些文字中透露出屈原的失意和沮丧。
他原本是楚国重臣,却因嫉妒遭贬谪,最终走向了自杀的悲剧结局。
这一节选表达了人生风云变幻、无法预料的现实。
人们常常懊悔于往昔的过错,然而命运并不善待每个人,所以在品味《离骚》时,我们也应该思考生命的无常,以及如何面对逆境。
第二节:自我追求与价值《离骚》中深入揭示了屈原内心的动态,抒发了对世俗社会的失望和对精神自由追求的向往。
他写道:“灵龟照兮新玉碧,鸣指哀兮执中节。
”通过这样的表达,屈原将自己置身在一个忧国忧民的追求中,他追求着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和信念。
这节选给我们揭示了自我价值的思考。
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着物质财富和功名利禄,而往往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践。
《离骚》通过屈原的悲凉经历,告诉我们应该在追求外在的同时,不忘内心的深层需求。
第三节: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离骚》中探讨了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屈原不仅抒发了个人的自我追求,还表达了个人与社会现实不协调的矛盾心理。
他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谁古今之成一世之不殷?荐疵修谢,抑中道之行殆。
”这些文字道出了他对社会偏见和困惑的心情。
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挑战。
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常常会面临着社会习俗和规则的束缚。
《离骚》中屈原的经历让我们深思,如何在社会现实与情感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坎坷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第四节:信仰与宗教思考《离骚》中还展现了屈原对于信仰和宗教的思考。
离骚所有知识点总结一、《离骚》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离骚》是中国先秦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属于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诗歌。
在这个时代,楚国处于战乱不安的状态,楚国国君于关陇之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先秦时期也是中国各个思想流派兴起的时代,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与碰撞。
因此,这个时代的背景对于《离骚》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离骚》的创作思想与风格《离骚》是一部以屈原在逐臣之年所作的一部诗歌,在创作思想上,屈原表现出对于现实状况的痛苦和失望,同时借助诗歌来倾诉自己的抱负与感情。
在风格上,《离骚》采用了较为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同时表现出了深远的哲理和情感。
三、《离骚》的主题和内涵《离骚》的主题非常丰富,其中既包括了对于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又包括了对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倾诉,同时也包括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在内涵方面,《离骚》也包括了对于自然、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揭示。
四、《离骚》的文学价值和影响《离骚》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不仅在诗歌韵律、修辞手法、意境表达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蕴。
同时,它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五、《离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离骚》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哲学思想上,《离骚》所反映的既有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虚无之说,也有墨家的兼爱之思,同时也涉及了对于自然、人生、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在文化内涵方面,《离骚》不仅表现出了屈原对于楚国古代文化的挚爱和对于历史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势。
在总的来看,《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内涵,既包括了文学、哲学、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因此,对于《离骚》的研究与推敲,不仅可以开阔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丰富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下面是《离骚》课文知识点大全,一起看一下吧。
(一)通假字1.错: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郁邑.余侘傺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二)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三)古今异义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 (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流水而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四)一词多义1.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 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惟,只是)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离骚中知识点总结目录1. 作者介绍2. 《离骚》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3. 《离骚》的主题思想1. 作者介绍《离骚》的作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楚国的贵族,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学识。
在政治上,屈原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他曾经多次进谏楚王,劝其不要与秦国结盟。
但是由于政治上的阴谋和诬陷,最终导致了屈原的自杀。
他临终前写下了《离骚》,这部作品充满了他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离骚》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2. 《离骚》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离骚》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屈原和一些虚构的形象。
屈原在作品中是一个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的形象,他在文学上表现了自己的感慨和理想,同时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对时局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也是非常突出的。
此外,《离骚》中还有一些虚构的形象,如大宗伯、巫山、岑参等,他们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情感,为作品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3. 《离骚》的主题思想《离骚》的主题思想非常丰富。
作品以屈原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为线索,描绘了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作品中体现了对当时社会通病的抨击,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揭露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此外,《离骚》还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
结语《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巨作,它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珍品,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凭借他深邃的思想和声情并茂的写作技巧,创作了这部千古绝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离骚》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离骚》这部杰作能够继续为后人所传颂,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